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粤东明德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粤东明德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粤东明德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粤东明德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粤东明德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粤东明德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调查,完成19—21题(15分)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邢佰英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已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他们当中,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月马上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截至2005年12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6%——这说明,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的支持完成学业的。”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8.2%的人“希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以降低生活开支。19.文章开头列举了两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并就此发出了“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例子?你认为这种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0.本文是一篇新闻调查,新闻调查需尽可能的科学、客观、公正,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5分)21.高考贫困生的现状堪忧,你认为有些什么办法能尽可能地改变这种状况?(6分)参考答案:19、连用两个例子说明这样的悲剧决不是单一的,偶然的,从而揭示问题的严重性(2分);这种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家庭贫困,不堪承受子女读大学的经济重负(2分)。【意思对即可】20、本篇调查为了做到科学、客观、公正,首先是用数字(数据)说话,在掌握大量确凿的统计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综合分析,分点说明调查结果,使文章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其次是用事例来说明问题,使文章显得更真实。【“用数字说话”,给1分;“用事例说明”给1分;分析合理3分,共5分】21、(1)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助学贷款的提供;全社会行动起来,提供社会资助;学校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自己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高校降低收费等等。【言之成理即可,6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二马刘亚洲马玉龙和马占扶是回民。马玉龙是排长,马占扶是战士。我到主攻团采访。政委告诉我:“突击连有‘二马’,大马勇敢,是尖刀排排长;小马胆小,是‘夹带人’。”我要求去突击连。当夜我宿在突击连。睡觉前,忽闻骚动。我出去。马玉龙阻止我过去,对我说:“下午营教导员带一名通信员来突击连,半路被潜伏的敌方特工队袭击。打死人还不算,还把教导员大卸八块。现在教导员被肢解的尸体刚抬回。”战士们都流泪。马占扶率先哭出声来。哭声响成一片。马玉龙拔出手枪,在空场上来回走动。在他的房屋的门上,一群燕子正筑巢,叽叽喳喳叫不停。马玉龙被聒噪得烦,抬手就是一枪,树枝纷落,燕子散去。深夜,我梦正酣,忽然一声枪响,是那么近,犹在耳边。我的心怦怦猛跳。一声尖叫撕破寂静:“特工队!”屋内顿时陷入可怕的混乱。一个黑影兔子似的冲出门去,急促的脚步声远去。是马占扶。大家都起来,方闹清是场虚惊。哨兵走火。那声尖叫是某战士的条件反射。第二天,马占扶被友邻部队送回。昨夜他从梦中惊起,一口气狂奔二十里,鞋也未穿,脚板全是血。马占扶回排时,马玉龙噼噼啪啪地鼓掌,一脸鄙夷之色。马占扶抬不起头来。进攻前一天,我又来突击连。驻地静如坟墓。马玉龙说:“从前天接到作战命令起,全连没一个笑脸!”我与马玉龙相顾无语。誓师大会后写遗嘱。遗嘱多是使用录音机。马玉龙给母亲录的话是:“你曾告诉我,打仗时不要想娘,一想娘,就不勇敢了。儿从小就好强。到部队后,领导也老批评我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我认为,个人英雄主义也在英雄主义范畴内。”马占扶对着录音机啜泣,断断续续地讲了半小时。他口音重,我实在听不懂他讲些什么,但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他每讲一句就要喊一声娘。就在马占扶声泪俱下录音的当儿,马玉龙吩咐一班长战斗打响后一定要盯紧马占扶。我猛然感到了一种残酷。我的双眼溢满泪水。临行前,喝壮行酒,又是一团死寂。只有马玉龙屋檐下传来燕子的呢喃。它们又在那儿筑巢呢。马玉龙冷冷地望了一会儿,捡起块石头掷过去,覆巢之下,燕子惊飞。午夜,突击连到山脚下潜伏。马玉龙命令一班长紧挨着马占扶趴在草丛中。凌晨,一发炮弹击中马占扶的隐蔽处。马占扶负重伤。马占扶痛极了,把一颗手榴弹塞进嘴巴里,死死咬住。他像石头,纹丝不动。他流了那么多血,把趴在周围的战士的衣服都浸湿了。发起冲锋时,马玉龙第一个跳起来。马占扶仍一动不动,一班长拎他的背带,马占扶竟整个儿被拎起来了,原来他下半身被齐齐地切断。马玉龙率尖刀排直插主峰。战士悲壮到了极点。马玉龙在一处秘密掩体前被机枪打断双腿。全连被火力压制。马玉龙昂起鲜血淋漓的头颅,艰难地向掩体爬去。连长惊觉他要干什么,高叫:“一排长,不要这样!”马玉龙在向掩体机枪口扑过去的那一瞬间还回了一下头,向着连长灿烂一笑。马玉龙身上被机枪穿了170个窟窿。战斗结束后,马占扶的遗体被抬下来,战士们想取出他嘴里的手榴弹,却怎么也取不出。他咬得是那样紧,以至于它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了。用手术刀切开嘴唇,才取出来。当战士把这枚染血的手榴弹放在我手上时,我看见手榴弹钢铁的弹体上清晰地印着一排牙印。马占扶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死去的呀。马玉龙的遗体被抬到他住的屋前。战士们为他换衣。小心翼翼地替他擦拭身体。他的无神的眼睛一直凝视着灰暗的天空。我站在旁边,不忍目睹。燕子又一次在屋檐下筑巢。燕雀不谙人间事,欢叫如常。战士用竹竿把刚筑好的窝捅下来。噫!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只燕子箭一般地从空中俯冲下来,猛撞在屋檐上,发出“嘭”的一声响,头溅血,死亡。大家尚惊愕,又有两只燕子用同样的方式撞向大门,俱死。我恍然,燕子三次筑巢不成,以自杀抗争。燕子的悲哀有谁知?人的悲哀又有谁知?最壮观的情景出现了。不知从何方飞来一群燕,在死去的燕子尸体上盘旋,当然也在马玉龙的尸体上盘旋。是那么多,快不见天了。叫声凄凉哀婉。羽毛在空中飘浮,洒向人间都是泪啊!16.小说中三次写到了燕子筑巢被毁,简要分析其写作用意。(6分)17.“就在马占扶声泪俱下录音的当儿,马玉龙吩咐一班长战斗打响后一定要盯紧马占扶”,你认为马玉龙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5分)18.“燕子的悲哀有谁知?人的悲哀又有谁知?”结合全文,说说“燕子的悲哀”和“人的悲哀”各自的内涵。(6分)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马玉龙和马占扶虽同为突击连战士,但性格品质却截然不同,马玉龙大义凛然,勇猛善战;马占扶则自私自利,贪生怕死。B.群燕盘旋不停并发出阵阵哀鸣,仿佛在替自杀而死的燕子申诉冤屈。这样的典型细节描写很好地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C.本文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小说的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马玉龙和马占扶尽管性格不同,但都是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值得敬佩的英雄。D.小说借用了通讯报道的写法,构思新颖,人物事件更加集中,还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E.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以问句的形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参考答案:16.第一次是为了突出马玉龙为战友的牺牲而痛苦,为敌人的暴行而愤怒,心中充满复仇之念。(2分)第二次是为了展示马玉龙对战争的残酷有着清醒的认识,怀有慷慨赴死之志。(2分)第三次是为了渲染战士们为马玉龙的牺牲而悲伤的氛围。(2分)17.在马玉龙眼中,马占扶是个“夹带人”,胆子小,觉悟低。(2分)他叮嘱一班长战斗打响后一定要盯紧马占扶,主要是怕他逃跑,影响全连士气。给突击连丢脸抹黑。(3分)18.“燕子的悲哀”指的是燕子三次筑巢不成,以自杀抗争。(3分)“人的悲哀”指的是战争破坏了人们安宁的生活,夺走了诸多年轻而可贵的生命。(3分)19.AB(A“马占扶则自私自利,贪生怕死”错。B“仿佛在替自杀而死的燕子申诉冤屈”错。)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8分)听

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选自散文集《二月兰》)14.文章围绕“听雨”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分)答:

15.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6.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17.第③段中引用了许多古诗文,其作用是什么?从文中来看,听雨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文中主要写到了哪些人生境界?请概括出来。(6分)答:

参考答案:14.先写自己听春雨时的喜悦感受,再联想古人听雨有不同的境界,最后点出听雨喜悦的原因,表现自己对农民和农村的深厚感情。(3点,每点2分。共6分)15、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2分)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4分)16、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2分)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2分)17、第一问:(1)印证“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2)用古人听雨的境界反衬自己听雨的境界;(3)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第二问:(1)执着于个人悲喜;(2)超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3)关注民生。(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之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荚),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屋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骫(wě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宋史·黄庭坚传》)1.文学常识填空。黄庭坚,字鲁直,号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

,和苏轼并称

。他被尊为

(地域)诗派“三宗”之一,其书、诗、文俱佳。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该词在文中已加粗)。(1)舅李常过其家

过:

(2)闻者壮之

壮:

(3)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

(4)举以自代

举:

3.文中能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句子是(用文中句作答)(1)

(2)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5.翻译。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译:

。参考答案:1.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苏黄,江西

2.过:造访;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俾:使,让;

举:举荐

3.(1)不以迁谪介意(2)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4.A

5.(黄庭坚)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4.简析: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引文省略: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译: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引文省略:初,游皖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译: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注:括号中是为了出题把原文省略了,现给老师补充出来并附译文,以供参考。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陆续传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就会稽郡献越布。

续幼孤,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①。续悉简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辞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椽。

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椽史五首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②,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远至京师,觇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续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使者怪而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相见,故泣耳。”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续曰:“因食饷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非人告也。”使者问:“何以知母所作乎?”续曰:“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帝即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续以老病卒。长子稠,广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逢,乐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注】①饘粥:稀饭。②五毒:鞭、捶、灼、徽、纆五种酷刑。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敕:命令

B、辟为别驾从事

辟:征召C、续虽见考苦毒

见:看见

D、断葱以寸为度

度:标准3.列选项中,既表现了陆续性格中的“刚”,又展现了其“柔”的一组是(3分)(

)①于都亭赋民饘粥

②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③肌肉消烂,终无异辞

④辞色慷慨,未尝易容⑤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

⑥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续祖父不仅英俊潇洒,喜欢穿越布衣服,而且品行高尚,陆续深受其影响。B、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清除天下有才能的人,事发之后受到皇帝的严惩。C、太守尹兴因受陆续牵连入狱,又因陆续获赦,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D、文章第3自然段所记之事,既表现了陆续的忠贞不屈又展现了他的铁骨柔情。5.断句和翻译(6分)(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参考答案:2.C(被)3.D4.D(A、无中生有。B、暗地里记录下天下有才能的人。C、陆续受尹兴牵连。)5.(1)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审讯的人向客舍(旅馆)打听消息,陆续的母亲果然来了,因此他心里暗暗地夸赞陆续,并呈上奏章叙说了陆续的情状。(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问诸谒舍”句式译对1分,“嘉”、“行状”译对各1分)【参考译文】陆续字智初,会稽郡吴县人。陆姓世世代代都是县里的大姓。祖父陆闳,字子春,建武年间曾做尚书令。人长得漂亮,爱穿越布单衣,光武帝见了也很喜欢这种越布,自此以后,常命令会稽郡上献越布。陆续小时死去了父亲,后担任郡中户曹史。这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派陆续在都亭给老百姓分发稀饭。陆续召集全部饥民,并一个一个问清他们的姓名。事情结束,尹兴问吃了稀饭的有多少人,陆续立即回答说有六百余人,还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没有差误。尹兴非常赞赏他的才能。后来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召见了陆续,征召他为别驾从事。陆续因病辞去此官职,回到郡里任门下椽。这时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记录下天下有才能的人。后刘英谋反之事被发觉,显宗得到了这份名册,上面有尹兴的名字,于是把尹兴关到廷尉狱。陆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以及椽史五百余人被钾到洛阳诏狱接受审讯,那些被审之人不堪痛楚,死了一大半,只有陆续、梁宏、驷勋虽被严刑拷打,肌肉溃烂,始终没有说什么。陆续的母亲从远地赶到京师,打听消息,因案情特别重大,没有办法与陆续见面。母亲只好做了一些饭菜,交给门卒转送陆续。陆续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仍慷慨激昂,没有改变神色,只有对着这些饭菜时才悲泣不止。皇上派来审讯他的人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陆续说:“母亲来了,不得见面,所以才哭。”审讯他的人大怒,认为门卒通传消息,要召来审问。陆续说:“因为吃送来的饭菜,知道是母亲亲自烹调的,所以懂得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诉我的。”审讯的人问:“凭什么知道是你母亲做的饭菜呢?”陆续道:“母亲经常切肉,没有不切得方方正正的,切葱也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审讯的人到客舍打听他母亲有没有来,陆续的母亲果然来了,于是他心里也暗暗地夸赞陆续,就上书汇报了陆续的事迹,皇上赦免了尹兴等人的罪,把他们送还乡里,但终身禁止做官。陆续最终因年老多病去世。

陆续的长子叫陆稠,曾任广陵太守,有治理之才。次子叫陆逢,曾任乐安太守。少子叫陆褒,勤奋好学,身体力行,不慕虚名,朝廷连续征召都不应征。陆褒的儿子叫陆康,前面已有他的传记。6.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5分)伶官传序

欧阳修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盈塑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天,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4分)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②负而前驱(

)

③函梁君臣之首(

)

④逸豫可以亡身(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请其矢,盛以锦囊

C.以三矢赐庄宗

而皆背晋以归梁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1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对第(3)段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21.本文是典型的史论,中心论点是

(4分)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写作意图是:

参考答案:17.①原(推究)②前(在前面;向前)③函(用匣子装)④逸豫(安闲快乐)(4分)18.A(3分)

19.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2分)20.B(2分。从句中“岂……钦?”的句式,可理解为是一种反话。从“皆……软?”可以断定是要肯定人事的重要。再从全文来看,文章论述的也是人事。)

21.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写作意图: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1)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2)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3)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4)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垂念”改为“常念”、“思念”。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2)“高足”改为“得意门生”、“优秀学生”。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3)“斧正”改为“指出”。斧正:请人修改文章。(4)“鼎力”改为“大力”、“全力”。鼎力:感谢别人帮助之大,敬辞。(每指出1处并修改正确得1分)8.以“爱民”思想为话题,仿照示例中的句式特点,写一个句子。(3分)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孟子奔走天下,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杜甫颠沛流离,心忧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搅天下风光,堪称独步。材料:记

序文

表王勃

李密

崔颢

韩愈

范相(范仲淹)

震川(归有光)两楼一阁

孝友妻情

数江南文物

堕众生眼泪

各有千秋

俱是名篇参考答案: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李密表,韩愈文,震川志,孝友妻情,堕众生眼泪,俱是名篇。【详解】此题考核仿写能力,要求根据材料仿写,注意句式特征和内容,从句式看,要求三个三字句,一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和一个四字句,从给的材料看,要注意分类,首先要明确文体,然后注意后面的四字句、五字句的内容和前面的三字句的内容的吻合。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顾炎武在《汉书刑法志》中阐释了自己的法制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