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赤壁赋【预习积累】一、读准字音1.壬戌(rén)(xū) 2.窈窕(yǎo)(tiǎo)3.万顷(qǐnɡ) 4.冯虚(pínɡ)5.扣舷(xián) 6.桂棹(zhào)7.兰桨(jiǎnɡ) 8.溯流光(sù)9.幽壑(hè) 10.潜蛟(qián)11.嫠妇(lí) 12.愀然(qiǎo)13.相缪(liáo) 14.舳舻(zhú)(lú)15.酾酒(shī) 16.横槊(shuò)17.江渚(zhǔ) 18.麋鹿(mí)19.匏樽(páo) 20.蜉蝣(fú)(yóu)21.沧海一粟(sù) 22.须臾(yú)23.一瞬(shùn) 24.肴核(yáo)二、积累名句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见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探寻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三、相关知识1.赋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虽要求押韵,但可以隔几句相押。体式有古赋、骈赋、律赋、文赋等。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形式成篇,韵散夹杂,喜用生字、僻字。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骈文,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格式要求严格,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不能超过400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该文体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意,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2.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进行纪年的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3.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最后一天)等名称来标识日期。4.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称。“斗”是北斗星,“牛”是指牵牛星。[速读感知]——总揽全局本文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箫吹奏的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将文章重点转到关于人生态度的论辩上。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答:[明确]感情的变化是:乐——悲——乐。[细读品析]——领悟要点一、诵读第1段,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2)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3)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4)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7)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________________[明确](1)泛:漂浮。(2)属:通“嘱”,劝请。(3)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4)白露:古今异义词,白茫茫的水汽。(5)茫然:旷远的样子。(6)冯:同“凭”,乘。(7)独立:古今异义词,单独地站立;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似的。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译文:(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译文:(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明确](1)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状语后置句)(2)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澜不兴。(3)吟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4)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停留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状语后置句)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描绘“七月既望”之夜赤壁景色的一组是()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④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A.①④⑤ B.②③⑤C.①②④ D.②④⑤[明确]选D。①是游赤壁事件,③是作者在游赤壁时的活动。4.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B.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引出了后文的“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D.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明确]选D。D项,“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错,是以喜悦为主。二、诵读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____(2)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3)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____(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明确](1)而:连词,表修饰关系;歌:名词用作动词,唱。(2)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3)美人:古今异义词,文中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4)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eq\a\vs4\al()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来说,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明确](1)客人中有位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定语后置句)(2)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又像倾诉,余音悠长婉转,像丝一般绵延不绝。(3)使潜藏在深谷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伤心哭泣。7.下列句子中属于侧面表现箫声悲凉的一句是()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B.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明确]选C。A、B两项属于正面表现,D项是作者所唱歌的歌词。8.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作者的箫声。B.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C.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D.本段的“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明确]选A。A项,“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作者的箫声”错,应是“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三、诵读第3段,回答以下问题。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_______________(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6)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7)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8)课内:①托遗响于悲风________________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③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链接:①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②终期于尽(《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③长于臣(《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明确](1)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2)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3)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4)下、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占/东进。(5)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6)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7)哀:形容词用作动词,哀叹。(8)课内:①响:动词用作名词,声音;于:介词,在。②介词,被。③介词,从。链接:①介词,对。②介词,到。③介词,比。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何为其然也?译文:(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译文:(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4)而今安在哉?译文:[明确](1)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宾语前置句)(2)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判断句)(3)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被动句、判断句)(4)然而如今在哪里呢?(宾语前置句)eq\a\vs4\al()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的疑问句中,当代词作宾语时,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称为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种句式常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11.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原因的一组是()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明确]选D。②是写曹操的英雄表现,不是“客悲”原因,正是因为曹操的表现,所以才发出了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悲叹;④是描写主客的行为,不是悲的原因;③⑤“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吾生须臾,长江无穷”相对比,是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说明人的渺小,这是人生苦短之悲;⑥是说无可奈何的心情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是理想与现实对比,是壮志难酬之悲。12.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到“愀然”,忧愁凄怆,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这里借主人之问,引出悲之所在。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本段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D.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虽然作者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明确]选A。A项,“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应是“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危”在这里就是“正”的意思,解释为“端正”。四、诵读第4、5段,回答以下问题。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4)杯盘狼籍________________(5)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____________[明确](1)盈:满。虚:缺。(2)曾:简直、竟然。(3)适:舒适,引申为享有。(4)狼籍:凌乱。(5)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变亮。eq\a\vs4\al()形容词用作动词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1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文:(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明确](1)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宾语前置句)(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判断句)15.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认为都在“变”的一组是()①逝者如斯 ②而未尝往也③盈虚者如彼 ④而卒莫消长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明确]选A。①是作者认为水在不停地流去,在变化;③是作者认为月有圆缺,也在变化;②是作者认为水虽然流去,但没有流逝,是不变的;④是作者认为月有圆缺,但没有消减或增长,是不变的。16.对这两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水、月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B.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C.苏轼讲完了道理,“客”听了以后想通了,心中的悲意没有了,心情又变得舒畅起来,于是客喜而笑,洗盏更酌。D.文章的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明确]选B。B项,应为: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课堂总结]——理清脉络[素材积累]——积土成山[文本挖掘]《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让人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会豁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重,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在文中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斥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运用范例]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样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考点链接]——精准定位理解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考点对接]《赤壁赋》一课,出现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有被动句,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有宾语前置句,如“而今安在哉”;还有定语后置句,如“客有吹洞箫者”。这些句式正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高考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隐含在实词、虚词和翻译题目的考查中。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和不同用法,迅速准确解答题目。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判断句的形式例句“……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者”“者也”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也”字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无标志句臣本布衣(《出师表》)“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是”字句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被动句的形式例句“于”字句:谓语+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见”字句:见+谓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为……所”“为所”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三、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四种形式:省略句的形式例句省略主语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省略宾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四、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句的形式例句表疑问语气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表感叹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五、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宾语前置句的形式例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人莫之许(《隆中对》)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②唯利是图(成语)六、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作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马之千里者(《马说》)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内容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七、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状语后置句的形式例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2.何如(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奚若”等。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译文:这就是说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出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4.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如: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5.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如:(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6.有以……、无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用来……的(人、事、物)”。如: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7.……孰与(若)……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8.……之谓也(1)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如: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经》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2)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如: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9.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样对待、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的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如:(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量,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10.何……为(wéi)、何以……为(wéi)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11.唯(惟)……之(是)……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如: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12.何……之有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呢”。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3.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14.得无……乎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文:观赏景物时所发出的感叹,该不会没有差异吧?15.无乃……乎表示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无乃……与”“不乃……乎”等。如: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16.庸……乎译为“哪……呢”。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17.其……乎(邪)译为“难道……吗”。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考题印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注]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下列选项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老人枕书石上卧B.茂先坐与论说C.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D.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解析:选C。C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A项省略了“于”,应为“有老人枕书(于)石上卧”;B项省略了“之”,应为“茂先坐与(之)论说”;D项省略了“吾”,应为“(吾)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译文:(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1)“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乃”,于是。“饷”,作动词,译为“给……吃”。“非……”,表否定的判断。(2)“见”,动词活用为名词,见识。“小”,结合语境,译为浅陋。答案:(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参考译文:西晋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县从事官时,到洞山一地游览。沿着溪水往深处走,看到有一老者枕着书躺在石头上,张茂先坐下来与他谈论交流。(茂先)看到老人所枕的书都是由蝌蚪文写成的,没有谁能辨认出来,茂先对此感到奇怪。老人问茂先说:“先生读了多少书?”茂先说:“我未曾读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书,至于二十年前的书,我张华已经都读完了。”老人微微一笑,挽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有一门洞开可以进去,道路很宽,到了一间精致的房舍前,房舍内有万卷藏书。张茂先问老人:“这里藏着什么书?”老人说:“世上的史书。”又到了一间房舍,藏书更加丰富。张茂先又问:“这里藏着什么书?”老人说:“是各国的地理志。”后来,到了一间密室,门户锁钥甚是牢固,有两只黑狗把守着,门上有篆书署名,叫“琅嬛福地”。张茂先问老人说:“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着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又指着两只黑狗说:“这两条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老人开门恭敬地引茂先进入,茂先见室内所藏之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各个国家的事,大多没有听说过,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都在其中。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茂先在此停留了两三天,准备离开,对老人说:“他日会携带粮食再来拜访,纵览群书。”老人笑着不回答,送茂先出去。刚一出去,石门忽然自己关上了。茂先回头看时,只见杂草藤萝,绕石生长,石上苔藓也已经合上,已无缝隙。张茂先痴痴伫立凝望,对着石门拜了两拜后离去。秦始皇下令焚书,咸阳火烧得正盛。这里(琅嬛福地)藏着所有的书,并没有落下一字。书籍记载上溯到书契前,结绳记事时期也有记载。向前看伏羲那时代的事情,已是其后的事情了。海外有诸多国家,九州就如同一个黑痣。读过的书有三十车,只是天下书籍的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如同石彭与鸭子上的细毛,我的见识就像小儿一般。想再次进入琅嬛福地问一下老者,已找不到来时路,不能到达。回头再看石壁,只有杂草灌木。懊悔啊,一出琅嬛福地,只可念想,再也不能企及了。已经在这里住了约十年了,琅嬛福地或许会再次开启。(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22分)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抱明月而长终C.而卒莫消长也 D.纵一苇之所如解析:选A。“冯”通“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遗响于悲风解析:选D。D项,①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②介词,引出对象,给。A、B、C三项的“于”都是介词“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白露横江 B.挟飞仙以遨游C.凌万顷之茫然 D.望美人兮天一方解析:选B。A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B项,古今义均为“漫游,游历”。C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D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或美好理想的意思。今义:美貌的女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⑫哀吾生之须臾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解析:选B。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跳舞”“使……哭泣”;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⑫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5.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解析:选A。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解析:选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7.名句默写(10分)(1)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阅读提升(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解析:选A。“今者薄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环保工程招投标规定
- 非营利组织印章管理规定
- 2024年上半年招生工作总结样本(5篇)
- 转炉维修工专业知识考试题库
- 名著阅读(专项训练)-2023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中考数学复习:圆(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 民间借款居间合同模板
- 2024版物业托管管理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艺人及演出项目描述3篇
- 2024年度电梯技术培训与转让合同2篇
- 系统架构评估报告
- 眼内炎病例讨论
-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六篇
- 心肌梗塞与糖尿病
- 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施工方案
- 净化墙板施工方案
- 踝关节损伤的护理课件
- 关于进入看守所的申请书
- 家长会课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家长会课件
- 对公账户提高转账额度提供的合同
- 中建综合支吊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