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8 《世说新语》二则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世说新语》二则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挚爱亲情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语文要素

感受和理解亲情,唤醒和丰富亲情体验继续学习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全文感情基调,了解不同文章的抒情特点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选编了一组表现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文章,包括两篇散文、两首散文诗和两篇文言文,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秋天的怀念》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与愧疚,还蕴含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散步这样一件小事蕴含了丰富多元的主题。《散文诗二首》中的两首散文诗都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母爱,其中《金色花》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以儿童的奇思妙想和纯真的口吻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爱;《荷叶·母亲》则以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表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二则》是初中阶段首次出现文言文,两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讲述了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引领学生体会魏晋世族家庭的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初步领略“魏晋风度”。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基本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意,并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年龄的局限性,此阶段的学生在朗读技巧上还有所欠缺,不能准确把握重音和停连,且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沛,在分析文本时无法深刻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另外,学生首次开始学习文言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翻译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四、单元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挖掘文章的深意,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学会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主题,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4.了解不同文章的不同抒情特点:如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8《世说新语》二则

设计说明

《世说新语》是一部优秀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此课作为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的文言文,学生难免会感觉生疏、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给予学生方法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提升断句、停顿的能力。同时,要提示学生重视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语,并逐步提升准确翻译句子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迁移,注意记叙文阅读赏析的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同样适用。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优秀品质。

3.了解、积累、使用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通过赏读语句,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教学方法

朗读法积累法补充讲解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阅读《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雪"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宠儿,常常被当作载体来抒发情感。咏雪的诗句有很多: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歌咏白雪的古文,感受古人的文化修养。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yì)差(chā)可拟

2.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课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被编入书中《方正》篇。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字音: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2.找节奏: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停顿。3.明大意:全班齐读课文,大体把握课文内容。(二)再读课文,翻译全文。1.熟读注释,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句式。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翻译全文,理顺文意。【点拨】翻译的方法: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不翻译。②换: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③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④补:补充省略成分。⑤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翻译的标准:①“信”:译文要直译、准确。②“达":译文要通顺、明白。③“雅”:译文要简明、优雅。(一)1.听范读,标注字音,解决疑难字句。2.自由朗读,划分节奏,把握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齐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时间:寒雪日。地点:家中。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事件:咏雪。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和兄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太傅大笑乐。补叙身份:谢道韫——谢无奕之女、王凝之之妻。(二)积累文言知识,学习翻译方法,了解翻译标准,结合注释,译读全诗。1.(1)古今异义。儿女因(2)特殊句式。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前置,正确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翻译全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呀"二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谢安非常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采用朗读法和讲授法,为学生补充讲解文言文学习的必要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理解内容,赏析句子。1.课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比较文中的两个比喻句,谁的比喻更胜一筹呢分别从谢太傅、作者、个人的角度考虑,回答问题。3.从作者在文中着力渲染的气氛中,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获得了怎样的感触深入理解内容,思考问题,讨论交流。1.家庭氛围:融洽、儒雅、欢快、轻松、温馨。(1)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可以感受到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的情景,体现出温馨、轻松、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2)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2.(1)谢太傅认为谢道韫的比喻更胜一筹,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2)作者认为谢道韫的比喻更胜一筹,从“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可以看出,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叹。(3)示例:胡儿的比喻更胜一筹。将纷飞的白雪比作盐,写出了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急,真切地描摹了其形态,讲究形似。谢道韫的比喻更胜一筹。将纷飞的白雪比作柳絮,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之态,注重神似,富有美感,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比喻精妙。3.从谢太傅“与儿女"寒雪日内集”时温馨、愉悦、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中,我感受到作者刘义庆对谢家家风的赞赏,可见作者也是一个爱好文学、追求雅趣雅乐的人。我们也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注意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深入理解课文,赏析佳句,拉近学生与古人的心理距离,感受古人的文化修养,涵养个人的审美情趣。

五、过程性评价

围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赏析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咏雪》记叙了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比喻讲究形似、神似、美感和意境。你认为雪像什么呢试着展开联想,写出三个形容雪的比喻句。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咏雪》的相关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咏雪》,认识了儒雅的谢太傅、“咏絮才女"谢道韫、活泼可爱的谢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世说新语》,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哉(zāi)尊君在不(fǒu)

2.题目解说。

“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帮助学生扫除字音障碍。2.自读:划分节奏,注意停顿。3.引导学生结合下面的提示,勾画文本,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方正”的两个关键词。【提示】方正:指人的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即行为方正,正直不阿,是人的一种好品格。(二)再读课文,翻译全文。1.熟读注释,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小组合作,结合工具书及注释翻,译全文。3.请用一句话概括此文的故事情节。(一)1.听范读,标注字音,解决疑难字句。2.自由朗读,划分节奏,把握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信、礼。(二)巩固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结合注释,译读全诗,积累文言知识。1.(1)通假字。尊君在不(同“否",表疑问,文中可译为“不在”)(2)古今异义。去委(3)一词多义。期2.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友人(听了)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您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3.内容:此文讲述了友人与陈太丘相约同行,友人迟到却当着元方的面责骂陈太丘,结果被元方以无信、无礼驳斥,而后友人感到惭愧的故事。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通过翻译,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分析人物,体悟道理。(一)再读课文,探究问题。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元方和友人是否符合“方正"的标准任选其中一人,进行分析。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二)常用的谦辞、敬辞。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积累”第五题,积累常用的谦辞和敬辞。(一)分角色演读课文,勾画文本,任选文中一人进行分析。1.小组合作,互相分享,更清晰地理解“方正"的内涵。陈太丘:从“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待君久"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守信守时之人,他的言谈举止符合“方正”的标准。元方:从“君"家君”“无信"无礼”“不顾"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懂礼、直言对错、率真刚直之人,他的言谈举止符合“方正”的标准。友人:从“过中不至"便怒曰”“非人哉"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无信、无礼之人,他的这些言谈举止不符合“方正”的标准;从“尊君"惭”“下车引"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