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2-2024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2-2024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2-2024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2-2024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2-2024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项正确;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在灭掉夏朝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2024·河南·中考真题)《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可知,这个玉钺是跟战争有关的,所以可能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C项正确;材料中的玉钺不涉及祭祀,排除A项;玉钺很贵重,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生产工具,排除B项;玉钺不是诸侯国的徽标,排除D项。故选C项。3.(2024·陕西·中考真题)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根据血缘关系,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不符合题,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青海·中考真题)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象征。以下是“龙”字不同的写法,其中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是(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了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A项正确;秦始皇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在甲骨文之后,排除B项;曹魏时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在甲骨文之后,排除C项;草书产生于汉代,在甲骨文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5.(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

)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田(田地)”“耒:翻土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在田地间进行耕种。因此,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劳动生产,A项正确;分封制度,即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兼并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且材料没有相关战争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相关的信息,无法得出祭祀礼仪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可以作为佐证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且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商汤灭夏的神话小说,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史记·殷本纪》是后人记载的,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属于文学创作,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A项。7.(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A.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可知,甲骨文及大量的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等,能够充分证明商朝的真实性,B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排除A项;我国历史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青铜工艺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8.(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四羊方尊(河南宁乡出土)、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出土)”可得,三幅图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出土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出自我国不同地区,代表不同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而不是农业、商业,排除AC项;神话传说,是中国上古时期传统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与强大的诸侯,题干信息“周平王卒,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安葬费。此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而桓王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就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B项正确;礼崩乐坏指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的具体情况,没有涉及到政治腐败和赋税沉重的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10.(2024·福建·中考真题)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A.国都变迁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百家争鸣 D.大一统得到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和所学可知,周王室地位下降,各地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西周的分封制走向瓦解,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瓦解,并未说明国都变迁问题,排除A项;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排除C项;当时处于诸侯争霸,还未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4·新疆·中考真题)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周王室统治力大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郑庄公必须听从周王命令。而材料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体现了周王室统治力大减,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此时政局不稳定,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交换儿子作为人质,而不是诸侯间征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天子权威遭到挑衅,而不是得到维护,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可知,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功能各异的新工具,B项正确;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原始农耕,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商周时期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是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扬州有历史记载的筑城记录始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当时应是()A.春秋时期 B.汉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前770年到前476年,是我国的春秋时期,期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贯通江淮,A项正确;汉朝、唐朝、宋朝均在春秋以后,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4.(2024·河南·中考真题)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A.较高生产力水平 B.频繁的兼并战争 C.新兴的小农经济 D.宽松的社会氛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大范围使用。结合所学可知,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农具,不是兵器,排除B项;仅从题干中的农具,无法说小农经济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农具,不能说明社会氛围宽松,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铁制农具 D.楼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打制石器是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排除A项;骨耜是早期农耕时代使用的工具,排除B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天府之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A项正确;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与“成都平原”无关,排除C项;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开始设县,都在边境地区,悬在外边。用本意为悬挂的“县”字作行政设置名,可谓名副其实。战国时期,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的是()A.夏禹 B.商汤 C.夫差 D.商鞅【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产生了重大影响,D项正确;夏禹建立了夏朝,排除A项;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B项;夫差是春秋时吴国国君,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中,变法成效最大,为之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变法是(

)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管仲改革【答案】B【解析】据题干“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吴起变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秦国的变法,排除A项;李悝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变法,排除C项;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题意不符秦国的商鞅变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4·云南·中考真题)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军队战斗力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旧贵族特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A项正确;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增强军队战斗力,这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属于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而不是强化旧贵族特权,且材料属于经济措施,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与强化旧贵族特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答案】B【解析】据题干“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B项正确;商鞅变法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商鞅变法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商鞅变法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1.(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可知,春秋时原本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的秦、楚等国,到战国时并列为中原诸侯,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说明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一转变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涌现并互相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民族关系变化无关,排除B项;“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多民族国家才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意义【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意义,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目的是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排除B项;废除井田制,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奖励军功,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等,排除C项。故选D项。23.(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据题干“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因此,表中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正确;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各诸侯国的变法措施,分封制逐渐瓦解,排除A项;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实现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说法错误,不涉及瓦解封建社会秩序,维护的是封建社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襄、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B项正确;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排除A项;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各个学派的兴起,并未说明官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李冰治水“循自然,顺水势”,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的水脉和地形,无坝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都江堰建成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1)根据材料,指出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2)都江堰作为四川省一张闪亮的名片,吸引无数国人和国际友人前往研学、参观,请你就都江堰发挥的作用,向前来参观的人做一个简要的解说。【答案】(1)原因:政府重视;因地制宜;发挥集体智慧;人民支持;李冰个人优秀品质等。(言之有理即可)(2)解说词:千年都江堰,综合水利工程,造福“天府之国”。(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李冰治水“循自然,顺水势”,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的水脉和地形,无坝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可知,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因地制宜;发挥集体智慧;人民支持;李冰个人优秀品质等。(2)解说词: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如千年都江堰,综合水利工程,造福“天府之国”。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禹传子,家天下,夏朝的第二位国君启继承了父亲大禹的位置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由此可知,这一现象开始于夏朝,A项正确;商朝、周朝和秦朝都在夏朝之后,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2023·海南·中考真题)江西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该遗址属于(

)A.文献史料 B.图像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答案】C【解析】根据“江西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吴城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这些都属于实物史料,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实物史料,没有涉及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3.(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下列朝代建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B项正确;周朝是商朝以后得朝代,排除A项;商朝是夏朝以后得朝代,排除C项;周朝是夏商以后得朝代,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信息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题干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项正确;夏朝的“家天下”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标志,排除A项;秦朝的郡县制与题干的“诸侯立家”不符,排除C项;西汉的“大一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而实行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远古部落首领的推选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以来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科举制是隋唐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周公旨在(

)A.废除奴隶制 B.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C.建立郡县制 D.倡导“尊王攘夷”策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公旨在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诸侯权力有管理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有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都不纳贡,通过分封制确立的等级制度就乱了,分封制也会瓦解,B项正确;题干旨在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奴隶制,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尊王攘夷”,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可见分封制以同性贵族为主体,有利于巩固西周“家天下”的统治,有利于巩固西周疆土,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等级制度,排除B项;实现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西周的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福建·中考真题)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度,周天子分封诸侯,根据材料“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体现了周天子定期巡视诸侯,而诸侯必须朝觐周天子,这体现出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可以巩固国家统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军队实力,排除B项;西周尚未进入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城与商朝无关,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与西周和东周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10.(2023·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A.祭祀活动很盛行 B.竞技体育已出现C.军备竞赛已开始 D.分封制度已建立【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赛”和“比”侧重表示比较并较量本领、技术的高低,其适用范围较窄,对象多为文艺、体育、娱乐等对抗性活动,因此,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竞技体育已出现,B项正确;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竞技体育的出现,没有涉及祭祀活动、军备竞赛和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11.(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的挖掘出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刻有文字的甲骨可以用来研究(

)①商周时期的历史②印刷技术的改进③汉字字体的演变④书写材料的变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①③④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与印刷术无关,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12.(2023·西藏·中考真题)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答案】B【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夏朝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字,排除A项;西周和战国在商朝之后,此时文字已经出现,排除CD项。故选B项。13.(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甲骨文现代汉字丝桑蚕帛A.青铜农具普及 B.等级制度严格 C.商业贸易发达 D.丝织业已产生【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甲骨文中出现丝、桑、蚕、帛等字可以看出,丝织业在当时已经产生且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内容和青铜农具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可以推断丝织业已产生,不能反映等级制度,排除B项;题干材料可以推断丝织业已产生,不能反映商业贸易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14.(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此司母戊鼎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A项正确;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B项;击鼓说唱陶俑是东汉明器,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排除C项;青瓷莲花尊是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莲花尊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

)A.瓷器

清淡含蓄

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B.壁画

交流互鉴

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C.鼎

鼎盛千秋

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D.陶

远古回声

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鼎是这一时期中国文明的重要代表,C项正确;A项体现了宋代手工业高度发达,B项体现出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文明交流,D项体现出新石器时代原始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6.(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湖南境内发现了大量的远古遗存,还出土了众多的珍贵文物。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宁乡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B项为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B项正确;A为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排除A项;C为兵马俑,出土于陕西,排除C项;D为唐三彩,出土于河南洛阳,排除D项。故选B项。17.(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铜冰鉴的出现,说明青铜器的使用已经生活化,这体现出生产力已经大发展了,也正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最终使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建立,因此,它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项正确;材料只说了中国的青铜器,没有涉及其它国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能体现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所以这一文物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排除A项;大禾人面纹方鼎是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排除C项;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磨制石器 B.青铜铸造 C.彩色陶器 D.瓷器烧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时代,B项正确;磨制石器是在原始社会时期,排除A项;彩陶艺术、瓷器烧制都不是夏商周三代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排除CD项。故选B项。20.(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手工业是人类第二次大分工的产物,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下列史料中可以实证材料观点的是(

)A.河姆渡猪纹陶钵 B.司母戊鼎 C.曲辕型 D.汝窑瓷器【答案】B【解析】据题干“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B项正确;河姆渡猪纹陶体早于商周时期,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排除C项;汝窑瓷器属于宋朝,排除D项。故选B项。2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湖南各族先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青铜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境内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A项是四羊方尊,A项正确;商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排除B项;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C项正确;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排除D项。故选A项。22.(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各不相同,有防护器具,有食器,有盛酒器,有日常工具,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种类的丰富多样,A项正确;材料中青铜器功能各不相同,说明功能多样,排除B项;材料中青铜器形状不一,有的造型精美,有的造型奇特,工艺并不简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象征皇权的礼器,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

)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后期 D.战国晚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C项正确;殷商、西周主要使用青铜器,未出现铁器、牛耕,排除AB项;战国在春秋之后,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24.(2023·北京·中考真题)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5.(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鲁国国君心中,齐、晋、楚三国地位高于周王室,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齐、楚、晋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分封制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约束,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体现了周王室地位衰落,A项正确;“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不是朝觐周王减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投靠诸侯大国,可见齐国、晋国和楚国实力上升,但是无法判断鲁国成为春秋时期霸主,排除C项;周王是天下共主,朝觐周王与是不是宗亲无关,依据分封制,鲁王每年都要朝觐周王,排除D项。故选A项。26.(2023·湖北·中考真题)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新兴地主的崛起,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排除B项;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7.(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答案】A【解析】据题干“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可知,考古发掘与古书记载相互印证,A项正确;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28.(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铁器出土地点铁器数量(件)铁农具数量(件)广西平乐银山岭18191河南辉县固围村9358长沙衡阳61座楚墓70余17辽宁抚顺莲花堡80余68山西长治分水岭3621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答案】A【解析】根据《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分析可知,广西、河南、长沙、辽宁、山西等地均出土铁制器具,说明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A项正确;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与材料反映铁制器具数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制器具数量及农具,无法体现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排除C项;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与材料反映铁制器具数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9.(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如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片和这段史料记载共同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水利工程(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项正确;灵渠在今广西境内,修建于秦朝,排除A项;郑国渠在关中地区,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0.(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

)A.齐桓公成为霸主 B.商鞅推行新法 C.秦完成统一大业 D.夏朝巩固统治【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秦完成统一大业,C项正确;齐桓公成为霸主是在战国之前的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鞅推行新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发生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排除B项;都江堰修建是在战国时期,而此前夏朝已经消亡,排除D项。故选C项。31.(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在潍坊青州发现了一组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铸造模具(下图)。这为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图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答案】D【解析】据题干“在潍坊青州发现了一组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铸造模具(下图)。”结合所学可知,刀币铸造模具属于实物史料,D项正确;文献史料主要是史书记载,排除A项;图像史料主要是照片资料,排除B项;口述史料是历史亲历着对历史史实的陈述,排除C项。故选D项。32.(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爵位,提高了秦国将士的军队战斗力,B项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鼓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33.(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面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为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在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制定秦律,明法令。商鞅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B项正确;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与“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内容不符,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汉化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北宋时期进行王安石变法,与“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4.(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下列文学作品,采用“楚辞”体创作的是(

)A.《离骚》 B.《吊屈原赋》 C.《警世钟》 D.《暴风骤雨》【答案】A【解析】根据“‘楚辞’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属于楚辞风格,A项正确;《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辞赋作品,不属于“楚辞”体,排除B项;《警世钟》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的书籍,不属于“楚辞”体,排除C项;《暴风骤雨》是小说,不属于“楚辞”体,排除D项。故选A项。35.(2023·广东·中考真题)《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表明地形对军事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诸侯征战频繁,因此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诸侯征战,B项正确;“兵法”的应用与水利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止儒学,排除C项;私学发展与地理知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6.(2023·河南·中考真题)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可知,当时的铁器得到广泛使用,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铁器是象征贵族身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制作工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铁器官营专卖,排除C项。故选D项。37.(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变法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魏,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朝,排除C项;戊戌变法发生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38.(2023·江西·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废除 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存在着各种货币,然而铜铸币却日益普遍流行,成为民间商业来往中的主要货币。各国间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这说明舂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已不再是孤立的国别经济,而是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各区域之间的经济也发生了联系,说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商业活动较为活跃,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铜铸币广泛通行,未涉及周王室衰微,排除A项;商鞅变法颁布了废除井田制的措施,与“铜铸币广泛通行”不符,排除B项;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39.(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 D.以法治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40.(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他的思想包含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朴素的辩证法,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等。“他”是(

)A.老子 B.孔子 C.主父偃 D.董仲舒【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的建议,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1.(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题干信息反映是道家学派的思想,D项正确;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排除C项。故选D项。42.(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A.赏罚分明的理念 B.无为而治的观念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可知,材料意思是说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倡导变革进取,材料中没有体现赏罚分明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倡导变革进取,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为而治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倡导变革进取,材料中没有体现为政以德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43.(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A项正确;“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是法家的主张,排除B项;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主张,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涉及宣扬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4.(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和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C项正确;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B项;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体现出这一时期(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思想学术繁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学术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D项正确;“百家争鸣”指的是思想学术繁荣的局面,兼并战争不断、制度变革深刻、经济发展迅速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或条件,排除ABC项。故选D项。46.(2023·山西·中考真题)《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答案】C【解析】题干中“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的意思是: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忠义与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反映的思想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A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法治的思想,排除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德治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47.(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利簋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材料一

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逸周书·世俘解》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益之商王纣于商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逸周书·世俘解》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材料二利簋

利簋铭文拓片(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答案】(1)属于第一手史料。周武王在甲子日占领朝歌;商王纣被周武王击败;周武王于辛未日在阑师论功行赏。(2)利簋为研究商周的更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史书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解析】(1)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及铭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因此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评多钢、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商周的更替,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周武王在甲子日占领朝歌;商王纣被周武王击败;周武王于辛未日在阑师论功行赏。(2)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价值,在于利簋为研究商周的更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史书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48.(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自《论语十则》(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我们该如何学习这一品质?材料二

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以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包饺子、中医入门、剪纸、春节、太极拳等,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据高远《新时代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理念》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学院在各国设立的积极意义。【答案】(1)虚心好学;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2)意义:促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或提升汉语影响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或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或促进世界和谐;或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等。【解析】(1)品质:由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孔子认为,别人的言谈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如何学习: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2)意义:由材料“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可知,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设立,促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从“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以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可知,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设立,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或提升汉语影响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或增强中国的影响力);从“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知,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设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或促进世界和谐;或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等。49.(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答案】(1)①:《老子》(或《道德经》)②:《论语》③:《墨子》④:《韩非子》(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解析】(1)由材料“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知,反映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结合所学可知,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因此,①为《老子》(《道德经》);由材料“克己复礼为仁”可知,该学说提倡“仁”。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因此,②为《论语》;由材料“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可知,提倡兼爱、非攻。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因此,③为《墨子》;由材料“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可知,其主张严刑峻法。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因此,④为《韩非子》。(2)原因:由材料“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50.(2023·宁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目录中第三章的子目名称第三章第一节(1)王室衰微大国争霸(2)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工商业的发展(3)老子孔子第二节1.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2.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活跃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合纵连横的斗争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4)诸子百家——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第三章”所述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2)请你为“第三章”确定一个主题名称。【答案】(1)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思想文化方面:各种学说兴起,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1)主要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章”所述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有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思想文化方面,各种学说兴起,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2)名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据此,可确定主题名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排除C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房屋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发展状况。下图所示房屋中能反映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情况的是(

)A.河姆渡遗址房屋 B.半坡遗址房屋 C.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D.东汉陶院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奴隶制国家。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