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
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3.分析位于
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
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4.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梳理归纳夯实必备知识
I.兴奋的产生
将电表的两极接到神经纤维的膜内外,
测量静息和兴奋状态膜内外的电位差
(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
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内流,
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X薮通道关闭,壁通道打开,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
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
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形式:局部电流(电信号:神
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幽动作电
;位f电位差f局部电流f刺激
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未兴兴未兴
奋区奋奋区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区___+④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兴奋传导方向〔关系:膜外相反、膜内相同
特别提醒突触小体w突触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
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
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2)传递过程
过程信号转变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P29''图2—8"中所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
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后,会引起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
(3)传递特点
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其原因
单向传递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
特」后膜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
区触史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
(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腰一突触间隙一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
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
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
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上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
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的通透性,使C「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
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6)去向: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会很快被相应的酶降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以免持续
发挥作用。
4.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作用机理
,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兴
奋〔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剂
和.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
毒
品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
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
受体减少,影响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
可卡因
的危害,
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
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
.触幻觉和嗅幻觉等
■考向突破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
1.(2022•潍坊市安丘一中高三考前模拟)在小d力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
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E
)
以
怔
«
A.G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一65^-55mV
C.d打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后,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c
解析力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
度刺激,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
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即绝对值可能会
大于65mV,B错误;以〜4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
ATP,但f5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需要消耗ATP,D错误。
【方法技巧】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
卜+浓度升高f静息电位绝对
⑴胞外K+值减小
浓度K+浓度降低一静息电位绝对
.值增大
(Na.浓度升高f动作电位峰
⑵胞外Na+值升高
浓度Na+浓度降低f动作电位峰
-值降低
2.临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据
此判断该麻醉药合理的作用方式是()
A.改变了局部电流的方向
B.改变了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
C.抑制神经轴突膜上K+通道,使K+不能外流
D.抑制神经轴突膜上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动
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故可推测该麻醉药的作用方式是抑制Na+内流,即抑制神经
轴突膜上的Na+通道。
考向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
3.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的影响,选用某动物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
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
实验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
处理
组号元测得动作电位(mV)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
I7575
毒素(对照)
II5min后6565
浸润在河
III10min后5025
豚毒素中
IV15min后4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I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且膜外比膜内电位高75mV
B.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原因之一是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需要时间
C.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
数量减少引起
D.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
答案A
解析第I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
内正,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靠神经递质传递,会发生电信
号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的转换,其信号转换需要时间,因此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
元0.5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
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L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
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C正确;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
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D正确。
4.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
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
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一外正内负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
答案B
解析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故与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的
膜电位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正内负一外负内正,A错误;从图中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
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其与多巴胺转运
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延长了其对大
脑的刺激,产生快感,B正确;吸毒者的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
巴胺分子中,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降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摄
入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即吸毒成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是多巴胺不是可卡因,
C错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使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减弱,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
D错误。
【方法技巧】影响神经冲动传递因素的判断方法
(1)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向三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综合分析
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反射
弧上有兴奋的传递,则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
6.(2022-泰安模拟)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
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
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
用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⑦
ACh浓度
③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④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
(mmolL-1)
0.15.005.56
0.25.005.48
0.35.005.31
0.45.005.24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答案B
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而⑤是线粒体,A项错误;
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有促进作用,C、D项错误。
考点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梳理归纳夯实必备知识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
是正立的。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P34“思考•讨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植
细程度有关。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大脑
脊髓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①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②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
动的较高级中枢。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
。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①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前
言语区联想记忆受损特征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能
运动性言语区(S区)Sport—S
讲话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
听觉性言语区(H区)Hear-^H
别人的谈话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
视觉性言语区(V区)Visual^V
变得不能阅读
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
书写性言语区(W区)Write-W
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能力
②学习和记忆
物质基础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
“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
短时记忆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
.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
脑区有关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
f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③情绪
a.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掩郁。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
c.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P39“相关信息”: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瓮鲤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例如,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典因,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
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考向突破
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7.(2022•厦门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丫一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
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A.脑桥释放的丫一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丫一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注射能阻止丫一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
低,说明脑桥释放的丫一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A正确;丫一氨基丁酸无法使高位截瘫患者排
尿顺畅,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不
同,D错误。
8.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
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大脑
⑦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答案A
解析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应是⑦③,A项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
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的,B项
正确;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递至③,
C项正确;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④⑤⑥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项正确。
考向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9.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
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C.短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的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答案C
解析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
失禁,B正确;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
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
重温高考真题演练
1.(2021・湖南,11)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
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
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立a
lu
。o
、_
<+1Ovr
日_lu
))+1O
蜓
煨了TX通航
一
出
-1出二钠通道
S蟋।।।।।
12345
时间(ms)时间(ms)
图a图b
(0
塌Z/
出
维
L一匚NMEX:阻断锂通道
-11T门-HH
12345
时间(ms)
图c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A
解析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TTX
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
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
D错误。
2.(2020•山东,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
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
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K+通过K+通道内流产生兴奋,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静息
状态时,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项错误、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细胞内是以电信号的形
式传导的,C项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仅仅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
于反射,D项正确。
3.(2021・辽宁,16改编)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
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③
①M,/②)
-----►--0-(O--------►-----L----------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一②一③一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
传递顺序是①一②一③一②,A错误;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是膜外的
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
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
膜内,D错误。
4.(2020・江苏,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并不是任何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刺激都能使神经元产生兴奋,如果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上
的刺激强度太小,便不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产生兴奋,A项正确;①处产生的兴奋
可以传导到②和④处,但②和④处的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如a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元,a
神经元兴奋后释放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则b神经元被抑制,则②和④处的电位大小不相等,
B项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如Na+浓度的变化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突触间隙里组织液的
变化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那么细胞外液的变化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
传递,D项错误。
5.(2020・江苏,14)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竣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A
解析天冬氨酸是氨基酸,由C、H、0、N四种元素组成,不含S元素,A项错误;天冬氨
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突触囊泡里贮存着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囊泡会向
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正确;天冬氨酸属
于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
元兴奋,D项正确。
五分钟查落实
一、易错辨析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X)
2.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X)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X)
4.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能通过胞吐分泌出细胞(V)
5.除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V)
6.长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X)
二、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P28)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
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2.(选择性必修1P28)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
呈杯状或球状。
3.(选择性必修1P,9)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
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4.(选择性必修1P29)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比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要慢的原因是由于突触处
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5.(选择性必修1P28~29)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四包的,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在机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6.(选择性必修]P33)大脑皮层: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
构----大脑皮层。
7.(选择性必修1P34)一般来说,位于春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8.(选择性必修1P37)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适
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9.(选择性必修]P38)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
区域叫言语区。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2•成都市四川大学附中高三期中)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
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
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
a5〜15mmol/L145mmol/L
b140mmol/L5mmol/L
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
C.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它们都属于协
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所以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
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
没有Na+内流,不会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
2.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可以接受高级中枢传来的冲动而兴奋,释放激素,
下图为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的三个细胞,甲、乙为神经细胞,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丙
为合成、分泌TRH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乙丙
A.刺激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在c、d处可以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b处不能测到
C.乙细胞神经递质和丙细胞TRH的释放均为胞吐
D.乙细胞受刺激兴奋时,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
答案B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
b处可以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由于钠钾泵的作用,细胞内的
K+浓度是始终高于细胞外的,D正确。
3.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②为抑制类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突触间隙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经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耗能
C.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
D.②与④结合使Na卡通道打开,Na+内流
答案D
解析②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被快速清除或回收,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②
为抑制类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Na+通道打开而引起Na+内流,D错误。
4.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外流.
芬太尼•膜电位变化
芬太尼受体
神经递质
Na+内流
A.伤害性刺激能引起痛觉感受器兴奋并使之产生痛觉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被抑制
C.芬太尼促进K+外流,抑制Ca2+内流以减少递质释放
D.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钠离子
内流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而非被抑制,B错误;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
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成瘾,故不能长期反复使用,D错误。
5.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A.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
B.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图甲中c点将上升
C.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图甲中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Na+
内流增多,甲图中c点将上升,但K+浓度影响的是静息电位,膜外K+浓度增大,不改变动
作电位的峰值,B错误;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的电位,而不是兴奋部
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C错误。
6.(2022•太原市高三检测)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
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
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
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巴宾斯基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阳性
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答案A
解析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巴宾斯基征阴
性和阳性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7.(2022•扬州市高三调研)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
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I表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II表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只有钠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钠离子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
C.曲线II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钠离子的浓度有关
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答案C
解析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除了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K+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
图中0点后,Na+开始内流,而不是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B错误;曲线H的峰
值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所致,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C正确。
8.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
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④为突触,“十”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
使突触后膜兴奋,“一”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
D.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
答案C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左侧腿屈曲,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则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
后膜兴奋,右侧腿伸展,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则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A
错误;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
值增大,更难产生兴奋,B错误;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由示意图可知,完成屈腿反射
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
作电位,说明兴奋在突触结构上是单向传递的,D错误。
9.神经肌肉接头与典型的突触结构类似。下图表明,影响神经肌肉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即
ACh)的因素有很多(箭头所示位置即为作用部位X注:Ca2+所引发的突触小泡的胞吐需要突触
小泡膜上的蛋白质SNAPs和VAMPs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乞酰辅酶A胆碱
神经末梢IChAT
vesamicol
突触前受体
肉毒杆菌毒素
抑制
SNAPs胆碱
。乙酸
突触后细胞
注:毒扁豆碱、新斯的明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A.肉毒杆菌毒素能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
B.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C.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可使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降低
D.vesamicol可阻止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小泡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肉毒杆菌毒素抑制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质VAMPs,而题干表明,Ca2+
所引发的突触小泡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质SNAPs和VAMPs的作用,因此肉毒杆
菌毒素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A正确;由图分析可知,箭毒能与突触后膜上
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的机会减少,B正确;毒扁豆碱、新斯的
明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不能分解乙酰胆碱,会导致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升
高,C错误;由题图可知,vesamicol可阻止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小泡内,D正确。
10.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
3为图1中某突触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膜电位
刺激隼素+40mV
J_,一,o\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图2中B点之后K+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Na+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D.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进入突触后膜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
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其中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
值。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突触)放大。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予适宜的刺激,由于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细胞体,因此图中C所在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指针
会多次偏转,A错误。
11.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BDNF(脑部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如图所示(部
分过程)。BDNF具有促进b(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BDNF
A.运动应激能促进BDN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B.BDNF能促进突触后膜吸收更多的钾离子
C.b物质与AMPA结合后,将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换
D.若向脑部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突触间隙内b物质含量增加
答案A
解析图中a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运动应激能促进BDN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A正确;
由图可知,BDNF具有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能促进突触后膜吸收更多的钠离子,
B错误;b物质与AMPA结合后,将发生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换,C错误;若向脑部注射
抗BDNF的抗体,抗体与BDNF结合,则不能促进突触前膜释放b物质,突触间隙中b物质
减少,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食品供货合同范本
- 个人合伙合同标准文本
- 两个人住房买卖合同样本
- 主体装修合同样本
- 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政策环境分析
- 2012设计合同标准文本
- 中越合同标准文本
- fidic合同标准文本中英
- 专业承包仓库合同样本
- 假日租车旅游合同样本
- 2024年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教育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2020年湖北省生物竞赛初赛试卷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宜昌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
- 2024全球感染预防与控制报告
- 第二单元+新音乐启蒙+课件【高效课堂精研】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 春季传染病预防科普宣传
- 广播电视采访与制作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汉口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