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积累相关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如“而、于、之、假、孰、益、焉”等。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主要问题】劝学的“劝”字由何而来呢?劝学中的比喻在论述中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这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说,学习的重要性恐怕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学习的过程并不总是愉快的,当我们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付出努力难以见到回报时,我们仍然会迷茫,会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甚至想要放弃。这时候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时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名篇《劝学》,或许能给我们鼓励。劝学的原文很长,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从其中节录出来的一部分,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这里的“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作者以此为首篇,可见对学习的重视,可是劝学的劝字由何而来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知人论世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思想家、文学家。名况,时人又尊称为荀卿,因荀、孙音近,故又称“孙卿”。赵国人。齐湣王晚年与齐襄王期间,两度游学稷下,齐惠王时被奉为最富声望的学者,三次担任祭酒,韩非、李斯等皆为其弟子。后被谗,去齐至楚,楚相春申君曾两次任他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子罢官,遂居家著书数万言,死后葬兰陵。政治上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又主张霸力,法后王,又与孟子异。重视民心向背,宣称“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荀子·正论》)。哲学上主唯物主义观点,提出“天行有常”(《荀子·天论》)的命题;主张“性恶论”。文学上,荀子为迄今所知作赋第一人。写作背景: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熟读课文,疏通文意齐读课文,明确字词发音木直中绳(zhòng)𫐓(róu)槁暴(gǎopù)就砺(lì)参省(cānxǐng)须臾(yú)跂(qǐ)楫(jí)跬步(kuǐ)骐骥(qíjì)驽马十驾(nú)锲而舍之(qiè)金石可镂(lòu)螯(áo)蛇鳝(shàn)翻译文章+逐字分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古义:a.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指地位高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已:动词,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靛青,从蓼蓝中提取出来,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之:代词,它。于:介词,从。而:表转折,但是、可是。于:介词,比。为:动词,形成,凝结。之:代词,指代冰。而:表转折,但是、可是。于:介词,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来的圆形)。即使又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用火烤)使它这样的。中:符合、适合。輮:使动,使…弯曲。以为:“以之为”,把…作为。其:代词,它的。曲:形→名,曲度,弧度。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槁,枯。暴,晒。挺:直。者: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然:代词,这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锯斧加工)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都注意省查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受绳:经墨线量过。直:形→动,变直。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就:动词,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利:形→动,变锋利。博:广泛。而:表递进,并且。日:名→状,每天。参:检验。省:省察。乎:介词,相当于“于”,对。知:同“智”,见识。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而:表并列,而且。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尝:曾经。终日:整天。而:表修饰的连词。须臾:片刻。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跂:踮diǎn起脚后跟。而:表修饰的连词。之:连接助词,无意义。博:广博,宽广。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不是更响亮,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楚。高:形→名,高处。而:表修饰。加:更。而:表转折,但是。见者远: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修饰。疾:劲疾。而:表转折,但是。闻:听。彰:清楚。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行走的更便利迅速,却能到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利用外物罢了。假:借助,利用。舆:车。利:使动,使……走得快。而: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致:到达。楫:船桨,代船。水:名→动,游泳。绝:横渡,越过。生: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人们会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兴:起。焉:兼词,“于此”、“于是”。渊:深水。善:形→名,善行。而:表承接,就。神明:非凡的智慧。焉:语气助词,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驾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奔跑。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骏马。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锲:雕刻。而:表假设,如果。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爪牙:古义: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指得力帮手。今义: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党羽,帮凶。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上、下:名→状,向上、向下。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一:数→形,专一。而:表并列,和。寄托:古义:托身,安身。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全文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木材来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3、通假字①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②虽有槁暴“有”同“又”;“暴”同“曝”,晒干;③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④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4、词类活用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其曲中规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作动词,犯错误;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见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处;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5、古今异义君子:古:a)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指地位高的人。今:指人格高尚的人。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虽有槁暴古:即使;今:虽然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假舆马者古:凭借;今:与“真”相对而绝江河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古:横渡;今:断绝下饮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蟹六跪而二螯古:脚;今:跪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托付6、特殊句式①省略句:輮(之)以为轮故木受绳(测)则直,金就砺(磨)则利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②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③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一词多义之:代词(代青/代冰/代雕刻):取之于蓝/水为之/锲而舍之结构助词,的: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蛇鳝之穴定语前置的标志: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于:介词,从:取之于蓝介词,比:青于蓝/寒于水介词,向,引出对象:善假于物也者:……的人: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语气词,表停顿:不复挺者助词,表判断:无可寄托者一:数词,一次:骐骥一跃专一:用心一也而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表顺接/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转折: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关系连词8、文本分析1——劝学的“劝”字由何而来呢?作者开篇就表明观点,学不可以已这里的“已”是停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不能够停止,初读这句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是我们比对《论语》中的第一句就能发现问题。学不可以已VS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问:上述的两个论点,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儒家有注重学习的传统,都以学习开篇本不奇怪,但比较下来,孔子从正面表述学习的快乐。荀子却从反面说,学习不能够停止,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从荀子的性恶论说起了。然荀子之学,自有其门庭堂奥,不特与孟子异撰,且其学有并非孔子所能赅者。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荀子的思想自有他独特的奥妙之处,不只与孟子的不同,而且也有孔子的思想所不能包括的,那就在性恶论,与孔孟认为人之性善不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荀子·性恶》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通“为”是人为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善是后天人为的,但是他也明确指出也就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正如他在《性恶》一篇中所写的那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普通人如果能够专心学习,天长日久,不停积累仁义道德,那么他也能达到最高的智慧。所以圣人是人通过学习不断积累达到的,而天长日久的积累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半途而废,而这恰好是从古至今很多学人容易犯的错误。因此荀子不从正面表述,一定要以否定的方式从反面提出观点,实际上是针对基以“化性”(转化人的天性)的观点的。在文中同样也有这样的表述方式,请各位同学找一找。明确:第三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是第三段的中心句,意思是说:君子的天性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这里的物指的是什么?是上文中山或风所代表的环境吗?还是上文中舆马、舟楫所代表的工具?在楼宇烈的《荀子新注》中将它注为客观事物。清人王先谦在《荀子集解》中将它注为“学”,到底哪一个才符合荀子想表达的呢?我们可以从《性恶》篇的这段文字中找到答案。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在这段中,荀子直接驳斥了孟子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所以能学习,因为本性是善的,荀子则认为孟子没有真正认识人的本性,而且不了解本性与人为之间的区别。在荀子看来,不用学就能得到,不用努力就能达到的叫“性”。通过努力方能达到的叫做“伪”,也就是说学习与人的本性无关,是后天的努力。我们再回到这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里的“物”并不是指环境或工具,而就是指——学习本身。让我们再回到荀子思想的基础——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生而性恶,别人最有可能怎样质疑他的观点,比如既然恶的人性要依靠学习礼义来改变,而人生而性恶,那么能长善救恶的礼义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对这种可能的质疑反驳,荀子是有预判的。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荀子《荀子·性恶》礼义不是来自于人的本性,而是圣人在不断的积累思考,熟悉社会情况之后确立的,又进而制定了法度。圣人和普通人的相同之处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圣人所不同而且超过普通人之处,是后天的人为努力。参看这一段,我们就能明白《劝学》篇中一定要从反面表述的原因了,是为了还击论敌的质疑发难,了解性恶论,我们才能明白劝学之劝来自于何处,人性本恶,学习作为长善救恶的必由之路,又怎可或缺呢?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荀子为何这样提出观点,他针对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人性本恶,又针对孟子人性本善故能学的观点,指出人性是先天的,而学习是后天人为的努力,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要通过学习长善救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劝字也由此而来。9、文本分析2——劝学中的比喻在论述中有什么作用?我们首先来看第二段,也就是“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提出之后的第一个段落,这一段中一共出现几处比喻?请画出来。明确:5个比喻追问1: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明确:12:这两个比喻在一句话中翻译过来是说:青从靛蓝中提取出来却比靛蓝还要更蓝,冰是水形成的,却比水要更寒冷,都侧重于程度的加深,意在表明学习可以超越原本。第三个比喻说的是木由直变曲的过程。这里的绳是木工用来测定直线的墨绳,而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木材直得符合墨绳的标准,用輮这种工艺加工后却可以做车轮,即使再次晒干,它也不会再挺直了。在这个比喻中,輮是外力,对应的是——后天的学习,这个比喻与前面两个比喻不同,更侧重于巨变,意在说明学习促成的巨变。再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輮木为轮,曲的程度是要中“规”的,“规”这个字可以引申为法度准则。这个比喻中还隐含了一个意思,就是学习所促成的巨变本身与法度准则的关系,“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是第4个和第5个比喻,其中的“绳”与“规”一样都是测量工具,可引申为准则法度。“金”是指金属制的刀斧等,而“砺”是磨刀石的意思。这两句话是说木材经过墨绳的比量后加工就会变得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后就会变得锋利。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经过学习,我们的言行会更符合准则,经过学习我们会变得更加优秀。总结:第二段中的5个比喻,说了三层意思。2、每层意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他们和这个段落所表达的观点以及和全文的观点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明确:第一个和第二个比喻为一组,说明学习可以使你超越原本。第三个比喻说明通过学习所实现的自我超越,不仅仅是程度的加深,更能够促巨变、中规矩,堪大用。这层意思的表达,在第一组设计的基础上展开,更加具体,也更加深入,深入理解第三处设喻意图的关键,是一定要联系荀子性恶论思想。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约束,检查自身言行的准则,从而改变本性之恶,成为君子。第4个和第5个比喻为一组,用一个“故”字领起,是对前文三次设喻的总结。3、这两次比喻真正的目的是哪一句话?明确:在最后一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句才是整段最关键的那一句,明确了这个段落的中心意思。这里的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日”每天,“参省”是检查省察的意思,“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的用法,而“知”是个通假字,通智慧的“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用学到的东西检查自身,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追问:这一句中的“博学”对应前文的哪一句话?“日参省乎己”对应前文的哪一句话?“金就砺则利”,“日参省乎己”对应前文的“木受绳则直”,总结了学习对一个人的意义,而这不正是作者要鼓励大家不断学习的原因吗?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中除了最后结论性的一句话,整个阐述说理的过程是通过设喻来完成的。第三段我们再来看第三段中的比喻,请同学们先来划分一下这一段的内容层次,可以大致分为哪几个方面呢?明确:借助第三段中句式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将这个段落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中的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的连词,“须臾”形容极短的时间,“跂”是踮起脚后跟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请同学翻译):说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作者用踮起脚跟没有登高见得广来比喻整日思索没有学习片刻的收获大,“整日”和“须臾”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在“思”和“学”两者之间“学”的重要性。第二层中用登高而招和顺风而呼连续设喻,这里的两个“而”也都是表修饰的连词,站在高山上招手,顺着风向呼喊,“臂非加长”和“声非加疾”两句,是说先天的东西没有变化,手臂没有加长,声音也没有更响亮。作者强调先天不变的用意是为了凸显两个“而”字后面的效果的变化,那就是远处的人也能看到,听的人能听得很清楚,“”没有……但是”这样的表达使“不变”与“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强调出好的效果,其实是由登高和顺风带来的,这里的山和风都是指人借助的外部事物,通过上次课我们知道所指的就是学习,这两个比喻都在表明懂得借助学习的人才能在自身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效果,事半而功倍。第三层:两个比喻,这里的两个“假”都是动词借助的意思,“利足”是善于奔走的意思,“水”是动词,指游泳,“绝”是横渡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够远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这两个比喻中的车马和舟楫都是外部事物,用来比喻后天的学习。作者再次使用了“并不是……却能”的转折句式表明善于利用外物的人,往往能够借助外物弥补自身的缺陷或不足,完成自己本无法完成的事情。逐一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三组比喻的意思是有细微差别的,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一组比喻是从学与思比较的角度说明学习的作用。后面的两组比喻都是在具体阐述学习的作用,但在安排上又体现了层次上的推进。学习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进而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本难以完成或不可能完成的事。
作者通过层层设喻,根据这个道理推论,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也就是说君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能够借助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连续设喻之后,作者用这句话点明了这一段的中心意思,学习对人有重要的作用,再一次体现了劝学的良苦用心。第四段最后我们来看第4段,这一段阐述学习应具备的态度,设喻的次数更是多达10次,会不会造成重复冗余之感呢?荀子首先写积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产生,积累水流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这里产生。这里的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当然,写积土、积水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出后面的积累善行成为美德,那么自然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了圣人那样的胸怀。这一组对比是强调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第二组同样由两个比喻构成,点明了不积累的结果,大意为: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海。接下来连续4个比喻形成两组对比,目的只有一个,强调要坚持不懈,这里的“骐骥”是指骏马,好马,“驽马”是指劣马,不好的马,“驾”指马行一天的路程,“锲”是刻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再好的马跳跃一次,也跳不出十步那么远,再不好的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而功效正是出自于不停地走,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属和石头也能够穿透,在对比中坚持的作用意义得到了凸显。在这段文字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的倒装(定语后置现象),“无可寄托”在这里是指不能寄托,不能安生。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却向上能够吃到地面的尘土,向下能够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持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鳌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能够安身的地方,是因为持心浮躁,作者用蚯蚓和螃蟹设喻,在比喻的同时又形成对比,强调了自身条件是否具有优势,并不重要,能否持心专一才是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与阅读前两个段落一样,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这些比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明确:正反对比说明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组的两个比喻是从正面说明“积”的功效,紧接着用第二组的两个比喻从反面来说“不积”就没有功效。这两组比喻形成了积与不积的对比,强调出“积”的重要性。这与“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意味着学习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是一个积少成多,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坚持不舍。然后作者继续阐述观点,先是用骐骥和驽马设喻指向先天资质,再用朽木和金石设喻指向事情难易,这两组比喻本身又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杀青问题研究报告
- 茶叶店店长培训课程设计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公司宣传推广合同
- 2024年度健身房设备采购合同协议
- 2024年度污水处理拆除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义务与责任
- 04版影视制作与广告投放合同
- 2024版第九节数据安全管理合同标的及详细分析
- 2024年度山林保护性开发合同
- 2024年度股权民间融资合同
- 物业保洁员培训教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酒店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5年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公安接处警培训
-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胸部术后护理科普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产业图谱】2024年青岛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各地区重点产业、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
- 中药药品注册法规考核试卷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