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_第1页
10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_第2页
10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_第3页
10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_第4页
10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整体把握(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度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阅读时注意圈划人物、主要情节、故事结局。

(二)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有时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或者通过字形推知字义。2.句子翻译题。两种题型出现:选择题与直接翻译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来筛选出正确答案;直接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尤其重视动词。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3)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方法总结: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卷。3.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义;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加倍注意。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翻译原文);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了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原因归纳题:内因(主观、主要、根本)+外因(直接、客观)(2)情节梳理题:弄清事情的前后经过,了解文章主要人物的各个故事情节。找出关键步骤,然后整合信息作答;做题时可根据已给出的N个情节空格,将其对应到文章内容中理清思路,然后概括对应的内容。(3)主旨理解(写作意图)类、道理启示类:主要人物,情感倾向,积极方面,概括提炼。细致分辨各选项的差别,剔除明显错误选项。从主要人物角度出发,把握作者情感倾向(一般是积极方面),有一定概括性。从中选择最重要的或最有把握的。注意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道理或启示必据原文,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拔高概括;回顾文章,检验是否符合作品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情感态度。(4)人物评价类: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发散分析。(题中是否给角度)例题解析板桥诵书■郑燮①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②。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③,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字词注释①郑燮(公元16931765年),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诵:记诵,指默记背诵。②耳:罢了。③匕箸(bǐzhù):匕,古人取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羹匙。箸,筷子。们都说他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朗诵罢了。他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有的时候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拿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却不听他们的话,并且还忘记了他自己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要点导引短文选自《郑板桥集·板桥自叙》,作者叙述了自己之所以学有所成自成一家,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因为自己的“善诵”。所谓“善诵”,就是善于利用各种时间,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习。勤奋加专心,这是郑板桥的读书秘诀,也是他的成功“捷径”。读读练练一、词语解释1.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2.或当食忘匕箸当3.或对客不听其语或4.并自忘其所语其二、句子翻译1.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2.书有弗记者乎?三、内容理解1.当时的人都认为郑板桥成功的原因是;而他自己则认为应当归功于自己的“”。一字之差说明了成功主要在于。2.板桥“善诵”的具体表现是(用自己的话回答)微型辞典[致]①本义为“给与”,如致词、致谢、致意等。引申为导致,达到。《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尽,极。《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俱]①一起,偕同。《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皆,全,都。“俱”与“具”用作副词,在文言文中有时相通,不甚分别。现代汉语中已有区别,“具”不再表示“皆”义。【答案】一、1.都2.正当,正在3.有时候4.指代自己二、1.不知道我不是记性好,只是善于记诵罢了2.文章还会有什么记不住的吗?三、1.善记善诵后天学习的勤奋和专心致志2.在船中、马背上、床上都坚持读书,有时吃饭忘记拿羹匙筷子,有时面对客人却没有听见她在说什么,并且忘记了自己刚才说过的话。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1\*GB3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2\*GB3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3\*GB3③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4\*GB3④而马价十倍。【注释】=1\*GB3①比:副词,接连地。=2\*GB3②还:通“环”,环绕。=3\*GB3③朝:早晨。=4\*GB3④一旦:一天。有一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站了三天三夜,也没人知道这匹马。卖马的人见到伯乐,就对他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在市上待了三天,都没有人过来交谈。希望您能绕着马转一圈,走时再回头看看,我给您一天的费用作为报酬。”于是,伯乐就绕着马转了一圈,离开时还不停地回头看看,马的价格一天翻了十多倍。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人莫知之。()(2)去而顾之()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1)它,指代“骏马”(2)看,回头看1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1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1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二)(10分)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参考译文】在梁国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8.解释加点词(1)为设果:________(2)儿应声答曰:________9.翻译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10.孔君平及杨氏之子的问答巧妙吗?为什么?11.你认为杨氏之子有什么特点?【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8.①.摆放,摆设。②.回答9.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10.巧妙,都运用了谐音,“杨氏子”谐音“杨梅”之“杨”,孔君平谐音“孔雀”之“孔”。11.机智,聪明,能言善辩。【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设:摆放,摆设。②句意为:孩子马上回答。答:回答。【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诣,拜见;乃,于是,就。句意为: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孔君平及杨氏之子的问答及其巧妙。【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需结合短文内容及主题抓住人物相关描写回答。从“甚聪慧”“应声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据此可看出杨氏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是个聪慧有礼、能言善辩的孩子。(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8分)解缙①应制②题《虎顾众彪③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文皇④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注释】①解缙: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②应制: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③彪:此指小虎。④文皇:明成祖朱棣。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虎顾众彪()(2)及下桥()13.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B.(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C.(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D.(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14.下列选项中对解缙的特点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A.有勇有谋B.灵活睿智C.谦虚谨慎D.忠于职守【答案】上海市北海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12.看(回头看);等到…时13.A14.B(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王羲之①爱鹅。会稽有孤居姥②,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③。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注释]①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②姥:年老的妇女。③弥日:整天。王羲之喜爱鹅,会稽(今绍兴)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鹅,王羲之要求买下来却没有得到,就带着亲友驾车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阴(今绍兴)一个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回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一定把整群鹅都送给你。”王羲之高兴地写完,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感到非常高兴。他任性率真的情况就是这样。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2分)(1)养一鹅善鸣()(2)有一道土好养鹅()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羲之前去观看,道士很高兴,坚决要求王藏之买这些鹅。B.王羲之前往道观,道士很高兴,坚决要求王羲之买这些鹅。C.王羲之前去观看鹅,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下这些鹅。D.王羲之到道士家里,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去集市买鹅。13.王羲之爱鹅的故事也侧面体现了他的声望及书法方面的造谐,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2分)(1)老妇听说王羲之来做客,杀鹅款特他,可见他的声望及百姓对他的尊重。(2)14.从王羲之爱鹅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原文语言回答)(2分)【答案】上海市普陀区培佳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11.(1)擅长(2)喜欢12.C13.道士愿意用一群鸟去换他写的字,可见他书法造诣高。14.任率(五)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0分)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自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武惠王曹彬是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旧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值大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上百只虫子在这里冬眠,不可以伤害它们的生命。"他的仁爱原来是这样啊!9.解释加点字(4分)(1)其所居堂屋敝:________(2)吾为将:________10.翻译句子(2分)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11.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2分)12.文章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怎样的德行?(2分)【答案】上海市浦东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9.(1)居住(2)做,担任10.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有很多虫子在冬眠,不能杀害它们。11.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的“仁心爱物”。12.不为私怨杀截人命,蝼蚁小虫也爱惜:仁爱清廉。(六)阅读下文,完成13题(8分)笼中鹦鹉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译文】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它放了。1.解释下列划线字:置于雕笼()及归()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放(2).等到2.你半年在监狱里,就已经觉得不能忍受了,而我多年在这个笼子里,又怎么能谈得上快乐呢?3.自由对动物和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了自由就没有了快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及”是一词多义词,“等到”。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已”“不堪”‘何’等。“已”是已经的意思,“不堪”是痛苦不堪的意思,‘何’是什么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3.根据整个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出道理或启示,比如可以从段姓富商的角度,可以知道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从鹦鹉的角度,可以知道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自由。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得出,人类应该保护动物,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等等。点睛: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文章中阐明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运用简洁的语句加以回答。(七)阅读下文,完成1—2题。(5分)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参考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1.“何以货为”中的“货”指的是。(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2.请用一个成语来评价被淹死之“氓”__________________。(3分)【参考答案】1.千钱(2分)。如答“钱”,给1分。2.爱财如命(嗜财如命)(3分)。如答“愚蠢透顶”之类的笼统评价语,给1分。(八)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偷。1.解释加点的字。(4分)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2)是非君子之道()或告之曰()(4)而后已()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答案】1.(1)每日,每天(2)这(3)有人(4)停止2.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或不要容忍错误,有错误要马上改正。)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①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②,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③速④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或:有人。②来年:明年。③斯:于是,就。④速:立即,马上。【参考译文】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16.文中“或告之曰”中的“之”具体是指(2分)A.孟子B.攘鸡者C.君子D.君子之道17.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有一个每天杀死他邻居鸡的人。B.今天有一个每天偷他邻居鸡的人。C.现在有一个每天杀死他邻居鸡的人。D.现在有一个每天偷他邻居鸡的人。18.文中当有人“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时,那个人想做出的改变是:(1);(2)。(2分)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B.《学弈》主要通过人物心理、行为表现展开故事,本文通过“对话”来展开。C.《学弈》主要阐释学习方面道理,本文表明发现自己错误后应马上痛改前非。D.《学弈》中“弈秋”和本文“孟子”有相似之处,即成大事者,必当机立断。16、B(2分)17、D(2分)18、(1)减少一些,每个月偷一只鸡(1分)(2)等到明年就停止这种行为。(1分)19、D(2分)(九)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啖菱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参考译文: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席上啖菱(2)或曰:“啖菱须去壳。”10.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并壳者,欲以清热也。11.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9.(1)吃(2)有人10.连壳一起吃,是用来清热解毒的。11.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要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解析】【9题详解】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啖”是“吃”;“或”是古今异义词,“有人”的意思。【10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并(连同)、欲(想要)、以(用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北方人硬是把生长在水中的“菱角”说成是在土中生长的,这是因为他把自己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这个故事在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同时,也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十)阅读下文,完成1—3题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1\*GB3①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1\*GB3①:游酢,人名,与杨时同为程颐弟子。【参考译文】杨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杨时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求见程颐,程颐正坐着小睡,杨时与游酢站在外面等待而不离开,程颐发现以后,门外的雪有一尺深了。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时与游酢侍立不去()2.翻译句子:杨时见程颐于洛。(2分)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2分)【答案】1.离开2.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3.要尊敬师长,谦虚求学【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本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现象,需注意的词语是:去:离开。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需注意的词语是:见:求见。3.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本文的启示是:要尊敬师长,谦虚求学。作业(一)文言文阅读(10分)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参考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善:擅长、善于辍:停止2.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分析:关键字:或:有时移:改变霁:怒气消除)3.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10分)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母鹿。”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参考译文】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依靠打猎谋生。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将要被张五所追赶上。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覆盖在小鹿身上,而自己却投向张五的网中。正赶上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看到的详细情况都告诉了儿子。她立刻割破了猎网放出母鹿,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所以割破了猎网放了幼鹿。”张五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心中感动。因此烧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鹿将二仔行()(2)值张母出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遂为张五所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以所见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由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分)1.(1)带领(1分)(2)适逢、正碰上(1分)2.(1)母鹿于是被张五逮住了(2分,“遂”与“为”的意思一定要体现)(2)张五的母亲把自己所看见的情景详尽的告诉了儿子。(2分,“具”和“以”的意思一定要体现)3.母鹿在危难之中仍想法引开猎人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把自己暴露给猎人(联系内容2分)写出了母爱是无私伟大的,也是感人的(启发2分)。(三)鼠画逼真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释】

①东安:古地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参考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善于作画,画了一幅鼠图,送给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爱惜它,把这幅画随意地挂在墙上。每天早晨经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挂几次落几次。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黎明时候,县令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于是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的猫,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于是县令才知道这幅画上的老鼠画得逼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