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导学稿_第1页
《五石之瓠》导学稿_第2页
《五石之瓠》导学稿_第3页
《五石之瓠》导学稿_第4页
《五石之瓠》导学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石之瓠》学案知识链接1.走进庄子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2.《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善于虚构,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3.《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例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惠子又名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魏国的相国,名家学派(战国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魏齐楚对抗秦国。根据《庄子》一书,惠子与庄子是有趣的辩友,他们的观点是对立的,他们的论题有“大而无用”“人故无情”和“鱼之乐”等。5.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5.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用“道”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的门徒多,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6.题目解读“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葫芦。《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道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着加的。五石之瓠,指能容纳五石容量的大葫芦。

二、课程主体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①,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fú)子固拙于用大矣②。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pì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③。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④。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⑤,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⑥。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三、讨论学习1.庄子和惠子是如何对待“大瓠”的?对于大葫芦的用处,庄子和惠子的分歧在哪里?2.宋人和客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这个故事体现了怎样的观点?3.“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中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拓展升华补充《逍遥游》节选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踵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译文: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别人称它为‘樗’。它的树干全是木瘤,绳墨都无法取直;它的树枝弯弯曲曲,圆规无法取圆,尺矩无法取角。它生长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一眼。现在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大家都懒得理你。”庄子说:“你就没看到猫和黄鼠狼吗?低伏着身子,狩猎出游的小动物;东跑西蹦,上窜下跳,结果往往触动机关,死在罗网之中。再看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遮天的云,它能发挥大的功用,却不能逮老鼠。现在你有这样一棵大树,还发愁它没有用。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