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_第1页
第57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_第2页
第57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_第3页
第57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_第4页
第57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7讲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一、选择题1.(2023春·河南周口·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唐代中后期,许多城市市民占用街区自建庐舍,在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更为普遍,朝廷以令其交纳租钱来应对。这反映出当时(

)A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城市管理方式滞后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2023春·河南周口·高二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明朝嘉靖年间,常州府江阴县有21市10镇,清朝道光时发展为36镇;苏州府的常熟、昭文县境内,由明末的9市5镇增加到乾隆时的34市8镇。有些大市镇经济实力雄厚,“一个湖州城,不及半个南浔镇”的民谚妇孺皆知。明清江南市镇的发展表明(

)AA.江南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B.政府对市场管控减弱C.市镇成为正式行政建制

D.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3.(2023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长期以来,学界将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归结于统治者在军事御敌方面的需要。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由于粮食具有难以运输和储存的特点,所以稳定的粮食贸易需要一个集中的固定交易市场。稳定的粮价具有“锚定”作用,让其他商品的交换比率随之稳定下来,降低贸易的风险,使得更多人能够从事非农行业,从而形成城市的雏形。该学者的观点(

)DA.严重违背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理B.完全推翻了传统的“城市军事起源说”C.认为城市起源由政治经济共同决定D.从国家内部的新视角解释社会分工4.(2023春·陕西安康·高三陕西省安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汉口是汉水与长江交汇的产物。据《湖北通志·食货考》记载,清代淮南的盐,四川、鄂西北、湘西、黔东的竹木,安徽、江苏、湖北各地区和湖南、江浙的纺织品,汉水流域的棉花,湖南、江西的茶叶,湖南、湖北的粮食,都集聚汉口,通过汉口再转运分销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A.地理优势促进汉口成为重要商业中心

B.经济重心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C.汉口的城市政治和经济功能得到加强

D.区域性商人群体在汉口已出现5.(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北宋时,监镇一职多为贬官或武人所任,以收税为主要职能;南宋中后期,出任者逐渐以进士为主,职权扩大到司法、社会文化和社会救济等,又有监镇、巡检、监酒、监盐等职能分工。据此可知(

)CA.镇逐渐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B.镇因经济发展地位得到提升C.政府对镇的治理日益完善

D.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制度创新6.(2023春·河南信阳·高二信阳高中校考阶段练习)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

)C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7.(2023春·河南信阳·高二信阳高中校考阶段练习)有人称,1866年清政府在天津“专设局厂”,逐步形成大规模军工企业,使天津“如在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孙中山认为广州如果“使用机器,则不久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矣”。材料可用于说明(

)DA.城乡差距的产生源于工业发展

B.城市化的推进加速了工业文明进程C.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兴起的标志

D.机器生产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A9.(2023春·河南新乡·高二卫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欧洲中部的大国——德国发生了群众性远距离人口流动潮,总的趋势是从东、北部农业区转移到中、西部工业区,鲁尔工业区兴起了一批人口在20万以上的大工业城市。这可用来说明当时德国(

)DA.统一成为城市化必要前提

B.城市化源于远距离人口流动C.大城市人口增长最为显著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10.(2023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阶段练习)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主要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奇特的现象:在伯明翰,居住于郊区艾吉巴斯顿的人口从1801年的1

000人迅速增长至1841年的16

500人,这些人大多是富裕的工厂主。在曼彻斯特,市中心有商业区,工人区则像一条带子把商业区围绕起来。工人区之外是乡村地区,商人和工厂主居住的独栋别墅坐落在乡间的花园和公园中。这种空间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CA.无产阶级经过斗争后地位提高

B.自然主义影响富人的居住观念C.城市化导致居住条件成本变化

D.英国政府推动城市分区专门化11.(2023春·湖南·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这一方案对于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是(

)AA.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B.关注城市化质量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

D.完善城市管理体制12.(2023春·安徽阜阳·高二安徽省太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美国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大都市往往也是产业聚焦地点,考虑到运输、劳动力成本,相关制造者往往集中经营,且生产分工。因此,大都市专业化程度高,功能较单一,但区域间城市密度大,城市间关联性高,区域效应明显,蔓延带状发展。这一观点强调了(

)CA.大都市成为制造工业发展的基础

B.城市化水平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C.市场集聚效应加强都市辐射作用

D.社会分工推动着城市规模的扩展二、非选择题13.(2023·江西抚州·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的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着毛纺业发展,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科茨沃兹所在西部毛纺区不但没有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甚至还未紧随。这个英国原工业化“先锋”,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

从中世纪起,科茨沃兹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材料二

在旅游开发晚于周庄、西塘等同类古镇的背景下,另辟蹊径的“乌镇模式”成了国内古镇旅游开发的典范。乌镇文化遗存与水乡风光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创新,成了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的“梦里水乡”。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乌镇为“圆心”,苏嘉湖交界区域奏响了共同富裕“交响曲”。……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木心美术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像乌镇戏剧节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乌镇从“旅游小镇”“度假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小镇”。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以来,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数从12家增至1

000多家。——摘编自新华网《乌镇如何成为“世界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城乡转型的基本历程,并简要分析影响各阶段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

历程一: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或原工业化时期),城镇化兴起: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圈地运动的发展,促进其成为传统毛纺织业中心。历程二:工业革命时期,城镇“空心化”,出现衰落;原因: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程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功转变为美丽乡村;原因: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国家政策的扶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乌镇相对于科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