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CCSB5215IDB1504/T1045—2024前言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大银鱼产卵场的识别 44.1调查内容 44.2调查方法 45产卵场适宜性评价 65.1评价内容 65.2评价方法 65.3评价指标 65.4产卵群体 75.5划分权重 75.6单因子评价 75.7产卵场适宜性指数(HSI)计算 85.8产卵场适宜性评价与分级 85.9产卵场环境安全 96繁殖保护方法 96.1禁渔措施 96.2生境保护措施 96.3人工增殖放流 97监测评估 9附录A(规范性)渔获物和环境DNA记录表 10附录B(规范性)产卵场环境因子记录表 11参考文献 DB1504/T104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文件由赤峰市农牧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欣然、尤洋、杨子龙、周彦锋、孙毅、黄国成、李延军、韩潮远、周依帆、王利、朱向琦、张文明、梁智杰、车璐、尹继伟、郑佳航、静柏青、董静亚、沈喜东、郭世越、仝则乾、朱坤朗。DB1504/T1045—20243大银鱼繁殖保护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大银鱼产卵场的识别、评价、繁殖保护方法和监测评估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泊和水库大银鱼产卵场的评价、繁殖保护的技术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C/T1057银鱼移植、增殖技术规范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SC/T9102.3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淡水SC/T9402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5919和SC/T94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产卵场spawningground大银鱼集群产卵的场所。[来源:GB/T15919-2010,6.23,有修改]3.2环境DNA(e-DNA)调查法environmentalDNAsurevy按照规范方法采集产卵场中的水样和泥样,经抽滤分离eDNA,采用大银鱼特异性引物的PCR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环境中大银鱼的存在与否及标定丰度的方法。3.3适宜性评价evaluationofsuitability构建生物分布状况与环境特征变量的关联,进而确定其生境适宜等级的评价方法。3.4DB1504/T1045—20244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ofeffort(CPUE)在限定的时间内,平均一个作业单位捕获的重量或数量。[来源:GB/T15919-2010,7.29]3.5增殖放流proliferationandrelease通过将人工繁育的苗种放回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以增加其种群和个体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的活动。[来源:SC/T9401-2010,3.3,有修改]4大银鱼产卵场的识别4.1调查内容4.1.1繁殖群体的数量与丰度使用刺网捕捞,记录不同样点的雌雄个体总数量,统计IV~V期成熟个体在总数量中的比例值。4.1.2性腺发育指标包括记录性腺发育情况和个体繁殖力情况。4.1.3e-DNA分析指标不同样点间的e-DNA浓度差异比对。4.2调查方法4.2.1样线布设按下列要求进行样线布设:a)样点布设区域应沿湖湾、库湾等典型生境类型区域;b)布设时间应包括产卵、孵化、仔鱼发生时期;c)布设方法应沿岸线垂直设置样线,每条样线样点间隔300m~500m,设置3~5个样点,累计1km~3km。4.2.2刺网捕捞法4.2.2.1采样点调查依照4.2.1设置采样点,调查结果记录在附录A中表A.1。4.2.2.2捕捞对象大银鱼的繁殖个体。4.2.2.3捕捞时间5选择大银鱼产卵区垂直敷设并固定刺网,使刺网悬挂W——每个样点捕捞的所有大银鱼重量,单位为千克(kg);目测法确定性腺成熟度,根据性腺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形态特征,将性腺成熟度划分为5期:5)V期: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提起亲鱼或轻2)II期: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3)III期:呈肉红色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4)IV期: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后可散;DB1504/T1045—202464.2.4环境DNA(e-DNA)调查法按下列程序进行采样、处理:a)依照4.2.1设置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e-DNA水样和泥样,每个样点三个重复。采集方法为:采用消毒液清洗并用湖水润洗后的容器(1L塑料瓶),取表中层水样;使用10ml离心管,取采泥器抓取的底泥样。样本保存方法:底泥样现场液氮保存,室内转存-80℃冰箱中。水样使用孔径为0.45μm的滤膜真空抽滤,收取滤膜放入冻存管中,置于-80℃冰箱中保存;b)PCR扩增:使用鱼类eDNA宏条形码分析大银鱼引物LCO1490(5-GGTCAACAAATCATAAAGATATTTTGG-3’)和HCO2198(5’-TAAACTTCAGGGTGACCAAAAAATCA-3’)扩增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序列长度约313bp。每个样品进行3次重复扩增,并将同一样品的扩增产物混合,使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所有阴性对照均无目的条带,表明无外源鱼类DNA污染;c)检测与数据处理:将PCR扩增后的96孔板放入QX200TM微滴式数字PCR仪的微滴分析器中,将QuantaSoft软件设定为ABS检测模式,仪器自动分析每个样品每个微滴的FAM荧光信号,完成对数据的自动处理,进而得到每微升样本对应的拷贝数;d)产卵场识别特征:水样和泥样中eDNA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点位的位置即为产卵场;e)调查结果记录在附录A中表A.1。5产卵场适宜性评价5.1评价内容依据产卵场等级的划分,对产卵场适宜性进行评价定级,产卵场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5.2评价方法通过调查和收集与产卵场显著相关的关键环境因子;层次分析法赋值每个因子的权重,计算其环境适宜标准值,计算方法按5.7计算。5.3评价指标5.3.1水质类型监测调查繁殖前中后期的水深、水温、浊度、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和叶绿素a指标,按照HJ91.2规定的检测方法执行,调查结果记录在附录B中表B.1。5.3.2底质类型监测调查产卵场底质类型和组份,并与历史状况进行对比。调查结果记录在附录B中表B.1。5.3.3水生生物类型监测调查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按照SC/T9402的规定测定。调查结果记录在附录B中表B.1。DB1504/T1045—202475.4产卵群体5.4.1相对丰度值计算按照4.2.3.1的要求。5.4.2成熟度等级按照4.2.3.2的要求。5.5划分权重产卵场各关键环境因子权重见表1。表1参数权重表km-℃叶绿素a5.6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标准值见表2。DB1504/T1045—20248表2单因子评价标准值<110>15>15>90亚硝酸盐(NO)>0.5>10>10表示一般适宜;[0.6,0.8);[0.8,1表某个因子实测值大于等于x,小于y;(x,y)代表某个因子实测值大于x,小于y。5.7产卵场适宜性指数(HSI)计算产卵场适宜性指数的计算按下列公式(2)计算:HSI=k1×f(1)+k2×f(2)+…+kn×f(n)………(2)式中:HSI——产卵场适宜性指数;f(n)——第n个因子的适宜度,取值0~1,0为完全不适宜状态,1为最适宜状态,中间值表示物种对该因子的适宜程度;Kn——第n个因子的权重,总和为1。5.8产卵场适宜性评价与分级产卵场适宜性等级评价见表3。表3等级评价表产卵场适宜性评价指数大于0.8,性腺Ⅴ期的个体占比90%以上。产卵场适宜性评价指数在0.2~0.4之间,性腺Ⅴ期的个体占比0~50%。产卵场适宜性评价指数在0~0.2之间,无大银鱼性腺发育等级为Ⅴ期的个体。DB1504/T1045—202495.9产卵场环境安全按下列方法判断产卵场环境是否安全:——以纯淡水静置条件下受精卵孵化率为对照,如在产卵场实际水质中孵化率有明显下降的,为不安全;——产卵场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无超标项为安全。6繁殖保护方法6.1禁渔措施在11月至翌年1月的大银鱼繁殖和孵化期间,在产卵场范围内不应使用网眼小于3cm的网具。6.2生境保护措施保护产卵场内的水草和底质,通过生态调水维持2m~5m水深。6.3人工增殖放流6.3.1适用原则产卵场等级为“一般适宜”及以下的产卵场,应适度实施增殖放流措施。6.3.2放流地点宜选择冬季,光照充分、饵料生物更优的浅岸水域。一般与产卵场区域重叠度较高。6.3.3受精卵投放受精卵的获得及投放按照SC/T1057的规定执行。6.3.4仔鱼阶段管理冬季水域的生物环境在全年中最为匮乏,适度使用生态制剂,可提高鱼苗的存活率。生态制剂施用方法按照SC/T1057规定执行。7监测评估基于产卵场对大银鱼繁殖、种群规模维护的重要性,应坚持开展产卵场保护为目标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评估产卵场的安全质量与保护效果。对于未知的产卵场,需要进行识别,识别确定产卵场后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估,不适宜的场所采取对应的繁殖保护措施。对于已知的产卵场,在繁殖期间按照本文件进行监测评估,按照SC/T9102.3的规定执行。DB1504/T1045—2024(规范性)渔获物和环境DNA记录表渔获物和环境DNA调查结果记录表见表A.1。表A.1渔获物和环境DNA记录表水库名称:gg度编号DB1504/T1045—2024(规范性)产卵场环境因子记录表产卵场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记录表见表B.1。表B.1产卵场环境因子记录表水库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