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民间广为传播,“贵儒”、“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概况发展的特点: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仍为主流思想②思想活跃、多元共生;③三教互相吸收融合虎溪三笑图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中国人史纲》(2)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求精神安慰;(1)朝代更替频繁,儒家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①广修寺庙,耗费钱财;②争夺劳动力,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③逃避赋税,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传》3.佛教、道教兴起的影响4.

反佛灭佛运动“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2)统治者灭佛:(1)民间反佛:(3)影响: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范缜《神灭论》唐代孙位《高逸图》(又名《竹林七贤图》)5.魏晋玄学(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3)影响: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竹林七贤图》逃避现实的选择二.文学艺术---文学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以曹操父子为代表)1.建安文学:逃避现实,探寻个体的理想人格(以陶渊明为代表)2.田园诗:注重韵律与对仗3.南朝骈文:庾信《哀江南赋序》节选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因利乘便。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5.唐诗思考:唐诗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李白《将进酒》节选(736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春望》(757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商隐《无题》

(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二.文学艺术---艺术1.书法: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1.书法:东晋: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顾恺之---“以形写神”吴道子---画圣2.绘画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3.三大石窟三、科技时期领域人物主要成就南朝数学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北朝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地理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隋朝建筑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印刷术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中期火药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火药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天文学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朝医药学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科技成就的特点:

世界领先范围广泛实用性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图示特点: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外传传入四.中外文化交流1.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影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2.思想与宗教方面: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3.社会与习俗方面:饮茶与围棋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朝鲜贵族宽衣博带的服饰和妇女的发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响。4.城市与建筑方面:新罗都城平壤,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造起来的;5.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朝鲜,漏刻、测影等仪器,印刷、水车制造、瓷器烧制、铜镜铸造等技术,均在唐朝传入日本;6.在农业上,中国茶种传入日本。四.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圈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全面繁荣领先世界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多元共生文化高峰兼收并蓄领先世界特点探究: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2)政治:科举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4)文化: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因。探究: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3)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探究:新时期如何才能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继承、吸收、融合、创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统一与强盛。文化自信课堂小结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与佛道的发展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学与科技的繁荣儒学式微,佛道盛行佛教盛行,危机产生灭佛运动,复兴儒学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科技:成就斐然,领先世界佛道的传入与外传1.中国现存的四大石窟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按照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的时空分布可反映出(

)A.佛教传入的路径 B.佛教不断中国化C.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D.民族的交流融合课堂检测【解析】选A。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按照建造年代排序的佛教石窟,也就是说这些石窟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先后修建的,所以这体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故选A;题干只是提到佛教石窟建造的时空信息,并没有提到其样式是否具有中国特征,所以不能得出“佛教不断中国化”的结论,排除B;题干体现的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表现,而不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问题,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表现,而不是民族关系问题,排除D。课堂检测

2.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表明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胜败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解析】选D。吴军携带的硫黄和焰硝是为了放火使用,而非作为兵器,所以不能表明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故排除A;“武器优劣决定战争胜败”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B;硫黄和焰硝不是火药,不能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排除C;吴军将硫黄和焰硝作为助燃材料,体现了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故选D。

3.公元623年,难波惠日等人自中国返回日本后上奏天皇:“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之后,难波惠日等被起用为第一批遣唐使,后来陆续来唐的遣唐使多达十余批。据此可知,吸引遣唐使来华的主要因素是(

)A.日本的统治出现危机

B.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C.理学兴起影响周边国家

D.唐朝发达的海外贸易课堂检测【解析】选B。“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意思是:大唐这个国家,体制法度完备且稳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国家,应该常常去拜访。可知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日本统治的具体情况,故A错误;北宋时期理学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唐代的海外贸易情况,故D错误。4.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