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候课要求身心准备:坐姿端正,精神饱满思想准备:心理准备调整为最佳学习用品准备:课本、导学案、双色笔(红、黑)等。知识准备:第二单元单元结构图、第7课知识结构图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220年

581年618年907年两个趋势:官僚政治发展日趋成熟按财产征税的理念逐步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三个创新: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选官制度:中央官制: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科举制——选官制度两税法——赋税制度一个继承:唐承隋制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空坐标九品中正制三省制租调制科举制形成三省六部制确立科举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租庸调制、两税法咏史魏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导入:

学习目标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2.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以及特点。

3.掌握魏晋至隋唐的赋税制度。自学指导:1.时间要求:8分钟2.学习内容:认真研读课本(40-43)页的内容,将以下问题在对应位置进行重点标注。3.自学方法:坐姿端正,左书右笔;在课本上用红笔划、圈重要答案,并分出要点找到关键词;认真作答,字迹工整;完成后举左手示意。4.检测方式:采用提问方式进行检测。思考题:①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背景和影响?②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有哪些创新?③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有哪些发展和演变?二、先学环节:

检测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九品中正制581年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思考2:据“历史纵横”分析九品中正制为什么会取代之前的察举制?世官制夏商西周战国时期军功爵制

历史纵横(38页)九品中正制的产生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察举制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选官被地方大族名士操纵;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思考1:隋唐以前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检测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九品中正制581年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世官制夏商西周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标准异化: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局限性:考核标准主观随意,后来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不利于提升官吏素

质;朝廷无法选择真正的人才,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思考1:根据自学,评价“九品中正制”?进步性:选拔权复归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2.科举制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背景: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统治者要求巩固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检测一:选官制度(科举制)检测一: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科举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隋炀帝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唐太宗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殿试武则天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定期举行唐玄宗制举皇帝自设科目常举概况进士考诗赋文才政论明经考对儒家经典及注疏的理解秀才极难,高宗废止明法选拔明习法令、文字书法、数学计算的专门人才,社会影响不大明书明算贡

院科举制自隋创建一直到清末被废1300多年历史中诞生了592位状元2.科举制思考5: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

分析隋唐科举制建立的影响。积极影响: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3、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4、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5、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6、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官政治。消极影响:忽视实用学问,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收心——选官制度1、时间制度方式标准趋势先秦世官制战国—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世袭血缘中央任免军功自下而上推荐品行中正官评定授官初期:家世、道德、才能,后期:门第分科考试才学①选拔方式;由世袭、推荐逐步演变为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②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演变为才学。③选拔原则:走向制度化、公平、公开。④选官权:逐渐从地方收归中央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材料7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

——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二、检测二:三省六部制2.三省的工作运作思考7: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和意义?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意义检测二:三省六部制特点意义三分相权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决策权和行政权分离,职责分明,彼此制约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决策的程序性分工、家事和国事分离,节制君权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民主性调(1)唐朝前期:租庸调制意义:①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发展;

②保障了财政收入;

③税收从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2、隋朝:沿用租调制。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3、唐朝:四、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基础:均田制(1)内容:①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②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

绢或布

代役,称为

。(2)特点;①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②以庸(纳绢或布)代役实行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1、魏晋:4、隋唐:一、检测三:赋税制度租调制到租庸调制庸:纳绢代役租:粮食(粟)调:帛或布租:粮食(粟)调:帛或布检测三: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背景①原因:客观上: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主观上: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按人丁和资产按田亩内容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作用简化手续,扩大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唐朝政府财政危机;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以“人丁”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以土地和财产为基本计税依据的先例。检测三:赋税制度(两税法)材料12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旧唐书·杨炎传》合作探究

时间:

5分钟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检测方式:形成书面答案,抽小组代表回答。内容:归纳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财产为主②人身控制:人身控制逐渐松驰③税收项目:简化,由繁到简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⑤征收形式: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政治之基选官制度政治之体三省六部制政治之用赋税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内容特点意义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知识小结四、巩固拓展训练环节训练内容:巩固拓展卷训练方式:动手书写训练。训练时间:10分钟训练要求:1、桌面清空,不抄袭、不讨论、不看书。2、勾画题中或选项关键词、疑惑项。3、限时完成、书写规范、做完举左手示意。核对答案及互评1.同桌试卷互换结合答案进行互评;2.要求:用红笔只批不改,分数标记在得分处;3.时间:2分钟;4.小组长统计分值,黑板统计各组巩固达标、拓

展提升分值;必做题:

1:A2:D3:D4:D5:C6:D7:B8:D

五、小结回归环节目标回归:1、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2.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以及特点。

3.掌握魏晋至隋唐的赋税制度。本课知识结构:详见导学案课后日清:课下绘制本课知识框架图。课后三习:学习任务达标学生(80分以上)学习任务未达标学生(80分以下)1、复习:完成第7课课时训练作业。2、预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补习: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