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
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巴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
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套而去之
(2)亲戚畔之
(3)奚以知其然也
(4)政治国常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一处)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度
有不同,甲文强调要(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原文中两字概括)
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你的理解。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
就下、兽之走圻④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③尔:而已,罢了。④疔(kuang):
旷野,原野。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亲戚畔之:
(3)所晋勿施:
(4)兽之本疔: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这个句子是:”
9.【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请说说你的
理解。
(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
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
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
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
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多助之至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慢而侮人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箪粮道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助3至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委则去之项羽仁加爱人
C.决胜于千里之外多会于此。
D.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1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内容,分析刘邦战胜项羽原因是什么?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2023•青海西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②:得其民,斯
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④。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拧®也。”
(选自《孟子•论得天下》)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道:方法。③所欲与之聚之:人民想要的,为他们
聚集起来。与(yii),为、替。④尔也:而已。⑤蚌(kuang):原野。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零而去之委:
(2)亲戚群之畔: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桀、纣年失天下也
B.环而攻之则不胜不义则富且贵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皆以美于徐公
D.故君子有不战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请从句式运用的角度,分析【甲】文画线句子的论述效果。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19.【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形象地描绘为“
(2023•广东清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共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2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印革非不坚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亲戚畔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立”。
(选自《论语》)
2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足.
(2)民值之矣
23.请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023•广东揭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子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杳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困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野而攻之而不胜()
(2)季而去之()
(3)回国不以山溪之险()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一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
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曰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③縻庾④尽满,而府库余财。
(选自《汉书•食货志上》,有删改)
【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都
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縻庾:粮仓。
2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亶百金()
(2)国家亡事()
28.请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29.本文汉文帝采取了什么方法治国?成效如何?这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请简要概括。
(2023•广东深圳•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鸿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障,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隐。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
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迪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旭桑竹之属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在德不在险
C.蒋君不修德/舂为佣耕,何富贵也
D.廖而谓吴起曰/元方入门不理
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B.《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甲文体现了这一点。
C.从乙文可以看出,名将吴起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
D.乙文画线部分的正确断句是: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
3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33.甲乙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乙文相当于论证了甲文的哪一观点?请写出具体语句(限一小句),并
结合乙文的内容和思路进行分析。
(2022秋•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
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
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
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
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3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悦之何陋书有《陋室铭》
B.莫之能御也虽乘奔御风《三峡》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地未有过千里者也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37.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甲】文重点强调了①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同时【乙】文中
的②现象体现了这一必要条件;【甲】文孟子得出③的结论;【乙】文中孟子的④观点也印证了【甲】文的
结论。(用原文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2022秋•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②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
以知之?”曰:“共载③皆白首④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⑤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
出仓縻©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
兵战,遂败魏师。
①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②既而:后来,不久。③共载:同车。载,坐车。④白首:老年人。⑤
决之:决断政事。⑥仓縻:储藏谷米的仓库。
3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天子先驱至(《周亚夫军细柳》)
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追者反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何以知之四夜无月(《记承天寺夜游》)
3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4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库无兵,仓无粟。
41.请从乙文中找出形象印证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一道理的句子。
42.从乙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2秋•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③盛也,
举④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①《书》:指《尚书》。②逸豫:安逸舒适。③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
自满,宠信乐工、宦官。④举:全、所有。⑤伶人: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亲戚畔之畔:一
(2)发于声发:一
(3)及其衰也及:
(4)数十伶人困之之:一
4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45.【丙】文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死国灭”,探究其根源,如果用【甲】文中的词语回答就是
“,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
46.【甲】【乙】【丙】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2022秋•河南周口•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
不说驾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
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使:派。②岁:一年的收成,年景。③说:同“悦”。
4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迪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B.不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地域
D.委而去之委:放弃
48.把【甲】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9.【甲】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①”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讨论战争
论述推行②的重要性。
50.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文都阐释了①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
与③句式,气势非凡;【乙】文则大量运用④句式,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2022秋•河南平顶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晚世之兵,君虽无道,莫不设渠®,傅堞②而守,攻者非以禁暴除害也,欲以侵地广壤也。是故
伏尸流血,相支以日®,而霸王之功不世出者,自为之故也。夫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战者,不能立
其功。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兵
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抽,得道而工;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
(选自《淮南子•兵略训》,有删改)
【注释】①渠,指护城河。②傅堞:依靠城墙。③相支以日:指旷日持久。
5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3.你对(一)文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如何理解的?
54.文本(二)传达的思想与文本(一)中哪种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
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巴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
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等而去之
(2)亲戚呼之
(3)奚以知其然也
(4)政治国常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一处)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度
有不同,甲文强调要(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原文中两字概括)
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1)委,放弃。(2)畔,通“叛”,背叛。(3)然:这样。(4)故,所以。2.(1)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因此,善于主持(或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3.民富则易治也/民贫
则难治也4.治国之道得道或“人和”富民5.不一样。【甲】文中的“道”指统
治者施行的“仁政”(取得战争胜利),【乙】文中的“道”指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途径。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
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守城者弃城而逃走。委:放弃。
(2)句意: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句意: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然:这样。
(4)句意: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故:所以,因此。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固,巩固;以,凭、靠;威,威慑。
(2)是以,因此;必,一定;富民,使人民富裕。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人
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民富则易治也”与“民贫则难治也”是两个独立完整的主谓
句子,且“也”作为句末语气词,故断句为: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对句意的疏通来概括作答。根据甲文语句“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乙文
语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可知,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
道,都强调以民为本,但甲文是从“得道或施仁政”的角度,乙文是从富民的角度来论述的。
5.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两个“道”的含义。两篇文章中的“道”是不一
样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
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可知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然后治之”意思是: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可知乙文
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
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
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
这是因为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
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
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
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
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乙)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
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
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
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
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⑧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
就下、兽之走蚌④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③尔:而已,罢了。④疔(kuang):
旷野,原野。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亲戚畔之:
(3)所率勿施:
(4)兽之串:T: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这个句子是:“
9.【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请说说你的
理解。
【答案】6.(1)凭借,依靠。(2)同“叛”,背叛。(3)厌恶。(4)跑。7.(1)所以能行仁政
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的支持)。8.犹水之就下、兽之走蚌也9.不
一样。【甲】文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仁政;【乙】文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
法、途径。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以:凭借,依靠。
(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句意:所厌恶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们。恶:厌恶。
(4)句意:野兽跑向原野一样。走:跑。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重点词有:
(1)故:所以;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
(2)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失:失去;民:人民、百姓。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犹水之就
下、兽之走蚌也”是对其形象的比喻,其意思是: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跑向原野一样。将人民归顺仁德
的君主的情形比作水往低处流,野兽奔向田野那样自然,体现了君主拥有仁德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明确观点:不一样。甲文中谈到“道”的语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其意思是:能行“仁
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道”指的是统治者
施行仁政;乙文中谈到“道”的语句,“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有道”,这里的“道”指
的是有方法,是得到天下、民心的方法途径。
【参考译文】
【乙】孟子说:“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是
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有方法: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这就得到了天下。得到人民(的支持)有方
法:得到了民心,这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人民)想要的东西替他们聚集起来,所
厌恶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人民归顺仁德的君主,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跑向原野一样。”
(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
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
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巴镇国家,抚百姓,给
馈饷巴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
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多助之至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慢而侮人慢:—
(3)不绝粮道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助之至域民不以封疆石界
B.委项去之项羽仁加爱人
C.决胜于千里之外多会于此。
D.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1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内容,分析刘邦战胜项羽原因是什么?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案】10.极点傲慢断ILC12.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13.(1)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2)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够
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14.同部属分享利益,心胸宽广善于用人之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极点。
②句意:陛下傲慢而且喜好侮辱别人。慢:傲慢。
③句意: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绝:断。
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A.之:动词,到达/结构助词,的;
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C.于:介词,在/介词,在;
D.为:介词,被/介词,向,对;
故选Co
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的意思是:然而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占领土地。其中“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
中的“然”是句首连词,应断开,“陛下”是主语,应断开,“攻城掠地”是谓语。故断为:然/陛下/使
人攻城掠地。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句中重点词:以:用;畔:同“叛”,背叛。
(2)句中重点词:止匕:这;皆:者B;所以:……的原因。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乙】文“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
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其意思是但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
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
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可知,刘邦“与天下同利”,能与部下分享既得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不与部下分享利益。根据“此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其意思是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
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可知,刘邦能重用人才,而且手下人才众多。而项羽只有一个范
增一个人才,却不能重用。以上两点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地方,影响了他们的成败,故刘邦战胜项羽的原
因: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任用贤能之人。
根据【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意思是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
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可知,刘邦能够战胜项羽,正是因为刘邦善于发现
人才,任用人才,施行仁政,使得军队上下齐心,无坚不摧,这正是“得道者多助”的最好诠释;而项羽
则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局面,也就是“失道者寡助”。所以刘邦得天下
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参考译文】
【乙】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
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喜好侮辱别人,项
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但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
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
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
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
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
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2023•青海西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②:得其民,斯
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③,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圻⑤也。”
(选自《孟子•论得天下》)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最高法民申5114号凯某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 指导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度铁路货运培训合同范本3篇
- 企业设备评估合同范例
-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区域发展战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厂废料分包合同范例
-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镜子合同范例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平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酒业营销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经营合同2篇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
- 《红楼梦》十二讲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安徽师范大学
- 全媒体运营师试题库(含答案)
- 精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媒介与性别文化传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
- 小学劳动知识试题及答案
- 分布式光伏危险源辨识清单
- 《CRRT操作方法》课件
-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_图文.ppt
-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