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型讲解:写作审题立意之思想深刻明任务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型讲解:写作审题立意之思想深刻明任务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型讲解:写作审题立意之思想深刻明任务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型讲解:写作审题立意之思想深刻明任务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型讲解:写作审题立意之思想深刻明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部分:写作

专题15审题立意:思想深刻明任务

高考命题分析

⑴近年高考综述

近几年高考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趋于在情境中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引导考生由

试题情境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现实生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思考人生、社会。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体现出明显的思辨性,对考生二元思辨、多元思辨能力的考查力

度增强。在材料的选择上和立意的引导上,体现了明显的立德树人的导向。

(2)2024年材料作文的新趋势

从形式上来看,2024年的高考作文相较于2022年和2023年的高考作文,材料的字数

明显减少,试题文字更加简洁,审题立意上的难度明显降低,内容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

让考生有话说,但从“有话说”到“说得好”还需要不断地练习与揣摩。

备考建议

1.积累素材、思想及语言

广泛收集材料,积累素材,或者以生活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值得强调

的是,个性化素材的积累要语言、思想、材料一起抓。在积累材料的同时,学习人物对

生活的思考,将人物的思想以及表达这种思想的语言一起记下备用,才能真正摆脱写作

困境。

2.各种文体皆准备好多条写作思路

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准备好多条写作思路,以便在紧张的考场上能快速架设文章结

构,顺畅推进表述。高考要求掌握的各种文体,都不可偏废,特别是议论文。可以从高考

范文入手,掌握好基本思路,灵活应用,构思行文。

3.多见题目,训练应变能力与表述能力

写作素材、思路的准备,都是基本功,而想要恰当灵活地在考场上使用,还需要具备

良好的应变能力与表述能力。在备考阶段,可以多见些作文题,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与

表述能力。

01走向思辨》辩证思维显深度

高考作文要求“思想深刻”。这就要求我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

因果关系,使文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在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往往就题目的某一个

方面或题目中与时事相关联的主题或话题的一部分立论,没有综合题目中的全部材料,

也没有理清各个材料以及材料内部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考场作文,虽能就全

部材料立论,也能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但内容浮浅,就事论事,没有进一步揭示主

旨、升华主题。这主要是因为考生不会展开思维的翅膀,不会对题目进行综合的、辩

证的分析,不懂得探讨各种概念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也不能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论点,

以致自己的文章只是事例的堆砌、观点的罗列,不能以理服人。在高考作文中,这种

写作思维简单化、片面化、平面化的倾向普遍存在,因此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审题立

意,写出有深刻见地的文章,做到“莫为浮云遮望眼,立意应在最高层”

辩证思维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一求同存异找关联

哲学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

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审题启示求同存异找关联

审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

可以把事物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多地寻找并罗列出来。这一步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

其次,在众多关系中选择最能支持观点的那一对。这一步要排除那些对写作没有作用

的关系,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饮”。

辩证思维2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一一一分为二看问题

辩证思维2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分为二看问题

哲学原理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

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

又统一的关系。在上面的故事中,伊索进行辩论时,正是把握了“舌头”这一事物的

矛盾属性,因而征服了对手,并给了人们深刻的思想启迪

审题启示一分为二看问题

审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就要求我们审题

时,既要看到材料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材料不合理的消极的一面。不能一味

地唱赞歌,也不能一棍子打倒。从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也没有绝对错误的说法。

这在写作中不是圆滑,而是思想深刻、认识全面的体现

辩证思维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一深入一步观点新

哲学原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事

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

未来。旁人的劝说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质上是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审题启示深入一步观点新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要改变思想僵化、

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观念。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法进行引申。所谓假设法,

即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再推论它会带来什么结果。比如,一般来说,讲真话是

令人称赞的,那么运用假设法,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讲真话是令人称赞的,那么有

不少不讲真话的人不会被称赞,但也未必会被批评。那么久而久之,不讲真话的人就

会越来越多。不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多么可怕的、扭曲的社会现实。因此,社

会就不应该称赞讲真话,而应该要求讲真话,把讲真话当作做人的一种基本态度。这

样,我们就可以立论一一讲真话不是美德。

辩证思维4辩证法是批判的、创新的一一反向思考求不同

哲学原理辩证法是批判的、创新的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的精神看待世界。创新是对既有理论、

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

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个事例中,工

程师对机器运行状况不达标后的种种可能进行推断和理智分析,有了接受最坏情况的

思想准备之后,用积极的态度促使最坏的情况向好的方面转化。

审题启示反向思考求不同

写作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容易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具体做法是立意时

思考一系列问题:这一命题的反面是什么?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怎样发挥其优势而消

除或者避免其不良的影响?

对于人物,谈论他们的成功与贡献时,可以想想他们的失败与不足,给后人以借

鉴。

对于事件,讨论它们对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时,可以想想它们是否会带来消极的

影响。如果没有某一条件,事件的结果会不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会更好,

还是更糟?

对于理论,可以想想其适用的条件。如果从反面入手,会有什么结果?

在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之后,选择那些与中心有关的材料,提炼出别人没有发现或

者缺乏深入阐述的观点。挖掘材料的内涵,找到顺向思维之外的新发现,让人读之顿

有新奇之感。

辩证思维5事物从量变到质变一一把握分寸要有度

哲学原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

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

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我们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的原则,若超越了一定的

“度”,事物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审题启示把握分寸要有度

审题立意,不能偏激。真理再多向前走一步,就容易成为谬误。因此,不能说过

头的话,不能说没有条件限制的话,要将自己的观点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要求

审题时,注意立意的稳妥性,不能把立意当成海底之月、空中楼阁。

辩证思维6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一一抓住个性求共性

哲学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世

界上的任何事物既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也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

“星期”都体现矛盾的共性,分别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色和

星期一至礼拜日等天的特殊性之中。

审题启示抓住个性求共性

考生审题时,为何抓不住中心?往往是因为考生没有通过材料中的不同方面去探

究材料的共性问题,所以把握不住审题立意的重点。因此,审题时,要善于通过小的

方面把握大的方面,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

辩证思维7事物是有因有果的一一因果立论显深度

哲学原理事物是有因有果的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这

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作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上。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

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审题启示因果立论显深度

因果立论,包括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由果化因推新果等。由因及果,指由材料

中的原因切入,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由果溯因,指根据材料呈现的结果,追溯其产

生的原因。由果化因推新果,指把材料的结果当作立论的前提,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的

结果。经过这番因果立论,事物的关联就梳理得十分清晰,产生说服力

辩证思维8事物的局部要服从整体一一整体立论不片面

哲学原理事物的局部要服从整体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

严格的界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联系在于: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部

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巴尔扎克的双手”只是“巴尔扎克”的一部分,二者不能混淆。作为一件成功的艺

术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雕像中的艺术地位和审美功能是不同的。罗丹砍去“巴尔扎

克”的“双手”,防止了“双手”在整个雕像的艺术价值中喧宾夺主,保证了雕像整

体的和谐统一。

审题启示整体立论不片面

审题时考生容易犯的毛病是只就材料中的某一个方面、某一点去立论,而没有从

材料的整体去立意。这往往是由于考生对材料中的一点或一个方面感受深刻,进而误

认为这就是材料的中心和重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是作文审题的大忌。

辩证思维9矛盾是有主有次的一一统筹兼顾立论全

哲学原理矛盾是有主有次的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包含若干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支配次要矛盾,决定

事物的发展进程;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办

事情既要着力抓好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工作是

生活的重点,而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也是必不可少、不可忽视的,所以我

们必须设法在它们之间求得平衡。

审题启示统筹兼顾立论全

写作材料往往包含了多个人物、多个事件,其中有的人物、事件处于主要的、支

配的地位,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而有的人物、事件处于次要的、被支配的地位,对

主要人物、事件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审题时,要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并以此为角

度,兼顾次要角度,不可主次颠倒,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

02明确任务》写作指令落实处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成为热考的方向。本章节重点介绍该

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一种由命题人给考生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或描述典型社会生

活现象、或列举热点焦点新闻、或提供关键词语、或罗列诗句名言、或针对某件事情

提供若干不同见解),增加明确清晰的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办

法和方案的写作形式。

这类作文在原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

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

证,旨在着重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

1.文体驱动议论文体、应用文体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多写议论文体,也包括应用文体,从体裁上要求更加明确。

2.内容驱动一一材料限制、情境提示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材料限制了写作内容的指向、情感的导向,并提供了场合、

身份等特定的情境。此类作文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关注、参与当代文化,把握时

代脉搏,突出时代精神,呼应时事热点,弘扬主旋律,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

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内容偏重于人文精神、社

会责任、公民意识等。

3.思维驱动一一争议聚焦、深度思辨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旨在梳理深化简单粗糙的认知,在思维上要么做主概念辨析,要

么多维度思辨,要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避争议,聚焦热点,深度探究,多维思

辨。

4.对象驱动一一态度和思考、权衡与选择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着“个案分析”原则,让学生“明历史”“观当

下”“见自己”,做出“你的”“权衡与选择”“鉴别与取舍”,写出“你的”“态

度和思考”。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总指导

1.审题一一心有全牛,切中肯繁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感知材料内容,尤其是一定要明

确题目中包含或直接或隐性要求的话题、情境和文体。情境可分为场景情境、背景情

境、身份情境;话题关系到核心任务、写作重心;选择文体时注意明确写给谁看,即

说话对象是谁。做好这些,帮助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2.构思一一找准支点,撬动地球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构思时要寻找立意点,牵一线而谋全篇。有时要以小见大,

有时要权衡选择,有时要有机关联,有时要探究焦点,有时还要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

进……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