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教案(多篇)
第一篇:范进中举教案
关于情节结构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中举前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社会地位及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一层(第1段)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对女婿连骂带训,范进“唯唯连声”.
第二层(第2段)范进为赴乡试向胡屠户借盘费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第一层(第3—5段)范进发疯.
第二层(第6—9段)屠户治疯.
第三层(第10—11段)乡绅拜会.
第四层(第12段)范进赠银.
作者把故事情节的中心集中在范进中举前后.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情节牵动全线,展开了它的艺术画面,让各色人物纷纷登台表演,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黑暗侧面.这种将情节加以提炼与典型化的做法,可以更深刻地揭露矛盾,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
②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要点:ⅰ“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这是厚颜无耻的卖功.ⅱ“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他的所谓“体统”就是封建的等级观念.
③“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要点:实质是封建等级观念,即欺贫爱富,媚上压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④“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要点:傲慢粗俗.
⑤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要点:范进不是不知道丈人嗜钱如命、刻薄小气,之所以硬着头皮去商议盘费,既是因为无法他借,更是因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不甘心于屡试不中,以至于不顾一切,要再去“考他一考”.
⑥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要点:他是从“家财”和“长相”这两个方面来断定的.“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品析课文第二部分,可探讨以下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要点:照应上文的“借盘缠”、“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与下文的“报喜”等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丑恶,一旦中举,地位立即改变;为下文的范进“发疯”作了铺垫,形成对比,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和读书人的堕落;与下文张静斋的“拜会”形成对比,既说明范进中举后地位的迅速上升,又反映封建社会的官场腐败,世态炎凉.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要点:范进快而猛的行走动作,显示他想知道是不是真的“中举”的急切心情.
③第5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要点:“中举”,意味着几十年来所过的贫困、屈辱的生活即将结束,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已出现在眼前,政治、经济地位马上要改变.本以为中举无望,而现在竟中举了,因此范进看了中举的报帖后惊喜得发了疯,这就很自然了.
⑤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要点:报录人对“中举发疯”之类的事情常有耳闻目睹,对“中举发疯”的原因也是一清二楚的,因此,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迷了心窍”,就含有揭露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的更广更深的意义.
⑥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汉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要点:可以显示胡屠户的身份和派头“今非昔比”,也跟着“中举”的女婿“阔”了起来;写明这一次贺喜的礼物,与上一次范进进学,胡屠户只是“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形成对比,具体、深刻地表现出胡屠户势利的市侩性格特征.
⑦“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要点:“忍不住的笑”含义: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后,一改以前轻蔑范进的态度,口称女婿是“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但接着在大家的怂恿之下,他硬着头皮,“凶神似的”打了范进一个嘴巴.在极短的时间内,胡屠户前后的反差这么大,众人和邻居见了当然“忍不住的笑”.这“忍不住的笑”饱含着辛辣的讽刺,透过这“忍不住的笑”可以看到胡屠户反复无常、俗不可耐的市侩嘴脸.
众人笑:对范进,原先胡屠户是怎样辱骂、丑化的,众人一清二楚.现在胡屠户又换一副脸孔,换一套言语来形容、美化范进,活像一个不顾颜面的市侩、小丑,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打嘴巴,因此,众人也都笑起来.这“笑”,无疑是一种嘲笑、耻笑.
⑧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要点:写张乡绅来拜,这是点面结合的写法,更有力地说明范进中举后的地位迅速上升,也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攀附权贵的丑态.
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二者之间有内在联系.中了举,成了乡绅,就大富大有,所以,读书人醉心于功名,一心要沿着科举阶梯往上爬,因此范进一中举就欢喜得发了疯.
关于人物
①范进,醉心于功名入仕的穷书生,可屡考不中,连秀才也没捞上,但仍执迷不悟.中举前家贫如洗,无米下锅,饱受嘲笑侮辱.中举以后,疯疯颠颠,丑态百出.被胡屠户一打才醒后,惟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作者通过范进这个人物,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心灵和害人本质,讽刺了痴迷科举入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丑态.
②胡屠户,眼光势利、庸俗自私的市侩.女婿考取秀才,提礼贺喜,见仍穷困潦倒,又摆架教训.范进借盘缠,胡屠户却大骂一通,显示了他的自私、悭吝、粗俗.范进中了举人后,胡屠户态度截然不同,慷慨送来肉和贺礼,口称“贤婿老爷”,夸范进才学和品貌,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众人催促他治疯时,他“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走上前去.他“大着胆子打了一下”,“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
来”.范进清醒回家时,胡屠户跟在范进后边,“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写法,通过鲜明的对比,辛辣地讽刺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更主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从侧面抨击了科举制度.
③张静斋,一个赫赫有名的乡绅,在范进中举后,急急忙忙地屈尊造访范进的寒门,还一再地攀亲套近乎,称范进为“世先生”、“亲切的世弟兄”,又是赠银又是送房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范进如今成了新贵,张乡绅便忙着拉拢勾结,以便结党营私、为非作歹.小说借这个人物讽刺了当时官场的虚伪、黑暗.
形象地说明了科举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戕害人心、败坏社会风俗道德的毒剂.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
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主题: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让一幕幕精采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第二篇:范进中举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
范进中举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学习小说中对比、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的方法和艺术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认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2、过程与方法:按照读、析、议三个环节进行,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正确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能力;
2、学习小说中对比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艺术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领略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2、艺术夸张的手法.
教学关键:描写内容与描写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启发与点拨、阅读与分析、讨论与探究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落实基础知识、熟悉课文
(课件1—6)
一、导入新课
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前面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那么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范进中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将透过范进中举前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看到封建社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
二、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但考取秀才后一直未能中举人,考场失意,加上家庭败落后,原来那些与他家交往的官僚、绅士纷纷远离,吴敬梓对现实以及科举都有了较深的认识.这对他写儒林外史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共55回,是一部以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为中心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三、交流有关科举知识
1、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明光绪二十七年(1906)止,经历了一千
三百多年.
2、科举考试的两个阶段
(1)初级考试—童试、岁试、科试.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
过一定的岁试选拔,合格者称生员,生员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合格者称为秀才(相公).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①乡试—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
元,第2—10名称亚元.
②会试—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
一般要复试.
③殿试—由皇帝主诗,贡士参加.中考者皆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合称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四、读文解词
1、听朗读,给大屏幕上的字注音;
2、解释大屏幕上难懂的词
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做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理清情节、析透人物、讨论主题
(课件8—18)
一、导语:略
二、教学内容:
1、理清情节
(1)指导同学们自己找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
概括出其内容,最好用“对联”形势,全文共写五件事.
(2)复述故事
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思考: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3)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析透人物
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分别找出描写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的语句?
(2)说说通过对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相邻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的描写,
分别表现了他们各自什么性格特点?
(3)小说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讨论主题
(1)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
(2)有人说:“作品深刻地揭露并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对社会各
阶层人物的毒害”,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拓展
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你想对范进、胡屠户说点什么?
四、作业布置
做第三课时学案内容.
第三课时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件19-45)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说范进中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情节,分析了小说刻画
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小说反映的主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人物形
象的?
二、讨论探究:
1、什么是对比描写?
(1)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2(本文来自好小编))析——教师举例分析
对比描写:将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突出各自的特征,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如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以用来写物、写景、写人,“写景”如鲁迅故乡
中对故乡环境变化的描写,对比描写不仅限于两事故之间.如写人物,也可以运用对比描写
的方法将人物在不同情境、不同场合、不同年代的外貌、神情、动作等进行对比.如鲁迅对
杨二嫂、润土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的描写.
(3)探——请同学们找出范进中举中运用的对比描写的语句
(4)赏——品读对比描写片断
2、什么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问——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2)析——教师举例分析
正面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进行描写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和评价,达
到间接表现人物的目的.
例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罗敷的描写
(3)探——指出文中对范进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语句.
(4)赏——朗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范进的语段(第5自然段)
3、什么是细节描写?
(1)问——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2)析——教师明确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处
见精神.
(3)找出文中几处细节描写
4、什么是艺术夸张?
(1)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2)析——教师举例讲解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艺术夸张,二是指修辞技巧.
①艺术夸张:是文艺创作中为了加强艺术效果,更鲜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造
成深刻印象,而突出对象的某些特点的方法.如对正面人物的美化、对反面人物的丑化等.
精彩语段赏析
②夸张修辞,举例讲解
③艺术夸张和夸张修辞的区别,举例讲解
(3)找——文中运用艺术夸张的语句
(4)赏——分角色朗读第8自然段.
5、什么是讽刺的艺术手法?
(1)问——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2)析——教师讲解
讽刺:是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方法之一,用嘲讽、讥刺的手法,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反面现象,达到否定的效果.
如文中第7、8自然段.
(3)赏——举例说说文中是如何运用讽刺艺术手法的?
三、小结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1、问——谁能总结一下范进中举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结——教师明确
四、写作练习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这时候突然传来消息,由于上级主审官员重新审核试卷,对范进的试卷大为恼怒,取消范进所中举人资格.
请你展开想象,运用你所学的刻画人物的技巧和讽刺的艺术手法写一篇文章,描述一下坏消息传来后,范进等人的表现.
五、作业布置
将“写作练习”整理在小作文本上.
第三篇: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的吴敬梓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一、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设计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注音
作揖(yī)带挈(qiè)相(xiàng)公醺醺(xūn)行(háng)事
长(zhǎng)亲腆(tiǎn)着啐(cuì)抛(pāo)嗑(kē)亚(yà)元
解(jiè)元绾(wǎn)桑梓(zǐ)轩(xuān)敞锭(dìng)子
拙(zhuō)病商酌(zhuó)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
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6.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探究: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l)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
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补充教学用书p206内容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联系范进中举起的艰难历程,教学用书p204出场时的描写,五十多岁的老童生,不读书考试不行吗?)、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为什么?预备官员)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p155),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发疯的过程(层次感)(为何如此?补充教学用书p205-206有关内容),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补充第四回有关内容(教学用书p207)
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
作者对范进这个人物虽有一定同情(主要表现在对中举前的描写),但更多的是讽刺;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
银又送房?
讨论并归纳: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3.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4.提问:范进未中举前、中举后、范进疯了,众邻居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5.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写作特点
赏析本文写作艺术,师生共同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和夸张的?对比和夸张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题中两个小问题联系得比较紧密,我们可以从“艺术效果”入手,进行综合分析.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3.除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
4.本文大量的描写在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试找出几例分析: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
(2)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
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
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为塑造范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一段,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范进借钱、胡屠户唾骂一段,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范进中举,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掌打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张静斋拜会范进一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1)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
(2)侧面烘托有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做“课堂练习”7;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
(三)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第四篇:一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课文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2、学习本文的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与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范进所处的典型环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
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二、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课文中写得比较精彩的地方,试作简要分析.
2.课文中这些精彩之处都是围绕哪个中心情节展开的?
四、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后,范进产生了那些变化?(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对人态度等方面来谈)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中举后
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集上.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
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2.作者设计范进“喜极而疯”的用意何在?
五、小结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
第12段,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二、请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胡屠户: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他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乡邻: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三、小结
本文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课堂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1)作揖()(2)星宿()(3)攥着()(4)腆着()
(5)斋公()(6)行事()(7)带挈()(8)绾了()
2.下边句子及加黑词说明人物什么性格行征?
1“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范进唯唯连声??
答:说明范进穷困潦倒、地位卑微、甘受屈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2“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答:说明范进醉心功名、一心想中举,揭露了科举制的腐朽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
3“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答:说明范进受封建科举制毒害深,一生追求功名,屡试不中,苦苦挣扎,如今中举神魂颠倒.
3.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板书设计范进中举
中举前----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主题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对比趋炎附势
(社会环境)
中举后----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学法指导: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案(七)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案(七)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提高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2、了解文章是如何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
3、感知人物性格,学习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如何辨证看待封建科举制度(联系现实).
2、深入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学生预备
1、自行了解有关作者及作品的简单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感知情节,能流利复述.
4、初步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比较其中举前后的变化.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类似对联: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引入文章:
古人云:人生三大乐事——喜极而疯者
二、作家作品(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三、细读课文,复述情节,理出情节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情节结构:第一部分(1~2),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第二部分(3~12),范进中举后的疯狂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第一层(3~5)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屠户治疯.
第三层(11~12)乡绅拜会,屠户受赠.
四、分析问题
(1)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2)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联系范进中举起的艰难历程,教学用书p204出场时的描写,五十多岁的老童生,不读书考试不行吗?)、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为什么?预备官员)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发疯的过程(层次感)(为何如此?),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补充第四回有关内容
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
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
五、问题探究
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根源是什么?(封建科举制度)
简单介绍相关常识,增强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1、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为什么会发疯?作者希望通过这一事件揭露科举制度的哪些弊端?(讨论)
指导:(1)“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就会平步青云,一改穷困潦倒,受尽屈辱的命运,身价倍增,享受荣华富贵.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2)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①读书人花费一生精力去应付考试,虚耗光阴;指出他们迷醉功名,没有其他营生技能,不能维持生计.例如范进花了数十年精力考中秀才,但仍无法养家.他们一旦中举,就要将以前的损失找补回来,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②作者要指出科举考试并无客观标准,难以选取真正人才.正如胡屠户所说的,主考官是因同情范进年老,便让他中秀才,并非他有真才实学.(课后练习一)
③指出在科举制度下所形成的炎凉世态.如一般人轻视考试失败的读书人,却反而恭维那些因中举而将拥有权势的人.(“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吴敬梓诗)
六、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七、总结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如范进发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胡屠户为女婿扯衣服后襟,拿银子时的动作等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
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对比手法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六、深化拓展(提高部分)
深入研究一下范进发疯的本原意识,讲讲范进中举一文所体现的科举制度对中国文人人格的解构与重构.
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可以说是原有人格被解构而新的人格未被及时重构的外现.当然要
论述这种解构,就要说一说中国文人普有的二元意识,就要说一说中国所特有的二元文化.中国的文化有两种对立性很强互补性也很强的载体,一种是儒家文化,一种是道家文化.从汉代开始,儒道两家文化几乎同时形成规模,然后并驾前行.但是,儒家文化要求入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的利益服从于社会(政治)利益,这就必然形成中国文化中凝重不堪的官本位意识.道家文化出世,注重人自身的存在,认为个性的张扬是人的根本幸福,这就必然形成中国文化中人本位意识.
民族文化的这种意识截断,必然造成文人的人格分裂.最典型的是李白.
李白的生命中就充满着个性张扬和功名富贵不能兼顾的痛苦.当功名看似唾手可得之时,他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当他获得了很好的机会,径直来到玄宗的身边时,他发现,他的天才也就是用来写一写“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之类的消遣诗时,而他自己在玄宗眼里只是一个玩物时,当他发现他的功名富贵需要用他的人格去换取时,他受不了.于是他衣袖一拂,高昂起尊严的头颅,飘然离开了玄宗,也离开了京城,离开了富贵,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离开京城他发现他个性的张扬和功名富贵依然是不可兼顾的.他的痛苦于是更深,他无奈地呻吟了,他吟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后来有个传说,认为李白死于醉后捞月溺毙.虽然过于浪漫和传奇,但我觉得想象出这种死法的人对李白是了解的,在李白的知音中应排第一!因为,这种浪漫和现实才真正能够反映李白的人格在对立中的分裂和人生价值的失落.
到苏东坡,苏东坡的特殊经历使他以儒家入世的思想应付成功,却又不得不以道家出世的思想来安慰失败.于是他“达则兼济天下(儒),穷则独善其身(道)”——在他这里儒道似乎被完美地合二为一了.从此,中国文人们似乎觉得他们可以在人格缺失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生存而不必担心人格的分裂了.所以,他们给了苏东坡以过高的赞扬和歌颂.
其实不然.苏东坡的儒道两学并没有在他内心的大道上并行不悖,他的道学其实只是儒学的一种无奈的补充,是一声儒学的感叹,一种扭曲,一种变异,在他的内心他还是以儒学的入世思想为体的.我们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仕途顺畅时,他的诗歌就表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
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中间的太守多么得意洋洋,虽为“老夫”却表现出“少年”一样的狂放,一名文职太守,却要“亲射虎”,而且向孙权看齐!这是多么豪放和酣畅啊!
如果无官做了,那就是另外一种口气.如前赤壁赋中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采购招标代理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消防安装劳务分包施工合同(含消防教育)3篇
- 个人财产质押协议格式化文件(2024年度)一
- 二零二四五人合伙投资健康产业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风力发电项目场地租赁合同4篇
- 三方监理合同范本模板(2024版)
- 二零二五年度车队租赁及赛事安全保障合同3篇
- 温州市2025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及相关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碳酸钙矿石质量认证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安保服务人员招聘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MEMS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线控底盘技术》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
- 仓库仓储安全管理培训课件模板
- 风力发电场运行维护手册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
- 河道旅游开发合同
- 情人合同范例
- 建筑公司劳务合作协议书范本
-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公司盈利能力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