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墨家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
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
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
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墨
子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例示。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归根到底是宰制天下的君主及其统治阶层之利,还是作为士、农、
工、商等阶层的人民之利呢?如若是前者,所谓“天下之利”就实为统治阶层之私利的托庇之辞,而“兴天
下之利”也就成了奉天下之财用以满足统治阶层之穷奢极欲的粉饰之言。如若是后者,所谓“天下之利”实
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就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若单从动机的角度来
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
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天志”则悬设一大公
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节
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力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
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
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幽、厉一般的
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由此可见,墨家所
论的“天下之利”,应当还是以民生民利为主流。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
所推崇。《法仪》等篇记述了墨子对百工从事生产技术活动的认识。墨子认为,百工从事之法就是“为方
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墨经》诸篇更是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
论述了其时制造和使用器械以便利民生实践的工作原理,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
生。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
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墨子》中的城守
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
来。要言之,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墨家巨子田鸠拜会楚王。楚王问:“墨子是赫赫有名的学者,为什么他讲的话虽然多,却不动听呢?”
田鸠讲了个故事: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做了一个匣子,用香料熏烤,用珠玉点缀,用玫瑰装
饰,用翡翠衬托。结果郑国人只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宝珠。田鸠得出结论:墨子的学说传授先王治国
的办法,阐述圣人的言论并宣告于天下人。假如只想使言辞动听,那恐怕人们就会只追求言辞华美而忽视
它的实用价值,因为言辞而损害了实用。所以墨子讲的话虽然很多,但是不动听。
上述对话见于《韩非子》,说明当时学者对于墨家学说“多而不辩”的特点很清楚。这与墨子、墨家学
说重实利的特点有关。汉初,墨家衰落,沉默了几乎2000年,直到清末民国时期才被重新发现。当时一
批著名学者整理注解《墨子》,诠释发扬墨学,让墨子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中来。于是,我们得以看到,墨
子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保持着席不暇暖的勤奋状态,终日奔走在制止战争、劝说兼爱的路上,具有一种摩
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因此,他开创的墨家,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救世情怀的学派。
墨家思想主要存于《墨子》的个别篇章里。清代学者孙诒让说,读墨子,从《尚贤》到《非命》就够
了。从中可以看出,墨家是儒家最早的反对派和论敌。儒者讲究厚葬,墨子提倡薄葬;孔子推崇音乐,墨
子就说非乐;儒学远鬼知命,墨子明鬼非命……可以说,儒家支持的,墨家就反对;儒家反对的,墨家就
支持。读完《论语》看《墨子》,就像去了极地去赤道,冰火两重天。
(摘编自熊建《讲究实用的墨子》)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欲求“天下之利”,要求为义者具备兴利除害的资材和德行;止楚攻宋一事表明墨子本人就是为
义者的典型代表。
B.墨家的“兼爱”“天志”“节用”等主张,虽然有可能帮助君主维护其统治,但归根到底,其出发点
在于维护民生民利。
C.田鸠以买桂还珠的事例,论述了墨家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墨子的言辞不动听,所以他的主张无法被
各国统治者了解并认可。
D.墨家是儒家最早的反对派,儒家倡导的,墨家往往反对,所以读了《墨子》再读《论语》,就会发现
两家主张多有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把大禹作为古时圣王典范给统治者树立绝佳的榜样,为其提供为政之经验。
B.墨家主张“不非诛”,认为一个君主即使极端暴虐,使百姓无法生存,也不可被推翻。
C.材料中说“儒家支持的,墨家就反对”,其实并不尽然,两家在仁以待民上很一致。
D.虽然墨家沉默了约两千年,但其哲学思想至今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认真研究。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B.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C.至人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D.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
4.在先秦哲学流派中,墨家何以被认为最具救世情怀?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下面是公输盘削竹为鹊的故事,墨子知道后对此进行评议。请结合材料列出墨子所作评议的要点。
公输盘削竹木制作了一只喜鹊,制成之后,喜鹊飞上天,整整三天没有掉下来。公输盘自认为其制作
巧妙到了极点。
【答案】l.C2.B
3.A4.①墨家的思想是救世济民,爱民、利民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价值观念,这超过了其
他哲学流派。②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一直致力于救世济民,他终日奔走在制止战争、劝说兼爱的路上,具
有一种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
5.①制造和使用器械应以便利民生实践为宗旨。②公输盘制作的喜鹊,无益于民生,是单纯展示技术之
“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③这种技艺,不能称之为“巧”,而应视之为“拙”,是不宜提倡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田鸠以买楼还珠的事例,论述了墨家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错误,结合原文“楚王问:'墨子是赫赫
有名的学者,为什么他讲的话虽然多,却不动听呢?‘田鸠讲了个故事: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宝
珠……
田鸠得出结论:墨子的学说传授先王治国的办法,阐述圣人的言论并宣告于天下人。假如只想使言辞动
听,那恐怕人们就会只追求言辞华美而忽视它的实用价值,因为言辞而损害了实用。所以墨子讲的话虽然
很多,但是不动听”可知,田鸠所说的故事,论述的只是墨子讲的话为什么不动听,并没有说墨家学说不
被接受。文中也没有提到墨家学说不被认可的原因。选项“论述了墨家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墨家主张‘不非诛’,认为一个君主即使极端暴虐,使百姓无法生存,也不可被推翻”错误,结合原
文“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幽、厉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
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可知,墨家“不非诛”的意思是对诛杀残暴的君主这种行为不
反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结合原文“墨家向以‘贵义'自许””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
护民生民利”“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可知,墨家的观点有“贵义”“兼
爱”“天志”“节用”“爱民”“利民”。
A.句意:君子不用水来当镜子,而是拿别人来当镜子。用水当镜子可以看到的是容貌,而用人当镜子则可
以知道对错。讲的是要善于以他人为借鉴,这与材料一所说的维护民生民利无关。
B.句意:人有了道义就能生存,没有道义就无法生存,有了道义就能富裕起来,没有道义就贫困;国家有
了道义就能治理得好,没有道义就混乱不定。讲的是“贵义”,符合墨家观点。
C.句意: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
他损人更多。批评的是有些人不义,都合乎墨家贵义的思想。
D.句意:智者做事,必须考虑国家百姓所以治理的原因而行事,也必须考虑国家百姓所以混乱的根源而事
先回避。讲的是治好天下,使百姓安乐。这合乎墨家利民的思想。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
技史家所推崇”“要言之,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可
知,墨家的思想是救世济民,爱民、利民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价值观念,这超过了其他哲学
流派。
结合原文“墨子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保持着席不暇暖的勤奋状态,终日奔走在制止战争、劝说兼爱的路
上,具有一种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因此,他开创的墨家,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救世情怀的学
派”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一直致力于救世济民,他终日奔走在制止战争、劝说兼爱的路上,具有一
种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墨经》诸篇更是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论述了其时制造和使用器械以便利民
生实践的工作原理,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可知,制造和使用器械应以便利民
生实践为宗旨。
结合原文“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
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可知,公输盘制作的喜鹊,无益于民生,是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
的技术创制活动。
结合原文”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可知,这种技艺,不能
称之为“巧”,而应视之为“拙”,是不宜提倡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球的红飘带(节选)
魏巍
大家都不止一次尝过挨浇的苦头,步伐不由就加快了。那个小青年也咬了咬牙,尽快地向前赶。哪知
走了不上几里路,东面地平线上的那疙瘩黑云,已经胀大了许多倍,像海涛一般迅猛地扑了过来。随着云
阵,透过一阵阵逼人的寒气。霎时间,耀眼的阳光被遮蔽了,接着草原上卷起一阵狂风,沙沙的雨脚就随
之扫了过来。
可是,在远处,在黑云的羽翼还没有遮住的地方,灿烂的阳光在草原上仍然金带一般亮得耀眼。铁锤
仰天骂道:“这老天!就是专门同我们作对。”
人们纷纷戴上斗笠,披上毯子、被子。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青年一
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
①这场大雨实在骤猛非常,简直如瀑布般向下倾泻,打得人睁不开眼,迈不动步。铁锤和那个小青年
几次滑倒,跌得满身都是泥水。
幸亏这场暴雨来得疾去得也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顶空仍然是一尘不染的蓝天
和灼目的太阳。
大约走出十几里路,前面路边有一棵七歪八扭的红柳,像一个佝偻着腰的矮小老人站在那里。走在前
面的小李忽然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皱着眉头说:“排长,你看一”
红柳树下,有三个红军战士,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中间有一堆灰,像是烧过的火堆。铁锤叫了一
声:“同志!”三个红军战士毫无反应。铁锤的心扑通跳了一下,因为路上遇到红军遗体已不是初次。铁锤
率先走上前去,看了看那个靠着小树的红军战士,面目枯瘦薰黑,戴着一顶油污的红星军帽,头深深地垂
在胸脯上。第二个红军战士两手紧紧捂着肚子歪在地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第三个人披着棉被躺着,
露出的两只脚都已红肿溃烂,呈深紫色。铁锤摸摸他们的米袋,空空的。②事情很明显:他们大约是昨天
晚上赶到这里,因为饥饿没有能度过这个寒夜。
这样的场面他们见过不止一次,但是每次看到,总还是叫人揪心地难过。铁锤正准备吩咐众人把他们
掩埋,那个小青年,突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把棍子一丢,惊叫了一声“哥哥!”猛地扑了过去,把那个靠
着小树坐着的死者紧紧抱住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③哥哥呀!哥哥呀!你到底没有走出草地呀!
你到底没有走出草地呀!”
他哭得十分哀痛,大家也止不住落下了眼泪。铁锤忍住悲痛,劝解道:“别哭了,别哭了,现在死了
这么多人,可有什么法子!”小李望着几个死者,也不由叹了口气:“现在谁能走出去,谁不能走出去,还
真不好说呢!”
铁锤见大家情绪悲观,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两三天的路了!”说着,他把那个小青年扶
起来说:“快清理一下你哥哥的东西,我们还得赶路呢!”
“埋在什么地方?”有人提问。铁锤看看周围,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就指指小树说:“就在这里吧,
这里还算有个记号。”收容队有现成的铁锹,大家就动手挖了三个浅浅的坑,把死者留在除了这株红柳什
么也没有的平平的草地上。
那位小青年仍然悲伤不止。人们轮流搀扶着他,走得很慢。走出不到十里路,一轮圆圆的艳红的落
日,已经悬在了地平线上。
“排长,你看那是什么?”小李惊愕地指着路边一个白花花的东西。
铁锤和大家仔细一看,才看出是一匹高头大马的白色的骨骼。它的姿势仍然像仰颈长嘶,马尾成放射
状垂在地上,只是身上的肉不存在了。原来它的四蹄深深地陷在泥淖里,周围全是散乱的脚印。可以想
见,当这匹骏马陷于困境时,有许多人曾在这里奋力抢救,它也以自己的神勇进行挣扎,终于没有脱出不
幸。也许在最后时刻才忍痛射杀了它,被过路的红军战士宰割了。
“这是谁的马呀,太可惜了!”
“一定是哪位首长的马。”
“也许是炮兵连的马。”
“它跟我们走到这里也不容易呀!怎么把它杀了?”
人们都停住了,发出一阵喊喊喳喳的议论。
铁锤沉吟了一会儿,带笑说道:“同志们,你们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们的粮食快完了。小李,你看
骨头上还有点儿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别下来吧!”
小李看见马身边的稀泥乱糟糟的,迟疑地说:“能进得去吗?”
“不要紧的,你跟着我。”铁锤说着,就蹑手蹑脚地试探着向马骷髅接近。将走到马身边时,铁锤把棍
子往地上一放,又把同志们的棍要过来几根,在地上摆成“井”字形,然后踏在棍子上。“拿刺刀来!”他招
呼小李。
小李抽出刺刀递给他。他就在马的骨骼上去刻削剩下的碎肉。刻下一点儿就递给身后的小李。费了很
大劲儿,才刚下一斤有余,也算是很大的胜利了。
人们再度行动时,④西边天际已经失去金红的余晖,草原很快就暗了下来。一股难以抗拒的寒潮,正
随着晚风侵袭着人们。令人喜悦的是,人们已经从北方天际的小丘上看见了点点的火光和冒起的炊烟。
“同志们,快走吧,我们快赶上队伍了!”铁锤高兴地说。
人们在夜色里加快了脚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风大作,暴雨来去都相当地快,草地上有泥淖,这些反映出草原的天气特殊和环境恶劣,表现了红
军穿越草地的艰难。
B.选文较详细地描述三个红军战士的死状,写出了红军过草地时牺牲人数之多,同时强调了他们为革命
事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铁锤说“可有什么法子”,小李也不由地叹气,这真实地表现出红军战士在绝境中的伤感心态,但他
们并没有因此而精神衰颓。
D.选文在表达方式上与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有明显的不同,后者有作者的很多议论和抒情,本文则
没有,这是体裁特点决定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大雨的骤猛,照应了开头的“挨浇”。
B.句子②是对三个红军战士死因的推测,“大约”表意不肯定,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C.句子③以反复的手法,表现了小青年看到哥哥已死之后的吃惊和不肯相信的心态。
D.句子④照应了开头部分关于阳光的描写,前后呼应,同时也显示了时间的推移。
8.开头一段关于乌云风雨的景物描写,在选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9.小说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一是有比较独特完整的个性,二是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请结合选
文内容分析铁锤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答案】6.B7.C
8.①描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天气状况,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
②以天气之恶劣突出红军长征的艰难,从侧面烘托出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形象。
③引出下文铁锤扶助小青年的内容,从而推进情节发展。
9.性格特点:
①铁锤坚强乐观,在战士们情绪悲观时,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希望大家顽强与困难作斗争;
②铁锤关心同志,在暴雨来临之时,扶着小青年,助其前进;铁锤善于观察,有远见,发现马骨上有剩
肉,就想办法刚下来,以作未来之需。
典型意义:
①铁锤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
②他的精神风貌是整个红军队伍的精神风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B.“写出了红军过草地时牺牲人数之多,同时强调了他们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错误,结合原
文“红柳树下,有三个红军战士,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中间有一堆灰,像是烧过的火堆”“铁锤率先走
上前去,看了看那个靠着小树的红军战士,面目枯瘦焦黑,戴着一顶油污的红星军帽,头深深地垂在胸脯
上。第二个红军战士两手紧紧捂着肚子歪在地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第三个人披着棉被躺着,露出的
两只脚都已红肿溃烂,呈深紫色”可知,本项属于过度解读。三个红军战士的死,表现不了红军过草地时
牺牲人数之多;他们的死状,也不能表现出他们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写三个红军战士的死,表现
的是长征的艰苦。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C.”表现了小青年看到哥哥已死之后的吃惊和不肯相信的心态”错误。结合原文“哥哥呀!哥哥呀!你到
底没有走出草地呀!你到底没有走出草地呀”可知,从“到底”一词可看出,小青年对哥哥不能走出草地
是有预测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哪知走了不上几里路,东面地平线上的那疙瘩黑云……随着云阵,透过一阵阵逼人的寒气……
接着草原上卷起一阵狂风,沙沙的雨脚就随之扫了过来”可知,“疙瘩黑云”“逼人的寒气”“一阵狂
风”“沙沙的雨”可知,描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天气状况,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渲染气
氛,使读者如临其境。
结合原文“东面地平线上的那疙瘩黑云,已经胀大了许多倍,像海涛一般迅猛地扑了过来。随着云阵,透
过一阵阵逼人的寒气”“耀眼的阳光被遮蔽了,接着草原上卷起一阵狂风,沙沙的雨脚就随之扫了过来”
可知,以恶劣的天气突出红军长征的艰难,从侧面烘托出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形象。
结合原文“人们纷纷戴上斗笠,披上毯子、被子。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
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可知,引出下文铁锤扶助小青年的内容,通过对景
物状态变化的描写推进情节发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原文“铁锤见大家情绪悲观,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两三天的路了!'说着,他把那个
小青年扶起来说:‘快清理一下你哥哥的东西,我们还得赶路呢!'”可知,在战士们情绪悲观时,铁锤
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希望大家顽强与困难作斗争,体现他的坚强乐观;
结合原文“人们纷纷戴上斗笠,披上毯子、被子。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
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可知,在暴雨来临之时,铁锤扶着小青年,助其前
进,体现他关心同志;
结合原文“铁锤沉吟了一会儿,带笑说道:’同志们,你们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们的粮食快完了。小
李,你看骨头上还有点儿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别下来吧!'”可知,发现马骨上有剩肉,铁锤就想办
法副下来,以作未来之需,体现他善于观察,有远见。
铁锤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他的精神风貌是整个红军队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样的形象,作家旨在
展现鲜明独特的个性,并使这一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持久的影响。他不仅包含了普遍的个人特征,还具有
更高的辨识度,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
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①、反站②,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
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
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
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
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
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间,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
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
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
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①三归: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②反拈(dian):周代诸侯宴会时,在正堂两旁设有放空酒
杯的土筑平台叫站,诸侯互相敬酒后,将酒杯反置在站上。③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雕兜
(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鳏(人名)为尧时的四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者不悲A其身之死B而忧C其国D之衰E故F必复有贤者G而H后可以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文中意为“除去,去掉”,与《鸿门宴》中“相去四十里”的“去”词义不同。
B.兆,预示、显现,与《〈老子〉四章》中“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的“兆”词义相同。
C.以,连词,可译为“来、用来”,与《五石之弧》中“剖之以为瓢”的“以”用法不同。
D.五伯,春秋时的五个霸主,其中齐晋两国国君才能相当,而晋国为诸侯盟主时间更长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推行政令时注重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因此百姓
很拥护他。
B.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苏洵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他更强调管仲的过错,可谓
语出新奇。
C.齐桓公问相时,管仲明确指出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缺点,但也肯定三人的才干,所以齐桓公任
用了这三个人。
D.晋文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灵公虽然很暴虐,但是诸侯不敢背叛,主要是因为朝中还有一些老成持重的
大臣。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2)故仲宜因桓公之间,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14.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不同点。
【答案】10.BEG
11.D12.C
13.(1)他们本来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
(2)所以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的时候,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
14.①司马迁肯定了管仲的贡献(从其对管仲富国强国政策的记述可推知);
②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
以安心死去。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其身之死”作“悲”的宾语,故应断在B处。
“其国之衰”与“其身之死”结构相同,故应断在E处。
“必复有贤者”,“贤者”作“复有”的宾语,其后断开,故应断在G处。
故选BEG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除去,去掉/距离。句意:就(替他们)废除它。/相距四十里。
B.正确。预示、显现。句意: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
时容易图谋。
C.正确。来、用来/用。句意:我心里认为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把葫芦剖开,将其做成
瓢。
D.错误。“齐晋两国国君才能相当”错,从材料中''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可知,齐桓公的才能比晋文
公高。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肯定三人的才干”错误,管仲不曾肯定三人的才干,由材料中“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
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可知,齐桓公任用这三个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能满足自己的声色之欲。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乱”,祸乱;“顾”,但是、只不过;“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判断句。
(2)“宜”,应该;“因”,趁着;“举”,推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可知,司马迁认为管仲能
够顺从君主的美德,纠正君主的过错。而且在《史记》的记载中,“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
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可知管仲的历史功绩。
由材料二“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
己”“故仲宜因桓公之间,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
也”可知,苏洵认为管仲只是担心齐桓公亲近三个小人,但是不能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
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
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懂得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
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
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它。
管仲富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拥有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和诸侯宴饮时反置酒杯的站,齐国人却不认为
他奢侈。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他诸侯国强大。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
仲却不勉励他成就王业,而只称霸主吗?古语说“因为顺从君主的美德,纠正君主的过错,所以君主和臣
子能够和睦相处”。难道这是在说管仲吗?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管仲辅佐齐桓公,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直到管仲去世,齐国国富民强,诸
侯不敢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内乱中去世,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
没有一年是安宁的。
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
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
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他们本来是祸乱
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样的圣人,
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齐桓公是什么人呢?不过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
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心里认为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
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很多年了,也该了解齐桓公的为人
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所以
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的时候,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
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
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晋文公的才能,比不过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
仲;而晋灵公(晋文公之子)暴虐,不如齐孝公待人宽容仁厚。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
袭了晋文公留下的威势,仍然能够成为诸侯的盟主(称霸)一百多年。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
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
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
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去呢?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孟郊
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
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
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
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
郢唱[注】一声发,吴花千片春。
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
【注】郢唱:指高雅的诗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朋友才高学饱自然气度高贵,其才德能承续祖上为相的余风,连孟子都想和他做邻居。
B.五六句写朋友夜晚深思寄于琴音,白天品茶怡情,一个情趣不俗的文人雅士形象宛然可见。
C.九十句写朋友高雅的诗文写就,正值吴地花开千片,春光无限,愈发衬托出朋友的美好形象。
D.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总写诗人对朋友的感情,相对之时所感受到的,归去之后愈发觉得真挚。
16.题目中的“幽”字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诗人对朋友的赞誉之情加以分析。
【答案】15.C16.①朋友居处幽僻荒凉。吴王故城之下,街巷荒凉,反衬朋友才饱道高,表达对朋友的
高度称扬之情。
②朋友院落幽静清雅。雪挂枝头,鹊鸟停驻,风过疏竹,不染纤尘,衬托其心性品格,表达对朋友的欣赏
赞叹之情。
③朋友情趣幽洁高雅。弹琴,品茶,写诗,展现其格调不俗,表达对朋友的赞美敬仰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正值吴地花开千片,春光无限”理解有误。“吴花千片春”是想象之语,赞美朋友高雅的诗文写出
来,就像吴地春日盛开的百花一般锦绣灿烂。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朋友居处幽僻荒凉。“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意思是:您才华横溢,自然可贵;您里巷荒僻,家族何
尝贫贱?前两句写韦生的才华与高贵出身,虽然居处荒僻,但韦生不仅出身相门,门第高贵,而且才华横
溢。表达对朋友的高度称扬之情。
朋友院落幽静清雅。“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意思是:带霜的树枝留住了过往的乌鹊,风中摇摆的翠
竹扫去了蒙覆的灰尘。这二句通过描写鹊留霜枝、竹扫蒙尘这些细节,展现了鹊、竹似乎被韦生的美好品
质和情操所感染以至于不由自主地停留和拂去灰尘的画面,采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进一步表现韦生高洁不
凡的人格与情怀,表达对朋友的欣赏赞叹之情。
朋友情趣幽洁高雅。“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意思是:夜晚里,您将满腔的情思寄托于旖旎的琴声。
白天里,您将满腔的情思融入清新的茶香中。这二句从时间维度,具体展现韦生的高雅脱俗。白天或夜
晚,韦生或弄琴或品茶,这本身就是很风雅的事情,在前文所透露的韦生“荒巷”的背景下,越发显出韦
生的淡泊高洁、乐天安道的品格。同时,在弄琴品茗之时,韦生还寄寓着、传达着自己的幽雅如琴声、馥
郁如茶香的情思,从而表现了韦生蕴藉、深远的襟怀,表达了诗人对韦生的赞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学《诗》作用很大,其中从“远”的方面陈述其作用的句子是“",陈述可以扩大
见识的作用的句子是“"。
(2)老子在列举了车轮、陶器、房舍三个例子,并且指出了“无”的作用之后,对“有”与“无”的关
系进行总结的句子是“,”。
(3)《礼记》认为““,”,这两句话明确阐述了管好自己的家与治理好国家,以及治理
好国家与天下太平的关系。
【答案】①.远之事君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③.故有之以为利④.无之以为用⑤.
家齐而后国治⑥.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事、兽、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写出事情的波澜。首先是①,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
堂”到“刺配沧州道”,从“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同时,
还要注意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又有着
求生的挣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要写出事情的波澜,(2),发现生活中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比如,学校篮球赛,上届
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
积累,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其次,③,例如用悬念、抑扬、意外(反转)、伏笔等,让自己
笔下的故事更有趣味。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19.许多小说家喜欢运用“伏笔”写出事情的波澜,请举出《荷花淀》或《党费》中运用伏笔的一个例
子。
【答案】18.①情节的曲折起伏
②首先要善于观察
③可以灵活运用叙事技巧
19.《荷花淀》示例:描写湖面景物“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
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为下文把敌人引入游击队包围圈埋下了伏
笔。
《党费》示例:“我”初次与黄新同志接头,黄新同志拿出党证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带给政
委,这为后文“我”从砂罐里找到党证和银洋埋下伏笔。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写出事情的波澜”和后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
了读者”可知,此处是说情节设置要跌宕起伏,曲折动人,故可填”情节的曲折起伏”。
第二空,结合前文“要写出事情的波澜”和后文“发现生活中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可知,
此处是说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故可填“首先要善于观察”。
第三空,结合后文“例如用悬念、抑扬、意外(反转)、伏笔等”可知,此处是说善于运用各种叙事技
巧,故可填“可以灵活运用叙事技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
密、紧凑,不至于产生突兀。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示例:
通过描写环境设置伏笔。如《荷花淀》一文中关于湖面的一段景物描写:“那一望无边的密密层层的大荷
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一样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为下
文把敌人引入游击队包围圈埋下了伏笔。
《党费》中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腌,也为后面咸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咸
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前面有交代,后面有照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花园五月里就开花的,六月里就结果子,黄瓜、茄子、玉蜀黍、大芸豆、冬瓜、西瓜、西红柿,还
有爬着蔓子的倭瓜。沿着窗外的一排种的是黄瓜。这黄瓜在磨房的窗椽上开了花,而且巧妙地结了果子。
在朝露里,那样嫩弱的须蔓的梢头,好像淡绿色的玻璃抽成的,不敢去触,一触非断不可的样子。同时一
边结着果,一边攀着窗板往高处伸张,好像它们彼此学着样,一个跟一个都爬上窗子来了。到六月,窗子
就被封满了,而且就在窗梗上挂着滴滴嘟嘟的大黄瓜、小黄瓜,胖黄瓜、瘦黄瓜,还有最小的小黄瓜纽
儿,头顶上还正在顶着一朵黄花还没有落呢。
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起来了,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柿子都红了,茄子青
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结着三四个、四五个。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出缨,就
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绣花的丝线夹子打开了,红的绿的,深的浅的,干净得过分,简直不知它为什么那样
干净,不知怎样它才那样干净的,不知怎样才做到那样的。或者说它是刚刚用水洗过,或者说它是用膏油
涂过。但是又都不像,那简直是干净得连手都没有上过。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1.文中“大黄瓜、小黄瓜,胖黄瓜、瘦黄瓜”,写成“大小胖瘦的黄瓜”,其意思基本不变,但意味有
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反复使用了三个“不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20.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瓜赋予人的特征,写它们“彼此学着样,一个跟一个”在窗板
上
攀缘生长的情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瓜的充满生机,鲜活生动,可爱有趣。
21.原文把大小不一、胖瘦各异的黄瓜,单独列出来,清晰突出地表现了黄瓜的不同特点;句式整齐有节
奏,使文章的语句活泼,富有感情色彩。
22.“不知”表示不了解,难以理解;反复使用,增强语势,强调了玉蜀黍干净到了难以想象、捉摸不透
的程度,表达层层深入,呼应了上文“干净得过分”。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边攀着窗板往高处伸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瓜赋予人的特征,做出了人的动作。
拟人的作用是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
东西活跃起来,使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在本句中效果是:“一个跟一个”活灵活现地表现
了攀爬的样子,富有生机,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黄瓜的喜爱。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用的是三字短句,句式整齐,突出了黄瓜的大、小、胖、瘦,对比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语句活
泼,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改句就显得平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作答时,先指出“不知”的涵义“不知道,不了解,不懂得”等等。
再指出使用效果,使用了三个“不知”,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的作用是:通过有意让句子或词语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有助于清晰地传达文章的结构和逻辑顺序,增强语气,加强语势,增加视
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韵律感。本句强调的是玉蜀黍干净的程度,后面接“为什么”“怎样它才”“怎样
才做到",层层深入,照应上文的“干净得过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一生,会不断蒙受光的恩泽,也会不断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 2BizBoxERP用户基础手册
- 三角形的翻折课件
-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
- 2024年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总结
- 七年级下《保护野生动物》苏教版-课件
- 农业科创:研发力量展示
- 机场服务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资金借贷合同个人医疗保健费用贷款支出租赁保险三篇
-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实践探索培养动手能力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水泵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绿城营销策划管理标准化手册
- 2025小学创意特色寒假素养作业设计真绝了【高清可打印】
- 2025年上半年河南安阳市睢阳区“减县补乡”乡镇事业单位选拔13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学年学期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 10.1.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教学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4-2030年中国天然靛蓝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全套计算表格(含附表-带只更改标红部分-操作简单)
- 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60母婴照护赛项规程+赛题
- 商票保贴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