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h2.某植物有红色(A)和白色(a)两种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a基因的数量多于A基因时,A基因的表达会减弱,花呈粉色。下图表示某粉花植株可能存在的三种突变体。下列有关这三种突变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体I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突变体I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2∶1C.突变体II产生含a基因的配子的概率是1/2D.突变体III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3.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4.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5.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哪一项A.增加细胞外K+浓度 B.增加细胞内K+浓度C.增加细胞内Na+浓度 D.降低细胞外Na+浓度6.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7.下图1、2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两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两实验的自变量不同,因变量相同B.实验中能观察到胚芽鞘生长的是①③④C.图1实验可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D.图2实验可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8.(10分)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都不表达D.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因素影响二、非选择题9.(10分)西瓜是夏季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无子西瓜因无子、甜度高更受欢迎。下图是无子西瓜培育过程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2)图中过程①用______________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就能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中___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该四倍体减数分裂产生含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与二倍体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进而培育出无子西瓜。(3)无子西瓜“无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请设计出其他培育无子西瓜的方案_______________。(要求:简要写出一种方案即可)10.(14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表。测定项目生长素浓度()05010015020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__________(极性/非极性)运输。(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浓度为时,__________(促进/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会__________(促进/抑制)主根伸长。(3)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__________(处理)后作用于插条,若__________,则生长素浓度为;反之则生长素浓度为。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a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4)曲线__________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高、低)浓度。曲线__________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浓度。(5)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__________(大、小)于向光面。11.(14分)蓝百合又名百子莲、非洲百合、爱情花,是欧洲花园中常见种植的花卉。某科研小组使用透光率分别为30%、60%、80%和100%(即全光照)的遮荫网(依次标号A、B、C和CK)研究适度遮荫对蓝百合生长的影响。图1为研究人员绘制的叶绿体某种膜上的两种物质变化过程示意图,图2和下表为研究相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不同遮阴水平对蓝百合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遮阴处理叶绿素a含量(mg/g)叶绿素b含量(mg/g)叶绿素a+b值(mg/g)叶绿素a/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mg/g)A(30%光照)0.7440.5481.2921.3580.732B(60%光照)0.7000.4091.1091.7110.541C(80%光照)0.5570.3190.8761.7460453CK(全光照)0.4550.2550.711.7840.304(1)图1所示为_____________膜;H+通过该膜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图1中的复合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图2相关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_____组,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叶片淀粉含量呈____________趋势。适度遮荫对蓝百合的生长有____________作用。(3)结合表格数据可知,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蓝百合体内光合色素总量呈____________的趋势,两种叶绿素中____________的变化幅度更大,由此可说明该色素在吸收光能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12.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到激素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如何影响某植物生长进行了研究。(1)科研人员测定了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研人员进一步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条件下,ABA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大。光信号可减弱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2、分析题图:题图是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F段表示分裂期,BC、DE段表示分裂间期。【详解】A、DE阶段为分裂间期,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A错误;B、BC阶段为分裂间期,此期间发生了DNA的复制,该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C、CD阶段为分裂期,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DNA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一个细胞周期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图中的细胞周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D错误。故选B。2、C【解析】据图分析,突变体Ⅰ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突变体Ⅱ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突变体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突变体Ⅰ减数分裂可产生A、aa两种配子,比例为1:1;突变体Ⅱ减数分裂可产生A、aa、Aa、a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突变体Ⅲ减数分裂可产生A、Aa、aa、a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详解】A、突变体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a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正确;B、突变体Ⅰ减数分裂可产生A、aa两种配子,比例为1:1,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aaa比例为1:2:1,当a基因的数量多于A基因时,A基因的表达会减弱,花呈粉色,则红花:粉花:白花=1:2:1,B正确;C、突变体Ⅱ减数分裂可产生A、aa、Aa、a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故突变体II产生含a基因的配子的概率是3/4,C错误;D、突变体III多了一条染色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C。3、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食物网,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昆虫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鸟是初级和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详解】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鸟和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B错误;C、已知能量传递效率为10%,如果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C错误;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0.5A÷10%÷10%+0.5A÷10%=55A,D正确。故选D。4、B【解析】1、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A错误;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B正确;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但两者不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发挥作用,C错误;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为协同关系,D错误。故选B。5、A【解析】A、增加细胞外K+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外正电位增加,进而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加,A错误;B、增加细胞内K+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B正确;C、增加细胞内Na+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C正确;D、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D正确。故选A。6、B【解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题。【详解】A、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B。7、D【解析】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详解】A、图1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图2的自变量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因变量均为胚芽鞘的生长方向,A正确;B、①③④具有尖端,均能产生生长素,因此均可表现生长,而②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不能表现生长,B正确;C、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有尖端的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无尖端的不生长,因此实验1可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C正确;D、图2中③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表现直立生长,④的尖端能感受单侧光,尖端下部不能感受单侧光,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因此图2实验可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感受单侧光有关,不能说明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D错误。故选D。8、C【解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图知,花青素是由苯丙酮氨酸转化而来,其转化需要酶1、酶2和酶3,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表现的颜色不同。【详解】A、由图可知,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如基因①②③,A正确;B、基因①②③分别通过控制酶1、2、3的合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C、基因①不表达,不影响基因②和基因③的表达,C错误;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根据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素也y会影响花色,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数目或结构(2)①.秋水仙素(低温)②.纺锤体③.两(3)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不能形成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4)方案一:将三倍体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方案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株未受粉的雌蕊,并套袋处理。方案三:将三倍体植株进行扦插或嫁接,成活后进行移栽。方案四:将二倍体西瓜进行透变处理,筛选出无子西瓜。【解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小问1详解】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称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小问2详解】图中过程①用秋水仙素(低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由于秋水仙素(或低温)条件能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该四倍体减数分裂产生含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与二倍体产生的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结合,发育成三倍体,此后将三倍体种子种下,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进而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能获得无子西瓜。【小问3详解】图中无子西瓜的目标是三倍体,而三倍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而目标的雌蕊子房在花粉的刺激下能发育成果实,所以获得了无子果实。【小问4详解】设计出其他培育无子西瓜的方法如下:方案一,在获得无籽西瓜的基础上,为避免年年制种的麻烦,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将三倍体西瓜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方案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进行,即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株未受粉的雌蕊,并套袋、获得无籽西瓜。方案三:将三倍体植株进行扦插或嫁接,成活后进行移栽。方案四:将二倍体西瓜进行透变处理,筛选出无子西瓜。【点睛】熟知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解读题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无子的原理以及其他获得无子果实的方法是解答最后一问的关键。10、①.非极性②.促进③.抑制④.适当稀释⑤.生根数目大于6⑥.AC⑦.低⑧.CD⑨.高⑩.大【解析】1、生长素的合成、运输(1)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合成原料:色氨酸。(3)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在某些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运输,该种运输与有机物的运输没有区别;横向运输:受单侧光、重力或向心力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运输方式,最终会导致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2、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详解】(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时,侧根数目高于生长素浓度为0时,因此该浓度促进侧根生长;而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50-150×10-6mol/L)下,主根的长度均低于生长素浓度为0时,即这些浓度对主根而言表现为抑制,故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会抑制主根伸长。(3)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依据表中数据,若要确定题中生长素溶液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该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插条,若插条生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若插条生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4)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AC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CD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浓度。(5)向光生长的幼苗,受到了单侧光的照射,其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进行横向运输,导致其背光面生长素的浓度比向光面高。【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有关的实验探究,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合成以及运输方向等,并结合表格数据确定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析时以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相比,难度适中。11、(1)①.类囊体②.协助扩散③.运输H+④.催化ATP合成(2)①.CK②.增加(或上升)③.促进(3)①.增加②.叶绿素b③.在弱光环境中有更强的捕捉光线的能力【解析】图1为光反应过程,位于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光解形成H+和氧气,图2是不同遮阴水平对蓝百合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与全光照相比,适当的遮光可促进淀粉的合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适当的遮光,可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但降低了叶绿素a/b的比值,适当的遮光,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小问1详解】图1为光反应,因此所示生物膜为类囊体薄膜,H+通过该膜的运输需要复合蛋白参与,同时促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