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金湖县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老头子叫道。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他们朝那村庄走去。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相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倒地上的。而且,在拉车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D.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5.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C
5.①“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次入狱,老太婆猝然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②“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
6.①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人格化,使得马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强化情感。②从表达效果上看:用“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们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4.试题分析: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人、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分析有误。开头如特写镜头,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和老马。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分析有误,“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是对两位老人的外貌描写,反映出两位老人情绪低落,内心饱含无奈和愁苦。D项,“责怨对方”分析有误,文中突出的是老头子和老马的自责。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段落的探究,也有对写作技巧的鉴赏。其中A项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B项鉴赏小说中的外貌描写,C项鉴赏小说中的写作手法,D项分析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和感情基调的把握。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梳理出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中人物之的关系和情感,然后分别指出哪些情节和人物关系表现出“凄凉”的一面,哪些情节和人物关系体现出“温情”就可以了。小说中儿子入狱、老太婆离世都反映出人生无常和悲苦的思想,这是故事中“凄凉”的一面;而老头子与老太婆相依为命的情感,老头子为老太婆的死自责,老马也为老太婆的死自责,又反映出故事“温情”的一面。6.试题分析:从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老夫妻,却以马的视角来交代了儿子被捕的情节,又在小说结尾写了马的自责,这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马以人的情感,一方面写出了老头子和老太婆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更突出了老头子在老太婆死后内心的悲伤。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写人的文章却多处以马的视角来叙事,打破常规,就会给人以新奇感,会使小说的表现力得到增强。2.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6分)今天最好①我曾经有过许多灰暗的日子,事后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这些灰暗。许多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步入灰暗的日子,并非步入灾难。摆脱这些日子,值得庆幸,但我在摆脱了灰暗的时候,也摆脱了日子。②这时我才觉得可惜,然而晚了。③我所说的灰暗日子,是指青少年时期的百无聊赖。在“文革”中,孩子们绝不会拥有今天的丰富多彩。想造反么?我们的年龄不够造反的资格。除了大字报和传单,看不到其他可以阅读的东西。学校早就不上课了,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充裕的光阴,对我来说是一条浩远而无力泅渡的大河。多余的时光是一块块飞掷而来的石块,把人压得透不过气。④后来才懂得,无聊是一种深刻的折磨。无聊不仅仅是没有事做。寺中高僧闭目静思,并不是无聊,河畔白鹤阔步闲行,也不是无聊。无聊如同被扯掉触须到处乱爬的蚂蚁,是断了线被挂在树梢的风筝,是找不到波段嗡嗡乱响的半导体。⑤许多人度越这样的日子,都会想到难捱。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企盼,即明媚有趣的生活只存在于未来。所以,我们不惜以抛弃今天的代价,去盼望那一天的到来。存在于未来的美好的一天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那是一份没有数额的存折,是一个没有日期的承诺,然而人们还是满怀信心地期盼着。⑥在生活哲学中,期盼明天和怀念旧日是一块金币的两个面。它们是一回事,只是图案不同。也许青年人更企盼明日,老年人更怀念昨天。人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拿着时间这块金币,却不知翻转过来,把两面的图案都看一看。⑦我想说的话在于,今天最重要。⑧今天就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⑨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袄,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⑩今天是拧开水龙头冲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⑾我现在后悔了,为许许多多的今天而后悔。在灰暗的日子中,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因为在那些日子中,曾有过别人的辉煌。我曾拥有时间,却不知怎样支配时间,今天我想粗读一遍《明史》,我想了解一些植物学的知识,我想把古今皇帝与朝代的年表背下来,但我没有时间。我深悔过去没有在某一个“今天”中完成这件事。⑿然而我悟出,生活的内容,既不能寄托于未来,也不可埋怨于旧日。我们所有的生活,只发生于“今天”。因而,今天永远是最美好的一天,也是唯一可以信赖的一天。如果没有今天,我们什么都没有了。今天即使是一个沮丧的日子,譬如阴雨连绵,诸事不遂,也是可庆幸的一天。因为这是你的“今天”。⒀如果今天是好日子,更可加倍爱惜。原因在于它由过去的无数“今天”积累过来。⒁今天划下你生命的一道刻痕,所以最好。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第1自然段中“我在摆脱了灰暗的时候,也摆脱了日子”是指“我”在忙于从青少年时期的无聊中逃出来时,也就使时光悄悄的流走了。B.造成“充裕的光阴,对我来说是一条浩远而无力泅渡的大河”的根本原因是“文革”的黑暗。C.第6自然段旨在说明:期盼明天和怀念旧日不仅是表象的不同,其实质也是有区别的。D.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精粹,富含哲理,告诉人们:把握好今天,才会有辉煌的明天。E.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我们该加倍珍惜今天,是因为只有今天是现实的、可把握的。美好的明天也是由今天积累而成的。23.本文侧重于说理、抒情,但第3自然段却主要是记叙性的,去掉该段好不好?为什么?24.(1)“一份没有数额的存折”喻指什么?(2分)(2)“一个没有日期的承诺”喻指什么?(2分)25.在第11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对于生活,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分)26.文中作者说:“在灰暗的日子中,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参考答案:2223.(4分)答:___去掉不好。第3自然段记述了在文革中少年的我度过的一段“灰暗的日子”(1分)。此段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充实(1分),为下文的说理、抒情做好了准备(1分),同时能佐证、呼应第一节“我曾经有过许多灰暗的日子”这句话。_24.(1)(2分)答:没有数额,意味着未知、不明确,意思是未来未必真的美好。(2)(2分)答:未来的承诺是美好的,但是没有日期,意味着未来的美好不知何时会到来。25.(4分)答:_第一问:因为在那灰暗的日子里,也曾经有过别人的辉煌(2分)_。第2问:既不能只寄托于未来,也不能埋怨于旧日,而要把握好今天。(2分)26.(10分)参考答案我同意作者的说法。当我们闭上眼睛,我们可以睡觉,也可以静静思考。每个人被给予的时间是相等的,每个人利用时间的方法却可以有不同的。有些日子之所以灰暗,是因为那时我们是彷徨的,是不知所措的;有些日子之所以值得留恋,是因为那是我们是充实的,是有收获的。所以决定我们日子质量的是我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充分利用时间,人是充实的,日子便充实;荒废或虚掷时光,人是空虚的,日子便也过得很空虚。我同意作者的观点。灰暗的来源其实是人,不是日子本身。在所谓灰暗的日子里,只要保持阳光的心态,把握当下,一样能创造辉煌。汶川地震的时候,许多灾区人民坚定求生的信念,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灰暗的日子里,他们没有放弃。而他们阳光的心态,给阴霾的心灵天空带来温暖的阳光。所以,我认为,即使在灰暗的日子里,也要保持阳光的心态,让灰暗的日子充满阳光,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深厚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中学地理课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
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11.下列内容不属于大地斑纹的一项是ks5uA.翻耕的犁铧激起的土浪。ks5uB.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C.雪地上禽鸟的小爪痕。D.河流丰富的主干和支系。12.对划线句子“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一切都具有斑纹。B.斑纹也存在于人类的内心世界之中。C.斑纹并不是完美的象征,而是渗透了伤痕。D.我们应该选择不加修饰的朴素生活。1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这句话以“受孕”比喻播种,描述自然,给人以庄重神圣之感。B.例举“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是为了说明人们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损害自然。C.“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这句话中的“神”,就是大自然,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D.本文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斑纹的描绘,叙述了大自然许多奇妙的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礼赞之情。参考答案:11.B(这里所写的斑纹应该是麦田)12.D(脱离文章话题)13.B(是为了说明斑纹无处不在)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A
9.B
10.D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匿而免。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貌寝侻,敏悟绝人。总教以书记,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帝叹曰:“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类此。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卒,年八十五。子通,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潜置席下,通觉,即彻去。迁累殿中监,封渤海子。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凤阁舍人张嘉福请以武承嗣为太子,通与岑长倩等固执,忤诸武意。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通蚤孤,母徐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通晚自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自名其体
名字
B.年饥,未克葬
攻克
C.徒跣及门
徒然
D.尝遗钱使市父遗迹
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谋反诛
母徐教以父书
B.及疲,乃布坐
三日乃得去
C.仕隋,为太常博士
会凤阁舍人张嘉福请以武承嗣为太子
D.尺牍所传
尝行见索靖所书碑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欧阳询书法影响力大的一组是(3分)
①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②尺牍所传,人以为法
③高丽尝遣使求之④观之,去数步复返
⑤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⑥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A.④⑤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③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询其貌不扬,但是书法仿效王羲之并且险劲过之,高祖感叹说,看到他的墨迹,肯定会误以为他形貌魁梧。
B.欧阳询与他的儿子欧阳通书法造诣都很深,两人都矜持自重,父子齐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C.欧阳通丧期未满时,每次入朝,都赤脚走到皇城门外,因此得罪了权臣,最后惨遭杀害。
D.褚遂良认为,虞世南的书法不仅逊色于书法家智永,也难以达到欧阳询那种无论用什么笔纸都能书写如意的境界。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3分)
②“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3分)参考答案:5.D.(A.命名B.能够。C.因判……罪)6.A(以:连词,因为。介词,用。B.乃;副词,才。
C.为:动词,担任。D.所:助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7.B(①写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并无涉及“影响”。④写欧阳询痴迷于索靖的书法。⑤欧阳通晚年矜持自重,非“影响”)8.A.(B.矜持自重的只是欧阳通。C.欧阳通是因为反对武承嗣做太子才惨遭杀害的。D.张冠李戴,是“虞世南”认为“褚遂良”)9.(1)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每错漏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2)①高祖未显贵时,经常和欧阳询交往,高祖即位后,欧阳询多次获得提拔,官至给事中。[“微时”指“不显达”1分,“游”指“交往”1分,句意1分。]
②(虞世南)回答说:“我听说他的一个字值五万钱,您的字哪能值这么多钱?”(褚遂良)问:“我和欧阳询相比谁强(或“如何”)?”[“直”通“值”1分,“君岂得此”、“孰与询”大意对各1分]附【文言译文】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父名纥,在陈朝任广州刺史,因谋反被杀。欧阳询应当连坐,因躲藏起来而幸免一死。江总因为他(欧阳询)是旧友之子,就私下收养了他。欧阳询其貌不扬却聪敏过人。江总教他读书识字,(他)每次读书都一目数行,于是博通经史。在隋朝做官,任太常博士。高祖未显达时,多次与他交游,高祖即帝位,(欧阳询)多次获得提升,官至给事中。
欧阳询起初仿效王羲之的书体,后来在险劲方面超过了王羲之,于是自称欧阳体。他流传下来的墨迹,人们当作楷模来效法。高丽曾经派使者来求他的墨迹,高祖感叹说:“他们看到他的墨迹,肯定会说他形貌魁梧吧!”他曾在路上见到索靖书写的碑石,就观摩它,离开数步又返回,看累了用麻布铺地坐下来看,以至宿在碑旁,三天后才离去。他对书法的爱好大概如此。贞观初年,欧阳询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儿子名通,仪凤年间多次迁任中书舍人。为母守丧,丧期未满皇帝下诏叫他出任官职。他每次入朝,都赤脚走到皇城门外。值夜班时,就睡在草席上。不是公事不语,回家就痛哭哀号。赶上饥荒之年,不能下葬,他住在守丧的小屋中,长达四年,一直未脱丧服。冬天,家人暗中把氈絮铺垫在席上,欧阳通发觉后,马上把氈絮撤掉。几次迁任为殿中监,封渤海子爵位。天授初年转任司礼卿,负责处理纳言事务。辅政一个多月,适逢凤阁舍人张嘉福请求以武承嗣做太子,欧阳通和岑长倩等坚持自己的观点,违背了武家的意愿。等到岑长倩入狱,因犯大逆罪处以死刑,来俊臣同时检举欧阳通为同谋犯,欧阳通虽然惨遭酷刑却始终不承认,来俊臣代为口授供词,把他杀了。神龙初年,皇帝下令追复他的官爵。
欧阳通早年丧父,母徐氏教他学习父亲的书法,害怕他懒惰,曾给他钱让她去买父亲的书法遗迹,于是欧阳通就刻意摹仿以求出售,几年之后,书法稍次于欧阳询。父子齐名,号称“大小欧阳体”。褚遂良也因为擅长书法而闻名,他曾经问虞世南:“我的书法比智永怎么样?”虞世南回答说:“我听说他的一个字值五万钱,您的字哪能值这么多钱?”褚遂良说:“我和欧阳询比谁强?”虞世南说:“我听说欧阳询不论什么纸笔,都能书写如意,您哪能做到这样呢?”褚遂良说:“那么我该怎么做?”虞世南说:“您如能做到手笔协调,那肯定能受到尊崇。”褚遂良非常高兴。欧阳通晚年矜持自重,用狐狸毛做笔,覆上兔毫,笔管都是象牙犀角做的,不是这样的笔他就不书写。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抱膝轩记【清】管同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①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③也。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选自《因寄轩文集》)【注】①僦:(jiù)租赁。②廛:(chán)集市。③饷营:军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岸率果园菜囿
率:皆,都B.家凡六徙
凡:总共,一共C.但笑而不言
但:只是D.予之名轩
名:著名的,有名的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在抱膝轩安然自得的一组是(
)(3分)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②前近市廛,后连闺闼③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④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⑤斗室一间,讽书不辍⑥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作者在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和名称的由来。B.作者对于居于隆中的诸葛亮并不十分仰慕,所以不愿意效仿诸葛亮来给自己的小屋命名。C.作者效仿“结庐在人境”的陶渊明,在容膝小屋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读书自娱。D.全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读者也可借此文窥知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对作者的深远影响。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3分)译文:(2)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3分)译文:参考答案:5.(3分)D(名:命名)6.(3分)A(②抱膝轩所处的环境;④诸葛亮的事情;⑥作者写本文的原因)7.(3分)B(B项理解错误,从文中“岂敢以武侯自命”,可见作者不敢以诸葛亮自比,对诸葛亮十分仰慕)8.(1)(3分)即使居住在城中,大概和郊外也没有什么差别。(“虽”、“殆”译对各1分;状语后置译对1分)(2)(3分)第二年,我就被人招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这座屋子于是就荒废了。(“明年”、“恒”译对各1分;被动句译对1分)【参考译文】自从明太祖建都江宁,杨吴城濠便被围到了江宁城内,河水逐渐变得狭小。直到它向东到了竹桥,有一条河水穿过城墙前来汇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青溪一曲”。折而向南流,到了柏川桥,又与从钟山流出的河水汇合。又慢慢向南流,过了大中桥,只见淮水流入东关,与它汇合,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矮小,但与这三条水流汇合,半里之间,水势还是变得激荡宽广。加上此地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而且东岸全是果园菜园,间杂种植了桃树、杏树、韭菜、菘之类的果木菜蔬。山林映衬环绕,船舶往来穿梭。即使居住在城中,大概和郊外也没有什么差别。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后来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炎热夏日,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命名为“抱膝”。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起居俯仰,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与邻居家连在一起;没有隔墙,那所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犬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大概没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神会志得,大声诵读,家人总是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前三者的吵闹声,全都被我掩盖。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心志,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然而我既厌恶鄙视虚假文辞,又不急切地追求科举功名,只有这斗室一间,读书不辍。有人问我,我拿什么来回答他呢?轩修好后,住了一年。第二年,我就被人招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这座屋子于是就荒废了。然而当时的兴致,常常回想,不能忘怀,所以就追念写下了这篇文章。
柏川桥,与我的屋子后窗相对。前窗所对的街道,名称多不相同。有人数说:此地古代属绵乡,名叫绵乡营。有人说:柏川桥向北一百多步以外,那个地方是明代的东厂,至今还叫东厂;而此地就是明代的军营。这两种说法,现在都不能考证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小苑西回
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地有舜日尧天【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理解与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对联的要求,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大江东去,肯定对“小苑西回”;浪淘尽——莺唤起;千古英雄怎么办呢?要把佳丽一庭位置调整;楼外——池边;青山——绿树,为什么不能对“红雨”,因为句子不通;根据上联的顶真辞格,下面应该是“树边”,白云——红雨,何处是——此间有。结合平仄分析,把“尧天舜日”换成“舜日尧天”。【点睛】对联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诗贵在理趣,______,并且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之于诗的形象和语言。因此,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参考答案:(1).陶渊明的诗便富有理趣
(2).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3).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之久远、与人关系之密切,的确值得大书特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说明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①又因其食之者草,产出者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②不似豺狼虎豹之凶猛令人毛骨悚然③因其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④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羊“榜”上有名,且位居前列⑤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⑥于是便成最理想的狩猎目标之一A.③②⑥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②③① D.④⑤②③⑥①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初步感知文段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抓住代词,关联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适用商铺租赁协议综合模板版
- 2025公司企业经营承包合同
- 通信设备采购审计关键
- 实习期间职责及保密协议
-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安全指南
- 火锅店开荒保洁施工
- 仓储物流平地机租赁协议
- 折弯设备租赁解除律师函
- 酒精饮料用电安全检查规定
- 建筑通风安防施工合同
- GB/T 12467.5-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5部分:满足质量要求应依据的标准文件
- 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
- 安全生产事故举报奖励制度
- 冠心病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
-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措施
- 元旦节前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单元自测8试题答案
- 芯片工艺流程课件1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 《尖利的物体会伤人》安全教育课件
- 大学生自主创业证明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