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1页
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2页
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3页
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4页
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培优练习一、单选题1.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数达2千多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2.视觉形成的部位是()A.巩膜 B.视网膜 C.视神经 D.视觉中枢3.足球守门员看从远处飞来的足球,其眼球的变化是()A.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瞳孔由大变小B.晶状体由大变小,瞳孔由小变大C.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瞳孔由大变小D.晶状体由小变大,瞳孔由小变大4.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从黑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瞳孔会缩小C.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D.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5.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干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A.减少刺激可保持味觉灵敏 B.酒鬼易误事C.酒鬼太贪吃 D.以上都正确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J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成的敏感性不同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B.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D.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8.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尿液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9.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信号灯光线过强,司机观察信号灯时瞳孔会变小B.如果要看清远处的信号灯,睫状肌会放松,晶状体变薄C.信号灯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D.信号灯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在此形成视觉二、填空题10.受过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看远处时的焦距。(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①物体成像的位置;②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③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11.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12.阳春三月,小科和父母来到了宁波植物园,看到大片的郁金香和樱花正尽情绽放,在阵阵花香中,小科陶醉了。以上内容涉及的感觉器官有,“花香”的感觉在形成。13.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B.C.E.(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传到内耳。(3)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4)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愈?(填“能”或“不能”)。14.在下列事例后填上相应的感觉及感受器。(1)戴着耳机欣赏优美的音乐:。(2)在旅途中欣赏美丽的风景:。(3)在酒席上品尝美味的食物:。15.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跳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4]的折射,像成在[7]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11]的振动,刺激了[9]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形成的.三、解答题16.夏至杨梅半山红。湖塘杨梅以口味鲜甜、汁多粒大,受人们喜爱。周末小柯一家驾车去杨梅基地采摘了好几篮杨梅。(1)人们吃的鲜甜多汁的杨梅果肉是由发育而来的,觉得杨梅好甜,这种感觉是在中形成的;(2)小柯用磅称称得其中一篮杨梅刚好为6千克,若篮子质量为0.5千克,则这篮杨梅净重力为多少牛?17.下图为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耳的听力是由耳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和外耳道组成。(2)中耳主要由[]、鼓室、咽鼓管组成。鼓膜位于外耳和中耳之间,可以随声波振动,咽鼓管连通[]和咽部。鼓室内听小骨的功能是把声音后传到内耳。(3)当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开放,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使鼓膜能正常振动。(4)内耳的耳蜗内有液体和,能够感受声波信息。内耳中的[]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化。18.劳德(R.Lord)提出一个四阶段知觉模型,如下图所示。分析情景“妈妈端上了做好的菜,正在看动画片的王涛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请你根据上面的模型,简述一下这个过程完成的程序。说明四个阶段。四、实验探究题19.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和方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的。20.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实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镜。(2)从“人工视网膜”组成来看,眼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眼球中的哪一结构?(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5)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填名称)变大。21.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水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22.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传播。(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确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23.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耳朵结构如下图:

【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故选B。2.【答案】D【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所以,视觉形成的过程中,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觉中枢.故选:D【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眼球的成像原理和视觉形成的过程解题。

【解答】解:根据眼球的成像规律可知,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较小,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而瞳孔是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看近处物体时,瞳孔小,看远处物体时,瞳孔大;

故答案为:C。4.【答案】A【解析】【分析】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能改变曲度而改变焦距使得不论远近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而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光线过强时会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当光线过弱时会放大;近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前。

【解答】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可以根据物体的远近而改变曲度,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A错误,符合题意;

B:从黑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瞳孔会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B对,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而导致物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C对,不符合题意;

D: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D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5.【答案】A【解析】【分析】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酒精会麻痹人的大脑神经中枢,使人的味觉不灵敏。【解答】因为品酒师需要的是敏锐的感官来品评酒种的差异,一般50岁以后随着味觉、嗅觉的迟钝就难以再胜任品酒工作。平时应尽可能不抽烟、少吃辛辣食物、不能嗜酒,而经常大量饮酒,会破坏味觉的敏感程度,会判断失误,也就做不了相应工作。故选A减少刺激可保持嗅觉灵敏。6.【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皮肤中各感受器的分布。可以从皮肤、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的分布、功能方面来分析作答。

【解答】A:各种味道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来分辨的。味觉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体乳头上。不同的乳头,所含味蕾数目也不一致,以舌尖、舌侧及舌体后部占大多数,而舌体中部感受器较少,味觉也迟钝,同部位味蕾的味受体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敏感区。所以A正确;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但其余各器官中也都有分布,所以B错误;C:各种味道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来分辨的。味觉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体乳头上。不同的乳头,所含味蕾数目也不一致,以舌尖、舌侧及舌体后部占大多数,而舌体中部感受器较少,味觉也迟钝,同部位味蕾的味受体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敏感区。所以C正确;D:人体的鼻腔顶壁的粘膜中有嗅细胞,能够接受挥发性气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D正确。故答案选:B7.【答案】D【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解答】A、B: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舒张使得晶状体曲度变小,让光更发散使得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物距越大所以像距越小,像越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处的帆船还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8.【答案】A【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B、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B流程图错误.C、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故D错误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故D错误.故选:A【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结合听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以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行解答.9.【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涉及到眼与光的有关知识。眼球的相关结构;当光线过强时我们的瞳孔会变小;深刻理解光的成像规律。

【解答】A眼睛上的瞳孔是光线的通道,起到调节光线的作用,当光线过强时我们的瞳孔会变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

信号灯离我们远时,像距会比较小,要让像落到视网膜上就得让光稍发散一点点,所以睫状肌放松使晶状体曲度变小,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眼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0.【答案】(1)视网膜;小于(2)凹透(3)①②【解析】【分析】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解答】(1)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成像都是在视网膜上;正常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强,焦距变短,而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弱,焦距变长;

(2)近视是成像点在视网膜前,所以需要使角膜成为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让像落在视网膜上;

(3)做手术前,成像在视网膜前,做手术后,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即物体成像的位置发生改变,故①符合题意;

做完手术后,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凸透镜的凸度减小,焦距变长,故②符合题意;

手术前后,在视网膜上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③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1)视网膜;小于;(2)凹透;(3)①②。11.【答案】前;近视【解析】【分析】如果长期近距离看电视,电脑,看书,就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解答】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近视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故答案为:前;近视12.【答案】眼和鼻;大脑皮层(嗅觉中枢)【解析】【分析】(1)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是实现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视觉器官:眼睛;听觉器官:耳朵;嗅觉器官:鼻子;味觉器官:舌头;触觉器官:皮肤.

(2)大脑皮层的功能包括控制随意运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嗅觉加工、理解语言、躯体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内脏感觉等,嗅觉、视觉等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1)看到郁金香,利用的视觉,则感觉器官为眼睛。闻到花香,利用的嗅觉,则感觉器官为鼻子。

(2)“花香”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形成。13.【答案】(1)外耳道;鼓膜;耳蜗(2)听小骨(3)咽鼓管(4)神经性;不能【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3)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解答】(1)A~E分别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3)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4)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

故答案为:(1)外耳道;鼓膜;耳蜗;(2)听小骨;(3)咽鼓管;(4)神经性;不能14.【答案】(1)听觉、听觉感受器(2)视觉、视觉感受器(3)味觉、味觉感受器【解析】【分析】人体具有五大感觉,分别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器官是带有附属结构的复杂感受器。感受器是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感受器。【解答】人体具有五大感觉,分别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感受器。戴着耳机欣赏音乐是耳朵对声音的感觉,因此是听觉和听觉感受器。旅途欣赏风景是通过眼睛看来感觉风景的美丽,因此是视觉和视觉感受器。品尝食物是舌头对食物的味道的感觉,因此是味觉和味觉感受器。15.【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2)鼓膜;耳蜗(3)感受器;大脑皮层【解析】【解答】(1)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7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2)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2)鼓膜;耳蜗(3)感受器;大脑皮层【分析】图中的1睫状体,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半规管,9耳蜗,10鼓室,11鼓膜.16.【答案】(1)子房壁;大脑(皮层)(2)G=mg=(6kg0.5kg)×10N/kg=55N【解析】【分析】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G,单位牛顿;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计算公式:G=mg;【解答】(1)杨梅果肉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觉得杨梅好甜,是一种味觉,人体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故答案为:(1)子房壁;大脑皮层(2)55N17.【答案】(1)耳廓(2)①;鼓膜;⑤;鼓室;放大(3)平衡(4)听觉感受器;⑦;半规管;前庭【解析】【分析】考查耳的结构,耳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厅,半规管和耳蜗;【解答】(1)外耳分为耳廓和外耳道;

(2)中耳包括①鼓膜,鼓室,咽鼓管组成;咽鼓管连通⑤鼓室和咽部。听小骨把声音发大传入内耳;

(3)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故答案为:(1)耳廓(2)①、鼓膜、⑤、鼓室、放大(3)平衡(4)听觉感受器、⑦、半规管、前庭18.【答案】答:香味刺激鼻内的嗅觉细胞;王涛闻到香味,味道传递到了大脑形成嗅觉;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判断结果:菜香;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环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脑对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方式。【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1)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嗅觉。(2)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解答】根据题图模型,这一程序包括:香味刺激鼻内的嗅觉细胞;王涛闻到香味,味道传递到了大脑形成嗅觉;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判断结果:菜香;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环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脑对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方式。19.【答案】(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20.【答案】(1)凸透(2)晶状体(3)小(4)甲、丙(5)瞳孔【解析】【分析】(1)根据眼球成像的虚实和正倒确定透镜的种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