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卷(二)(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期末冲刺卷(二)(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期末冲刺卷(二)(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期末冲刺卷(二)(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期末冲刺卷(二)(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期末冲刺卷(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西方,解释学经历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这就是说,解释学成为一种“学”也有一个多世纪了。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例如在汉朝多用所谓“章句”的方法注释经典,分章析句,一章一句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细解释。据《汉书·儒林传》说,当时儒家的经师对“五经”的注解,“一经说至百余万言”。至魏晋,注释经典的方法为之一变,玄学家多采取简明带有思辨性的方法。王弼释《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提出“得意忘言”的玄学方法,而开一代新风。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些佛教名词概念很难翻译,因此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如“般若”“涅槃”等,但音译的名词概念如不加以解释很难懂,于是在佛经后面常常有“音义”或“音训”之类为之解释。当时有僧人提出某些翻译的原则,如隋彦琮建“八备之说”。这些有关翻译方法和原则的资源如加以利用,或亦对中国之“解释”理论有重要意义。自魏晋以来,我国历代有“类书”之编纂。《辞海》说:“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太平御览》的“天部”列“元气”“太初”“太极”等条,没有对“天”作专门解释,但对“元气”引用了二十几种古书做了说明。《渊鉴类函》的“天部”,引用了几十种古书对“天”的解释,而对“太初”等未列条目。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能否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有一定意义?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往往是和当时西方流行的其他哲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解释当然和西方解释学发展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经典的解释往往也是和当时的哲学思潮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应在传承前辈学者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借鉴西方解释学,以便我们对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某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后,我必须再说一下,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摘编自汤一介《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材料二:我在《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一文最后说:“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做一分析。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榖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这里暂不讨论。据杨伯峻推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对这句话有很长一段叙述注释。《左传》的叙述也可以单独成为一完整历史事件的叙述,但它确确实实又是对《春秋》经文的注释。像《左传》这种对《春秋》的解释,对中国各种史书都有影响。《易经》本来是古代作为占卜用的经典,虽然我们可以从它的卦名、卦画、卦序的排列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但我们大概还不能说它已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系辞》把《易经》看成一个完些的系统,对它做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这种对古代经典所做的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对后世有颇大影响,如王弼的《老子指略》是对《老子》所做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做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如此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如果说《左传》对《春秋》是一种叙述事件型的解释,《系辞》对《易经》是一种整体性哲学的解释,那么《韩非子》对《老子》的解释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其主要部分是为其“法、术、势”的法家思想作论证的。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喻老》则是更为鲜明地对《老子》作社会政治运用型的解释,篇中大都是用历史故事说明统治者的成败、国家兴衰之故等来解释《老子》。如果我们再从先秦典籍中找其他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也许还可以找到若干不同的解释形式,但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最后,我必须再次做点说明,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做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史化、哲学、宗教、文学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梳理工作对建立“中国解释学”或有若干意义,或无甚意义,有后贤者之批评了。(摘编自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解释学起初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漫长的酝酿过程,直到一百多年前才成为重要理论。B.有些佛教名词概念难导汉文对应词汇,便采用音译法翻译,并常常在佛经后面附上注释类文字以帮助理解。C.东西方解释学发展情况尽管完全不同,但都与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密不可分,且各自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D.《韩非子》以“法”“术”“势”等法家思想解释《老子》之“道”,这是中国传统注释经典的一种重要方式。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研究意义不大,而对魏晋“得意忘言”注释经典的玄学之法评价较高。B.不同类书的编纂方式有所不同,概念选取也有差异,故对类书的研究可能会给中国解释学的创建带来困扰。C.《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均为对《春秋》的解释,《左传》的成书年代更早一些,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准。D.《系辞》对《易经》的解释,《老子指略》对《老子》的解释,丰富了经典的内涵,使之成为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3.(3分)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具有“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以《诗》《书》《礼》《乐》等经典教导学生,并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B.《毛诗正义》对《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句注曰;“关关,和声也。睢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C.《三国志》有裴松之注,其注博引典籍,广增异闻,丰富了后世对三国历史的认识。D.中唐文人唱和频繁,白居易与刘禹锡牵头的诗人群体唱和活动跨度长达十多年。4.(4分)高中语文教材提出“议论要有针对性”,写议论文既要“为时而著”,有现实针对性;又要“目中有人”,有读者意识。请据此分析材料二“议论的针对性”。5.(4分)材料一和材料二呈现了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请结合材料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C2.D3.D4.①“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材料二末段把对中国解释学的创建置于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也体现了时代意义。②“目中有人”中“人”,即读者,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读者一般为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者,因此表达上引经据典,例证丰富;表述严谨,用语准确。5.①材料一里汤一介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对经典”进行解释的现象,提出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思考,提出了“中国解释学”的目标是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时的有效,并考虑了从传统经验的分析研究里探索对概念的选取和解释;②材料二里汤一介在材料一观点的基础上,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以中国古代对经典注释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例,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解释方法和“中国解释学”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研究的重要意义;③两则材料呈现了汤一介先生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也初步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现了汤一介先生“中国解释学”探索过程研究的发展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各自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错误,就材料而言,中国并未建立起系统的“解释学”理论,只有历代对经典的解释。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研究意义不大”错误,依据材料,作者确有认为“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但并未否定其对中国的“解释学”的创建的意义价值。就材料一内容而言,即使“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但通过对方法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认识。B.“故对类书的研究可能会给中国解释学的创建带来困扰”错误,依据材料,作者强调的是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有助于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而非带来困扰。C.“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准”错误,文中只是提到《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但并未对哪一种叙述注释更为精准作任何的分析评价。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指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而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这体现了“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B.《毛诗正义》对《诗经》的注释,属于“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典型例子。C.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属于“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典型例子。D.文人唱和是一人吟咏歌唱,另一人写诗相和的行为,并不是对经典的阐释。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题目结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中的知识链接,为学生理解“议论要有针对性”提供了具体的思考支架,即“为时而著”与“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现实针对性”与“读者意识”。结合材料二“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知,材料二评价自己以前的说法太消极,说要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末段把对中国解释学的创建置于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为时而著”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如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可知,本文表达上引经据典,例证丰富;“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虽然……但”“如果……那么”“大体可以看到”“主要部分”等语言表述严谨,用语准确。结合本文的出自《中国社会科学》,读者一般为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者,体现了读者意识,即“目中有人”的特点。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本题审题重点为“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尤其是“探索”一词,结合两篇文章的题目《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以及具体内容,可知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由材料一“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例如……”“这些有关翻译方法和原则的资源如加以利用,或亦对中国之‘解释’理论有重要意义”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对“经典”进行解释的现象,提出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思考;“我们应在传承时辈学者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借要西方解释学,以便我们对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提倡某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出了“中国解释学”的目标是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时的有效;“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能否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有一定意义?”考虑了从传统经验的分析研究里探索对概念的选取和解释。材料一主要是对能否创建的思考。材料二“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一分析”“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国解释学三种注释形式的思考归纳,逐步形式了中国解释学的理论体系。两篇文章作者都是汤一介,一篇是发表于1998年的《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另一篇是发表于2000年的《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实则是对同一个学科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的共同呈现。(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鏖战薛培政家乡的五爷,是有名的故事篓子。每到夏日夜晚,聚集在村中老槐树下纳凉的乡亲们,便打着赤背席地而坐,将手摇蒲扇的五爷围在中间,听他讲述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抗战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五爷是民兵队长,曾配合八路军打过日本鬼子。五爷讲的故事中,自然少不了抗战的内容。最让他自豪的是配合八路军打莲花山的那场战斗。那是1939年10月25日凌晨,刺耳的枪声突然就在鲁中南地区一个叫“五井”的镇上响起。此时,驻扎镇子上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指战员和镇里的群众都在睡梦之中。骤然的枪声把支队钱钧副司令员惊醒了。从清脆的三八步枪声中,他当即做出判断,日寇突然袭击了!故事讲到此处,五爷卖起了关子,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端起身旁那把老掉牙的紫砂壶,吸溜口茶水后问道:“知道钱副司令年轻的时候是干什么的吗?十三岁就入少林寺练习武功,与那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将军是同门师兄弟,是一个文武双全、能征善战的指挥员。”接着,便抑扬顿挫地讲述起下文。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训练有素的八路军,面对鬼子的突袭,处变不惊,临阵不乱,按照指挥员的命令,很快便集合起来投入了战斗。枪声是从东面传来的,钱副司令三步并作两步,瞬间就赶到了镇子的东门,与先前到达的一营李营长会合,指挥部队向鬼子进行还击。可别小看咱镇子东面的这座莲花山,那可是控制镇子的制高点。为此,八路军事先在山上安置了一个班哨和一个游动哨。谁料战斗刚打响,莲花山就被鬼子抢占了。狡猾的鬼子除了在山上对镇子进行火力压制外,还把伪军部署在北门和炮台边,妄图依靠火力的优势,齐头并进,相互策应,要对镇子里的八路军“包饺子”。“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从侦察员出镇子摸到的敌情看,来犯之敌中鬼子三四十人,伪军二千多人,大部集结在莲花山上,并携带着八二迫击炮、擦弹筒和轻重机枪。听完侦察员的报告,钱副司令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势后,便当场定下了作战方案。随后,钱副司令继续留在东门指挥战斗,李营长则迅速赶往北门,以机动灵活的战术,辅之以政治攻势,给伪军以猛烈攻击。同时,派出一个排悄悄出北门,向敌侧后迂回。腹背受敌的伪军很快乱了阵脚,伪军大队长被当场击毙,在此督战的伪鲁南警备军副司令也负了重伤,伪军顿时一哄而散,抱头鼠窜了。八路军随即向莲花山靠拢,形成了对山上鬼子的包围。“咦——那些日本鬼子可顽固了,他们借着有利地形进行顽抗。攻击开始了,八路军战士个个就像猛虎,勇猛地向山上冲去。眨眼的工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乡亲们听着五爷的讲述,如身临其境。“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大,急需要补充弹药和水等物资。我带着咱们的民兵啊,就冒着‘嗖嗖’呼啸而过的流弹和弹片,一边把弹药和水送上阵地,一边将伤员抢救下来。”八路军在后续部队的配合下,将来犯的鬼子一个不留地消灭了。当战士们满载战利品回到咱镇子上时,全镇的老百姓就像过年一样高兴,里三层外三层夹道欢呼,欢迎八路军凯旋。乡亲们满以为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谁料五爷忽然话锋一转道:“嘿!精彩的故事还在后边呐——”。战斗结束后,八路军当即组织人员将战死的鬼子尸体用木板抬到路旁,并把对抗战必胜的宣传品张贴或分散在周围,同时给驻县城的鬼子军官送去一封信,上面写道:“贵军于二十五日在五井与我军激战终日,贵军官兵全部阵亡,尸体俱全,现安放在五井莲花山庙前,希接函后酌情处理。日军侵华以来,遭遇中国人民之坚决抗击。我军配合人民,持久抗战,誓死打败日军,收复失地,不达目的绝不休止……”这一仗着实把鬼子吓得不轻,直到几天后,日本人才调集来三四百人,鬼鬼祟祟来到莲花山前,漫无目标地乱放了一阵枪后,心惊胆战地搬着尸体撤回县城了。“那真叫一个痛快啊!”五爷把故事讲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乡亲们听得全神贯注、如痴如迷。末了,老槐树下传出阵阵欢快的赞叹声,为乡村的夏夜平添了几分生动。(有删改)文本二:1939年8月份,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五井镇驻防之后,向当地加紧扩军,很快便组织了300余人的游击队。临朐县五井镇五井西村的王学栋,就在那时参加了游击队,并成为游击队的代理队长。今年97岁的王学栋告诉记者,由于那个时候刚成为游击队员不久,并没有真正参与五井战役,但他与其他游击队员、父老乡亲为战士们送水送饭,还送过伤药。王学栋告诉记者,五井战役当天中午,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王学栋便与父老乡亲们商量,想给战士们送点吃的喝的。煮绿豆汤、煮鸡蛋、烧开水……虽然当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是为了八路军战士,淳朴的乡亲们却愿意倾其所有。(摘编自李楠《全歼日军,五井战役被誉最模范的胜利战斗》,2015年8月31日)6.(3分)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五爷是“有名的故事篓子”“民兵队长”,虽寥寥几笔,却凸显了人物的立体感和五爷所讲故事的真实性。B.钱钧从枪声“当即”判断出是日寇突袭,仔细分析敌情后“当场”定下作战方案,这两处细节描写表现他的善战。C.莲花山是镇子的制高点,也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一线索叙写敌我双方的鏖战,以我军全歼日军告终。D.“槐树下传出阵阵欢快的赞叹声”,这“赞叹声”既是对我军战士英勇杀敌的赞美,也是对五爷精彩讲述的肯定。7.(3分)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爷插叙钱钧副司令员的少年经历,既丰富了钱钧的人物形象,又舒缓了叙事的节奏,还为故事发展做了铺垫。B.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如以乡亲们的反应来衬托五爷擅讲故事,以日军的顽固来衬托我军的刚勇。C.小说写了五爷讲述抗战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D.与《百合花》相比,本文的语言相对平实,景物描写仅起到交代人物活动场所的作用,而故事情节更曲折完整。8.(6分)八路军写信让日军领回战死的鬼子尸体,有何目的?请简要分析。9.(6分)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五井战役,但写法及意图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以此表现我军对战死者的友善态度,借机宣传抗日政策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心;②以尸体宣告来犯必亡,壮我军威,震慑敌军;③同时给驻县城的鬼子军官送去一封信,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誓死保家卫国的无畏无惧精神。9.①写法上看:文本一从八路军的角度正面直接写五井战役,以民兵队队长五爷之口详细讲述战前先听到刺耳的枪声,然后写钱钧副司令准确判断是日军突袭了,训练有素的八路军,面对鬼子的突袭,处变不惊,临阵不乱,定下了作战方案,向鬼子进行还击,形成了对山上鬼子的包围,在民兵和后续部队的帮助、配合下,将来犯的鬼子一个不留地消灭了;文本二从后方游击队和乡亲的角度侧面间接写战役,以记者和游击队代理队长王学栋之口简略概括交待游击队的组建情况,以及发动五井的父老乡亲们,为了八路军战士,倾其所有,提供了体力消耗巨大的战士们所急需的补给,关于战役的情况只寥寥数语。②意图上看:文本一突出五爷擅长讲故事,表现五井战役中优秀将领的指挥能力,战士的无畏,并最终赢取了胜利,表达了作者对五爷口才的肯定、对善战的英雄指战员们的赞美之情;文本二体现题目中的“最模范”,突出军民团结,尤其是游击队和父老乡亲的后方援助才是胜利的有力保障。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的赞扬和肯定,表现了他们的觉悟之高,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可以倾尽所有、无私奉献。【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莲花山……也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一线索叙写敌我双方的鏖战”错误。莲花山只是故事相关的地点,并非线索,线索是五爷的讲述,由五爷这个人物串联故事情节。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D.“平实”错误,五爷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惊心动魄、绘声绘色,也善于设置悬念,为了突出五爷擅讲故事,语言相对而言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基本没有景物描写。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由“战斗结束后,八路军当即组织人员将战死的鬼子尸体用木板抬到路旁,并把对抗战必胜的宣传品张贴或分散在周围”得出答案①:以此表现我军对日军战死者的友善态度,借机宣传抗日政策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心;由“这一仗着实把鬼子吓得不轻,直到几天后,日本人才调集来三四百人,鬼鬼祟祟来到莲花山前,漫无目标地乱放了一阵枪后,心惊胆战地搬着尸体撤回县城了”得出答案②:以尸体宣告来犯必亡,壮我军威,震慑敌军;由“同时给驻县城的鬼子军官送去一封信,上面写道:‘贵军于二十五日在五井与我军激战终日,贵军官兵全部阵亡,尸体俱全,现安放在五井莲花山庙前,希接函后酌情处理。日军侵华以来,遭遇中国人民之坚决抗击。我军配合人民,持久抗战,誓死打败日军,收复失地,不达目的绝不休止……’”得出答案③:同时给驻县城的鬼子军官送去一封信,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誓死保家卫国的无畏无惧精神。9.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内容理解写法和意图的能力。①写法上看:文本一从八路军的角度正面直接写五井战役,“接着,便抑扬顿挫地讲述起下文”“故事讲到此处,五爷卖起了关子,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端起身旁那把老掉牙的紫砂壶,吸溜口茶水后问道”,以民兵队队长五爷之口详细讲述。战前先听到刺耳的枪声,然后写钱钧副司令准确判断是日军突袭了,“那是1939年10月25日凌晨,刺耳的枪声突然就在鲁中南地区一个叫‘五井’的镇上响起”“从清脆的三八步枪声中,他当即做出判断,日寇突然袭击了!”“听完侦察员的报告,钱副司令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势后,便当场定下了作战方案”,训练有素的八路军,面对鬼子的突袭,处变不惊,临阵不乱,定下了作战方案,向鬼子进行还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训练有素的八路军,面对鬼子的突袭,处变不惊,临阵不乱,按照指挥员的命令,很快便集合起来投入了战斗”,形成了对山上鬼子的包围,“八路军随即向莲花山靠拢,形成了对山上鬼子的包围”,在民兵和后续部队的帮助、配合下,“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大,急需要补充弹药和水等物资。我带着咱们的民兵啊,就冒着‘嗖嗖’呼啸而过的流弹和弹片,一边把弹药和水送上阵地,一边将伤员抢救下来”,将来犯的鬼子一个不留地消灭了,“八路军在后续部队的配合下,将来犯的鬼子一个不留地消灭了。当战士们满载战利品回到咱镇子上时,全镇的老百姓就像过年一样高兴,里三层外三层夹道欢呼,欢迎八路军凯旋”;文本二从后方游击队和乡亲的角度侧面间接写战役,“1939年8月份,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五井镇驻防之后,向当地加紧扩军,很快便组织了300余人的游击队。临朐县五井镇五井西村的王学栋,就在那时参加了游击队,并成为游击队的代理队长”“王学栋告诉记者,五井战役当天中午,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以记者和游击队代理队长王学栋之口简略概括交待游击队的组建情况,以及发动五井的父老乡亲们,为了八路军战士,倾其所有,提供了体力消耗巨大的战士们所急需的补给,“今年97岁的王学栋告诉记者,由于那个时候刚成为游击队员不久,并没有真正参与五井战役,但他与其他游击队员、父老乡亲为战士们送水送饭,还送过伤药”,关于战役的情况只寥寥数语,“五井战役当天中午,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②意图上看:文本一突出五爷擅长讲故事,“五爷把故事讲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乡亲们听得全神贯注、如痴如迷”,表现五井战役中优秀将领的指挥能力,“知道钱副司令年轻的时候是干什么的吗?十三岁就入少林寺练习武功,与那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将军是同门师兄弟,是一个文武双全、能征善战的指挥员”“钱副司令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势后,便当场定下了作战方案”,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勇敢顽强,“攻击开始了,八路军战士个个就像猛虎,勇猛地向山上冲去。眨眼的工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大”,并最终赢取了胜利,“八路军在后续部队的配合下,将来犯的鬼子一个不留地消灭了”“这一仗着实把鬼子吓得不轻”,表达了作者对五爷口才的肯定、对善战的英雄指战员们的赞美之情,“末了,老槐树下传出阵阵欢快的赞叹声,为乡村的夏夜平添了几分生动”。文本二体现题目“《全歼日军,五井战役被誉最模范的胜利战斗》”中的“最模范”,突出军民团结,“今年97岁的王学栋告诉记者,由于那个时候刚成为游击队员不久,并没有真正参与五井战役,但他与其他游击队员、父老乡亲为战士们送水送饭,还送过伤药”,尤其是游击队和父老乡亲的后方援助才是胜利的有力保障。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的赞扬和肯定,表现了他们的觉悟之高,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可以倾尽所有、无私奉献,“王学栋告诉记者,五井战役当天中午,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王学栋便与父老乡亲们商量,想给战士们送点吃的喝的。煮绿豆汤、煮鸡蛋、烧开水……虽然当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是为了八路军战士,淳朴的乡亲们却愿意倾其所有”。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是以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10.(3分)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愈,人臣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B.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C.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D.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12.(3分)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刑部,亦称刑曹、比部,掌管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事。长官为刑部尚书。C.畿: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即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D.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通俗的音乐。13.(8分)把下列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2)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14.(3分)文章中韩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0.C11.C12.D13.(1)韩愈生下来三岁丧父,跟随长兄韩会贬官到岭南地区。韩会去世后,嫂子郑氏抚养他。(2)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14.①韩愈操行端正,言论鲠直(耿直忠贞):他路过华州,为柳涧上疏;宪宗派遣使者去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韩愈对此非常不满,上书直言进谏。②韩愈心怀百姓,乐于助人(为官尽责):袁州人无力赎回被抵押儿女,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③韩愈本性无私,不随波逐流(待人以诚):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判断句,无判断标志。句意:韩愈,是臣子。B.判断句,用“……者……”表判断。句意: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C.没有特殊句式。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D.判断句,用“……者……”表判断。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宪宗派遣使者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均为“使者”所为,是连动句,中间不能断开;“三日”作后一句的时间状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BD;“乃送佛祠”是“乃送(之于)佛祠”的省略,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当时认为是通俗的音乐”错误,应该为高雅的音乐,“下里巴人”才是通俗的音乐。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孤”,幼年丧父;“卒”,去世;“鞠”,抚育。(2)“讦牾”,与人抵触不和睦;“罪”,治罪;“安”,怎么。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可知,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宪宗派遣使者迎接佛骨到宫中,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可见其操行端正,言论鲠直(耿直忠贞)。根据原文“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可知,袁州人无力赎回被抵押儿女,韩愈帮其赎回并还给他们的父母。可见其心怀百姓,乐于助人(为官尽责)。根据原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可知,韩愈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可见其本性无私,不随波逐流(待人以诚)。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改任都官员外郎。升任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润有罪,前任剌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改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升任刑部侍郎。

宪宗派遣使者去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皇帝说:“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就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说:“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情内移。”于是改任袁州刺史。

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召入朝廷拜授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法他,就远远不及他。跟韩愈交往的,如孟郊、张籍,也都有成就闻名于当时。(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辛弃疾在淳熙八年,约四十五岁时,被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他常到博山等地游览。15.(3分)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名,“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地点。B.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的所见所闻,声形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C.词的上片前两句饥鼠绕床,蝙蝠翻舞是动态描写,渲染了欢乐热闹的氛围。D.感慨并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16.(6分)本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破窗纸等意象,营造了萧瑟破败的意境。②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③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渲染了欢乐热闹的氛围”错误,“饥鼠绕床,蝙蝠翻舞”表现的是王氏庵的荒凉破败。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能力。第一问,“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句,写饥饿的老鼠绕床到处跑,说明老鼠满屋;蝙蝠也绕着灯上下翻飞,表明房屋破漏不堪。外面的冷风冷雨都透过破窗吹进了屋里,这种极度萧瑟破败的意境是借用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营造出来的。第二问,“平生塞北江南”,突出诗人为国事操劳。稼轩青年戎马,沙场旧事总要时时浮上心头,一发收复失地复国之慨。“归来华发苍颜”,结合注解贬官为民,闲居带湖,可理解出词人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的结局,满怀壮志未酬的怅然和辛酸。“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写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梦中和现实落差巨大,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崇高理想和报国情怀。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2)怀古词中,诗人常以历史遗迹之冷落荒凉表达兴衰之感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曾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是“,”。(3)《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豪、斜、陌、砺、利。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评渐成即时“弹幕”,读书心得随处分享……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与阅读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我们从“量化”的阅读时长排行榜中了解朋友们的“嗜书指数”,在虚拟的“共读小组”里与书友隔屏交流感受思考,读书已不再是埋首故纸堆的孤独,每翻一页都如同“扎”进了(

)的论坛,推着我们从“灯火纸窗修竹里”的“阅独”空间,踏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共读”场域。读书人以书会友,可哪怕是一座藏书楼,辐射的空间终究有限。虚拟空间无远弗届,(

)的阅读者更容易找寻到彼此。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约79.6%左右。与此同时,某知名阅读网站累计评论数已近亿条,逾100部作品的评论数超过100万条,最高一部达1200万条;另一款知名阅读软件的年笔记个数突破5.7亿。从读“纸”到刷“屏”,书评弹幕既保留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又实现了数字阅读社交空间的建构与重塑。书友们时而讨论,时而共情,以阅读为载体,分享观点,以“指”代笔,做书摘、写批注,最大程度还原了“纸书”的阅读体验。阅读的体验与感受,知识点的补充与拓展,延伸出的思考与启示,甚至是“吐槽”与“段子”……读者在众声喧哗又(

)的海量书评弹幕中,品读到不同的人对同一段文字的别样体会。18.(3分)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书友们有讨论有共情,以阅读为载体分享观点,做书摘写批注,还原了‘纸书’的阅读体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①人声鼎沸

②志趣相投③趣味横生19.原句有两处错误:一处改为“根据……调查结果”或者“调查结果显示”;第二处应该为“约79.6%”或者“79.6%左右”。20.①原句多用短句和整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也能体现出书友们阅读时的情态,以及利用互联网共读的热情,改后的句子缺少节奏,抒情性弱。②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以‘指’代笔”“最大程度”,更能够体现书评弹幕保留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更能够突出网络的作用,更生动形象,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形容论坛讨论热烈,可用“人声鼎沸”。人声鼎沸: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第二空,语境形容读者之间兴趣爱好相同,可用“志趣相投”。志趣相投:就是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第三空,语境形容书评弹幕富有意趣,可用“趣味横生”。趣味横生: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中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调查结果”或者“调查结果显示”。第二处,“约79.6%左右”中“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应改为“约79.6%”或者“79.6%左右”。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子形式看,原句“书友们时而讨论,时而共情,以阅读为载体,分享观点,以‘指’代笔,做书摘、写批注”,可看出原句以短句为主,句式简短;“时而讨论,时而共情”“做书摘、写批注”,多用整句,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内容上,一组短句从多角度展现书友们阅读时的情态和阅读热情,内容更有表现力。改后句子“书友们有讨论有共情,以阅读为载体分享观点,做书摘批注”内容单一,语言表现力不足。从语意重点看,原句有“以指代笔”,凸显了书评弹幕的特点,保留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最大程度”作为修饰语,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改句因为缺少这些内容,对网络的作用表现不足。(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动画片《中国奇谭》火了。豆瓣开分9.5,B站打分9.9,这部动画短片集由8个独立故事组成。所谓“奇谭”,指的是故事均为“志怪”;而加上“中国”,则框定了作品的国风气质。《中国奇谭》讲述传说的志怪故事,却让人心有戚戚。很多人童年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而《小妖怪的夏天》就戳穿了你可能是个连大王都没见过的浪浪山打工人的现实。面对难完成的工作、不如意的生活,熬到面容枯槁、眼中无光,只有妈妈嘱咐你要多喝水、关心你怎么变秃了……看似说的是妖怪世界,①。《中国奇谭》既讲究传统的中式审美,②。为还原早期电影胶片效果而一帧一帧上色并把CG技术用进国风韵味满满的画面的拉满技能点的《中国奇谭》力求呈现中国美学。“术”的层面满满当当,“道”的层面留白取气,避开了中国元素拼接堆砌的陷阱,让技术更好服务于内容叙事和形象创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1.(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超过10个字。22.(4分)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实则都是人间冷暖;②又饱含创新技巧。22.改法一:《中国奇谭》力求呈现中国美学,它为还原早期电影胶片效果而一帧一帧上色,并把CG技术用进国风韵味满满的画面,拉满了技能点。改法二:无论是为还原早期电影胶片效果而一帧一帧上色,还是把CG技术用进国风韵味满满的画面,《中国奇谭》拉满技能点,力求呈现中国美学。【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句“看似说的是妖怪世界”,说的是表面,此处应该说实际上,而“面对难完成的工作、不如意的生活,熬到面容枯槁、眼中无光,只有妈妈嘱咐你要多喝水、关心你怎么变秃了……”说的是人间冷暖,应填:实则都是人间冷暖。②“既”与“又”呼应,表明并列关系,用于段首起过渡作用,上句总结上文,下句总领下文,而下文“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要是说《中国奇谭》的创新技巧,应填:又饱含创新技巧。2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句子的主干:《中国奇谭》力求呈现中国美学。然后把定语部分独立出来,分别成句,注意在第一句加上主语“它”,后两个句子可承前省略主语:“为还原早期电影胶片效果而一帧一帧上色”“并把CG技术用进国风韵味满满的画面”“拉满技能点”。注意添加必要的成分。也可以把“《中国奇谭》拉满技能点,力求呈现中国美学”作为主干句,其它定语化为分句,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四、作文(共60分)23.(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张桂梅: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