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积累:“哲思”写作素材_第1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积累:“哲思”写作素材_第2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积累:“哲思”写作素材_第3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积累:“哲思”写作素材_第4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积累:“哲思”写作素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耻感文化

内涵:注意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往往十分在乎他人的评论与看法,故其行为将被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自己的行为被他人左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生长的人,在行为与观念上往往大同小异,更多时候会选择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出处:儒家强调“耻”意识是道德的基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清末的龚自珍将个人的知耻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提出了著名的“廉耻论”。他指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明良论》)耻辱心指导和制约人的行为、引导社会风气。

但是,古代中国的“耻感文化”强调外在的约束力,即主要表现为他人对主体行为的反应和评价,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孟子所说的君子三大乐事,其一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尽心》),这是耻感文化的典型表现。这里所谓的“天”和“地”显然都是虚幻的,真正使人感到愧怍的是主体之外的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和评价。从另一个层面讲,在耻感文化下培育出的人像极了工业生产中从流水线下来一件件大同小异的产品,缺乏自己的个性主张,更多的心态是一种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适用话题】1.道德价值观念对个体既是约束,也是束缚。2.中国传统文化对集体意志的强调和新时代对个性的要求之间的矛盾。3.个人意识与他人评价。02剧场效应

1.社会学概念内涵:生活被戏剧化,本身成为一座大剧场,人既观剧,亦被动演剧,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被彻底异化,抛出自我,而生活于别处。“剧场社会”是一个仪式化的表演胜过实际言行的社会。出处:卢梭;吉尔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2.经济学概念内涵:剧院着火后,每个人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跑出,造成拥堵,很多人会出不去。另一种解释是,在剧场里有一个人因为想看得更清楚,突然站起来看剧。但他人因利益受损,被迫跟着站起来看剧,导致第一个站起来的人既得利益受损,同时大家站着都很累。【适用话题】1.自我认知——自我被减化和美化的原因。2.追求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03洞穴之喻

内涵:洞穴之喻的内容是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洞穴。出处: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适用话题】1.启蒙。2.自我认知。3.牺牲——哲学家如同返回洞穴的自由人一样,他们为了其他人的利益,不得不放弃个人兴趣和思辨的幸福而参与政治。启蒙和解救陷于悲惨境地而毫无自觉的人,乃是哲学家的公民义务。因为很难找到一条既符合公共幸福又符合个人幸福的道路,哲学家的命运只能是放弃个人思辨的幸福而为公众谋幸福,哲学家为公众谋幸福的途径是启蒙教育。04天才效应

内涵:个体应对消极社会比较时自我维护的机制之一。通过夸大优秀他人的能力,实现自我心理维护。(例如通过夸大比较目标,实现“乞丐不用嫉妒国王”的自我安慰。)与天才效应相类似,面对消极社会比较,个体会通过降低比较纬度的重要性,来说服自己不必在意比较的消极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维护方式,同时偏见性较强。【适用话题】1.自我认知。2.对比较、痛苦激励人成长的辩证看待。3.主观臆断存在偏差性。05幸存者偏差

内涵: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bias)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出处:西塞罗的一次演讲:有人把一幅画给一位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拜神的人,并告诉他,这些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无神论者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想看看,那些祈祷完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适用话题】1.真相往往难以从表象获得,意识到沉默证据的存在。2.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能否被代表逆向思维。06西西弗斯

内涵:西西弗斯原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被加缪在他的著作《西西弗神话》中引用来阐述他的荒诞哲学。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典型的“荒诞人”,也就是说,能够认识到这个世界的非理性、无意义、能够摈弃一切由世界惯例所赋予人生的所谓意义、直面人生、不逃避现实的荒诞、永远怀着反抗命运的激情、即使注定无望也坚持反抗的人。虽然西西弗斯的人生是不断地推动注定会再次滚落到山脚的巨石,看似完全没有意义,但这是他反抗诸神的结果,而这种反抗中本就带着对世界的认识,并且即使陷入这样绝望的命运里也始终不曾放弃反抗。因而,相比那些对命运逆来顺受、全盘接受的普通人,西西弗斯是明智并且幸福的,因为他的命运属于自己。出处:《西西弗神话》[法]阿尔贝·加缪【适用话题】关于反抗、不随大流、寻找人生意义的命题。07变色龙效应

内涵:指人们经常无意识的模仿其他人的姿势、怪癖和面部表情心理学现象。如同变色龙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颜色,人身在群体中,就自然地模仿群体。可引申为社会模仿。对对方越认可,模仿的可能性越大。出处:心理学家巴奇和查特朗【适用话题】从众心理;谣言传播;网络暴力;沉默的大多数;个人与环境,自我保护。08晕轮效应

内涵: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即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他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它指个人在敬仰、爱慕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和晕轮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出处: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适用话题】以偏概全、客观、全面看待问题。09霍桑效应

内涵:“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要求特征。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出处: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他们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