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不仅是美育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设等美育实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当你感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它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格。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更是人心灵活泼泼的一种状态,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偕”“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其实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性。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人处于世界之中,与他人、与万物交相往来,除了需要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征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感通能力与同感情怀。它能超越和突破某些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或者群体、种族、国别的差异,达到更为普遍的交流理解。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有时人与物的相感亦如此,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的就是这种美感状态。人们日常通过美育陶养心性,保持内心的活泼,避免麻木不仁,这是人与外界沟通达成理解的关键。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具象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美的教育通过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打动人、浸润人,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中国自古强调美育,也正因为此。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这些教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诗三百》中多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其意象与情趣对于人感受世界的生机、生意多有兴发之功;礼则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人们依礼行事,通过仪式化的实践培育人内心的神圣性与敬畏感;乐则和顺人情,乐教足以调协情志,涵养人心。中国古代因此十分重视通过诗礼乐的感性陶育,培育出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而在新时代,我们具备更加多元化的美育形式和载体,这些也都是我们开展美育的重要手段。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柏拉图看来,美本身需要有整体的协调性。朱光潜也认为中国古代礼乐教化中,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境界。美育具体实践中的艺术教育也同样如此,不论是绘画、舞蹈、音乐还是书法,任何一种形式都强调要素之间的整体和谐,这些形式的美育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协调性和综合性素质的锻炼,有助于培养一个综合而整全的人。可见,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它的目的也远不只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是以美育人,陶养心性,健全人格。(摘编自陶楚歌《美何以育人》)材料二:首先,我们应继续开展对“美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追问。“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追问自柏拉图以来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美的本体的探索始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互联网技术虽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受众获得感官审美享受,从而触发情感,达到美育效果。但由于技术或传播模式的限制,互联网技术尚且缺乏有血有肉的触感与全身心的浸润的真实之感,它所提供的,仍然是一种虚拟模式,而缺少心灵自由的愉悦,即深层审美经验。尽管这一浅层审美经验也可以使人的感官产生快感,但无益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但这一技术形式的变化也实实在在带来了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这一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将成为互联网美育的新内容。其次,我们应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认为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目前的审美或美育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美本身不够简洁,太繁复,装饰性太强,有点儿土豪;二是太注重表象,而不注重骨子里的美感。从这两个现实问题来看,美育尤其是互联网美育最大的症结仍是要重构“美的标准”。李子柒的美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将美好宁谧的自然风光与勤劳朴实的农耕生活融为一体,将四季幻化的自然风光、人民数千年来利用自然积淀而来的生存智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优势,打造出一幅美好生活的样本版图,唤起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集体记忆,传递出特立独行的青年对“美”的当下探索。(摘编自李骏《美育应先“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美育固然是独特的教育形态,但它在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同。B.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能陶养人的感情,能促进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而知识的灌输对于人格的养成并不重要。C.对中国传统诗词创造的意境的把握和理解属于审美教育的内容,它能丰富与升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D.美育的开展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主要问题在于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无法提供直接的审美体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想高质量地开展、推进美育研究与美育工作,就应该首先对美学教育的范畴进行科学的认识与准确的定位。B.美育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形式和载体,诗、礼、乐等教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当下依然有存在价值。C.因为中国与西方的学者在美育目标的认识上有相同之处,这就使得中西方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风格上趋于一致。D.对于“美的标准”,我们还存在认识偏差,如过于追求繁复和注重表象,这需要在今后的美育中进行修正改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美育的感通性与情感性特征的一项是()A.诗人李白面对着敬亭山,独坐许久,他凝望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看着自己,为此,他写下了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B.明代文学家杨慎认为《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本应是“十里莺啼绿映红”,理由是:千里莺啼谁能听见?千里红绿谁能看见呢?C.清风吹动了旗幡,引发了两位僧人的争论,一位说是风动,一位说是幡动,六祖慧能看到,走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D.因“安史之乱”,长安陷落,诗人杜甫被禁于长安,晚上望月思家,遂作《月夜》,诗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美育”下一个简要定义。5.材料一和材料二摘编自两篇不同的文章,但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简要分析说明两则材料组合的内在关联。〖答案〗1.C2.C3.B4.美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的,具有感通性与情感性、具象性与实践性、和谐性与整体性的教育形态。5.①材料一分别从美育核心、本质、方式、目标等方面阐述了“美育何以育人”。②在此基础上,材料二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美育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审美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③两则材料先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围绕“美育”这一核心话题进行了论述。〖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但它在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同”错误。材料一原文是“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不仅是美育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设等美育实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由此可知,美育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同,于文无据。B.“而知识的灌输对于人格的养成并不重要”错误。原文是“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蔡元培先生只是说“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不源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并非人格养成的源头,“不源于”不等于说“不重要”。D.“美育的开展……无法提供直接的审美体验”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自然段的表述,借助互联网技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受众获得感官审美享受的,而视觉、听觉的冲击,是能提供直接的审美体验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C.“这就使得中西方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风格上趋于一致”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五自然的表述,就美育的目标而言,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可以得出“中国与西方的学者在美育目标的认识上有相同之处”的判断。但中西方学者在美育目标的认识上有相同之处,无法得出“使得中西方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风格上趋于一致”的推断,具体到创作实践上,中西方艺术家的风格是否一致,文中没有提及。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明代文学家杨慎认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本应是‘十里莺啼绿映红’,理由是:千里莺啼谁能听见?千里红绿谁能看见呢”错误。杨慎对“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理解不符合题干所说美育的通感性与情感性,杜牧写“千里”并非一定就是眼前之景,它是有想象的成分在里面的,“千里”虽然看不见,但在诗人的审美世界里,眼前的江南春色可通过想象得到合理的延伸,“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而杨慎是用实证的方法理解,即杨慎是“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征”。A.体现的是美育的通感性与情感性特征中的“人与物的相感”;C.体现的是美育的情感性,“心动”,反映的是人与物发生作用、关系时,人的内心判断与情感理解;D.体现的是人与人“彼此的心意相通”。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重要概念的能力。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表达时一般用“种差+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的形式。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一。根据“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可知美育是一种教育形态。根据“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关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可知美育的核心。根据“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可知美育的方式。根据“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可知美育的本质。根据以上内容,按照内在逻辑,将其写成“美育是……的教育形态”形式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能力。首先,从内容上看:材料一主要有5个自然段,我们知道每段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开头或者结尾处。根据首句“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可知第一自然段介绍美学的概念属性。根据第二句“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关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可知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美育的核心。根据首句“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可知第三段介绍的是美育的本质。根据首句“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可知第四段介绍的是美学的方式。根据首句“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可知第五段介绍的是美育的目标。所以材料一分别从美育的核心、本质、方式、目标等方面阐述了“美育何以育人”。材料二三个自然段,主要从两方面来谈美育,一是对美育的继续追问,引出对互联网时代的美育特点的介绍以及我国目前审美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材料二是以材料一位基础的,是对材料一的继续追问与深化。从结构上看:两则材料在逻辑上是先后的关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围绕“美育”这一核心话题进行了论述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油坊(节选)沈从文油坊在一个坡上,坡是泥土坡,像馒头,名字叫圆坳。同圆坳对立成为本村东西两险隘的是大坳。大坳也不过一土坡而已。大坳上有古时碉楼,用四方石头筑成,碉楼上生草生树,表明这世界用不着军事烽火己多年了。这时正三月,是油坊打油当忙的时候。山桃花已红满了村落,打桃花油时候已到,工人换班打油,还是忙,油坊日夜不停工,热闹极了。①初到油坊才会觉得这是一个怪地方!单是那圆顶的屋,从屋顶透进的光,就使陌生人见了惊讶。这团光帮我们认识了油坊的内部一切,增加了它的神奇。先从四围看,可以看到成千成万的油枯。油枯这东西,像饼子,像大钱,架空堆码高到油坊顶,绕屋全都是。其次是那屋正中一件东西:一个用石头在地面砌成的圆碳池,直径至少是三丈,占了全屋四分之一空间,三条黄牛绕大圈子打转,拖着那个薄薄的青砷石碾盘,碾盘是两个,一大一小,碾池里面是晒干了的桐子,桐子在碾池里,经碾盘来回的碾,便在一种轧轧声音下碎裂了。但是,若我们一离远,就不能看到那如山堆的桐子仁,也看不到那形势奇怪的房子了,也不知那里是空洞死静的还是一切全有生气的。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听那打油人唱歌,听那跟随歌声起落仿佛为歌声作拍的洪壮的声音。这些打油人,成天守着那一段悬空的长木,执行着类乎刽子手的职务,手干摇动着,脚步转换着,腰儿勾着扶了那油槌走来走去,他们可不知那一天所作的事,出了油出了汗以外还出了什么。每天到了换班时节,就回家。人一离开了打油槌,歌也便离开口边了。一天的疲劳,使他觉得非喝一杯极浓的高粱酒不可,他于是乎就走快一点。到了家,把脚一洗,把酒一喝,或者在灶边编编草鞋,或者到别家打一点小牌。有家庭的就同妻女坐到院坝小木板凳上谈谈天,到了八点听到岩上起了更就睡。睡,是一直到第二天五更才作兴醒的。醒来了,天还不大亮,就又到上工时候了。一个打油匠生活,不过如此如此罢了。天黑了,在高空中打团的鹰之类也渐渐的归林了,各处人家的炊烟已由白色变成紫色了,什么地方有妇人尖锐声音拖着悠长的调子喊着阿牛阿狗的孩子小名回家吃饭了,这时圆坳的油坊停工了,从油坊中走出了一个人。这个人,行步匆匆像逃难,原来后面还有一个小子在追赶。这被追赶的人踉踉跄跄的滑着跑着,在极其熟习的下坡路上走着,那追赶他的小子赶不上,就在后面喊他。“四伯,四伯,慢走一点,你不同我爹喝一杯,他老人家要生气了。”他回转头望那追赶他的人黑的轮廓,随走随大声的说:“不,道谢了。明天来。五明,告诉你爹,我明天来。”“那不成,今天炖得有狗肉!”“你多吃一块好了。五明小子你可以多吃一块,再不然帮我留一点明早我来吃。”“那他要生气!”“不会的。②告你爹,我有点小事,要到西村张裁缝家去。”说着这样话的这个四伯,人已走下圆坳了,再回头望声音所来处的五明,所望到的是轮廓模糊的一团,天是真黑了。他不管五明同五明爹,放弃了狗肉同高粱酒,一定要急于回家,是因为念着家中的女儿。这中年汉子,惟一的女儿阿黑,正有病发烧,躺在床不能起未,等他回家安慰的。他的家,去油坊上半里路,已属于另外一个村庄了,所以走到家时已经是五筒丝烟的时候了。快到了家,望到家中却不见灯光,这汉子心就有点紧。老老远,他就大声喊女儿的名字。他心想,或者女儿连起床点灯的气力也没有了。不听到么,这汉子就更加心急。假若是,一进门,所看到的是一个死人,那这汉子也不必活了。他急剧的又忧愁的走到了自己家门前,用手去开那栅栏门关在院中的小猪,见有人来,以为是喂料的阿黑来了,就群集到那边来。他暂时就不开门,因为听到屋的左边有人走动的声音。“阿黑,阿黑,是你吗?”“爹,不是我。”故意说不是她的阿黑,却跑过来到她爹的身边了,手上拿的是一些仿佛竹管子一样的东西。③爹见了阿黑是又欢喜又有点埋怨的。“怎么灯也不点,我喊你又不应?”“饭己早煮好了。灯我忘记了。我没听见你喊我,我到后面园里去了。”做父亲的用手摸过额角以后,阿黑把门一开,先就跑进屋里去了,不久这小瓦屋中有了灯光。又不久,在一盏小小的清油灯下,这中年父亲同女儿坐在一张小方桌边吃晚饭了。吃着饭,望到女儿脸还发红,病显然没好,父亲把饭吃过一碗也不再添。阿黑是十七八岁的人了,知道父亲发痴的理由,就说:“一点儿病已全好了,这时人并不吃亏。”“我要你规规矩矩睡睡,又不听我说。”“我睡了半天,因为到夜了天气真好,天上有霞,所以起来看,就便到后园去砍竹子,砍来好让五明做箫。”“我担心你不好,所以才赶忙回来。不然今天五明留我吃狗肉,我哪里就来。”“爹你想吃狗肉我们明天自己炖一腿。”“你哪里会炖狗肉?”“怎么不会?我可以问五明去。弄狗肉吃就是脏一点,费事一点。爹你买来拿到油坊去,要烧火人帮烙好刮好,我必定会办到好吃。”“等你病好了再说吧。”④“我好了,实在好了。”“发烧要不得!”“发烧吃一点狗肉,以火攻火,会好得快一点。”乖巧的阿黑,并不想狗肉吃,但见到父亲对于狗肉的倾心,所以说自己来炖。但不久,不必亲自动手,五明从油坊送了一大碗狗肉来了。被他爹说了一阵,怪他不把四伯留下,五明退思补过,所以赶忙送了一大青花海碗红焖狗肉来。虽说是来送狗肉,其实还是为另外一样东西,比四伯对狗肉似乎还感到可爱。五明为什么送狗肉一定要亲自来,如同做大事一样,不管天晴落雨,不管早夜,这理由只有阿黑心中明白。五明看到阿黑把碗中狗肉倒到土钵中去,看到阿黑洗碗,看到阿黑……到后是把碗交到五明手上,另外塞了一把干栗子在五明手中,五明这小子才笑。(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写初到油坊的独特体验,“怪”指油坊旁大坳上生草生树的古时碉楼,以及从早到晚不停工的打油场面让人感觉神奇。B.②句四伯说要去西村张裁缝家,实际上是找了个借口推脱五明爹的邀请,要急着回家看生病的女儿,并非真的不愿赴约。C.③句写出了四伯看见女儿后的复杂心理,女儿的病似乎有所好转,明明听到父亲叫喊却故作不理,这让父亲既欢喜又埋怨。D.④句中的“实在好了”语气笃定,是阿黑为了逃避父亲的责备而找的借口,与后文父亲的“要不得”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围绕“油坊”展开情节,从油坊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构造写到打油匠的生活,进而聚焦到主人公四伯身上,描绘了一幅原生态的乡村生活图景。B.本文以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四伯归家途中不见灯光的心急和忧愁,刻画出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父亲,暗示了后文他对女儿的埋怨。C.作者善于用诗画般的场景描写烘托氛围,天黑之后鹰鸟归林,炊烟散去,妇人唤子归家等场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烘托了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D.阿黑与《边城》中的翠翠有相似之处,阿黑的“爹,不是我”与翠翠的“不是翠翠”,这些语言都展现出了她们娇憨可爱的少女形象。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用“如此”概括了打油匠的生活,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沈从文善于在文章中表现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的“人情美”,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B8.①“如此”是对打油匠一整天简单而又规律的生活的概括,强调了他们一天劳作的单调重复与疲劳艰辛;②结束了劳作,打油匠回家后的生活是平静、安稳、惬意而放松的。9.①家人的相互扶持与爱:四伯与惟一的女儿阿黑相依为命,因急于照顾生病的女儿下了工就赶回家而错过了狗肉宴,乖巧的阿黑决心自己炖狗肉给父亲吃;②朋友间相互牵挂的关切之情:五明爹备了好酒好肉盛情邀请四伯前去,责备自己儿子没能留下好友,不久后五明亲自送来一大碗狗肉;③男女间纯真烂漫的爱情:五明与阿黑是两个懵懂羞涩的乡下青年,他们的朦胧爱情充满含蓄美。〖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怪’指油坊旁大坳上生草生树的古时碉楼,以及从早到晚不停工的打油场面让人感觉神奇”错。原文“初到油坊才会觉得这是一个怪地方!单是那圆顶的屋,从屋顶透进的光,就使陌生人见了惊讶。这团光帮我们认识了油坊的内部一切,增加了它的神奇”,由此看出油坊的“怪”体现在“圆顶的屋”“从屋顶透进的光”“内部一切”;C.“明明听到父亲叫喊却故作不理”错误。原文写阿黑解释说“饭己早煮好了。灯我忘记了。我没听见你喊我,我到后面园里去了”,由此看出并非故作不理。D.“为了逃避父亲的责备而找的借口”错误。原文写阿黑说“弄狗肉吃就是脏一点,费事一点。爹你买来拿到油坊去,要烧火人帮烙好刮好,我必定会办到好吃”“实在好了”,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病好了,要给父亲炖狗肉吃,并不是为逃避责任找借口。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刻画出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父亲”错。“不苟言笑”于文无据。原文主要写父亲的心理状态,如“他不管五明同五明爹,放弃了狗肉同高粱酒,一定要急于回家,是因为念着家中的女儿。这中年汉子,惟一的女儿阿黑,正有病发烧,躺在床不能起未,等他回家安慰的”,并未写他的表情不苟言笑。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要词语的能力。①原文“这些打油人,成天守着那一段悬空的长木,执行着类乎刽子手的职务,手干摇动着,脚步转换着,腰儿勾着扶了那油槌走来走去,他们可不知那一天所作的事,出了油出了汗以外还出了什么”,由此看出,“如此”是对打油匠一整天简单而又规律的生活的概括,强调了他们一天劳作的单调重复与疲劳艰辛;②原文“到了家,把脚一洗,把酒一喝,或者在灶边编编草鞋,或者到别家打一点小牌。有家庭的就同妻女坐到院坝小木板凳上谈谈天,到了八点听到岩上起了更就睡。睡,是一直到第二天五更才作兴醒的”,由此看出,结束了劳作,打油匠回家后的生活是平静、安稳、惬意而放松的。【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①原文“他不管五明同五明爹,放弃了狗肉同高粱酒,一定要急于回家,是因为念着家中的女儿。这中年汉子,惟一的女儿阿黑,正有病发烧,躺在床不能起未,等他回家安慰的”“他心想,或者女儿连起床点灯的气力也没有了。不听到么,这汉子就更加心急。假若是,一进门,所看到的是一个死人,那这汉子也不必活了。他急剧的又忧愁的走到了自己家门前”“‘我担心你不好,所以才赶忙回来。不然今天五明留我吃狗肉,我哪里就来。’‘爹你想吃狗肉我们明天自己炖一腿。’‘你哪里会炖狗肉?’‘怎么不会?我可以问五明去。弄狗肉吃就是脏一点,费事一点。爹你买来拿到油坊去,要烧火人帮烙好刮好,我必定会办到好吃。’‘等你病好了再说吧。’‘我好了,实在好了。’‘发烧要不得!”‘发烧吃一点狗肉,以火攻火,会好得快一点。’”“乖巧的阿黑,并不想狗肉吃,但见到父亲对于狗肉的倾心,所以说自己来炖”。由此看出,家人的相互扶持与爱:四伯与惟一的女儿阿黑相依为命,因急于照顾生病的女儿下了工就赶回家而错过了狗肉宴,乖巧的阿黑决心自己炖狗肉给父亲吃;②原文“四伯,四伯,慢走一点,你不同我爹喝一杯,他老人家要生气了”“但不久,不必亲自动手,五明从油坊送了一大碗狗肉来了。被他爹说了一阵,怪他不把四伯留下,五明退思补过,所以赶忙送了一大青花海碗红焖狗肉来”。由此看出,朋友间相互牵挂的关切之情:五明爹备了好酒好肉盛情邀请四伯前去,责备自己儿子没能留下好友,不久后五明亲自送来一大碗狗肉;③原文“我睡了半天,因为到夜了天气真好,天上有霞,所以起来看,就便到后园去砍竹子,砍来好让五明做箫”“虽说是来送狗肉,其实还是为另外一样东西,比四伯对狗肉似乎还感到可爱。五明为什么送狗肉一定要亲自来,如同做大事一样,不管天晴落雨,不管早夜,这理由只有阿黑心中明白”“五明看到阿黑把碗中狗肉倒到土钵中去,看到阿黑洗碗,看到阿黑……到后是把碗交到五明手上,另外塞了一把干栗子在五明手中,五明这小子才笑”。由此看出,男女间纯真烂漫的爱情:五明与阿黑是两个懵懂羞涩的乡下青年,他们的朦胧爱情充满含蓄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虢之会,诸侯之大夫寻盟未退。季武子①伐莒取郓,莒人告于会,楚告于晋曰:“寻盟未退,而鲁伐莒,渎齐盟,请我其使。”楚人将以叔孙穆子为戮。晋乐王鲋求货于穆子,曰:“吾为于请于楚”。穆子不予。梁其胫②谓穆子曰:“有货,以卫身也。出货而可以免,子何爱焉?”穆子曰:“非女所知也。承君命以会大事,而国有罪,我以货私免,是我会吾私也。苟如是则又可以出货而成私欲乎虽可以免吾其若诸侯之事何?夫必将或循之,曰:‘诸侯之卿有然者故也。’则我求安身而为诸侯法矣。君子是以患作。作而不衷,将或道之,是昭其不衷也。余非爱货,恶不衷也。且罪非我之由,为我何害?然鲋也贿,弗与,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③矣。”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请其能,其谁从之?鲁叔孙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楚人许之,乃免叔孙。穆子归,武子劳之,日中不出。其入曰:“可以出矣。”穆子曰:“吾不难为戮,养吾栋也。夫栋折而椽崩,吾惧压焉。故曰虽死于外,而庇宗于内,可也。今既免大耻,而不忍小忿,可以为能乎?”乃出见之。(节选自《左传》)材料二:故君子可以有势④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又荣。有势辱无害为尧,有势荣无害为桀。义荣势荣,唯君子然后兼有之;义辱势辱,唯小人然后兼有之。是荣辱之分也。圣王以为法,士大夫以为道,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万世不能易也。(节选自《荀子》)〖备注〗①季武子:鲁国正卿,季文子的儿子。②梁其胫:叔孙穆子的家臣。③褊:狭小。④势:情势。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苟如A是B则又可C以出货而成D私欲乎E虽可以F免G吾H其若诸侯之事I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循,文中译为“顺着,沿着”,与《登泰山记》中“余始循以入”的“循”词义相同。B.裳,古人的下衣,是裙的一种,与现代汉语中的“衣裳”词义有所不同。C.执事,此处指叔孙穆子,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执事”有所不同。D.患,指“忧虑”,与《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患”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国的季武子违背盟约,攻伐莒国,还占领了郓城,针对这种行为,楚国主张杀掉鲁国的盟使叔孙穆子来回应莒国的控告。B.穆子认为君子会坚持正道,不会做出只求一己苟安的不义之事,所以他拒绝贿赂乐王鲋而使自己免于困境的提议。C.针对乐王鲋的索求,穆子撕下一片布帛让使者交给乐王鲋,但又因为布帛太窄不能满足乐王鲋的要求而感到忧心。D.赵孟认为穆子是一个贤能的人,赦免穆子可以用来安定楚国国内那些和穆子一样贤能的人,楚人最终听从了赵孟的建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货,以卫身也。出货而可以免,子何爱焉?(2)吾不难为戮,养吾栋也。夫栋折而椽崩,吾惧压焉。14.依据荀子的荣辱观,穆子可算是当之无愧的“君子”,请结合材料列举事实。〖答案〗10.BEG11.A12.C13.(1)拥有财货,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拿出财货就可以免去一死,你为什么吝惜呢?
(2)我没把被杀当作难事,是为了保住鲁国的栋梁。栋梁塌了,椽子也就崩毁了,我怕被压着。14.①面对可能被杀的困窘情形,穆子选择坚持大义,不用财物来使自己免祸。②得到季武子犒劳后,穆子不计个人小怨,出门见季武子。〖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我这样做了,就可以拿财货成就自己的私欲吗?我虽然可以被免死,但今后还怎么再从事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呢?“如是”是动宾结构,宾语后B处断开;“乎”句末语气助词,其后E处断开;“吾”是下句的主语,不是“免”的宾语,应在“吾”前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效法;循着,沿着。句意:一定会有别人仿效我的行为。/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B.正确。C.正确。指叔孙穆子;主管官员,代指您。句意:叔孙穆子不躲避灾祸。/怎敢用这件事麻烦您。D.正确。忧虑;灾祸。句意:有忧虑什么?/灾祸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但又因为布帛太窄不能满足乐王鲋的要求而感到忧心”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矣’”可知,这只是穆子的外交辞令。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货”,财货;“以”,用来;“爱”,吝惜。(2)“难”,把……当作难事;“为”,被;“压”,被压。【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承君命以会大事,而国有罪,我以货私免,是我会吾私也……我不是吝惜财货,而是厌恶行事不正啊”可知,面对可能被杀的困窘情形,穆子选择坚持大义,不用财物来使自己免祸。②由原文“穆子归,武子劳之,日中不出……穆子曰:‘……今既免大耻,而不忍小忿,可以为能乎?’乃出见之”可知,得到季武子犒劳后,穆子不计个人小怨,出门见季武子。参考译文:材料一:在虢地召开的盟会上,各诸侯国的大夫们谋求弭兵休战的盟约还未结束,鲁国的季武子就攻伐莒国,占领了郓城。莒国向与会各诸侯国控告,楚国对晋国说:“谋求休战的盟会还没有结束,鲁国就进攻莒国,轻视盟约,请求诛杀鲁国的使者。”楚国将要诛杀叔孙穆子。晋国的乐王鲋向叔孙穆子索取贿赂,说:“我替你向楚国说情。”叔孙穆子拒绝了。他的家臣梁其胫说:“拥有财货,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拿出财货就可以免去一死,你为什么吝惜呢?”叔孙穆子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的。我奉国君的命令来参加盟会,现在国家有罪,我却用财货私自免死,这就说明我来会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如果我这样做了,就可以拿财货成就自己的私欲吗?我虽然可以被免死,但今后还怎么再从事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呢?一定会有别人仿效我的行为,并说‘某个诸侯国的卿就曾这样做过’。那么我虽求得一身之安,却为诸侯树立了一个行贿免死的榜样了。所以君子都会担忧自己的行为处事,行事不正,将会导致别人也来仿效,这就更加暴露出他的行事不正了。我不是吝惜财货,而是厌恶行事不正啊。况且罪过不是由我引起,我即便是被杀又有何害?然而乐王鲋是喜欢财物,不给他,没有完。”召见使者,撕下一片裙子上的帛交给他,说:“身上的布带恐怕太窄了。”赵孟听到了,说:“面临灾祸而不忘国家,这是忠心;想到危难不放弃职守,这是诚信;为国家打算而不惜去死,这是坚定;能为主上考虑这三点,这是道义。有了这四点,难道可以诛杀吗?”就向楚国请求说:“鲁国虽然有罪过,叔孙穆子不躲避灾祸,畏惧贵国的威严而恭敬地从命了。您如果赦免他,来勉励您的身边人,这是可以的。如果您的官吏们在国内不躲避困难,在国外不逃避祸难,您还有什么忧虑的?忧虑之所以产生,就是有困难不能治理,祸难来了而不顶住,就是这样来的。能做到这两点,有忧虑什么?不安定贤能的人,有谁去跟从他?鲁国的叔孙可以说是贤能的人,请求赦免他,用来安定贤能的人。”楚国人于是赦免了叔孙穆子。叔孙穆子回鲁国后,季武子前去慰劳,叔孙穆子到中午也不肯出门见他。家臣劝告进来说:“可以出门了。”叔孙穆子说:“我没把被杀当作难事,是为了保住鲁国的栋梁。栋梁塌了,椽子也就崩毁了,我怕被压着。所以说即使死在国外,但能庇护国内的宗室,也是值得的。现在已经免掉了国家灭亡的大耻,却不能忍受个人的小忿,这可以称为有能力吗?”于是穆子出门会见了季武子。材料二:君子可以有势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能有义荣。有势辱并不妨碍成为尧,有势荣并不妨碍会成为桀。义荣、势荣,只有君子才能兼有,义辱、势辱,只有小人才能兼有。这就是荣辱的分别了。圣王以之为法则,士大夫以之为正道,官吏以之为操守,百姓以之为习俗,这是万世都不能改变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海棕行杜甫左绵公馆清江濆①,海棕一株高入云。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移栽北辰②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备注〗①左绵:即绵州。绵州,涪水所经,涪居其右,绵居其左,故日左绵。瀆:水边。②北辰:本指北极星,代指帝都。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点题,描写远眺所见:在绵州公馆之畔、清江之滨,一株海棕高耸入云。B.三四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具体地描写海棕的树皮、树干以及树皮的颜色和纹理。C.五六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乱纷纷”的“众木”来衬托海棕出类拔萃,不同凡响。D.全诗脉络分明,章法谨严:前半描写海棕,由远及近;后半因树兴感,浑然天成。1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表达了诗人对高耸入云、纹理奇特、卓尔不群的海棕喜爱与赞美之情;②托物言志,借海棕不能移栽帝都,委婉地表达了不为朝廷所用的抑郁与愤懑;③借海棕虽不能移栽帝都却时有西域胡僧识得,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却常有人赏识的自负与欣慰。〖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三四句运用比喻和拟人”错。三四句是从近处看海棕,龙鳞粗、犀甲细,但都坚硬,海棕树树皮就像龙鳞犀甲一般一片片、一层层而又错落有致,这句说的是树皮的形状、质感及纹理。中。前句中的“错落”指出海棕的树皮、树干的特点。“龙鳞”“犀甲”比喻海棕的树皮、树干。后句中的“苍棱”“白皮”描写海棕树皮的青白色的颜色特点。其中“文”是“纹理”的意思,“抱”是“环绕”的意思。“十抱文”具体地描写海棕的树皮的纹理奇特。而选项把后句中的“抱”错解为“怀抱、抱着”的意思,所以错误理解为拟人手法。所以,该联只用了比喻,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首联的前句“左绵公馆清江濆”说海棕生长的地点、环境,后句中“高入云”描写了绵州公馆之畔、清江之滨的一株海棕插入云霄的高耸的姿态,突出了海棕外形高大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高耸入云的海棕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颔联写海棕的树皮、树干以及树皮的颜色和纹理的特点。“龙鳞”“犀甲”比喻海棕的树皮、树干,“错落”指出海棕的树皮、树干的特点。“苍棱”“白皮”描写海棕树皮的青白色的颜色特点,“文”是“纹理”的意思,“十抱文”具体地描写海棕的树皮的纹理奇特。颈联以“乱纷纷”的“众木”来反衬出海棕出类拔萃。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海棕的不同凡响表明自己卓尔不群的品质。尾联,前句说海棕不能移栽帝都,委婉地表达了朝廷不重用自己的抑郁与愤懑之情。后句的意思是西域胡僧识得海棕,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却常有人赏识的自负与欣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为喻,强调学习中不断积累的重要性。(2)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调,前后出现三次,其中第二次后面的“____________”和第三次后面的“_____________”,都从人畏惧蜀道的情态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难。(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赤壁之下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四季分明的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生长的小麦的好品质,这也让吃面食成了很多山东人的习惯。①蒸馒头、做馒头、吃馒头,②在很多人的眼里,③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④我的家乡山东胶东一带,⑤馒头以“大”著称。⑥在那里,一斤一个的馒头很平常,⑦十几斤一个都算不上很大。⑧最大的有几十斤,白白胖胖的,⑨需要制作特制的大蒸笼和大锅盖才能蒸熟。⑩平时吃的时候,需要先把大馒头切成片。其实,山东馒头也并非全都硕大无比。有些地方爱做花饽饽,各种造型,小巧精致,栩栩如生。这样的花饽饽不仅受当地人喜欢,也吸引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采购。如今,当地做花饽饽的队伍不断壮大,过去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大工厂。特别是临近春节时,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乡下各村镇都忙得热火朝天,制售馒头成了富有特色的富民产业。山东的传统特色馒头蕴含齐鲁风物之美,揉入淳朴民风民俗,凝聚齐鲁儿女的勤劳智慧,它体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试分析其表现力的具体体现。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语句①可修改为:做馒头、蒸馒头、吃馒头。语句④可修改为:在我的家乡山东胶东一带。语句⑨可修改为:需要特制的大蒸笼和大锅盖才能蒸熟。19.①修饰成分后置,单独成句,强调、突出花饽饽造型多、精致、生动的特点;②以短句为主,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③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句子典雅而富有韵味。20.①构成:本体是“订单”,喻体是“飞来的雪花”,比喻词“像”与后面词语“一样”配合使用。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订单之多,山东馒头的受欢迎程度之深,表达出作者对山东馒头的喜爱之情。〖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语序不当,“蒸馒头、做馒头、吃馒头”改为“做馒头、蒸馒头、吃馒头”。④成分残缺,“我家乡山东胶东一带”句首缺介词,改为“在我的家乡山东胶东一带”。⑨成分赘余,“制作”与“特制的”语意重复,可修改为:需要特制的大蒸笼和大锅盖才能蒸熟。【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意看,“各种造型,小巧精致,栩栩如生”是“花饽饽”的定语,此处把定语独立出来,有强调语意作用,突出花饽饽造型多、精致、生动的特点。从句式看,“有些地方爱做花饽饽,各种造型,小巧精致,栩栩如生”把修饰语单独成句,形成一组短句,句式灵活,语言简洁灵动,节奏感强烈。从语言风格看,“各种造型,小巧精致,栩栩如生”四字短语连用,简洁明快,语言典雅,韵味丰富。【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由本体和喻体构成,比喻一般具有以下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从构成看,“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是比喻中的明喻,把“订单”比作“飞来的雪花”,“像……一样”是比喻词,本体、喻体、比喻词齐全。从表达效果看,“像雪花一样飞来”形象地描绘出订单之多,表现出山东馒头受欢迎的程度,饱含着作者对山东馒头的喜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天天热吃一些冰凉的东西可以消暑,真的吗?实际上专家提醒,冰水解不了身体的渴。因为冰水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热能,喝冰水只会产生短暂的口齿凉快之感,①。夏天若要补充水分,应喝温凉水。绿豆汤具有清火、降暑等功效,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夏天每天喝绿豆汤是多多益善,因此过量饮用绿豆汤。但专家指出,绿豆汤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如果过量食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客户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建立有效互动的桥梁
- 学校实验室食品安全问题应对与解决策略
- 教育技术助力小学课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共同促进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 影视制作中的写真摄影技术应用
- 课时4:统计天地(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产业投资借款合作协议3篇
- 乒乓球-正手攻球 说课稿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
-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设计
- 上海某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加固工程施工方案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 精神病医院财务后勤总务管理制度
- 停车场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GB/T 37238-2018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湘教版)
-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通知单、回复单范本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提升练习(一)
- 易制爆化学品合法用途说明
- 【PPT】压力性损伤预防敷料选择和剪裁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