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燃气管线切改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老旧小区燃气管线切改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老旧小区燃气管线切改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老旧小区燃气管线切改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老旧小区燃气管线切改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旧小区燃气管线切改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13

1.1.总体概述.................................13

1.1.1.施工组织总体设想...................13

1.1.2.对工程整体认识.....................15

1.1.3.编制依据.............................15

1.1.4.编制原则.............................16

1.2.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8

1.2.1.施工测量方案.........................18

1.2.2.平面控制.............................18

1.2.3.高程控制.............................19

1.2.4.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19

1.2.5.测量监控及验线.....................20

1.2.6.施工测量技术措施...................20

1.2.7.测量资料整理.......................21

1.2.8.竣工测量.............................21

1.2.9.放线.................................21

1.2.10拆除道路面层及道路基层.............22

1.3.土方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3

1.3.1.工作范围.............................23

1.3.2.土方开挖...........................25

1.3.3.路堤填筑.............................27

1

1.3.4.构造物台背回填.......................29

1.3.5.旧路面加宽土方填筑.................30

1.3.6.软土地基路基施工.....................31

1.3.7.砌体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2

1.3.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3

1.3.9.沥青路面铣刨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6

1.3.10透层沥青和粘层沥青洒布施工方案及技术措

施.........................................38

1.4.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1

1.4.1.总体规划.............................41

1.4.2.用电方案.............................42

1.4.3.场地硬化、排水方案...................42

1.4.4.设备配置方案.......................42

1.4.5.质量保证措施.........................43

1.4.6.沥青混合料运输.......................43

1.4.7.试验段施工...........................44

1.4.8.沥青混合料摊铺.......................45

1.4.9.碾压.................................47

1.4.10接缝的处理...........................48

1.5.电气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51

1.5.1.施工准备...........................51

1.5.2.操作工艺.............................52

1.5.3.质量标准.............................54

1.5.4.成品保护.............................55

2

1.5.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5

1.5.6.质量记录.............................56

1.5.7.传输、供电、防雷技术方案...........56

1.5.8.照明工程技术方案.....................59

1.6.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63

1.6.1.泄水槽开挖...........................63

1.6.2.管道安装.............................65

1.6.3.泄水槽回填...........................68

1.6.4.冷、热水管道安装方案...............69

1.6.5.通风系统专项施工方案...............73

1.6.6.系统工艺施工流程.....................74

1.6.7.复合风管制作工艺流程.................74

1.6.8.镀锌钢板风管制作工艺流程...........74

1.6.9.镀锌钢板风管制作...................75

1.6.10金属风管加固.........................77

1.6.11复合风管制作.......................78

1.6.12管件的制作.........................79

1.6.13密封与组装.........................79

1.6.14与圆形金属软管的连接...............80

1.6.15管道的加固...........................81

1.6.16风管系统安装.......................81

1.7.绿化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86

1.7.1.花草种植技术方案...................86

1.7.2.行道树种植技术方案.................88

3

1.7.3.苗木的灌溉与排水...................91

1.7.4.苗木的灌溉...........................91

1.7.5.灌溉时期.............................92

1.7.6.灌水次数和灌水量...................93

1.7.7.苗木的整形与修剪.....................94

1.7.8.苗木的松土除草.....................96

1.7.9.苗木的施肥...........................97

1.7.10苗木的病虫害治理...................98

1.7.11苗木的防护...........................99

1.7.12苗木养护月历........................101

1.8.灌木养护管理.............................103

1.8.1.灌木的灌溉与排水...................103

1.8.2.灌木的整形与修剪...................104

1.8.3.灌木的施肥.........................105

1.8.4.灌木的病虫害治理...................106

1.8.5.灌木的松土除草.....................107

1.8.6.灌木的防护.........................107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110

2.1.工程质量目标.............................110

2.1.1.质量管理体系.......................110

2.1.2.质量保证措施.......................111

2.1.3.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112

2.1.4.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115

2.2.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的质量保证措施……119

4

2.2.1.控制材料采购.......................119

2.2.2.控制进场人员......................119

2.2.3.控制施工过程.......................120

2.2.4.材料准备计划.......................122

2.2.5.材料的封样及材料供应计划...........123

2.2.6.主要材料环保技术标准及进场检验.....124

2.2.7.主要材料及构件的计划管理..........126

2.2.8.材料的现场管理措施.................131

2.3.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141

2.3.1.人员质量控制.......................141

2.3.2.材料质量控制.......................141

2.3.3.机械控制...........................141

2.3.4.方法控制...........................142

2.3.5.环境控制...........................142

2.4.建立质量回访维修制度...................143

2.4.1.质量回访...........................143

2.4.2.甲方质量反馈.......................143

2.4.3.事后质量控制.......................144

第三章安全和绿色施工保障措施...................145

3.1.安全文明管理体系.......................145

3.1.1.安全文明管理机构...................145

3.1.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145

3.1.3.安全生产职责.......................146

3.1.4.技术负责人.........................147

5

3.1.5.安全环境部职责.....................148

3.1.6.物资供应部职责.....................149

3.1.7.综合管理部职责.....................150

3.1.8.安全员职责.........................150

3.1.9.各专业施工员职责...................151

3.1.10施工人员职责.......................152

3.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53

3.2.1.施工阶段性技术措施.................153

3.2.2.施工阶段安全技术措施...............154

3.2.3.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措施.............155

3.2.4.现场安全用电措施...................155

3.2.5.安全用电技术要求...................157

3.2.6.常用电气设备.......................158

3.2.7.现场照明...........................161

3.2.8.安全作业检查内容...................162

3.2.9.施工机具设备.......................163

3.2.10安全作业检查注意事项...............163

3.2.11安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164

3.3.应急救援预案.............................166

3.3.1.相关报警预案与措施.................166

3.3.2.“119”火警电话.....................166

3.3.3.“110”匪警电话.....................166

3.3.4.“120”急救电话.....................166

3.3.5.“122”交通事故报告电话............167

6

3.3.6.火灾现场的逃生预案.................167

3.3.7.触电伤害事故的急救预案............168

3.3.8.机械机防坠落现场急救预案...........169

3.3.9.绿色施工管理体系...................171

3.3.10绿色施工管理制度...................172

3.4.绿色施工保障措施.........................174

3.4.1.资源节约措施.......................174

3.4.2.环境保护措施.......................175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181

4.1.项目进度目标及承诺.....................181

4.1.1.施工进度网络计划...................181

4.2.影响本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利因素分析........183

4.2.1.相关单位因素.......................183

4.2.2.施工组织影响因素...................183

4.2.3.资金因素...........................184

4.2.4.施工现场条件因素...................184

4.2.5.技术及工艺因素.....................184

4.2.6.队伍的选定.........................184

4.2.7.材料设备供应及相关专业协调.........185

4.2.8.各专业、工序交接...................185

4.2.9.突发事件影响.......................185

4.3.进度计划编制原则、原理与保证措施........186

4.3.1.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186

4.3.2.总进度计划的控制原理...............186

7

4.3.3.进度计划系统的分级控制.............186

4.3.4.一级总体控制计划(总计划)..........187

4.3.5.二级进度控制计划(阶段计划)........187

4.3.6.三级控制计划.......................187

4.3.7.辅助计划...........................188

4.4.进度计划的管理措施.......................189

4.4.1.进度计划控制的内容.................189

4.4.2.工程进度计划的控制.................189

4.4.3.进度计划控制的保证措施.............190

4.4.4.工程施工进度分析...................191

4.4.5.强化施工进度计划管理...............192

4.5.关键节点和线路的保证措施.................196

4.5.1.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196

4.5.2.组织措施...........................197

4.5.3.技术措施...........................199

4.5.4.管理措施...........................204

4.5.5.合同保证措施.......................207

4.5.6.劳动力的保证措施...................207

4.5.7.经济措施...........................209

4.5.8.材料及设备保证措施.................210

4.5.9.施工机械设备.......................211

4.5.10合理安排各工序,提前插入消防施工...212

4.5.11施工中相关各方协调保证进度措施.....212

4.5.12技术工艺及措施的保证.............216

8

4.5.13外围保障保证措施...................217

4.6.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219

4.6.1.进度计划的检查.....................219

4.6.2.进度计划的调整.....................219

4.6.3.进度计划调整后的进度执行情况.......220

4.7.工程落后赶工与突发事件处理措施..........221

4.7.1.工程进度落后赶工计划表.............221

4.7.2.工期提前保证措施...................223

第五章现场的组织管理机构及措施..................225

5.1.总平面布置原则及依据.....................225

5.1.1.本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如下.....226

5.1.2.其它原则...........................227

5.2.现场平面布置说明.......................229

5.2.1.施工阶段工平面布置.................229

5.2.2.现场布置...........................229

5.2.3.生活、办公设施搭建.................230

5.2.4.材料搬运及水平、垂直运输..........230

5.2.5.总平面管理.........................231

5.2.6.现场办公与管理.....................232

5.3.临时用水计划...........................234

5.3.1.临时用水设计说明...................234

5.3.2.临电设计总述.......................237

5.3.3.施工临时用电及总电源布置..........238

5.3.4.配电箱与开关箱.....................239

9

5.3.5.电气防火措施为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245

5.3.6.安全防护措施.......................246

5.3.7.临时用电管理制度...................247

5.4.项目管理机构...........................249

5.4.1.项目管理体系.......................249

5.4.2.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249

5.4.3.项目部机构的启动...................250

5.4.4.项目部高效运作保障措施.............251

5.5.主要负责人及岗位职责.....................252

5.5.1.项目经理...........................252

5.5.2.技术负责人.........................252

5.5.3.项目施工员..........................252

5.5.4.项目质检员.........................252

5.5.5.项目安全员.........................252

5.5.6.材料员..............................253

5.5.7.项目经理岗位职责...................253

5.5.8.项目经理安全职责...................255

5.5.9.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256

5.5.10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257

5.5.11施工员岗位职责.....................258

5.5.12材料员岗位职责.....................258

5.5.13质检员岗位职责.....................259

5.5.14资料员岗位职责.....................259

5.5.15机械管理员岗位职责.................260

10

5.5.16.专职安全员岗位职责.................260

5.5.17.造价员岗位职责.....................261

5.5.18.施工组织设计交底.................262

5.5.19.工地定位放线.....................262

5.5.20.施工调度...........................263

5.5.21.施工日记...........................263

5.5.22.施工检查...........................263

5.5.23.完工后工作.......................264

第六章环保、消防、节水、节能措施................267

6.1.针对特殊环境的保护措施...................267

6.1.1.施工材料环保的控制措施............267

6.1.2.降低烟雾污染的控制措施............267

6.1.3.降低现场噪音的控制措施............268

6.1.4.施工污水排放的控制措施.............268

6.1.5.施工夜间照明的控制措施............270

6.1.6.能源使用环保的控制措施............270

6.1.7.防止施工扰民和民扰措施.............271

6.2.消防保证措施............................274

6.2.1.组织保证...........................274

6.2.2.消防保证措施.......................274

6.2.3.防火措施...........................276

6.2.4.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276

6.2.5.材料仓库防火.......................277

6.2.6.木工房防火.........................278

11

6.2.7.建筑施工防火......................278

6.2.8.电、气焊作业防火...................278

6.2.9.工地食堂防火.......................279

6.2.10办公室、宿舍防火...................279

6.3.现场防火、防触电、防污染等保证措施......281

6.3.1.消防责任制.........................281

6.3.2.消防管理制度和措施.................285

6.3.3.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288

6.3.4.消防管理奖惩管理制度...............289

6.3.5.施工现场防火设施的规定.............290

6.3.6.灭火器配备要求.....................290

6.3.7.防火检查...........................292

6.3.8.临时用电措施.......................292

6.3.9.中小型电动工具的使用及安全防护.....293

6.4.施工扬尘专项方案措施...................294

6.4.1.防止扬尘措施.......................294

6.4.2.项目管理人员环境保护工作责任.......294

6.4.3.施工准备阶段.......................298

6.4.4.施工阶段...........................299

6.4.5.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301

6.4.6.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307

6.4.7.劳动力计划表.......................310

6.4.8.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311

6.4.9.施工总平面图.......................312

12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

1.1.总体概述

1.1.1.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真诚感谢XXXX燃气工程有限公司对我公司的充分信任,

能够给予我公司参加本工程的投标机会。向XXXX燃气工程

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到致以深深的敬意并深信

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及真诚的友

谊。

公司在接到招标文件后,公司多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

对招标文件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并组织了各个专业针对

2017老旧小区环境整治XX、燃气管线切、改工程的特点、

重点、难点进行反复研究和方案论证比较。其目的是使施工

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详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使今后的工程施

工组织更符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我公司曾多次组织相关

专业人员现场进行勘查和了解,对场地和周边环境和各种条

件有了很深的了解(诸如道路交通、施工范围、施工供水、

排水、供电,周边环境等),这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实施

和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十分有益。

根据我公司以往承建过类似的工程项目,积累了较为丰

13

富的施工经验,积累了一套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

验,为本工程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结合本工程的

特点,针对重点和难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若我

方荣幸的中标,我方保证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为

本工程的优质快速完成发挥最大的能力。针对本工程的特

点,我公司为本工程所选派的项目经理部的技术管理人员已

经全部拟定,其中项目经理和主要的管理人员,承担过多项

类似工程,并具有丰富的实际施工经验。该项目经理部的管

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类似工程和类似工程

关键技术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

在本工程上,我公司会积极、主动、高效为业主服务,

秉承“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的指导思想,努力拓展并

延伸为业主、设计和监理等有关各方的服务范围和内涵,处

理好与业主、监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与业主及监理

密切配合,诚心诚意接受业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师

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热忱帮助,使工程各方形成

一个团结、协作、高效、和谐和健康的有机整体。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项目综合目标的实现。

我公司将依靠公司的综合实力。籍已承建工程之高贵品

质、合理而富有竞争力之报价,本着“诚信为本,求真务实”

之宗旨,争取承揽此项工程。我公司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和

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贯彻我公司的质量方针:“用我们

14

的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的艺术品”。

1.1.2.对工程整体认识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17老旧小区环境整治XX、燃气管线切、改

工程,主要2017老旧小区环境整治XX、燃气管线切、改工

程,包含院内道路、步行道、停车棚及绿化带等的拆除及恢

复。。

1.2、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1.3、工期要求

计划工期:50日历天。

1.4、建设地点

XX地区XX。

1.1.3.编制依据

3.1、2017老旧小区环境整治XX、燃气管线切、改工程

招标文件。

3.2、2017老旧小区环境整治XX、燃气管线切、改工程

工程量清单。

3.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4、《检查井盖、收水井算安装施工标准化工作程序》

3.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19

3.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5

GB50242-2002

3.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3.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

3.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16

3.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1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1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1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1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1.4.编制原则

4.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标准、施工进度、质

量和安全管理要求、竣工以及验收等各项要求,根据工程的

实际特点,分清楚轻重缓急,组织安排施工,力争在业主要

求的工程施工工期前完成施工。

4.2、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

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

16

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4.3、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

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

学组织,均衡施工。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

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4.4、充分考虑到施工点多、面广、路途遥远、工期紧、

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和

应急措施,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4.5、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分项工程间的协调和配合。

且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

和帮助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4.6、坚持自始而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

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

工场地规划布置。严格组织、精心管理,文明施工。

4.7、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颁发现行的和招标文件明确

的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7

1.2.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2.1.施工测量方案

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张,施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

平面位置正确,路面高程的精确,拟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

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科学的测

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施工总平面控制及测量工

作。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界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道路中心

控制点;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不易被破坏的适当位置,且

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整个定位工作由我公司专职测量

人员完成,并确定以下测量原则:

(1)以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基准,使

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引测。

(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

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某一点(满足通

视和方便的要求),建立场地控制网。

(3)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点(以业主提供的

最新数值为准),施工高程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4)先总体后局部的控制原则。

1.2.2.平面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本着先总体后局部的原则,

轴线控制点将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尽量避免过多地

18

依赖离基坑较近,受影响较大的控制点,并用离基坑较远,

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周围环境情况,沿道路中心线建立轴

线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道路中

心线采用激光全站仪精确布设,控制线及控制点用钢筋混凝

土标桩标识并严格保护。在一定周期对控制网进行校核。

1.2.3.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

工现场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沿着道路方向,每隔100

米设置一个控制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用于监控的水准点

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

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3mm。闭合误差值在允许

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

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

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1.2.4.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

我们定下的测量精度目标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

1mm以内。

为保证既定的测量精度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

将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复

核方案,力求使实际测量精度完全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

19

(1)测量:采用全站仪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

2"以内,总误差2mm以内;

(2)测距:采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

1.2.5.测量监控及验线

1.5.1监控制度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

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交底,并经技术部、监理

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

工中进行校核。

1.5.2验线制度

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由验线员、

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预检

工程检查记录》,并填写《施工层测量记录》,一并交监理

报验。报验应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2.6.施工测量技术措施

(1)一切原始测量数据均正规记录于测量手薄上(字体

端正、清楚,且严禁在字上改字)。

(2)重要计算已反复检查或经第二人用同样方法验算,

20

确保了成果资料的准确。

(3)所出测量资料,施工记录人员签名后,经业务主管

签字,检查或复核无误后,才提供给施工。

(4)作好测量工作日记。

(5)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6)加强了仪器设备的保管、校核和维修。

(7)各施工人员经常检测各桩点的护桩,并对测量控制

点加强保护工作,加强对开挖和其它有关人员的教育,保护

好控制点,严防人为破坏。

(8)一道工序完工和下一道工序开工都必须进行检测,

必须保证对每一步施工的测量,做到准确无误。

1.2.7.测量资料整理

将所有的测量内外业资料进行整理,并按IS09001-2000

质量管理标准归档。所有测量数据及资料要求原始、准确,

能够如实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测量过程及结果。

1.2.8.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按有关规范进行,测量资料定期反馈给监

理工程师。

2、拆除旧路面

1.2.9.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放出拟开挖部分中线、边线;经监理工

21

程师验线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1.2.10.拆除道路面层及道路基层

2.2.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高程测量→切割边线(沥青面层

处)→油锤破碎沥青砼路面→挖掘机集碴装车→外运到指定

地点→开挖道路基层→装车外运指定地点→验收。

2.22拆除沥青砼路面的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图表定出各路线中桩的道路边缘具体位置,以

便定出道路轮廓,在测量放样时以明显标志标识。

道路中线、边线及标高复测,均用测量复核记录表做好

记录,并送监理工程师认可。

沥青砼路面拆除前,对线路中线和高程进行复测,放出

道路中线,并做好标记标明其轮廓。

在轮廓线处利用路面切割机切割线,防止油锤作业时影

响不开挖部分。采用油锤破碎沥青砼路面,挖掘机集碴装

车外运,运到指定地点,面层拆除后,再拆除基层,挖掘机

开挖并装车外运。在拆除沥青砼路面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人工开挖探坑,对设计图中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

和其他结构的保护,一旦发现,要及时上报并保护好现场。

22

1.3.土方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3.1.工作范围

道路土方工程包括从路堑挖掘土方和路堤填筑土方、弃

置土方等所有工程。包括修建水道、边沟、停车场和引道的

所有工程。还包括图纸所示或工程师设立的线段、坡度和断

面,清除不稳定土,清除滑坡等所有必要工程。

1.1、标高和坐标

工程师给承包商提供切线和坡度线的交叉点位置。图纸

将标明水平和垂直曲线的特性,在需要的地方标出超高率。

承包商要根据以上资料准备断面图,报工程师批准。在进行

施工前承包商应在施工区域定线。如工程师有意见可做修

改,这种修改在定线前或后都可以,工程师将向承包商发出

详细的说明,承包商将按说明修改定线以待进一步批准。

1.2、水流的处理

水流的处理在工程师要求的地方或工作保护及施工需

要时,承包商要提供必要的除水、排水或隔离水流的设施。

承包商要提供在雨季前必须的可发挥适当排水作用的临时

性或永久性排水边沟。

1.3、使用和处理挖方

在挖土过程中所有剩余的稳定土,除在另有说明者外,

都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形成路堤。多余的土方或工程师书面声

明的不稳定土都要由承包商处理到公路地界之外。

23

1.4、排水沟

在施工中承包商必须建水渠、边沟或截水沟。如图所示

或在工程师指令的地方建这些沟渠,不管是临时性的或是永

久性的,为了避免在施工期间路堤、路基、基层或基础被水

浸泡,承包商要保证在路堤和沥青结构完成前排水设施足够

和有效。承包商应不断的维修排水沟渠,以保证在整个施工

期间和保修期内排水设施能有效工作。由于未提供有效的排

水设施造成水毁工程,承包商应自费修复。承包商在施工时

应首先修筑排水边沟,在施工中由于动迁影响没有办法修边

沟排水,也应该在路堤外适当位置设置临时积水井将水排

出,这样才能保持路堤干燥避免形成翻浆路堤。并要随时维

修,在施工结束时进行全面休整以达到验收状态。在要施工

的区域内的农田灌溉至少要在施工前2个月停止。所有表水

都要排除并修筑临时或永久性边沟以保证该区域保持干燥。

1.5、泄水槽开挖

在图纸上标示的地方或在工程师要求的地方,承包商应

按要求开挖泄水槽。在没有工程师批准的情况下不能开挖。

此工作视为普通开挖。

1.6、路堑、路基的边坡修筑

按工程师的要求必须从边坡上把浮土或浮石清除。

1.7、填筑原有沟渠

在必须将原有沟渠改道的区域内,要清除所有的有机物

24

和松软的沉积物。用合格的稳定土予以回填。

1.3.2.土方开挖

挖掘包括所有土方挖掘和岩石挖掘,这些挖掘在划定的

界线内进行,如图纸所示或按工程师指示,(结构挖掘除外)

所有挖掘出的土的清除、运输、适当利用和处理,都要依图

纸上注明的开挖线、水平线、坡度、尺寸及截面并按工程师

的要求去实施。

路堑开挖:

路堑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挖掘,并将挖掘出来的土

方运到路堤地段作填料,或者运往弃土地点。它虽然不象路

堤填筑那样有填料的选择和分层压实问题。但是,路堑是由

天然地层构成的,天然地层在生成和演变的长期过程中,一

般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处于地壳表层的路堑边坡,开挖暴

露于大气中,受到各种自然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路堤边

坡更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路堑边坡的稳定与施工方法有着

密切的关系,例如,施工开挖边坡过陡,弃土堆离边坡太近,

施工中排水不良,支挡工程未及时做好,都会引起边坡失稳,

发生塌滑。

路堑的开挖方式应根据路堑的深度和纵向长度,以及地

形、土质、土方调配情况和开挖机械设备的因素确定,已加

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2.1、横挖

25

从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全宽逐渐向前开挖。这种

方法适用于较短的路堑。路堑深度不大时可以一次挖到设计

标高,路堑深度较大时可分成几个台阶开挖,各层要有独立

的出土道和临时排水设施。分层横挖使得工作面纵向拉开,

多层多向出土,可以容纳较多的施工机械,加快了施工速度。

2.2、纵挖法

沿路堑纵向将高度分成不大的层次依次开挖,纵挖法适

用于较长的路堑。

如果路堑的宽度及深度都不大,可以按横断面全宽纵向

分层挖掘,称为分层纵挖法,如果路堑的宽度及深度都比较

大,可沿纵向分层、每层先挖出一条通道,然后开挖两旁,

称为通道纵挖法,通道可作为机械通行或出口路线,以加快

施工速度,如果路堑很长,可在适当位置将路堑的一侧横向

挖穿,把路堑分成几段,各段再采用上述纵向开挖,称为分

段纵挖法。分段纵挖法适用于傍山长路堑。

无论采取那种开挖方法,在挖掘时都应利用挖掘机械把

边坡做好,也就是在挖掘的过程中,边挖边做坡。否则,一

旦挖掘深度过大机械将无法做坡,给施工造成困难。因此,

在挖掘的过程中,测量人员应该及时按照图纸要求把边坡开

挖线放好,并应根据挖掘的深度随时指挥调整开挖线,力争

利用机械一次做好边坡减少人工的做坡量。

26

1.3.3.路堤填筑

在路堤填筑前首先对原有地面进行清理,对于存在的不

平之处应首先予以整平,然后进行碾压(填前碾压)达到规

范要求的压实度。对于需要填筑的地段坡度较大时应首先从

低处填起分层填筑,并应在原有坡面上修筑台阶以利新旧土

的结合,台阶宽度应在1米左右,厚度应根据分层填筑的厚

度加以确定。

3.1、施工中车辆通行道路一般分为上、下两条行车道。

上、下行行车道分别填筑,即采用半幅施工时,尚未施工的

行车道可作为运土车辆的通行道路;上下行车道同时施工

时,即全幅施工时,可在路侧布置车辆通行道路(便道)。

半幅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两幅路基沉降时间不同,最终

沉降量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因此一

般应采用全幅施工为宜。

3.2、布土。合理的土方调配和运土路线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取土场位置及地形确定经济、合理的运土路线。布土

时应根据压路机能达到的压实厚度(规范规定或经监理工程

师同意的厚度)计算卸车数量,例如每层填土压实厚度不大

于20公分时,一车土8立米,可摊铺30平方米。自卸汽车

从取土场把土运到铺筑现场,从一端开始,左右成排,前后

成行等距离布土。只要把布土的位置和稀疏密度掌握好了,

就可以提高摊铺速度。

27

3.3、按规定厚度进行摊铺,一般情况如果用推土机进

行摊铺虚铺系数一般1.2-1.3,如果用平地机进行摊铺虚铺

系数一般为1.1-1.2。由于土质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虚

铺系数。

3.4、平地机整平。当一段落(50米以上)由推土机摊

平并经复测符合要求时就可用平地机进行工作。平地机整平

方法是由路中开始向道路两侧推进,如此往返三次,一般就

可以达到平整度的要求。在平整时注意路基的纵坡和横坡,

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横坡应该适当加大以利路基排水,一

般情况路基横坡要求2%,为利于排水可加大到3%-4%。

3.5、路基碾压。其方法是:第一遍用震动压路机静压

进行稳压,然后再震动压实,具体要求是:(1)直线段和

大半径曲线段,应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因有

较大的超高,碾压顺序应先低(内侧)后高(外侧)。(2),

压路机碾压轮重叠轮宽的1/3—1/2;(3),碾压遍数,震

动压路机震约6-8遍,一般就可以达到密实度要求。(4),

压路机的行驶速度过慢影响生产率,过快则对土的接触时间

过短,压实效果差。一般光轮静压压路机的最佳速度为2-5

公里/小时,震动压路机为3-6公里/小时。所以各种压路机

械的最大速度不应超过4公里/小时。(5),影响压实效果

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是含水量,土类,以及压实功能。在施

工现场因为已经有标准击实,填土类别和标准填料基本一

28

致,因此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含水量。根据现场施工

经验,在压实前最好实测一下填料的实际含水量,经验证明

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正负2%-5%进行碾压效果

最好。如果填料含水量过大,碾压遍数再多也达不到标准。

因此在实测含水量的基础上,如果含水量过大,应考虑将土

摊开晾晒待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碾压,否则将出现因含

水量过大碾压达不到标准或出现软弹现象。(不同类型土压

实时的最大容许含水量,见表一)现场实测含水量的简单办

法是用酒精燃烧法简单易做很适合施工现场操作。如果因工

期关系没有时间晾晒,可以考虑掺拌石灰的方法减少土的含

水量,或者可以将填筑厚度适当减少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过

这两种方法都要增加成本,应该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已求

获得适当予补偿。

1.3.4.构造物台背回填

构造物台背回填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质量,填筑不好

会出现沉降差,发生跳车现象,影响行车速度、舒适与安全,

甚至会影响构筑物的稳定,出现交通堵塞现象。解决这一难

题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填料及填筑方法:

4.1、填料:应选择渗水性较强的砂石料,从路基底一

直填到结构顶。涵洞填到盖板顶;桥梁填到桥头搭板底;挡

土墙内侧填到路基底基层底面。

4.2、填筑范围:桥梁台背后上部距翼墙尾端顺路线方

29

向至少为台高加4m,下部距基础内缘至少为3m;涵洞两侧

不小于孔径的2倍;挡土墙内侧不小于50—80cm宽。

4.3、填筑方法:路堤土填筑完成以后,检查结合部位

的压实度是否合格,然后挖成台阶,台阶高度小于30cm长

度大于50cm。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机具采用小型压路

机或打夯机。

4.4、填土时应从构造物两侧均衡填筑,避免对构筑物

形成楔形压力。

应等构筑物混凝土强度达到至少70%时进行填筑。填筑

高度应至少高出构筑物50cm以上,才可以从构造物上部通

过车辆。

1.3.5.旧路面加宽土方填筑

5.1、旧路面单面加宽填筑:

为使新、旧路基紧密结合,加宽之前,旧路边坡需挖成

阶梯形,然后分层填筑,层上层夯,使之密实。阶梯宽一般

为1m左右,阶高约0.5m。

5、2、旧路双面加宽填筑:

当原有路基加宽系按中线两面加宽时,同样应将旧路基

边坡均切成阶梯式,然后再分别分层填筑,进行加宽。

在实际施工中经常遇到加宽的旧路原有路面比较窄,并

且还要保证交通畅通,如果修筑台阶势必造成原有旧路变的

更窄,不利交通畅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填筑的质量,

30

首先应尽量选择与旧路基的填料相同的填筑材料,这样由于

材料比较相近容易结合。其次,由于不能修筑台阶,因此在

新旧路基结合部一定要加强压实,如果结合部压路机压实压

不到边缘应该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再其次,在检测压实度

时应该重点检测新旧路基结合部。

1.3.6.软土地基路基施工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

土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

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

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软土的特性主

要表现为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

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为

35%—60%,塑性指数为13—30。

6.1、软土路基常用加固方法:

路堤经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

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6.1.1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

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

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6.1.2砂井: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

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

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粘土中起

31

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以

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

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6.1.3袋装砂井:井经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

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经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

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

砂井,其直径仅8cm左右,比一般砂井要省料得多,造价比

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平

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6.1.4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

设一层较薄的砂层。将水从砂层中排出去。最大有效处理深

度,路堤极限高2倍。

6.1.5土工织物铺垫: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

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高

含水量的超软弱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

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6.1.6预压: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果工期不紧,

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

然后再填足和铺筑路面。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0米。

1.3.7.砌体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施工步骤:定位放线、配置砂浆→砌块排列、砌块矫

32

正→竖缝灌砂浆、勒缝→养护

2墙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顶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

依据图纸放出第一层砌块的轴线,砌体的边线及门窗洞口位

置线。

3砌块提前2天进行浇水湿润,浇水时把砌块上的浮尘

冲洗干净。

4根据砌块砌体标高要求立好层数杆,层数杆立在砌体

的转角处,纵向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5m立一根。

5按设计要求的砂浆品种、强度等级进行砂浆配制,配

合比由试验室确定。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

砂、石灰膏控制在±5%以内,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

不少于1.5min。

1.3.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材料要求

1.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都可以用于水泥稳定

碎石,禁止使用硬块水泥,及早强水泥和受外界影响而变质

的水泥。要求水泥初凝时间小于6h。

1.2碎石要求

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碎石最大粒径

不应超过31.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30%。细集料有机质含量不大于2%。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

33

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在6h以

上的水泥,标号可采用32.5级。

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层应分为两层施工,第一层

16cm、第二层20cm,需采取连续摊铺、碾压工艺施工,增

强层间结合,以形成整层。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集

中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

养生工作,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要求5%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8%,劈裂强

度>0.4Mpa,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0MPa。

混和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层位31.519.09.504.752.360.60.075

上基层0068~8638~5822^3216~288~150~3

2、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

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应根据现场材料及试验结果,及现

场实际情况送试验室配置试块,以试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用量

和水灰比,但水泥用量可以调整为>4%及5%。

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块7d浸水抗压强度≥3Mpa。

2.2根据试验室试验确定水泥用量,在现场拌和时,适当

增加水泥用量。最多不应超过0.5-1%,到时另行上报掺量的

百分比。

2.3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的

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级料、

34

拌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下限制含水量。

2.4三个限制时的具体要求:水泥剂量不应>6%。集料

级配中0.075以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含水量不宜超过最

佳含水量的1%。

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的原则:

施工场地拌和方法:

3.1拌和场地采用已施工好的路基上,设两个拌和场,全

幅宽30m,长约150m-200m.

3.2拌和采用强制自落式搅拌站,每天2台工作,1台备

用,正常情况下每台日产量约为200m3-250m3,从上午6:

00-下午6:00争取每台拌和300m3。

3.3碎石、水泥、必须要有自动过磅,控制拌和质量。在

已验收通过的基层上,再次复测标高,检查沉降情况和平整

度变化,及是否出现坑塘和松散,超过验收标准,必须及时

补修。放样采用竹片桩定测标高,竹桩与竹桩拉线摊铺

(10m*6m)。

3.4试铺

正式开工前,每个场地试铺,试铺2-3天后,请监理参

加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小结,小结的内容:用于施工集料的配

合比,确定一次铺筑的适合厚度及松铺系数,调整施工方法

等。

3.5运料:

35

3.5.1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以减少混合料的

离析。本工

采用5T自卸汽车,在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