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6-2《六国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6-2《六国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6-2《六国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6-2《六国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六国论》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六国论》,使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与人物,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程要求,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六国论》的文学特点、历史背景及论证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六国论》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六国论》中的论证逻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六国论》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六国论》文学艺术价值的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六国论》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理解其在中国古代史论中的重要性。

-分析《六国论》中的主要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

-理解《六国论》中的历史观点,如对六国覆灭原因的分析、对秦统一六国的评价等。

举例:

-在讲解《六国论》的文学地位时,强调它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分析“秦并吞六国,非尽灭其人民,而是以其地为秦之土地,以其人为秦之人民”这一句,展示类比论证的用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六国论》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如“诸侯”、“割地求和”等,以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六国论》中的复杂论证结构,如多重论证的交织、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等。

-理解《六国论》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如对合纵连横策略的分析。

举例:

-在讲解文言文词汇时,详细解释“诸侯”一词的含义,以及在文中如何体现战国时期各国割据局面。

-通过图表或时间线,帮助学生梳理《六国论》中的历史事件顺序,以及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突破对复杂论证结构的理解难点。

-对《六国论》中作者对合纵连横策略的评价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基于历史事实形成的。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六国论》电子文本、相关历史资料文档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型(战国时期地图)、讨论小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经典的历史论著——《六国论》。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战国时期的知识,谁能告诉我战国时期有哪些特点?

2.课文背景介绍

-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争斗不断,最终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六国论》就是一篇关于这个时期的重要论文。请大家阅读课文前的导语,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

3.课文阅读与理解

-现在,我们开始阅读《六国论》的第一段。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读完之后,请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认为六国为什么会灭亡?

-作者对秦国的评价是什么?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原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课文内容解析

-下面,我们将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首先来看第一段,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请大家思考,这里的“赂秦”具体指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分析第二段,作者详细阐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并尝试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对策。请大家思考,作者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六国破灭的悲剧?

5.课文难点讲解

-在学习《六国论》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文言文的难点。比如,“诸侯”、“割地求和”等词汇,以及一些复杂的句式。现在,我们来逐个解释这些难点:

-“诸侯”:指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

-“割地求和”:指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求得和平,割让自己的土地给其他国家。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注这些难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它们。

6.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六国论》的主旨内容。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通过《六国论》想要传达什么样的历史观念?

-《六国论》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我们可以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7.课文拓展与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些拓展练习。请大家尝试用《六国论》中的观点来分析以下历史事件:

-隋朝的统一战争

-宋朝与辽、金的关系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撰写一篇短文。

8.课堂小结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六国论》,了解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和对策。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借鉴。

9.作业布置

-作为课后作业,请大家完成以下任务:

-根据课堂笔记,总结《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六国论》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10.课后反思与反馈

-在下节课开始之前,我会请大家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六国论》,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六国论》后,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运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如“诸侯”、“割地求和”等,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通过对文中复杂句式的分析,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分析《六国论》的论证结构时,学会了如何识别并运用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并能够用史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六国论》,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学生对古代的政治制度、军事策略、外交关系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学习《六国论》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其文学艺术价值,还能够在欣赏古代史论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部分学生尝试模仿《六国论》的写作风格,创作了自己的历史论文。

5.知识掌握与应用: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并在课后作业中,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了关于《六国论》的读后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6.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拓展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六国论》中的观点来分析其他历史事件,如隋朝的统一战争、宋朝与辽金的关系等,提高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多媒体资源、课程平台等辅助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8.自我反思与成长:学生在课后反思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如对某些文言文词汇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在分析历史事件时逻辑不够严密。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制定了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六国论》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入了历史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不够吸引人,或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2.教学组织上,课堂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候讨论过于发散,导致课堂重点不够突出。

3.在教学方法上,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传统板书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思维训练不足。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增加更多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比如历史知识问答、小组辩论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讨论的时间分配上,我会更加严格地控制讨论的主题和范围,确保讨论内容紧扣课文主题,同时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3.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适度减少对多媒体的依赖,更多地采用板书和口头讲解,增加师生之间的直接互动,加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思维训练。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内容逻辑关系①课文重点知识点: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六国破灭的原因分析

-作者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评价

-文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②课文重点词汇:

-诸侯: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

-割地求和:为了求得和平,割让自己的土地给其他国家

-并吞:兼并、吞并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的军事和政治策略

③课文重点句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不在于兵力不强,而在于向秦国贿赂以求和。

-“秦并吞六国,非尽灭其人民,而是以其地为秦之土地,以其人为秦之人民。”:描述秦国统一六国后对人民和土地的处理方式。

-“是故燕虽小,而能抗秦者,非力也,合纵之效也。”:分析燕国能够抵抗秦国的原因,并非仅靠实力,而是合纵策略的成效。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请根据《六国论》的内容,解释“合纵连横”策略的含义及其在战国时期的作用。

答案: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军事和政治策略,合纵是指六国之间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连横则是指某国与秦国结盟,共同对抗其他国家。这种策略在战国时期起到了平衡各国力量、延缓秦国统一步伐的作用。

例题二:《六国论》中提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请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这一观点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不在于军事力量不强,而在于向秦国贿赂以求和。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六国之间的内斗和相互贿赂确实削弱了它们的实力,但同时也忽略了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例题三:请从《六国论》中找出至少两个例证,说明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

答案: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岂非抗秦之效耶?”

2.“是故燕虽小,而能抗秦者,非力也,合纵之效也。”

这两个例证分别说明了齐国因未赂秦而终被灭,以及燕国因合纵而能抵抗秦国,从而反映了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

例题四:《六国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