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081第1章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的基本理念 338141.1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3241411.1.1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472041.1.2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4257731.1.3推动教育创新,增强教育活力 4128921.2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428481.2.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4215821.2.2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教育改革 4295711.2.3分类指导,尊重区域和学校差异 415641.2.4问题导向,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472571.3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4213691.3.1强化国家战略,提升教育质量 4216991.3.2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246631.3.3推动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4176541.3.4创新教育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 481821.3.5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适应性 4224091.3.6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28040第2章教育政策与法规解读 5292072.1我国教育政策体系概述 5232282.2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581942.3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527641第3章课程体系改革 6103463.1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与目标 6304753.1.1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642233.1.2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6165213.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7219903.2.1基于学生发展需求 754553.2.2紧密结合时代发展 7186323.2.3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 7186063.2.4强调系统性与连贯性 7275803.3课程实施与评价 713513.3.1创新课程实施方式 7122113.3.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73510第4章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8216424.1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8131584.1.1现代教学理念概述 8150934.1.2常见现代教学方法 8156984.2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 868664.2.1教学手段的创新 814024.2.2教学手段的应用 8269354.3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829004.3.1教学评价 9214204.3.2反馈机制 927275第5章教师队伍建设 988135.1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 9247605.1.1师德师风建设 986315.1.2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987105.2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9292835.2.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9317135.2.2教师培训 10256855.3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 10322835.3.1教师激励措施 10208885.3.2教师评价 1026150第6章学生发展指导 10263926.1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1095716.1.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287526.1.2智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52296.1.3体育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095916.1.4美育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1160866.1.5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1143096.2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 11148066.2.1开展学生个性化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11304066.2.2创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 11313886.2.3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11303026.2.4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119806.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1139256.3.1德育评价: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 11286906.3.2智育评价:评价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11266906.3.3体育评价:评价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体育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11280236.3.4美育评价:评价学生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11154156.3.5劳动教育评价:评价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表现。 1132207第7章教育信息化建设 1152957.1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198457.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12146777.3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1218136第8章校园文化建设 13121988.1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3298668.1.1内涵 13197168.1.2价值 1373458.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3303778.2.1建设途径 13215588.2.2建设方法 14260858.3校园文化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关系 14112068.3.1校园文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14152408.3.2教育质量提升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1412678第9章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 14172609.1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14181859.1.1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1544729.1.2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5283659.1.3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15111559.2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558519.2.1教育质量评价的理念与原则 15205819.2.2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 15207579.2.3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与监控 15104489.3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策略 15120809.3.1问题识别与原因分析 15252259.3.2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5264969.3.3改进效果的跟踪与评价 1625668第10章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的实践案例 162071810.1国内外教育改革成功案例解析 16415810.1.1国际案例:芬兰教育改革 163067610.1.2国内案例:上海教育改革 162872510.2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实施与评价 162319110.2.1项目背景与目标 161588810.2.2项目实施过程 16517410.2.3项目评价与反思 16582210.3教育改革经验总结与推广 161130410.3.1改革经验总结 172075910.3.2改革推广策略 171592610.3.3改革展望 17第1章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的基本理念1.1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文明进步。提升教育质量,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本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1.1.1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1.1.2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1.1.3推动教育创新,增强教育活力1.2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教育改革旨在解决现有教育体系中的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2.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2.2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教育改革1.2.3分类指导,尊重区域和学校差异1.2.4问题导向,破解教育发展难题1.3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国内外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3.1强化国家战略,提升教育质量世界各国纷纷将教育改革纳入国家战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体制改革等手段,推动教育质量提升。1.3.2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1.3.3推动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各国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1.3.4创新教育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1.3.5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适应性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各国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1.3.6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关注点。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情,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第2章教育政策与法规解读2.1我国教育政策体系概述我国教育政策体系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以宪法为根本,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主干,以相关政策文件为辅助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旨在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教育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方面的政策。2.2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法律法规是我国教育政策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宪法:宪法对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发展方针和政策目标进行了规定,为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根本依据。(2)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制度、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3)教育单行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对各个阶段的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定。(4)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依据教育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5)地方性教育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2.3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政策与法规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2)保障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教育政策与法规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改革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3)规范教育改革的行为: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各方行为进行了规范,保证改革有序进行。(4)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政策与法规强调保障教育公平,消除教育歧视,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支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5)推动教育创新:教育政策与法规鼓励教育创新,支持教育改革试点,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活力。(6)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政策与法规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加强教育保障:教育政策与法规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人力和制度保障,保证改革顺利实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政策与法规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3章课程体系改革3.1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与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阐述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与目标,以指导教育实践。3.1.1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断优化,要求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人才。(2)提高教育质量。课程体系改革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系改革旨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1.2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层次分明、类别清晰、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2)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更新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3)强化课程实施与评价。完善课程实施与评价机制,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3.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3.2.1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2.2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特点,关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3.2.3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4强调系统性与连贯性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各学段、各学科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形成有机整体。3.3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与评价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课程改革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策略。3.3.1创新课程实施方式(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课程实施效果。3.3.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过程性评价。(2)运用现代教育评价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3)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指导课程改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第4章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4.1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4.1.1现代教学理念概述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学方法需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启发式”、“探究式”转变。4.1.2常见现代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学习(PBL):以实际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4)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2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4.2.1教学手段的创新(1)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2)互动式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3)实践性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2.2教学手段的应用(1)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2)注重教学手段的整合,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3)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满意度。4.3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4.3.1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2)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4.3.2反馈机制(1)建立健全教学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学生意见,提高教学质量。(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3)学生要积极参与反馈,为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第5章教师队伍建设5.1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其职业素养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5.1.1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恪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以身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5.1.2教育教学能力提升(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2)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3)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5.2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5.2.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跟踪、评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5.2.2教师培训(1)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活动,如校本培训、外出研修、网络培训等。(2)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3)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保证教师培训的实效性。5.3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3.1教师激励措施(1)完善教师薪酬待遇体系,合理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2)设立教育教学成果奖,表彰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3)建立教师荣誉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5.3.2教师评价(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及效果。(2)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3)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方向和动力。第6章学生发展指导6.1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本节旨在明确学生在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背景下的全面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应立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为目标:6.1.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2智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1.3体育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6.1.4美育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6.1.5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2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下为指导措施:6.2.1开展学生个性化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6.2.2创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6.2.3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6.2.4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6.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以下为评价内容:6.3.1德育评价: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6.3.2智育评价:评价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6.3.3体育评价:评价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体育精神等方面的表现。6.3.4美育评价:评价学生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6.3.5劳动教育评价:评价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表现。通过以上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的目标。第7章教育信息化建设7.1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与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宽带网络、数字教学设备等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2)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各类教育数字资源日益丰富,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加深。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4)教育信息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7.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智能化教学评价和精细化管理。(2)课程内容更新。结合学科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型课程,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3)教学方法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7.3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涵盖各类教育领域的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支持。(2)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便捷获取和高效应用。(3)教育大数据应用。收集、分析和应用教育大数据,为教育决策、教学改进和个性化学习提供科学依据。(4)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社交化的学习环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第8章校园文化建设8.1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遵循和维护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涵盖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8.1.1内涵(1)精神文明: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道德观念、校训、校风等。(2)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3)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等。(4)行为文化:包括师生的行为规范、礼仪习俗、校园活动等。8.1.2价值(1)提升教育质量: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师生全面发展。(2)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3)增强学校凝聚力: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4)推动学校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学校持续发展。8.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8.2.1建设途径(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明确办学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3)优化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设施设备水平,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4)丰富行为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师生综合素质。8.2.2建设方法(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保证工作落实。(2)制定规划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3)落实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顺利推进。(4)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成果,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8.3校园文化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关系校园文化与教育质量提升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8.3.1校园文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1)优化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培养师生品质: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师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3)激发师生潜能:校园文化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8.3.2教育质量提升对校园文化的作用(1)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教育质量提升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2)促进校园文化创新: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校园文化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3)增强校园文化影响力:教育质量提升使校园文化更具吸引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第9章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9.1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教育质量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调控,以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9.1.1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阐述教育质量管理的定义、目标、任务和特点,分析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为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9.1.2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9.1.3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介绍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如质量管理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9.2教育质量评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