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摘编自陶东风《文质论》)材料二:孔子说“文胜质”之为“史”,实由史典礼“陈其数”而“失其义”而来。春秋时史以礼官身份主持礼,大都按原有礼的仪式进行,要在仪式上陈礼数,但因礼仪已不再表现原有的“义”,有其仪而无其义,于是有了社会对史官言而不诚、行而无实的印象,如《礼记·郊特牲》说:“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尽管这责任不都在史官,但他们的身份为“史”,人们也就将他们这种“陈其数”而“失其义”的行为谓之为“史”了。春秋时将作为社会规范的伦理道德与礼仪赋予了人格本质与外现的关系属性:礼之“义”即伦理道德被视为“质”;礼之仪,即礼义的行为表现在文饰意义层面被视作“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为内涵。《韩非子·解老》亦谓:“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如果心有仁义道德,行为不合礼仪规范,便是“质胜文”;如果心无仁义道德,仅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便被认为“文胜质”。“文胜质”和史家为礼“陈其数”而“失其义”一样,都是行而无实,故也被视之如“史”。(摘编自赵辉《文胜质则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强调文质统一,但人们对他所说的“文”和“质”有不同的理解。B.汉代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用“华”喻“文”,“实”喻“质”,强调“华”“实”相副。C.六朝的文学创作突出“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宋明道学家则认为有了“质”,“文”自易至。D.清代王夫之与方苞、章学诚等清代古文家的“文质”观多是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以道家、墨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C.“文胜质则史”的“史”源自春秋时的史官,这与他们主持的礼有“仪”而无“义”有很大关系。D.《左传》中的“动作有文”表明君子的行为要符合“礼”,与《韩非子》强调的“文质彬彬”不同。3.下列诗论文句中,最能体现“文质彬彬”的一项是()(3分)A.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B.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C.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郑板桥《题画》画竹题记)D.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刘勰《文心雕龙》有言:“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作家柳青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一谈在文学创作中应如何体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画家丹青张祖平画家丹青原是一名土生土长不太出名的民俗画家,后来他改变风格主攻中国山水画、人物工笔画,短短二十年间就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作者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大师级画家,名气可谓如日中天。目前他的书画作品市场价每平尺达到了5万元以上,且一般人即使出钱也不见得能求得他一幅画作。据说丹青的祖上是一位清朝宫廷御画师,专为皇上烧制瓷器作画,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但到了丹青爷爷这一辈却不幸家道中落,但画画的手艺还是得以传承。爷爷那一辈骨子里依然保留了皇族遗老和艺人的清高,有田有地,衣食不愁,作画权当消遣。爷爷作画不为卖钱,只为一份交情。亲朋好友上门求画带上一瓶好酒,或送上一份上好的土特产,他一般不会拂了别人的雅趣,可归到画师之列。到了父亲的年代却要为生活奔波,作画只是谋生计,混个温饱,一副落泊寒酸的样子,只能算作画匠。丹青从小耳闻目染,极富作画的天性,无师自通,又得到父亲的真传,尤其擅长民间生活和民俗人物画的创作,在方圆数十里名头很响。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涌动,绘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于是县里看中了他潜在的价值,将丹青从乡间一隅调至县文化馆专事创作,户口由农转非,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干部。只是县领导要他改一改专事民俗画创作的路子,多尝试一些中国山水画及花卉写意的绘画创作。丹青初始有些为难,但很快触类旁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名声由近及远,倍受圈内画界推崇。吃水不忘挖井人。丹青觉得吃了皇粮就是公家的人,理应为国家服务、为政府效劳。从此丹青暗自立下一个规矩,私人的活不接、商业的边不沾、逐名逐利的事不干,一句话只为公家作画,不带丁点私心杂念。那时全国时兴招商引资热、文化交流热、与国外缔结友好城市热,艺术品便成了礼尚往来的佳品。丹青所在的县城一不生产特色产品,二没有叫得响的土特产,领导便将主意打在丹青的画作上,这可是最时尚最贵重的礼品,而且还无须动用财政预算,可谓随要随取,礼轻情重。于是丹青肩负起了县里重点招商、重要公关、重要出访、重大节日等活动必备画作礼品的重大任务。许是突出中国特色,抑或人云亦云,凡此活动送礼送出最多的还是山水画、写意画。反正领导需要什么,丹青就画什么,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县里很多事情要办,很多事儿都要花钱。于是各级各部门都把主意打到了丹青身上。公益事业、慈善义卖也好,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也罢,将丹青往台上一引,当场挥毫泼墨,写上几幅字画,拉上县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或有钱的金主捧捧场,将所得拍卖款捐赠出去。政府博得口碑,丹青却不愿留名,可难免还是有人找上门来。慕名而来的无非是官场上企业界的头头脑脑、个体私营的业主老板,不外乎求字求画装点门庭附庸风雅。可每每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一广东富豪不信邪,带上重金上门求一幅“镇店之宝”,在他的门外整整守候了一天半晚,硬是吃了闭门羹。有说丹青名声响架子大了,恃才傲物才不合流呢。还有说丹青表面只认政府不认钱,实际上是另有所图,外人不知罢了。听到这些议论,丹青总是充耳不闻,一笑了之。后来一位交情颇深的朋友告诉丹青,其实他的许多字画都成了领导们的私藏,被当成活宝贝秘不示人。他听了不置可否,闷声不吭。从此以后,丹青在县城便不见踪影,去向不明。若干年后新闻媒介的频频曝光,才让家乡的父母官知晓丹青早已在省城定居,如今成了享誉国内的中国山水画大师。一日,有家乡父母官拜访,呈上精美的请柬,邀请他参加家乡举办的“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丹青早有耳闻,这些年家乡掀起了民俗画热,男女老少皆能一展画技,也有心去体验一下。想到几天前接到侄儿要结婚的消息,反正要去一趟老家,他也就欣然接受了邀请。侄儿结婚是大喜事,做叔叔的自然高兴,席间也就喝了不少喜酒,兴致所至当场画了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画作为礼物送给了侄儿,引得满堂喝彩。那天县里领导专程将丹青接到乡政府所在地,陪同他参观民俗画展。当那一幅幅惟妙惟肖、透着乡里乡气的民俗画作扑面而来、映入眼帘时,丹青恍若梦境一般。当丹青驻足在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画前时,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画面构图新颖、工笔简约,人物活泼、呼之欲出。他自叹自己送给侄儿的那幅“麒麟送子”远不及这幅同题材的画作。丹青将目光落在画作者的印鉴上,竟然是他的妹妹刘雯。那一刻不知是欣慰,还是惭愧,他觉得这么多年自己迷失的远比获得的多……(节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涌动,绘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揭示了社会环境,同时助推情节发展。B.广东富豪重金求取“镇店之宝”而不得,印证了人们对丹青恃才傲物、另有所图等的议论。C.家乡父母官邀请丹青参加“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的目的,仍是看中了他潜在的经济价值。D.小说意在倡导艺术家调整艺术追求,适应社会需要,肯定利用艺术家的劳动发展经济之举。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标题“画家丹青”借“画家”一词与爷爷“画师”之称、父亲“画匠”之称的区别,突出了丹青在绘画领域的成就。B.小说以倒叙开头,并宕开一笔,叙写丹青家世可谓一石二鸟: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也丰富了小说的意蕴。C.小说并没有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而是着力于铺叙故事情节,但是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依然鲜活。D.小说以第三人称行文,不仅可以比较直接、客观、自由灵活地叙写丹青之于绘画的精彩故事,也有利于作者直接抒情。8.丹青由“土生土长不太出名的民俗画家”成长为“享誉国内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嗟乎!十年以来,余之风波祸患苦无已时。然一岁之间,非先生过我,则我过先生,必且再三,一雪其心之所甚痛,竹灯木榻,即啖野葛之味,亦足乐也。自先生出门,余死一儿一孙两媳,刊章名捕,几陷穴胸焚巢之祸。我谓旦中,悔庵粤中将至,必有名香佳砚出而相玩。吾二三年间所历之苦缕覙于前泫然累欷相对庶几可以忘矣。岂知风波之民,即此一日之累欷相对者,天亦不欲以假之乎!余之交先生与文虎,盖在壬申之岁也。当是时,东林、复社争相依附,予所居僻远尘市,亦不乏四方之客。丧乱之后,其迹如扫,瑞当尝曰:“文虎云亡,百里之内,自履安而外,谁复窥黄氏之藩篱者?”晚潮落日,孤篷入港,虽里媪荛儿,亦知其为先生访余兄弟之舟也。吾老母癸酉四旬,癸未五旬,先生与文虎皆如期而至。癸巳六旬,先生揭揭度阡陌间,坐定,出所作《正气堂寿燕序》读之,伤文虎之不偕,不觉失声而哭。先生又去,三十年登堂拜母之客,一朝尽矣!嗟乎!先生名思陵孝廉,二十有二年饥寒流落,关系晦明,夫复何憾?而先生曾谓人曰:“吾一入长安,则竹桥、剡中之路岂可复过?”先生不以竹桥、剡中易长安者,则欲与吾兄弟共此饥寒流落。斯言历然,宁可销磨?皇天后土,既属无情,后死之痛,顾影弥深。先生其必凄怆于我词也夫!(节选自黄宗羲《祭万悔庵文》)材料二:浙东门风之盛,莫过万氏。履安名泰,一称悔庵,生有异禀,美风仪,进止不失尺寸。举丙子孝廉,乱后遂隐居不仕,文行为天下模楷。李杲堂论其风格,比之东汉郭有道①黄征君②云。(节选自《今世说·卷五》)材料三:先生之病,始于南安。有毛汗者,先生之同年生也,染疫将死,同舟皆欲弃之,先生为之收载,亲其药裹,汧得生而先生病矣,即此一事之奇,亦人之所不可及者。(节选自黄宗羲《万悔庵先生墓志铭》)【注】①郭有道:东汉太学生领袖,“介休三贤”之一。②黄征君:东汉著名贤士、隐士黄宪。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吾二三年间A所历之B苦C缕覙D于前E泫然累F欷相对G庶几H可以I忘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先生过我”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过”意思相同。B.“盖在壬申之岁也”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盖”意思相同。C.“斯言历然”与“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斯”意思相同。D.“举丙子孝廉”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两句中的“举”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宗羲与万泰友情深厚,虽历经风波祸患,仍常相聚以慰心苦,万泰病逝,黄宗羲深感悲痛。B.东林、复社纷争时,黄宗羲虽居偏远,却仍有不少宾客来访;但丧乱后,唯万泰来访,二人情谊更显珍贵。C.李杲堂将万泰和郭有道、黄征君相提并论,说明万泰深受读书人爱戴,在其心中地位崇高。D.万泰曾因救助染疫的同年毛汧而染病,其高尚品德令人敬佩,但黄宗羲对此却感到遗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岂知风波之民,即此一日之累欷相对者,天亦不欲以假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履安名泰,一称悔庵,生有异禀,美风仪,进止不失尺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万泰出身浙东名门,却为何二十多年过着饥寒漂泊的生活?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摸鱼儿刘辰翁①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醾②后。留连话旧。同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③,青山只了迎候。东风自送归帆去,吹得乱红沾袖。暮云皱。听杜宇④高高,啼向无何有。江花垂手。任春色重来,江花更好,难可少年又。【注】①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②酴醾:即茶蘼,春末夏初开花,花开时意味着春天的结束。③三韭:泛指蔬菜。④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像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何须”三句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达的情感相近。B.词人人到中年,内心有无数情感缠绕交织,如同弥漫着烟雾的柳丝一般难以分清。C.酴醾是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在酴醾花开之后回到家乡,表达出词人的庆幸之情。D.下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迎候,东风送行,故意将花瓣吹得沾满人的衣袖。16.这首词深沉蕴藉,不言伤,却处处含“伤”,本词中含有哪些“伤”?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3)借代具有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在古诗词中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地理课本里,曾有“桑基鱼塘”的词条解释,认为这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堪称中国农耕社会最为高级的农业形态,也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桑基鱼塘系统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应用,因而南太湖流域是这一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诞生地,也是现今中国传统桑基鱼塘最集中、最大面积、保留最完整。桑基鱼塘的历史可上溯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挖出的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①。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大大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造就了这方土地的繁盛,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也造就了“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新阶段,耕地资源日益紧张,不少地区填塘造地,加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②。与此同时,在国际丝绸业衰退的大背景下,当地居民重鱼轻桑,③,砍掉桑树,基塘比例逐渐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18.请根据文段内容,给“桑基鱼塘”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3分)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句子中的“为”和文中加点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家都为这件事的成功而高兴。 B.我准备请王教授为这本书写一篇序。C.战争过后,一些都化为乌有。 D.这本相册对我来说极为重要。22.如何才能让桑基鱼塘这颗“明珠”重放光彩?请你结合文段给当地政府提出三条建议。(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这个旅游攻略还能改进吗?我听劝!”“听劝,南京一日游如何安排行程?”“帮选,20万以内的车求推荐!”“听劝,这两个工作选哪个?”……从外出游玩的计划制定,到买车、就业等“人生大事”寻求参考,尽管网友求助的内容五花八门,但这些“听劝”的态度倒是如出一辙。一直以来,老人们喜欢语重心长地劝年轻人要“听劝”,而这届年轻人对于“听劝”则表现得异常主动、热情与诚恳。对此,网络上也有大量评论性文字,角度各异:有人从年轻人的心态、心理和个性需求的角度进行评论,有人从信息时代和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进行评论,有人则从新型人际关系建构的角度进行评论,也有人对年轻人一味地“听劝”表示忧虑……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可知,人们只对“质”有不同的理解。)2.C(A选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选项,“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错,刘勰重视“文质”辩证统一关系是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选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言语为内涵”和“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可知,二者观点相同。)3.B(A选项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表述。B选项是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和关系的表述。C选项是对诗歌意趣特点的表述。D选项是强调内容的重要作用,属于重质轻文的观点。)4.①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②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5.①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②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A(B项曲解文意,“广东富豪重金求取‘镇店之宝’而不得”只能印证丹青“只为公家作画”“不愿留名”的事实。C项无中生有,“仍是看中了他潜在的经济价值”的表述没有文本依据;从文本中不难看出,这一次家乡父母官前来邀请丹青是在丹青离乡“若干年后”,“家乡掀起了民俗画热,男女老少皆能一展画技”的背景下进行的,返乡是参加“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而非招商引资等与发展经济相关的活动。D项对小说的主旨理解有误,“倡导艺术家调整艺术追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表述,没有文本依据;而“利用艺术家的劳动发展经济”也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对其加以“肯定”,自然不妥。)7.D(小说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也有利于作者直接抒情”的说法不够准确。应当说,小说中运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有利于作者借文中之“我”来抒情和议论,第三人称则有利于客观陈述,引起读者共鸣。)8.客观因素:①天赋极高:极富作画天性,无师自通,又得到父亲真传。②时代机遇:适逢改革开放,被县里看中,县领导要求尝试山水写意画。主观因素:①不畏困难:触类旁通,改变绘画风格。②淡泊名利:暗立规矩,坚持“三不”原则。(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①妹妹热爱并能创作民俗画,让曾为了县里要求而改变画风的丹青感到欣慰;②妹妹的画作“麒麟送子”远超自己,丹青为自己在乡土民俗画创作方面的落伍而感到惭愧;③尽管丹青在山水画领域有了一定建树,但他却在自己曾经最擅长的民俗画领域止步不前,所以他觉得“迷失的远比获得的多”,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坚持初心,方得始终。(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0.CEG(原句标点为:吾二三年间所历之苦,缕覙于前,泫然累欷相对,庶几可以忘矣。)11.A(A项,前者是“探望”,后者是“过错”。B项,都是表推测,大概。C项,都是“这”。D项,前者是“被举荐”,后者“举起”。)12.D(“但黄宗羲对此却感到遗憾”错,从材料三“即此一事之奇,亦人之所不可及者”可知,黄宗羲对万泰因救助染疫的同年毛汧而染病这件事也是敬佩的,没有表示遗憾。)13.(1)哪里知道经受风波的人,就连这一天的屡次相对叹息,老天也不愿给我啊!(“岂”“累歃”“假”各1分,句意1分)(2)履安名叫万泰,又称悔庵,天生拥有非凡的禀赋,风度翩翩,进退不出一点纰漏。(“一”“风仪”“不失尺寸”各1分,句意1分)14.①他生活在一个社会黑暗、战乱不断的时代。②重视友情,想与兄弟共过饥寒流落的生活。③不慕荣利,选择隐居不仕的生活方式。(每点2分,答满三点给5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唉!十年以来,我的风波祸患苦于没有完结的时候。但是一年中,不是先生来探望我,就是我去探望先生,而且必定一而再,再而三,一洗心头之痛,点上竹灯、睡上木榻,就是吃野葛,也足以欢乐了。自从先生出门以后,我死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两个儿媳妇,被刊章指名逮捕,几乎落到了胸穿家毁的地步。我对旦中说,悔庵将从粤中回来,必定有名香佳砚拿出来共同玩赏。我两三年中所经历的艰苦,可以在他面前委曲详尽地倾诉,屡次相对流泪叹息,也差不多可以忘怀了。哪里知道经受风波的人,就连这一天的屡次相对叹息,老天也不愿给我啊!我与先生和文虎相识,大概在壬申年。当时,东林、复社争相依附,我住的地方虽然偏僻、远离尘嚣,但也有不少四方来客。到丧乱之后,门前的足迹便一扫而尽了。瑞当曾说:“文虎死后,百里之内,除履安外,谁再来看望黄氏的门户?”晚潮落日,有孤篷进港,即使是村里的老媪和砍柴的孩子,也知道那是先生来探访我兄弟的船。我的老母亲癸酉年四十岁时、癸未年五十岁时,先生与文虎都如期而来。癸巳年她六十岁时,先生急匆匆地穿过田间小路,坐定,拿出所作的《正气堂寿燕序》朗读起来,感伤文虎已不能同来,禁不住失声痛哭。现在先生又离去了,三十年间到堂上向老母拜寿的客人,一朝都完了!唉!先生名为崇祯时的孝廉,却二十二年饥寒流离,这是与时局的好坏有关的,又有什么可遗憾?先生曾对人说:“我一进京城,那么竹桥、剡中的路岂能再经过?”先生之所以不愿意把竹桥、剡中去换京城,是想和我们兄弟共此饥寒流落。这话历然在耳,怎能销熔磨灭?皇天后土,已属无情,后死者的哀痛,顾影更深。先生如果听到我的言词也必定会伤感啊!材料二:在浙东地区,门风最为盛行的,莫过于万氏家族。履安名叫万泰,又称悔庵,天生拥有非凡的禀赋,风度翩翩,进退不出一点纰漏。他曾在丙子年被举荐为孝廉,但在战乱之后,他选择隐居不再出仕,他的文章和品行成为天下楷模。李杲堂在评价他的风格时,将他与东汉的郭有道和黄征君相提并论。材料三:先生的病,是在南安生的。有个叫毛汧的人,跟先生同一年出生,染上疫病快要死了,同船的人都要将他抛弃,先生收留了他,亲自为他用药,毛汧病愈但先生却病了,就这一件事,也是他人做不到的。15.C(“表达出词人的庆幸之情”错误,“已是酴醾后”表明归家较晚,含有惆怅和伤感的情绪,而非庆幸之情。)16.①离别之伤。词人离开吴地,吴姬苦苦劝人喝酒,离别让人肝肠寸断。②物是人非之伤。词人中年归家,溪上儿童不能确定是否相识,情绪伤感。③亡国之伤。杜鹃鸟高唱,南宋已灭亡,词人心中有亡国之痛。④时光易逝之伤。春色可以重来,但时光一去不复返,词人内心深处有无限的惆怅与感慨。(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17.(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示例一: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示例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示例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桑基鱼塘是一种通过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为生产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系统。(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有理酌情给分)19.桑基鱼塘系统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应用,而南太湖流域是这一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诞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