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4771.2-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_第1页
DB37T4771.2-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_第2页
DB37T4771.2-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_第3页
DB37T4771.2-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_第4页
DB37T4771.2-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DB37/T4771.2—2024目次TOC\o"1-1"\h\t"标准文件_一级条标题,2,标准文件_附录一级条标题,2,"前言 II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棉花花生间作种植程序 15播前准备 25.1整地 25.2造墒 25.3增施底肥 25.4品种选择 25.5种子处理 36间作方式 37播种 37.1播种时间 37.2播种量 37.3播种覆膜 37.4播后除草 38田间管理 38.1肥料运筹 38.2水分运筹 38.3中耕除草 48.4整枝与化控 48.5病虫害防治 49收获 49.1棉花收获 49.2花生收获 410过程记录与档案管理 410.1过程记录 410.2档案管理 5附录A(资料性)棉花生产记录简表 6附录B(资料性)花生生产记录简表 7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DB37/T4771《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DB37/T4771《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麦(蒜)后直播短季棉;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第3部分:棉饲两熟;第4部分:套春棉;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引言山东是全国重要的优势主产棉区。多年来,随着棉花生产发展和植棉科技进步,山东棉区先后创建了系列多元化种植制度,尤其是麦(蒜)棉两熟种植模式,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发展棉花生产,保障棉花产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受传统棉作制度生产用工多、比较效益低等多因素影响,山东棉区棉花生产严重缩减,给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尽快稳定全省棉花种植面积,需要加快传统棉作制度改革,构建新形势下多元化棉田种植模式,形成先进、经济、适用的技术标准,为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因全省不同棉区生态条件不同,棉田种植制度差别较大,相应的种植模式技术规范需要分部分进行阐述。DB37/T4771拟由六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麦(蒜)后直播短季棉。目的在于规范麦(蒜)后直播短季棉种植模式下茬口衔接和短季棉栽培技术,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目的在于规范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下棉花和花生栽培技术,提升产量品质,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第3部分:棉饲两熟。目的在于规范棉饲两熟种植下棉花和饲草栽培技术,改善棉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第4部分:套春棉。目的在于规范套春棉种植模式下春棉与套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产量品质,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目的在于规范棉花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棉花和大豆栽培技术,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和大豆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目的在于规范棉花、大蒜、辣椒(简称棉蒜椒)间套作种植模式下三者的协同栽培技术,提升产量品质,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是山东棉区的特色,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资源,解决粮棉争地矛盾,促进粮棉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件通过对山东棉区因地制宜发展的系列市场化、新型高效棉作模式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着力解决传统棉作模式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产业间技术协同不强等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增加棉农种植收益,提升棉花生产者的植棉积极性,促进山东棉花生产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范围本文件确立了棉花花生间作的种植程序,规定了播前准备、间作方式、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阶段的技术要求,描述了棉花花生间作的过程记录和验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32花生种子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HJ555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133采棉机作业质量NY/T1224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393花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2394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37/T159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间作intercropping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精量播种precisionsowing使用精量播种机械将定量的高质量种子按照农艺要求的株距、行距和播种深度进行单粒播种的播种方式。棉花花生间作种植程序棉花花生间作的种植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确定间作方式、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流程图如图1所示。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流程图播前准备整地棉花与花生间作地块,采用年份之间深松、深耕、旋耕交替进行,同时与细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方法。深松应达到40 cm以上,深耕应达到25 cm以上。无水浇条件的地块不应深度耕翻,以免跑墒。造墒播种前10 d~15 d,结合整地浇好底墒水,浇水时应统筹兼顾棉花和花生播种出苗的需水要求。增施底肥结合整地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机肥1 000 kg~1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200 kg以上,施肥后细耙2遍~3遍,耙深12 cm~15 cm,做到上虚下实、深浅一致、地平土碎待播。品种选择棉花应选用株型紧凑、抗倒伏、吐絮畅、易采摘的中早熟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1规定的要求。花生应选用耐荫、耐密、抗倒高产良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532规定的要求。种子处理棉花种子选用脱绒包衣种子,播种前晒种2 d~3 d。花生种子在剥壳前晒种1 d~2 d。间作方式采用4行棉花间作6行花生的种植模式。棉花带按照60 cm—80 cm—60 cm或76 cm等行距模式机播并覆膜,每667 m2种植4 000株~5 000株。花生带按照3垄6行种植,垄宽为75 cm~80 cm,垄上两行花生行距为30 cm,每667 m2种植12 000株~16 000株。棉花与花生间距为75 cm左右。下年度可采用同种播种方式,将棉花、花生种植带交换种植。播种播种时间棉花于4月下旬、花生于5月初播种。根据天气及土壤情况,花生播期也可推迟到5月上旬。播种量采用精量播种,棉花每667 m2用种量1.0 kg~1.5 kg;花生每667 m2用种量15 kg。播种覆膜棉花使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施肥、喷除草剂和盖膜一次作业完成,播种深度2 cm~3 cm,选用90 cm或120 cm地膜覆盖,膜厚度≥0.01 mm;花生应用集起垄、施肥、播种、镇压、喷施除草剂、覆膜、膜上覆土为一体的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深度3 cm~5 cm,用90 cm地膜覆盖,膜厚度≥0.01 mm。农膜使用符合NY/T1224的规定。播后除草播种后覆膜前,在地表均匀喷施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施用量和使用方法见产品标签。田间管理肥料运筹棉花采用种肥同播,每667 m2施入氮(N)10 kg~14 kg(释放期为90 d的控释N占50%)、五氧化二磷(P2O5)5 kg~8kg、氧化钾(K2O)5 kg~7kg,覆土保墒。花生每666.7 m2施速效氮(N)肥2 kg~3 kg、控释氮(N)肥4 kg~6 kg、五氧化二磷(P2O5)5

kg~8 kg和氧化钾(K2O)6 kg~8 kg,施入膜内7 cm~10 cm土层,与种子水平距离4 cm~7 cm。根据当地土壤情况施钙。肥料施用应符合HJ555和NY/T496的要求。水分运筹统筹考虑棉花和花生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在足墒播种、覆膜保墒的情况下,盛蕾期后若出现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溉,每666.7 m2灌水30 m3~50 m3 。花生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开花下针期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每666.7 m2灌水30 m3~50 m3;荚果膨大期若遇干旱,每666.7

m2浇水40 m3~60 m3。如遇暴雨或连阴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中耕除草棉花盛蕾期结合中耕、除草、破膜进行培土。花生结合田间情况进行物理机械或化学除草。整枝与化控整枝棉花采用粗整枝,即在6月中旬大部分棉株出现1个~2个果枝时,将第1果枝以下的营养枝和主茎叶一撸到底(捋裤腿);打顶依据“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在7月15日左右完成打顶。化控棉花化控:棉花现蕾后,每667 m2用缩节胺(98%可溶性粉剂)0.5 g~1.0 g,兑水15 kg喷洒棉株;初花期每667 m2用缩节胺(98%可溶性粉剂)1.5g~2.0 g兑水30 kg喷洒棉株;打顶后5 d~7

d,每667 m2用缩节胺(98%可溶性粉剂)4 g~5 g兑水30 kg叶面喷洒,最终棉花株高控制在90 cm~110 cm。花生化控:根据天气及花生长势,使用多效唑或烯效唑进行合理化控。盛花期,每666.7 m2用15%多效唑35 g或5%的烯效唑40 g,加水50  kg喷施茎叶。棉花脱叶与催熟9月下旬,每667 m2用40%乙烯利100 mL~200 mL+噻苯隆(脱叶脲)50%可湿性粉剂20 g~40 g兑水适量均匀喷洒棉株。病虫害防治棉花重点防治苗病、枯黄萎病、铃病、炭疽病等病害和棉蚜、棉叶螨、盲蝽、蓟马、烟粉虱、棉铃虫等害虫,防治措施按照DB37/T159的规定。花生重点防治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叶斑病等病害和花生蚜、蓟马、蛴螬、蝼蛄、金针虫、棉铃虫等害虫,防治措施按照NY/T2393、NY/T2394规定。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要求。收获棉花收获吐絮后及时收摘,拾净落地花;收摘时应头戴棉布帽,使用棉布兜或棉布袋,严防“三丝”和杂质混入。具备机械化采收的棉田,脱叶催熟后,当棉株吐絮率达到95%以上、脱叶率达到90

%以上、水分达到机采标准时,及时机采。机采时应避开露水期。机采棉花应符合NY/T1133作业要求。花生收获花生果壳发青硬化,果壳内里海绵体呈黑褐色,子仁充实饱满,种皮色泽鲜艳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过程记录与档案管理过程记录包括棉花花生间作种植区域的产地环境分析资料、种苗处理方式、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商品信息等基础资料,以及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整枝、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催熟等农事操作措施。所有记录应真实、准备、规范并具有追溯性。棉花及花生生产记录简表见附录A、附录B。档案管理所有基础资料、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