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期末检测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期末检测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期末检测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期末检测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期末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福建省龙岩市期末)火星表面是一个空气稀薄且干燥寒冷的沙漠世界,太阳风可能是导致火星大气稀薄的“罪魁祸首”。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且持续存在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据此完成1~2题。1.与地球相比,火星表面的大气较容易被太阳风“剥夺”的原因是()A.距离太阳更近 B.公转速度较快C.体积和质量更小 D.表面温度较高2.火星大气的流失导致火星表面温度降低主要是因为()A.火星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B.火星大气逆辐射减少C.火星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D.火星表面辐射减少答案1.C2.B解析第1题,地球比火星离太阳近,A错。公转速度快慢与大气是否被太阳风剥夺没有关系,B错。地球体积和质量大,对大气的引力更大,所以地球大气没有被太阳风“剥夺”,C对。地球离太阳近,又有大气保温作用,表面温度高于火星,D错。第2题,大气具有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火星大气的流失使火星大气吸收火星表面辐射减少,火星大气逆辐射减少,火星表面热量散失多、获得补偿少,从而导致火星表面温度降低,选B。(2019·北京市东城区期末)2018年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大气辐射 B.②—太阳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4.当雾霾出现时()A.①增强 B.②增强C.④减弱 D.⑤不变5.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A.黄色—红色—橙色 B.黄色—橙色—红色C.红色—橙色—黄色 D.红色—黄色—橙色答案3.B4.A5.B解析第3题,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B正确。第4题,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出现雾霾时,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升温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能量吸收较少,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减少,故A对,故B、C、D错。第5题,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黄色-橙色-红色,B对。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D.大陆西岸从低纬向高纬流7.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有减湿作用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增温作用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答案6.A7.C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选项A正确。第7题,洋流①为暖流,对欧洲西部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选项A错误;洋流②为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选项B错误;P处为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选项C正确;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通过洋流的输送影响到欧洲西岸,选项D错误。读图,回答8~9题。8.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B.背风坡坡度缓C.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D.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9.该种地貌主要分布在()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8.D9.D解析第8题,图为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第9题,沙丘地貌多分布在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读图完成10~11题。10.猎人爬上山顶时,他可以看到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1.猎人想捕获山羊,可选择蹲守在()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猎人站在山顶上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看,甲处附近与山顶之间存在一高耸的地形,不能通视;乙处与山顶之间隔着一条山脊,不能通视;从丙处到山顶属于凹坡,能通视;从丁处到山顶属于凸坡,不能通视。第11题,分析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①处为山麓缓坡地带,③地为山谷,④处为山脊,②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存在陡崖,地势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动。读“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关于M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B.纬度越高该层厚度越大C.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该层D.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13.图示各自然要素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2.D13.C解析第12题,M层是风化壳,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D对。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圈,A错。纬度越高,风化壳的厚度越小,B错。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岩石圈,C错。第13题,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图示各自然要素,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③,生物圈联系了其它三个圈层,使地球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C对。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据此完成14~15题。14.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A.降水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水汽输送15.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林层结构单一,拦蓄降水能力减弱B.降水强度比以前增大C.放松了水土保持的管理D.红壤土质疏松答案14.D15.A解析第14题,土壤水分存在于土壤中,与其相关性较小的是水汽输送,D对。降水、地表径流可转变为土壤水分,地下径流与土壤水分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故相关性较大。第15题,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林层结构单一,拦蓄降水能力减弱,A对。我国气候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降水强度没有明显变化,B错。植树造林,不能说明放松了水土保持的管理,C错。红壤土质粘重,D错。寒潮带来的强冷空气经常侵袭我国广大地区,给各地带来严寒、大风、霜冻、暴雪、冻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地区中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C.台湾岛、海南岛 D.云贵高原17.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A.地势高 B.纬度低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答案16.A17.A(2019·湖北省荆州中学期末)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面左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横坐标为震中距,纵坐标为传播时间)。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右图)。读图完成18~20题。18.能穿过地核的波是()A.W1 B.W2C.W1和W2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19.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min,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A.3000km B.3500kmC.4000km D.4500km20.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18.B19.D20.B最接近,D对。第20题,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②,是图示三个圆的交点,与三地的距离是各地的震中距,B对。读图,完成21~23题。2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2.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23.该地貌类型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水土流失C.滑坡 D.泥石流答案21.B22.C23.D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该地貌位于地势陡峭的山区的山口附近,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第22题,图中的等高线数值为2100米,且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因此该地貌分布的地区可能是位于西部内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第23题,由于是季节性河流携带砾石、泥沙冲积而形成,所以在冲积扇地貌区如果河流径流量突增,常常会发生泥石流灾害。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卫星对某地地震前后拍摄的遥感影像。据此回答24~25题。24.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①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②监测震灾的动态变化③为救灾预案提供依据④控制灾害的发生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25.从两幅图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现象()①河道堵塞②出现泥石流③出现山体滑坡④出现火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24.B25.A解析第24题,运用遥感可以对震灾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为救灾预案提供依据,但是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也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5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地震后河道出现中断,并出现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等现象。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26.滨海地区的风向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形成海陆风,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白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____(填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_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2)冬季冬季风(3)海风从海洋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解析(1)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其高空形成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最少的季节是冬季,每月只有3天左右;主要是因为冬季风势力强盛,“掩盖”了海陆风。(3)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27.(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月考)读“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试分析原因。(3)A海区的盐度低于B海区的原因是什么?(4)试分析地中海由西向东盐度渐高的原因。答案(1)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A、B两海区分别有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注入。(3)A海区受寒流影响,B海区受暖流影响。(4)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所以,地中海盐度由西向东渐高。解析(1)根据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盐度最高,两侧逐步降低,则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读图可知,A、B两海区位于赤道附近,且都是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因而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3)A海区受寒流影响,蒸发量少,盐度偏低,B海区受暖流影响,蒸发量大,盐度偏高,所以A海区的盐度低于B海区。(4)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大西洋海水盐度低于地中海,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离直布罗陀海峡近的盐度就偏低,所以地中海盐度由西向东渐高。28.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3)某同学在登上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800~1200米之间。(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说明地形、地势特点。结合等高线与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第(2)题,在分别读出甲聚落和朝阳峰海拔的前提下,利用交叉相减方法计算其相对高度。第(3)题,由于受山脊(体)阻挡,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第(4)题,分别从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面积、工程量大小及搬迁居民数量等方面进行评价。29.图1示意我国红树林分布,图2表示我国红树林面积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