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浙江省第一学期10月高一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学年浙江省第一学期10月高一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学年浙江省第一学期10月高一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学年浙江省第一学期10月高一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学年浙江省第一学期10月高一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浙江省第一学期10月高一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什么是新乐府?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但由于郭茂倩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且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其界定的具体依据,今天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这就给后人造成了困扰,比如,哪些作品曾经是唐代的新歌曲?《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早在1995年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其乐府卷中。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其后,人们纷纷尝试制订更为具体的判定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采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合。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唐代新乐府,这里就给研究者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新题乐府的概念。新题乐府侧重于表达题目的创新,其实和新乐府是一回事。根据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唐人所说的新乐府很丰富,既包括如元(稹)白(居易)新乐府那样揭露现实、批评政治的作品,也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至于唐后,历代不乏题为新乐府的作品,都属于诗人的拟作了。(摘编自张煜《新乐府相关问题辨析》)材料二: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解:“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认为是“未尝被于声”。如2017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的《乐府诗集》,在其“出版说明”中直说新乐府辞是“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有的学者在引用该文献时,也是径直改为“未尝被于声”,如黄耀堃《音乐与讽刺——新乐府考》等。据此理解就导致“唐世之新歌”与“未尝被于声”互相矛盾,导致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其未诏伶人者,远之若曹陆依拟古题之乐府,近之若唐人自撰新题之乐府,皆当归之于诗,不宜与乐府清溷也”(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张煜《新乐府辞研究》指出,“声”与“歌”在文献出现的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郭茂倩对新乐府辞的界定是有其标准的,而“新乐府辞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的或是清唱的乐府歌辞”。2017年,乐府学研究用力最深的吴相洲先生又对这段话重新进行解读,并在《文学遗产》发表《论郭茂倩新乐府含义、范围及入乐问题》,该文认为“‘唐世之新歌’,意为唐代乐府新歌辞,名称来自《乐府新歌》等歌录;‘辞实乐府’,是说其乐府性质确切无疑;‘未常被于声’,意为不经常表演,而非从不表演”。这就解决了郭茂倩关于新乐府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从现存文献来看,《乐府诗集》所录新乐府,部分确有入乐的记载。如李峤《汾阴行》孟棨《本事诗》所载,云:“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其他如刘禹锡的《泰娘歌》《捣衣曲》等。因此,新乐府是以歌辞性质被收录于《乐府诗集》的,这些歌辞虽不常配乐演奏,但仍有被采入乐府机构演唱的机会,从而实现乐府诗的相应功能,实现创作者的心理期待。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正反复表达了这种被采诗的愿望。(摘编自万紫燕《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如果我们依据郭茂倩对新乐府界定的标准,我们会很难确定哪些是唐代的新歌曲,且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B.葛晓音提出的新乐府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存在问题,如果单从歌辞性标题上看,我们无法区分所有的新乐府诗。C.因为郭茂倩制定的新乐府诗的标准无法实施,后人重新拟定标准,纳入了一些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兴亡的乐府作品。D.对“未常被于声”中“常”字理解为通假字“尝”,导致了人们对新乐府概念的怀疑,甚至否定新乐府运动存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府诗集》收录的乐府诗不完整,且如何界定、补辑处于争论之中,说明了郭茂倩的分类标准在当代还需要不断完善。B.按照葛晓音对新乐府的分类标准,李峤《汾阴行》应该纳入广义的新乐府诗,属于以“行”为主的新题歌诗。C.材料二列举吴相洲对《乐府诗集》内容重新解读的事例,意在说明郭茂倩对乐府诗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D.材料二认为,新乐府作品有的已入乐,有的未入乐,但创作者们还是有被采诗入乐的心理期待。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论证新乐府具有歌辞性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A.“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B.“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任华《寄杜拾遗》)C.“文人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自为诗者矣。”(冯班《钝吟杂录》)D.“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李贺传》)4.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归入新乐府的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碑孙犁①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②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③“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④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⑤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⑦“大娘!”⑧“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⑨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⑩“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围绕滹沱河展开故事,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在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后,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却导致十几名战士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B.听到李连长的声音后,“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既写出了母女二人与李连长的熟稔,也揭示了“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开始纺织的原因。C.“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构成了小说特定的环境;滹沱河水面结了冰,小队无法过河,却又不得不跳入河中,增加了文章的悲壮感。D.“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写出了小菊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战士牺牲的事实给她带来的巨大的痛苦,表现了她对战士们的深情。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使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如在战士牺牲后,一些精准的动作描写“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等传达了小菊的悲愤和痛楚,突出了小菊直爽的性格。B.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着战士们将要牺牲的悲惨结局。C.小说结尾处写滹沱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运用比拟手法,寄寓了作者对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的赞美以及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的歌颂。D.小说以诗化为原则,通过描写普通农村妇女战争岁月独具的时代之美,展示战争中的普通民众身上的人性美和他们朴素视角下的豪迈的革命牺牲精神。7.“赵大娘”在文中出场次数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8.小说以“碑”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问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已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有删改)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古之人A虚中乐善B不择事C而问焉D不择人E而问焉F取其有益G于身而已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或不达于事”与“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或”字含义不同。B.“所谓交相问难”与“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两句中的“难”字含义不同。C.“问之人以穷其短”与“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穷”字用法相同。D.“夫子贤之”的“贤”与“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栗”用法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于议论文。B.《问说》开篇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着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为什么要勤问,最后申说自己的主张。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问说》运用排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D.《问说》在规劝世人提高修养方面强调做学问要虚心,询问、学习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4分)(2)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4分)13.文中提出求学过程中善“问”所带来的益处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注】①瘗(yì):埋葬。铭,文体的一种。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貌似简单,但用意颇深。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此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细腻的情愫。B.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意蕴深邃。C.“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其怅恨之情,亦甚矣。D.这首词质朴淡雅,多用典故,虽只写现实生活中的景和情,却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15.有人评价“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一句看似无情,实则深情,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旧日好友重逢宴饮,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乐事。曹操在《短歌行》中就以“,”两句描写了这样欢饮畅谈的场景。(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白描手法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的对偶句是“,”。(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4)杜甫《登高》中,“,”两句于无形中传达出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慨。(5)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如果说,谁最有资格见证这座古都由历史深处走来的脚步,我想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甲)。北京的地界儿,多古树。它们有机分布在各自的地盘。每一株,都俨然一位镇守边关的老将军。①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北京,②在它164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③分布着约4万余棵古树,④可谓地球上古树最多、分布密度最广的城市之一。北京古树伴随古都古城的纵深发展,年轮不断增扩,其古韵便渐渐从内到外生发出来。古树的落地生根,仿佛接受了上天的旨意与安排,它们所承载的功能,无可比拟。古树汲天地精华,聚日月光芒,以壮其筋骨,盈其气血。北京古树,好一派威武景象!北京的古树大多植于辽金时期至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汉唐两朝。眼下,它们都是有“身份证”的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名气很大,A:有的古树曾被古代皇帝御封;有的古树因为外形独特或拥有一段美丽浪漫的传说而得名;有的古树在有名之后,人们再度完善和丰富了其传说,使古树的气场更强大。北京古树的生态价值尤为显著,体现在制造氧气、调节温湿度、滞尘降噪等方面。它们巨大的冠能够遮蔽阳光直射,降低气温,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北京古树的存在,不可或缺。古树与古都相伴,古都与古树相拥。偌大的北京倘若没有了古树的装点与陪伴,确实少了些古意。古树无可替代。它的根(乙),就要在它破土的地方站立几百上千年,这壮举算得上伟大了。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北京的每一棵古树都活出了各自的气韵与风度。如果它们长有一张老北京人的嘴巴,一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北京故事。北京现存的古树,借盛世之光,国家之兴,棵棵都精神矍铄,B。17.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本文第四段中“身份证”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学习第一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B.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C.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D.写人要注意体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避免单一化,可以选取不同的生活侧面真实地表现人物,让人物有“立体感”。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甲:乙:21.本文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民间的野生语言大师有自己的一套起名法则,比如一些字典里的词语,在水果摊上被重新编排,赋予了新的诗意,“火聋狗”“迷糊桃”“忙狗”“阳光没贵”“禁止蕉绿”“动感光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是“我需要什么去购买什么”,而是“我看到什么好玩我买什么”。这是一轮新的野生造词运动,以正统的学术眼光看待,它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在那些词被造出来的场景里,它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四校联考参考答案1.(3分)【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且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错误,结合“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可知,是因为人们对《乐府诗集》内容的解读有争议。C.“标准无法实施”错误,结合“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可知,是标准有待完善。D.“导致了人们对新乐府概念的怀疑,甚至否定新乐府运动存在”错,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不是怀疑新乐府概念,而是说概念不明,后者也不是否定,而是质疑。故选B。2.(3分)【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意在说明郭茂倩对乐府诗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错误,结合“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可知,郭茂倩对乐府新诗的界定标准没有前后矛盾,是人们解读不同。故选C。3.(3分)【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将新乐府仅仅规于“诗”,认为“不谐钟吕”,否定新乐府的歌辞性质。故选C。4.(6分)【答案】①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②诗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属于“行”这种新题歌诗。③诗歌内容上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可知,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诗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属于“行”这种新题歌诗。材料一原文说“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通过对歌妓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人生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可见,诗歌内容上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表达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5.(3分)【答案】A,“赵老金在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后,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却导致十几名战士命丧冰河”错,应该是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十几个战士跳河牺牲。6.(3分)【答案】A,“突出了小菊直爽的性格”错,应该是”含蓄内敛“的性格。7.(6分)【答案】①正面描写;作者通过对赵大娘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位热情、爽利、直率的农村妇女形象。②对比衬托;八路军战士死后赵大娘的反应和小菊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由小菊的矜持内敛更能衬托出赵大娘的直率和真性情。(每点3分,共6分)8.(6分)【答案】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战斗与牺牲的见证者和纪念者;②“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每点2分,共6分)9.(3分)【答案】BDF句意: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古之人虚中乐善”是主谓结构,不用断开;“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结构相同,需断开;“于身”是状语修饰“有益”,不能断开。故选BDF。10.(3分)【答案】D(A.正确。“或”,或许/有时。B正确“难”,诘问/阻塞难通;C正确“形作动”。D.错误。贤,意动用法,认为贤/使动用法,使战栗。)11.(3分)【答案】C“运用排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错,刘开的《问说》没有运用比喻论证手法。12.(8分)【答案】(1)“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第一句,判断句,1分;“无以”,没有办法、不能,1分;“致疑”,提出疑问,1分;“广”,增加,1分。共4分)(2)(对)比自己贤能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比不上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屑于向他问。(贤于己,状后句,1分;如,比得上,1分;轻,轻视,1分;焉,他,1分。共4分)13.(3分)【答案】①破除疑难问题,求得正确见解;②丰富自己的学问知识;③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