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考纲点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情播报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2.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

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一、地球的公转1.方向:

。自西向东2.周期:一个恒星年,即

。365日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

轨道。椭圆4.速度:近日点

,远日点

。较快较慢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自转→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夹角23°26′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

运动。南、北回归线往返3.周期:一个

,即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白昼时间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夜短最大值昼短夜长越短最小值昼夜等长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2)季节变化南半球各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赤道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四、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和

的季节变

化导致

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最长最高最短最低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北温带国家的四季

(南半球与之相反)(3)春季:3、4、5月夏季:

月秋季:9、10、11月冬季:

月6、7、812、1、2各三个月2.五带的划分(1)界线:

和极圈。(2)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

。回归线热带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021年1月27日~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圆满完成欧洲四国的“信心之旅〞;2月8日~22日,习近平副主席顺利结束拉美五国和马耳他的正式访问;2月10日~18日,胡锦涛主席圆满结束亚非五国的“友好合作之旅〞。结合右图答复1~2题。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胡锦涛主席结束“友好合作之旅〞回国时,地球的公转位置可能位于图中的()A.aB.bC.cD.d解析: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可判断2月18日地球公转位置可能位于b点。答案:B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有关三位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后减慢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D.我国长城科考站的人员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解析:自1月27日至2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逐渐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答案:C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读图(阴影局部为黑夜,∠POQ=60°,∠POM=30°),答复3~4题。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A.20°26′S,120°EB.23°26′S,120°EC.20°26′N,60°ED.23°26′N,60°E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4.图示日期(

)A.可能在1月份

B.可能在7月份

C.可能是夏至日

D.可能是冬至日解析:图中地球逆时针自转,应为北半球的一局部。由此可以判断OM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即M为6∶00,那么0°经线为8∶00,推断太阳直射点为60°E。根据∠POQ=60°,那么极昼范围在北极圈以北,不是北半球夏至,而是夏至附近,所以可能在7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26′N。答案:3.C

4.B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

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

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1)黄赤交角的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黄赤

交角。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大小:如以下图,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26′。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日期太阳直射点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一轴:地轴。二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三角:地轴与赤

道面夹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

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呈正相关,

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黄赤交角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化→五带范围

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

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

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各地不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没有四季的更替。如果黄赤交角为

9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两极点之间来回移动,全球都

有直射现象。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

度范围=热带范围。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

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

现象的变化。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以以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1)~(2)题。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假设移动轨迹是①,那么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A.66.5°B.26.5°C.63.5°D.69.5°(2)假设移动轨迹是③,与②相比,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长城站将无极昼极夜现象B.地中海气候的范围将不会变化C.北京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D.悉尼元旦的日出方位将是东北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解析:第(1)题,由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①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6.5°之间来回移动,说明此时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3.5°。第(2)题,比较移动轨迹③和②可知,③所示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较小,故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楼房影子在冬季时会缩短,故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答案:(1)C

(2)C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由于晨昏线和太阳直射光线垂直,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晨昏线也在不断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具体分析如下: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规律时间光照图示昼弧、夜弧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特殊节气夏半年北半球各昼弧长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长,夜弧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昼弧现象;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随纬度增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长,夜弧最短,极昼范围达最大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时间光照图示昼弧、夜弧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特殊节气春分秋分各纬度地区昼弧等于夜弧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弧短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短,夜弧越长,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夜弧现象;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随纬度增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短,夜弧最长,极夜范围达最大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那么越短。(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那么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那么相反。(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4)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外表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

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

相等。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以以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答复(1)~(2)题。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解析:此图为12月四地昼夜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乙地出现极昼位于南极点周围,丙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根据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可求出三地经度,如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点,故甲地经度为120°E,同理丙地经度为165°E,丁地为75°W,乙地因全是白昼无法确定正午时刻,故丙、丁位于西半球。由上面分析可知甲地为(0°,120°E),丙地经度为165°E且在南半球。故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答案:(1)C

(2)D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以以下图所示: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至赤道间赤道赤道至南回归线间南回归线及其以南3月21日随纬度增高而降低90°随纬度增高而降低3月21日至6月22日逐渐增大逐渐增大到90°后逐渐减小逐渐减小6月22日达最大值,其中北回归线为90°随纬度增高而增大最小值,66°34′随纬度增高而降低,达最小值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至赤道间赤道赤道至南回归线间南回归线及其以南6月22日至9月23日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到90°后逐渐减小逐渐增大9月23日随纬度增高而降低90°随纬度增高而降低9月23日至12月22日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到90°后逐渐减小逐渐增大12月22日随纬度增高而降低,达最小值最小值,66°34′随纬度增高而增大达最大值,其中南回归线达90°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逐渐增大逐渐增大到90°后逐渐减小逐渐减小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1.计算(1)一般情况下,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纬度

和所求地点纬度间的纬度差。(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直

射点纬度)-90°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应用(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到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

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

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朝向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那么有南、北朝向的变化。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那么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

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

系为α+h=90°(如图乙)。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

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

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

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2021·绍兴调研)图中a、b两条曲线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答复(1)~(2)题。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假设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Q、P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那么()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假设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那么()A.X、Y两地纬度值相同B.X、Y两地昼长相同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解析:第(1)题,从条件分析,曲线a对应Q地,曲线b对应P地,且图中Q地太阳比P地早升晚落,说明Q地昼长较长。同时,P地太阳在北京时间8∶40升起,在14∶40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可得出其昼长为12小时,Q地昼长大于12小时。在Q地昼夜不等长的情况下,昼长为12小时的P地只能在赤道上,赤道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2)题,图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相同,即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因此排除D项。同时,在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方,有两种情况:一是位于同一纬线上,而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应该相同,从图中太阳升落时间来看,X地昼长比Y地长,因此排除A、B项;二是两地分别位于直射点的南北两侧,且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相等,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下,X、Y那么位于同一经线上。答案:(1)D

(2)C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通常依据以下方式解读光照图:1.南北半球确实定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或有关变式图,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以以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确定方向光照图常常与经纬网图一并出现。根据晨昏线先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东西经度,然后根据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根据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最后根据要求确定两点的相对方向。3.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线和昏线或依据晨线或昏线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上的点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那么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晨线上将进入昼半球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昏线上将进入夜半球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为90°,晨昏线上为0°。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由此

推断其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即俯视图上直射点是平分昼

半球的那条经线的经度(注意东西经);纬度按极昼、极

夜之间的平分线来确定(注意南北纬)。纬度也可根据与

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求出,即太阳直射点纬度=90°-相

切点所在的纬度。(直射点与发生极昼的地区在同一半球)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5.确定地方时要把握住光照图中隐含的时间信息:①赤道与晨线的交

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

方时为18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或昼半球的中央

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6.确定日期(1)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

后,进而再根据其他条件进一步判断。(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

一天是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

球为冬季。(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

一天是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

球为夏季。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7.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的判定(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那么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那么相反。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那么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那么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无论太阳直射点怎样移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判断某地日出日落时间和昼长

夜长。晨昏线是日出日落线,春秋二分日晨昏线通过

两极,与经线圈重合,因此各条纬线上的日出日落时

刻都是相同的,即各地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昼夜平分,都为12小时。(4)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推算某地昼长或夜长和日出日落

时间。推算某地昼长或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

围内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开始

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差除以15°即为该地

昼长。12-昼长/2为日出时间,12+昼长/2为日落时间。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8.确定极昼和极夜的范围及变化晨昏线由AOB向MON摆动过程中(春分日到夏至日)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低纬扩展,其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其他变化过程以此类推。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4.(2021·烟台模拟)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阴影局部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读图完成(1)~(2)题。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此时,北京时间是()A.12时20分B.15时20分C.8时20分D.18时20分(2)此时,以下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B.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C.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D.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解析:第(1)题,由图中横线局部为东半球,可知靠近180°经线的东西半球分界线应为160°E,由此判断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160°E与昏线相交的地方时应是18时,故北京时间是15时20分。第(2)题,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70°E,23°26′S),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地中海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答案:(1)B

(2)C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六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021·福建高考)读以以下图,完成(1)~(3)题。第七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假设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那么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假设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以下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第七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假设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那么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第七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课堂笔记]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第七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3)题,因O为北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时,为逆时针方向旋转,E点的时刻应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00或12∶00。假设HP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00时,北半球应为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夏半年某日的6∶00。假设HP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00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日期应为冬半年某日的18∶00。如以以下图所示:第七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答案]

(1)C

(2)A

(3)D第七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021·广东高考)[双选]读以以下图,答复(1)~(3)题。第七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1)假设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关于甲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第七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3)假设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4时40分B.8时40分C.16时40分D.20时40分第七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课堂笔记]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夜长为12小时,其余三地昼长不同,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昼长小于夜长,乙地昼长大于夜长,乙与丙、丁不在同一半球。如果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可能是丙、丁两地。第(2)题,结合上题判断甲位于赤道地区,此地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赤道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日落地方时为18时,应选项A正确;赤道地区自转线速度最大,应选项D正确。第七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第(3)题,根据题意可判断甲地位于120°E,乙地为20°W或160°E,当甲地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可求出20°W地方时为20时40分,160°E地方时为8时40分。[答案]

(1)CD

(2)AD

(3)BD第八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右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A.66.5°NB.23.5°NC.23.5°SD.66.5°S第八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解析: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时旗杆影端都不指向南方,即太阳直射点不可能位于该线以北,因此可排除位于南半球的C、D项;①、③时杆影为零,即发生了直射现象,又可排除A项;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5°N。答案:B第八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解析: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答案:D第八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七分。(20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