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在“五四”时期,有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抗战时期,有艾青、田汉等;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产生了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也是诗人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认真梳理一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以下三种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值得总结经验,以推动诗歌健康发展。其一,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国诗歌的复苏,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这个称呼表明了这些诗歌在传统读者眼中是一个形象模糊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和现代诗所借鉴的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差异,朦胧诗的出现,也产生了读者疏离诗歌的效应。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其二,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和民间的姿态,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老诗人重新回到文坛,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这两部分诗人在七八十年代发表了大量表现大众生活、呼唤思想解放的诗篇。这种潮流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在推进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鼓动作用,同时其文学资源和诗歌元素大多来自生活,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现代主义形成并立潮流。到20世纪90年代,诗坛这种关注现实的诗歌发生流变,出现了新乡土诗、城市打工诗以及口语写作等。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其三,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在诗坛没有缺席。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喜爱者,尽管这种用文言写作的格律诗词,在今天很难有新的超越,但仍有大量习作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令人敬重。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今天中国诗人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百年新诗发展中,有追求有担当的中国诗人们创造了诗歌的奇迹。在新时代,创造中国新诗“高峰”的希望,仍将寄托在关注时代潜心写作的诗人们身上。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创作大众化,就会让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成快餐产品。B.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其与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紧密契合的必要性。C.中国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让诗歌与读者产生隔阂,引起争论,阻碍了诗歌的发展。D.坚守传统的姿态让诗歌难有新的超越,这与诗歌表现时代精神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现实出发,提出了诗人的天职和担当,重点参照中国新诗百年历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B.文章主体部分采取并列式论证结构,侧重从诗歌的精神、题材和语言等方面展开论证。C.文章提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诗人的创作,主要论证新写实主义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的特点。D.文章认为锤炼诗歌语言艺术精度,就是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新诗大众化,形成多样而复杂的局面,势必破坏其固有的优点,造成中国诗歌精神的迷失。B.中国新诗只有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为中华民族担当的使命,才能产生无愧时代的伟大篇章。C.在传统读者眼中,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融合形成的朦胧诗是一个形象模糊的角色。D.锤炼诗歌语言需要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让诗歌的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富有活力。参考答案:1.B

2.D

3.A【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A项,“让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成快餐产品”说法太绝对;原文只说,“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可见,“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成快餐产品”只是个别现象;C项,文中说,“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朦胧诗的出现,也产生了读者疏离诗歌的效应。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但“阻碍了诗歌的发展”,于文无据;D项,“这与诗歌表现时代精神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于文无据,原文说,“在今天很难有新的超越,但仍有大量习作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令人敬重”;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证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认为锤炼诗歌语言艺术精度,就是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理解有误;原文说,“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A项,“势必破坏其固有的优点,造成中国诗歌精神的迷失”,于文无据;文中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认真梳理一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以下三种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值得总结经验,以推动诗歌健康发展”,可见作者对中国新诗大众化有肯定的一面;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9分)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8、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9、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参考答案:8、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9、D(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10、B(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无中生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对面的碗王若冰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有删改)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B.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C.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D.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18.请概括小说中老人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9.“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17.B

18.①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②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③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

19.①“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②“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③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⑤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4.B项,“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故选B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说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一句话,考核鉴赏文章语言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句话是对老人的整体评价,涉及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因此需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生活讲究”主要体现在老人的穿着、饮食器具和家庭装饰上,如,小路初见老人时,老人“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穿着很讲究;家里装修“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吃饭时用的碗非常精致等。“心理善良”主要体现在对小路的态度上,老人看到小路租不到房子而落泪,主动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小路,而且让小路自己挑选房间,说是以小路为自己还牛奶为交换条件,其实小路工作很忙,还经常出差,可见带牛奶只是老人保护小路自尊心的一个借口,而且每天都在有意等小路回来吃饭。“温雅内敛”主要体现在老人的言行上,如老人每天都等小路一起吃饭,显然她希望小路能陪她一起吃饭,可从没有明说过;老人自己内心痛苦,在外人面前没有流露过;小路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总是要说谢谢等。【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碗”在小说中的作用,考查鉴赏小说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含义、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碗”表面上看,就是指老人家里吃饭用的碗,但结合老人的哭诉,可知老人是借对面的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见“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从小路吃饭注意到碗的精致写起,中间的情节发展也都与碗有关,结尾又写“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可见“碗”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老人给小路盛饭的碗每次都不同,但都精致考究,表明老人对生活的讲究,反映出老人的生活口味。从主题表达来看,老人用各种精致的碗给小路盛饭,小路注意到碗的精致,也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又了解了老人在对面摆一只碗的原因,可见小说围绕“碗”展开故事,赞美了美好的人性,突出了主题。另外,小说对一只只碗的描写,突出了碗的精致,使小说笼罩上了一种“悬疑”色彩,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能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B.孙沔不乘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C.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D.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1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参考答案:11.B

12.A

13.A

14.(1)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3)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的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句子中只有两处断句不同,“沔即捕按明僭称王”“断一臂自讼乃得释”。结合前后,可知大意是“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讼,才得以释放”,所以应该是“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不能拆分;“断一臂自讼”,不宜拆分。故选B。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点睛: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以……为:把……当作;尽:用完。第二句得分点: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兴办;申:反复陈述;颁:通“斑”斑白。第三句得分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或:有的人;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不:同“否”。参考译文: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补(正式担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狂妄,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与凶猛的性格超过一般人。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自求罢免,仁宗下诏书褒奖,没有答应(他)。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当宰相,废黜罢免说忠言走正道的人,等到他以使相的身份去镇守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担负重任,(他们)的谋略与议事不和,在中堂之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致)政事被搁置荒废。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于对待国事懒散、懈怠。吕夷简之所以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希望再次想到他而征召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夷简回来,自吕夷简(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执掌朝政,到如今已经三年,没有更改一事。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看过奏章后,皇上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者喜欢他的正直恳切。掌管庆州。元昊死后,将领们想乘着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孙沔说:“乘人之危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失中国的体统。”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反叛,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孙沔回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然而秦州的事不用陛下担忧,陛下应当以岭南为忧。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息上奏。”第二天,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臣说:“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所预料的那样。”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执掌并州。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荒淫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皇帝下诏令审查他的行迹,使者上奏:“在杭州,孙沔喜爱许明所收藏的《鹰图》,许明不愿意献(给他)。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了许明,因此小时候叫‘大王儿’。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讼,才得以释放。在并州,孙沔私自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物。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暴怒而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剔取盗贼的脚后筋,将其弄断。”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负有监察责任的官吏)也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柧棱自持,不依丽人。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故官。入都,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弘图果疏论南星,然言“国是已明,雷霆不宜频击”,“诏狱诸臣,生杀宜听司败法”,则颇谓忠贤过当者。疏中又引汉元帝乘船事,忠贤方导帝游幸,不悦,矫旨切责之。后谏帝毋出跸东郊,又极论前陕西巡抚乔应甲罪,又尝语刺崔呈秀。呈秀、应甲皆忠贤党,由是忠贤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骸骨,遂令闲住。庄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诏、刘志选、梁梦环。擢太仆少卿,复移疾去。三年春,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改弘图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疏陈新政八事,并褒纳焉。当是时,朝廷大议多出弘图手。内札用户部侍郎张有誉为尚书,弘图封还,具奏力谏,卒以廷推简用。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其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乃许之。弘图既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国破,逃野寺中,绝粒而卒。(节选自《明史·高弘图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图不能无望,代还

无望:没有希望。B.锻炼严酷

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C.弘图封还,具奏力谏

封还:缄封退还。D.弘图既谢政

谢政:辞官退休。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B.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C.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D.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弘图对人宽容,不愿依附别人。天启初年,他请求任用邹元标、赵南星,后来他外出巡察陕西时因推荐的官吏有过失而被免职。后来“东林党”事件中,他客观进谏,并没落井下石。B.高弘图以国事为重不惧权贵,敢于进谏。魏忠贤为镇压东林党人而起用他,他在奏章中却指责魏忠贤做得太过分,并且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同时也对乔应甲、崔呈秀提出指责。C.高弘图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仕途多舛。庄烈帝时,官复原职,上书弹劾田诏、刘志选、梁梦环。与张彝宪不和,多次上书请辞,触怒皇帝,削职为民,十年后才被重新起用。D.高弘图为国事力谏,屡屡受挫。在对任用张有誉担任尚书及对宦官们讨论开设东厂的问题上,他虽极力谏阻,最终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退休,后来国家破亡,绝食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由是忠贤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骸骨,遂令闲住。(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5分)

参考答案:4.A.无望:没有怨恨。5.B。6.B.解析:“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同时也对乔应甲、崔呈秀提出指责”是“后谏”。7.(1)因此,魏忠贤很恼火,朝廷拟让高弘图出任顺天巡按,魏忠贤不用他。高弘图请求弃官回乡,魏忠贤就命令他回家闲住。(关键词“由是”、补充“朝廷”、“拟”、补充“魏忠贤”、“乞骸骨”、各1分。)(2)高弘图对此感到羞辱,不和他一起坐,后来七次上书请求解任。皇帝发怒,于是就削除官籍,让他回家,从此他在家住了十年没得到起用。(关键词“耻”、“与(之)”、“乞”、“遂”、“起”各1分。)参考译文: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以才华自持,不依附别人。天启初年,高弘图上书陈述当时政治的八项弊端,请求任用邹元标、赵南星。他外出巡察陕西时,提名推荐手下的官吏,赵南星检举他的过失,高弘图心中不能无怨恨,被人接任返朝后,他称病回乡去了。魏忠贤急于攻击东林党人,他的党羽认为高弘图曾经与赵南星有矛盾,就召高弘图出来担任原职。高弘图进京以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已经关进了关押钦犯的监狱,罗织罪名十分严酷。高弘图果然上书弹劾赵南星,但是奏疏中也讲“国事是非现已明了,打击不应太多”,“钦犯监狱中的几个大臣,对他们的生杀应该由法律部门来决定”,有多指魏忠贤过分的意思。奏疏中又援引了汉元帝乘船游玩的事,当时魏忠贤正引导熹宗出游,所以魏忠贤不高兴了,假托皇帝的诏书严厉批评了他。后来,高弘图又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极力讲原陕西巡抚乔应甲的罪行,还曾用言语指责崔呈秀。呈秀、应甲都是魏忠贤的同伙,因此,魏忠贤很恼火,朝廷拟让高弘图出任顺天巡按,魏忠贤不用他。高弘图请求弃官回乡,魏忠贤就命令他回家闲住。庄烈帝即位后,高弘图被起用,恢复原职。他上书弹劾田诏、刘志选、梁梦环,这三个人都被问了罪。朝廷提拔他为太仆少卿,他又称病离职。崇祯三年春天,朝廷召他入朝担任左佥都御史,又升为左副都御史。五年,升为工部右侍郎。他刚刚上任,总管户、工二部的宦官张彝宪来见他,高弘图对此感到羞辱,不和他一起坐,后来七次上书请求解任。皇帝发怒,于是就削除官籍,让他回家,从此他在家住了十年没得到起用。崇祯十六年,朝廷召他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到任后升迁为户部尚书。第二年三月,京师失守,福王即位后,让高弘图改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高弘图上书就新政讲了八件事,福王都赞赏采纳了。在这个时候,朝廷的重要决定大多由高弘图来拟定。宫中传出福王的手札说要任用户部侍郎张有誉担任尚书,高弘图缄封退还,写奏本极力谏阻,最后还是以朝臣推举的方式选用。宦官们讨论开设东厂,高弘图力争未能成功,于是就请求退休,朝廷不同意,加封太子少师,改任户部尚书。不久因为太后来到,进升为太子太保。这年十月,高弘图四次上书请求退休,福王于是答应了他。高弘图辞官退休后,无家可归,流落到会稽居住。国家破亡以后,他逃进一所荒凉的寺庙中,绝食而死。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节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B.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C.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D.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成年取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晚辈或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呼其名。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后会被收回。C.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有私财,无独立户籍。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毅出身显贵,年少多才。他家世代将门,年少就习武射箭。侯景叛乱时,随叔父樊文皎支援台城。B.樊毅胆识过人,勇毅无比。陆纳夜间偷袭,军营混乱,樊毅与左右数十人,竭力奋战,力阻外敌。C.樊毅身经百战,功劳赫赫。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侯瑱,也曾随侯瑱进军巴、湘,还曾击败齐军。D.樊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隋朝军队进逼时,樊毅分析了当时形势,力主重兵护卫京口、采石。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2)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参考答案:7.A

8.C

9.C

10.(1)等到西魏围攻江陵后,樊毅率兵奔赴救援,恰逢江陵陷落,被岳阳王拘捕,许久后逃回。(2)正值施文庆等人封锁隋兵消息,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京城陷落,樊毅随旧例入关,不久离世。【7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邑三千户”是指有三千人的封地,“三千户”不能断开,排除BC;比较AD两项,结合前后文,“入为侍中”更合文意。故选A。【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王、侯、伯、子、男”错,应该是:公、侯、伯、子、男。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侯瑱”错误,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的是王琳。故选C。【10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及:等到;赴援:奔赴救援;为……所:被动;执:捉住/逮捕;遁:逃;会:恰逢/正值;寝:封锁;不行:未能实行;随例:按照惯例;顷:不久。【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樊毅世代将门,少年时即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樊毅率家兵随叔父樊文皎援台城。文皎于青溪阵亡,樊毅带宗族子弟赴江陵,归属王僧辩,征讨河东王萧誉,因功授职为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樊毅代兄樊俊任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征讨陆纳于湘州。军驻扎巴陵,还未安营扎寨,陆纳潜军夜袭,营内叫嚷不安,将士们惊恐不已,樊毅只与左右数十人,于营门前奋力拼杀,斩十多首级,接着击鼓发布命令,军心才定。因功授职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为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不久任天门太守,晋爵为侯,增加食邑到一千户。等到西魏围攻江陵后,樊毅率兵奔赴救援,恰逢江陵陷落,被岳阳王拘捕,许久后逃回。高祖受禅,樊毅与弟樊猛起兵响应王琳,王琳兵败逃往北齐,太尉侯瑱派使者招降樊毅,樊毅率子弟部伍还朝。天嘉二年,授任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多次升迁武州刺史。太建初年,转任丰州刺史,封为高昌县侯,食邑一千户。入朝任左卫将军。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樊毅率部攻打广陵楚子城,攻下广陵楚城后,在颍口打败齐军,齐军支援沧陵,又击败它。太建七年,攻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到吕梁一战丧失军队,皇帝下诏令任樊毅为大都督,进称号为平北将军,率领众兵渡过淮水,面对清口筑城,与北周人相对抗,连绵大雨使城池毁坏,樊毅全军自行开拔。不久改任中领军。太建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带兵包围寿阳,齐宣帝诏令以樊毅为都督征讨北方的前线军事,率领水军入焦湖。不久授镇西将军,统领荆、郢、巴、武四州水陆各项军事。太建十二年,又令统领沔、汉各项军事,因公事免职。太建十三年,朝廷征授他为中护军。不久升任护军将军、荆州刺史。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为逍遥郡公,食邑三千户,其他照旧。入京任侍中、护军将军,到了隋兵渡江,樊毅对仆射袁宪说:“京口、采石,都为要冲,各需精兵数千,战船二百,战船都到江中,水陆共同防卫。假如不这样,大势已去了。”诸将都赞同他的建议。正值施文庆等人封锁隋兵消息,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京城陷落,樊毅按照旧例入关,不久离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何谓“角色之衡”?

,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本题根据文意,阐述“主角”在前,阐述“配角”在后,而且是递进关系。运用排除法,答案为B项。【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如本题主要是从递进关系来推断答案。8.依照示例,从下列人物“项羽、刘邦、荆轲”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100字左右)示例:孔子礼崩乐坏,动摇不了你“克己复礼”的决心;周游列国,显示了你“仁者爱人”的毅力;纵使栖栖遑遑,你也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编订《春秋》《诗三百》,你将文明教化的火种传承;广收门徒,有教无类,你的思想照亮了万古长夜。但是,历史的车轮毕竟不是你一人可以阻挡,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使得你只能生活在遥远的“周公时代”!参考答案:项羽: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扛鼎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家眼中,他又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这是你登上汉高祖宝座后踌躇满志的高歌,是你征战天下最终获胜的骄傲声音!你审时度势,广纳人才,屈伸有度,足智多谋;你用不懈的努力,从泗水亭长,一步步走向帝王之位;你用超群的智慧,从西楚霸王手里夺得了天下。可是,你的奸诈之术、厚黑之道,也让你的衮衮华服之上打上了深深的卑劣印记!荆轲:①易水高歌,穿越了千古的悲凉慷慨;素衣单车,卷扬起凝重的长河落日。千金虽重,重不过你慨然一诺,匕首光寒,也难比你炯炯双眸。秦殿之上的奋力一搏,兑现了对燕太子的承诺;刺秦的凛然大义,昭示了你不畏强暴的勇气。可谁知,大势所趋,独木难支;一统天下的洪流,也断非一人可以阻遏。②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离别;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以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也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迫。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此题考查的是“表达交流”中《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能力,并考查学生对课内涉及到的《史记》人物了解程度。9.请对下面的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0字。文化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做出最新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至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参考答案:文化部最新规定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将受限制。【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答题时应分析语段的主要信息,找出层次,然后找出关键语句,保留关键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本题,该语段的核心内容是文化部就青少年上网作出了三项规定。提取和概括三项规定的重要内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受限制。关键词是:文化部、规定、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受限制。答案呈现的样式:何人+何事。最后把关键词组成一句简洁流畅的话:文化部新规定: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将受限制。10.请根据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②语言生动,富有文采;③不超过60字。(5分)参考答案:

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989年,陈建平成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形成了课前对学生鞠躬行上课礼的习惯,并将其视为一种规范,坚守了整整三十年,从未间断。被老师深深感动的学生们,也会弯腰向老师表示敬意。三十年一晃而过,对于陈建平老师和他的学生来说,简单的鞠躬行礼并非止步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为他人开一朵尊重之花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是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校园、课堂也是如此,南航师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给学生鞠躬,被老师感动的学生向老师鞠躬,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彰显了南航师生的人格魅力。尊重没有年龄、身份的限制,它是相互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因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交往中,为他人开一朵尊重的花,我们收获的是沁人心脾的心灵之香。西方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承认他人的价值,是我们善待他人的方式。”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西方人。现在,我们也得好好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样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交往更和谐。善待他人,要时时处处都怀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刘德华与王宝强之间有这样的一段故事。2003年底,王宝强获金马最佳新人奖,他去台湾参加颁奖仪式。上卫生间时,由于不熟悉感应水龙头的使用方法,用了许多办法也没能使水流出来。碰巧刘德华从卫生间出来,见此一幕,他便假装自己手没洗干净,回去重洗,在王宝强面前不动声色地“示范”了如何使用感应水龙头,巧妙地为王宝强解脱了尴尬的处境。试问,一位成功的艺人都知道在日常小事上尊重并善待他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其次,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个子矮小的同学报名参加篮球队,想为班集体争荣誉。可体育委员因他个子矮小而不尊重他,当众对他冷嘲热讽,结果那位同学很不服气,与他扭打起来。体育委员不仅吃了几个拳头,还被其他几个同学笑话了一场,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下场。最后,我们还要学会为他人喝彩,承认他人的价值,不吝惜自己的称赞:“你做得很好。”美国卡耐基曾说:“要想别人怎样待你,就得先怎样对待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也不愿被别人瞧不起。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也能收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赞美,那么我们的交际圈也会因肯定和赞美而变得多姿多彩。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在交际中尊重并善待他人,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段叙事类材料,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中心人物“陈建平老师”和学生“鞠躬”这一做法分析“鞠躬”的内涵,理解这一做法的意义,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审题】首先概括材料的内容,找到材料中的“对象”。材料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说教师陈建平整整三十年坚持课前对学生鞠躬行上课礼;第二个部分是说被老师感动的学生也会弯腰向老师表示敬意;第三个部分是对老师和学生“鞠躬”这一行为的评述。从“坚守”“表示敬意”“有着丰富的内涵”等内容可知,设题之人认可肯定师生“鞠躬”的做法,这说明考生立意的时候应该依从设题人的情感取向。然后要分析“鞠躬”的深刻内涵。从教师陈建平的角度来看,他向学生鞠躬,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课堂的敬畏,在他的眼中,师生是平等的,是需要相互尊重的,课堂是严肃的,带着一种敬畏的态度走入课堂可以排除自己内心的和学生内心的杂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的鞠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堂课的开始,可以快速从课间的玩闹状态快速进入严肃的课堂之中,同时老师的鞠躬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师生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同时互相鞠躬,互相礼让展现出的是互敬的姿态,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参考立意:(1)师生平等,相互尊重,营造温文尔雅的校园文化。(2)对教师而言,敬畏课堂,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教学。(3)对同学而言,尽快进入上课的角色,将“精、气、神”调整到最佳状态。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为他人开一朵尊重之花》,明确展示自己的观点。其次由南航师生互相鞠躬这一材料引出“尊重”这一话题。正文主体部分从“善待他人”“换位思考”“为他人喝彩”等三个角度阐释该如何尊重他人。结尾部分收束全篇,明确指出——只有在交际中尊重并善待他人,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素材:扬子晚报网4月29日讯(通讯员郭小凡付裕杨姝菡记者杨甜子)每节课上课前,南航陈建平老师都会给自己的学生鞠躬行上课礼,被老师深深感动的学生们,也会弯腰向老师表示敬意。师生之间的这一坚持,延续了整整三十年。近日,记者慕名来到陈建平老师的课堂,见证了这样尊师重教的一幕。“要敬畏课堂,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教学”1989年,陈建平成为了南航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形成了课前对学生鞠躬行上课礼的习惯,并将其视为一种规范,坚守了整整三十年,从未间断。三十年一晃而过,对于陈建平老师和他的学生来说,简单的鞠躬行礼并非止步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上课礼,陈建平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体现师生的相互尊重,同学起立,老师鞠躬,营造的是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温文尔雅的校园文化。二是善意提醒同学,让他们尽快进入上课的角色,将‘精、气、神’调整到最佳状态。三是敦促教师,要敬畏课堂,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教学。”在未成为陈建平的学生之前,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17级本科生吴笙箫坦言,他从未听说过教师对学生鞠躬行礼,如今亲身体验过多次后,他开始慢慢理解了这一形式的深层含义:“这是一位慈父般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一下子拉近了他和我们同学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和感染,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不认真学习他的课程。”

陈建平对“上课礼”的坚守不仅感动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还感动了周围的其他老师。基础力学与测试系主任、陈老师的同事唐静静便是其中一位,她对陈老师三十年的坚守充满敬意,她说,这样的形式在现代教学中必须要有,仪式感是教育乃至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呢?”“爱生如子,才会真正做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既要教书,即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即立德树人,这就是我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陈建平说。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课程教学要求,陈建平和同事们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入了许多生动、形象、典型的案例。“我的《理论力学》课程,就是从一个套圈魔术开始,最后再回到这个魔术结课的。这是一个持续大约0.2秒、看似不可能却实实在在发生了的力学现象,包含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八个知识大点,若干个知识小点。到了结课的时候,我再揭秘这个魔术包含的力学概念和力学原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陈建平的影响,周围的老师们都养成了平时注意收集教学素材的习惯,刘荣梅老师在看到浙江卫视著名节目《奔跑吧兄弟》里穿插有此魔术时,立即找到该视频并与大家共享。如今,陈建平已经过了天命之年,但他躬耕不辍,对教学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风雨无阻地重复着几十年来的作息:从十几公里外的明故宫校区乘坐校车赶到将军路校区上课,一次又一次地向台下的学生行礼鞠躬,尽管台下坐着的学生的面孔早已换了又换。“我已经老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将会登上庄严神圣的讲台,希望青年教师能够将上课礼这样的仪式传承下去。”教师坚持行上课礼,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每节课上课前,南航陈建平老师都会给自己的学生鞠躬行上课礼,被老师深深感动的学生们,也会弯腰向老师表示敬意。师生之间的这一坚持,延续了整整三十年。近日,记者慕名来到陈建平老师的课堂,见证了这样尊师重教的一幕。(4月30日扬子晚报)“同学们好,同学们好”这一声声的互送问候,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三十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