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含答案)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浣溪沙》
(一)默写
1.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1.下列对《浣溪沙》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下阕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二、《采桑子》
(一)默写
1.,绿水逶迤。
2.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
3.《采桑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颍州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水面平静澄碧。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下阕呈现的画面。
答:
3.简要分析下阕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三、《相见欢》
(一)默写
1.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
2.,,几时收
3.《相见欢》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达官显贵南逃的往事,抒发了对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__
(二)阅读
1.登楼远眺,词人望见什么请描绘词人望见的画面。
答: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3.词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
四、《如梦令》
(一)默写
1.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
2.,误入藕花深处。
3.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因景色迷人而乐不思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在《如梦令》一词中,突出自己想回家的焦急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1.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词人沉醉于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之中,直至醉意渐沉、兴尽晚归,其情感始终是欢快愉悦的。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2.阅读《如梦令》,完成问题。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答:
3.这首词结尾写了鸟儿,作者借“鸥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浣溪沙》
(一)默写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4.《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阅读
1.下列对《浣溪沙》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下阕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二、《采桑子》
(一)默写
1.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2.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采桑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颍州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二)阅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水面平静澄碧。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下阕呈现的画面。
答: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微微的涟漪惊动了沙禽,沙禽掠岸飞过。
3.简要分析下阕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三、《相见欢》
(一)默写
1.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3.《相见欢》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4.《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达官显贵南逃的往事,抒发了对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二)阅读
1.登楼远眺,词人望见什么请描绘词人望见的画面。
答:清秋时节,夕阳笼罩大地,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3.词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中原沦陷,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收复国土无望,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之情,对朝廷无心抗战的愤慨等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如梦令》
(一)默写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因景色迷人而乐不思归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4.李清照在《如梦令》一词中,突出自己想回家的焦急心情的词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阅读
1.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词人沉醉于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之中,直至醉意渐沉、兴尽晚归,其情感始终是欢快愉悦的。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2.阅读《如梦令》,完成问题。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答:示例一:我倾向于把“争渡"理解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词人和她的游伴“误入藕花深处",急于找到出路而奋力划船,杂乱的划船和欢乐的说笑声,自然“惊起一滩鸥鹭”。这种解释侧重于人物动作,使上下文衔接紧密,也符合全词轻松欢快的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洋服务合作协议书
- 新型保安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计划
- 班级经验分享会的开展计划
- 培养学生判断力与批判性思维计划
- 增强图书馆开放日活动效果计划
- 如何应对财务恐惧症计划
- 经理绩效目标规划计划
- 美术欣赏与文化传播课程大纲计划
- 幼儿心理健康关怀计划
- 2025年艺术表演场馆服务项目建议书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类及分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Y -S-T 1700-2024 银矿采选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正式版)
-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高清版)JTGT 54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
- 简单的痛(复杂的评估)-医学评估
- 第59讲-热重曲线分析(课件)
- 陪诊服务项目计划书
- 心内科康复护理个案
- 招聘会会展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补钙科学知识讲座
- 物业园区污渍清洁工作规程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