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_第1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_第2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_第3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_第4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TOC\o"1-2"\h\u10052第1章农业科技概述 3220591.1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381921.2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 42959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183462.1土壤类型与特点 4187402.1.1水稻土 4195712.1.2旱地土 4283672.1.3红壤 4308182.1.4草地土 4273662.2土壤改良技术 55312.2.1物理改良 5233082.2.2化学改良 5298432.2.3生物改良 5314472.3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5284022.3.1土壤养分管理 5162912.3.2施肥技术 516762第3章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 6121343.1农业水资源状况 6239953.2节水灌溉技术 6130853.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630660第4章农作物种植技术 7270314.1作物生长习性 7271954.1.1水稻 7260264.1.2小麦 7154194.1.3玉米 7233264.2高效栽培技术 7243524.2.1育苗技术 760914.2.2土壤管理 7111734.2.3水分管理 7211774.2.4病虫害防治 884494.3间作套种与轮作 8269584.3.1间作套种 8158494.3.2轮作 88899第5章农业生物技术 8191035.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852475.1.1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8257165.1.2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8220235.1.3生物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9241715.2转基因作物 9270375.2.1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与特点 9265875.2.2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与管理 999385.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9126165.3.1生物农药 978195.3.2生物肥料 9186265.3.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927724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0293296.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0181206.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 10102366.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1029191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11300467.1农产品加工技术 1119537.1.1粮食加工技术 11312207.1.2油脂加工技术 11281217.1.3肉类加工技术 1179397.1.4水产品加工技术 11237177.1.5果蔬加工技术 1123797.2农产品储藏与保鲜 1220237.2.1常温储藏 1278987.2.2低温储藏 12907.2.3气调储藏 1232667.2.4化学保鲜 12104997.2.5生物保鲜 12213157.3农产品物流与配送 12197587.3.1农产品物流 12215957.3.2农产品配送 128247.3.3农产品质量追溯 1332744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3109288.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13209238.1.1土地资源退化 1322108.1.2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13146628.1.3生物多样性减少 13232968.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327238.2.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13175398.2.2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13106018.2.3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154928.3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14280958.3.1生态循环农业 14190928.3.2低碳农业 1445988.3.3生物多样性农业 14214698.3.4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14289108.3.5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 1412441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4121439.1农业信息化建设 14128269.1.1概述 14170289.1.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14179769.1.3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15250119.2农业大数据应用 1528599.2.1农业大数据概述 1530689.2.2农业大数据应用领域 15325239.2.3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15158129.3农村电子商务 1542489.3.1农村电子商务概述 15100029.3.2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15171409.3.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措施 1527853第10章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 162571510.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6534410.1.1农业科技推广概述 16632110.1.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成 163184410.1.3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 161447510.2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 162874310.2.1农业技术服务 162424010.2.2农业技术培训 16103610.2.3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的协同发展 162813010.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实践 162446410.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157210.3.2农业科技推广实践案例 171740610.3.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挑战与对策 17第1章农业科技概述1.1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国家及地方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保障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2)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占比提高,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作物育种、栽培技术、农业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逐步健全,推广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1.2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面向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将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绿色低碳成为农业科技发展主旋律。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农业科技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更加完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广泛应用。(5)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展望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将继续发挥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类型与特点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点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我国土壤类型繁多,按照其发育的成土条件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2.1.1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地区,具有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较轻、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其特点是pH值偏碱性,适宜水稻等水生作物生长。2.1.2旱地土旱地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及南方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质地较重,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根据其发育的母质和气候条件,旱地土可分为黄土、黑土、栗钙土等。2.1.3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特点是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质地较重。红壤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限制性,但通过改良可提高其生产潜力。2.1.4草地土草地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地带,具有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的特点。2.2土壤改良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取相应的改良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业产出。2.2.1物理改良物理改良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提高土壤渗透性等方面,提高土壤质量。常用的方法有深翻、旋耕、秸秆还田等。2.2.2化学改良化学改良是利用化学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施用石灰、硫磺、有机肥等。2.2.3生物改良生物改良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施用微生物肥料等。2.3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技术2.3.1土壤养分管理土壤养分管理旨在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1)土壤测试: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为施肥提供依据。(2)养分平衡: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3)土壤调理: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3.2施肥技术施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期。(2)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3)施肥比例: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搭配,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第3章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3.1农业水资源状况农业是我国用水量最大的行业,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水资源总体呈现以下特点: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季节性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农业用水效率偏低,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内容。3.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喷灌技术: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上,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2)微灌技术:通过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优点。(3)滴灌技术:将水通过滴灌管直接滴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省肥、减轻病虫害等优点。(4)渗灌技术:将水通过渗透设施缓慢渗透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5)智能化灌溉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对灌溉系统的自动监控和优化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下是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1)雨水收集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农业灌溉,减少地表径流损失。(2)再生水利用: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3)微咸水、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利用微咸水、海水进行灌溉,通过选择耐盐作物或采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耐盐性,降低淡水消耗。(4)矿井水、温泉水利用:在矿区、温泉地区,利用矿井水、温泉水进行农业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空中云水资源利用: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降水量,为农业提供水源。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4章农作物种植技术4.1作物生长习性作物生长习性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作物的生长习性,有助于我们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4.1.1水稻水稻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和温度要求较高。生长期需水量大,但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分蘖期和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4.1.2小麦小麦适应性较强,喜冷凉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为佳。生长过程中,需注重氮、磷、钾肥的施用,以保证产量和品质。4.1.3玉米玉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和温度要求较高。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深厚、肥沃的土壤为佳。生长过程中,需注重水分和肥料的供应。4.2高效栽培技术高效栽培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育苗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育苗方法,如营养钵育苗、薄膜育苗等。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4.2.2土壤管理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肥料,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4.2.3水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习性,科学调控水分。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2.4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4.3间作套种与轮作间作套种和轮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途径。4.3.1间作套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合理搭配种植。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相互促进生长,提高产量。4.3.2轮作合理规划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如小麦与玉米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以上种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作物生长习性,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措施。第5章农业生物技术5.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衍生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技术和方法。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及防治农业病虫害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5.1.1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这些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提供了新方法。5.1.2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质量,并开发出新型农产品加工制品。5.1.3生物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和生物防治等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5.2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使其具有某种新的性状。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5.2.1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与特点转基因作物种类繁多,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作物具有以下特点: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等。5.2.2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与管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转基因作物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评价和监管,以保证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5.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是利用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农业投入品,对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3.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5.3.2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量的活性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的肥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生物肥料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农产品品质。5.3.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6.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长足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已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国正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6.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农业机械与设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包括以下几类:(1)耕整地机械:如拖拉机、旋耕机、深松机等,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平整等作业。(2)播种与栽植机械:如播种机、插秧机、蔬菜播种机等,实现作物的精确、快速播种和栽植。(3)植保机械:如喷雾器、喷粉机、弥雾机等,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4)收获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甘蔗收割机等,实现作物的自动化收获。(5)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粮食烘干机、饲料粉碎机、榨油机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6)农业运输机械:如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流通。6.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当前,我国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如植保、采摘、施肥等,代替人工完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劳动。(3)精准农业技术:结合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农田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精确管理。(4)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5)智能农业装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需求的不断升级,我国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7.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先进技术。7.1.1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食的加工。目前国内粮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加工、化学加工和生物加工等方法。物理加工主要包括砻谷、磨粉等;化学加工主要包括浸泡、膨化等;生物加工则涉及酶制剂、发酵等技术。7.1.2油脂加工技术油脂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压榨、浸出、精炼等工艺。国内油脂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如采用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技术,提高了油脂的提取率和品质。7.1.3肉类加工技术肉类加工技术包括屠宰、分割、冷藏、熟制等环节。目前我国肉类加工技术正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采用分割、激光打标等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7.1.4水产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包括冷冻、腌制、熏制、熟制等。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如超低温速冻、真空低温熟制等技术,保证了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7.1.5果蔬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包括清洗、去皮、切割、榨汁、干燥等。国内果蔬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如采用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技术,提高了果蔬加工产品的品质和保质期。7.2农产品储藏与保鲜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是延长农产品货架期、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技术。7.2.1常温储藏常温储藏主要包括通风、干燥、防潮等措施。通过优化储藏环境,降低农产品呼吸作用,延长保质期。7.2.2低温储藏低温储藏是利用低温抑制农产品生理活动和微生物生长,主要包括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低温储藏适用于大部分农产品,尤其是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类。7.2.3气调储藏气调储藏是通过改变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抑制农产品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长。常见的气调方法有降氧、增二氧化碳、充氮等。7.2.4化学保鲜化学保鲜是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氧化反应,延长农产品保质期。7.2.5生物保鲜生物保鲜是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处理农产品,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生物保鲜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优点。7.3农产品物流与配送农产品物流与配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7.3.1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环节。为提高物流效率,我国采用冷链物流、集装化运输、信息化管理等技术。7.3.2农产品配送农产品配送是将农产品从产地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我国农产品配送模式主要有直销、农超对接、电商平台等,旨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7.3.3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质量追溯是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我国采用二维码、RFID等技术,方便消费者查询农产品质量信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8.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8.1.1土地资源退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沙漠化等现象。8.1.2水资源污染与短缺农业灌溉过程中,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质随水流入河道、湖泊,导致水资源污染。同时水资源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8.1.3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开发过程中,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行为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8.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污染物从农田、农村生活等方面进入水体的过程。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下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8.2.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物种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8.2.2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用化肥减量、农药减施、生物防治等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8.2.3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等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污染排放。8.3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以下为几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8.3.1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8.3.2低碳农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8.3.3生物多样性农业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8.3.4生态农业工程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等工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生态环境压力。8.3.5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9.1农业信息化建设9.1.1概述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9.1.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1)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面和传输速度;(2)推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3)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终端设备普及率,鼓励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化工具。9.1.3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1)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调控和精准管理;(2)发展农业遥感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空间信息服务;(3)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农业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9.2农业大数据应用9.2.1农业大数据概述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通过分析农业大数据,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9.2.2农业大数据应用领域(1)农业生产: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病虫害预测预报、精准施肥等;(2)农产品流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农产品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3)农业金融:通过大数据评估农业企业和农民信用,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农业金融发展。9.2.3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1)建立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