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操作指南_第1页
农业技术操作指南_第2页
农业技术操作指南_第3页
农业技术操作指南_第4页
农业技术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操作指南TOC\o"1-2"\h\u28797第一章农业技术概述 357461.1农业技术发展简史 393281.2农业技术分类与作用 3253621.3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429900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1142.1土壤类型与特性 4240502.1.1土壤分类 4151732.1.2土壤特性 572332.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5161612.2.1土壤肥力评价 5130482.2.2土壤肥力提升 5307802.3土壤改良技术及其应用 5254792.3.1物理改良 5225462.3.2化学改良 5246002.3.3生物改良 615425第三章育种与种子工程 670513.1育种方法与技术 6289433.1.1传统育种方法 6272063.1.2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6218963.2种子质量检测与处理 66413.2.1种子质量检测 653873.2.2种子处理 681843.3良种繁育与推广 7191373.3.1良种繁育 7282013.3.2良种推广 717752第四章植物保护技术 7137044.1农药使用技术 756144.1.1农药种类及选择 7274724.1.2农药使用方法 7110354.1.3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72174.2病虫害防治方法 83704.2.1农业防治 8303614.2.2物理防治 8319964.2.3化学防治 862054.3植物检疫与生物防治 8234034.3.1植物检疫 8129254.3.2生物防治 827938第五章耕作与栽培技术 8226785.1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 8295065.1.1耕作制度 9160175.1.2栽培方式 9131505.2作物栽培技术与模式 958205.2.1栽培技术 955055.2.2栽培模式 951275.3设施农业与立体种植 919585.3.1设施农业 9315.3.2立体种植 931204第六章水肥一体化技术 1029366.1水肥一体化原理与设备 1083906.1.1水肥一体化原理 10283346.1.2水肥一体化设备 10224506.2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 10286416.2.1系统设计 1028986.2.2肥料选择与配比 10133036.2.3灌溉与施肥管理 1051976.3节水灌溉与施肥策略 10171316.3.1节水灌溉 10278716.3.2施肥策略 1180796.3.3智能化管理 11163926.3.4生态环境保护 115743第七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119067.1农业机械类型与功能 11175887.1.1耕作机械 11218187.1.2播种与栽植机械 1179937.1.3收获机械 1144097.1.4灌溉与施肥机械 11172017.1.5农产品加工机械 11280497.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 12258687.2.1耕作机械化作业 12134337.2.2播种与栽植机械化作业 1260187.2.3收获机械化作业 12250007.2.4灌溉与施肥机械化作业 12132877.2.5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 12194007.3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 12138817.3.1维修保养制度 1217557.3.2维修保养方法 12129357.3.3常见故障排除 12119007.3.4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230368第八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12326028.1农产品加工技术 12169418.1.1粮食加工技术 1385478.1.2蔬菜加工技术 1342568.1.3水果加工技术 13206048.2农产品储藏方法 1329778.2.1低温储藏 13163098.2.2气调储藏 14127698.2.3保鲜剂储藏 14131428.3农产品运输与保鲜 14239278.3.1农产品运输 14287428.3.2农产品保鲜 1428211第九章畜禽养殖技术 14213899.1畜禽品种与选育 14162739.1.1品种选择 15151049.1.2选育方法 1538859.2饲料配制与饲养管理 15287769.2.1饲料配制 15245499.2.2饲养管理 1547539.3畜禽疫病防治与净化 1518119.3.1疫病预防 1551619.3.2疫病治疗 15154889.3.3净化措施 15262099.3.4监测与预警 152813第十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62191810.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61197910.2农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16429510.3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 16第一章农业技术概述1.1农业技术发展简史自古以来,农业技术就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早期的刀耕火种,到封建社会的精耕细作,再到近现代的科学种植、养殖,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农业时期、传统农业时期、现代农业时期和精准农业时期。1.2农业技术分类与作用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各类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产量:通过选育良种、改进栽培技术、优化施肥和灌溉等措施,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2)改善品质:利用生物技术、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3)节约资源:采用精准农业技术、节能技术等,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保护环境:通过绿色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5)提高农业竞争力:运用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3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机械化等。(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技术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如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绿色化:以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技术为主导,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2)智能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3)精准化:发展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融合化: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5)国际化:加强农业技术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于合理管理和改良土壤具有重要意义。2.1.1土壤分类根据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可分为以下几类:砂土、壤土、粘土和石灰土等。各类土壤的颗粒组成、孔隙度、容重等物理性质以及养分含量、酸碱度等化学性质存在差异。2.1.2土壤特性(1)物理性质: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颗粒组成、孔隙度、容重、温度和湿度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保水、保温功能。(2)化学性质:土壤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养分含量、酸碱度、氧化还原性等。这些性质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生物性质:土壤生物性质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残体等。这些生物在土壤肥力形成和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2.2.1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评价是对土壤供肥能力、保肥功能和植物生长状况的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分析、土壤生物活性评估等。2.2.2土壤肥力提升(1)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轮作与间作:通过轮作和间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土壤调理:针对土壤存在的问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调理,提高土壤肥力。2.3土壤改良技术及其应用2.3.1物理改良(1)深翻松土: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保水能力。(2)客土改良:将肥沃土壤或有机质材料施入贫瘠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3.2化学改良(1)酸碱度调整:根据土壤酸碱度,采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进行调整,改善土壤环境。(2)盐碱化治理:采用排盐、灌水、覆盖等方法,降低土壤盐分,减轻盐碱化程度。2.3.3生物改良(1)微生物接种:施用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土壤肥力。(2)植物修复:利用特定植物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改善土壤环境。通过以上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第三章育种与种子工程3.1育种方法与技术3.1.1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选择育种是基于对目标性状的长期观察和选择,积累优良基因型。杂交育种则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种间的优良基因进行组合,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突变育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诱导基因突变,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3.1.2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目标基因进行追踪和选择。基因工程育种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将有益基因导入植物体,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细胞工程育种则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优良性状的快速繁殖和固定。3.2种子质量检测与处理3.2.1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质量检测主要包括纯度检测、净度检测、发芽率检测和种子活力检测。纯度检测是判定种子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保证种子遗传稳定性。净度检测是检测种子中杂质含量,保证种子质量。发芽率检测是测定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发芽的能力,以评估种子播种价值。种子活力检测则是对种子生活力的评估,以预测种子在储存和播种过程中的表现。3.2.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主要包括消毒、包衣和萌发处理。消毒是为了消除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防止病害传播。包衣则是将种子表面包裹一层化学物质,以提高种子抗逆性、促进萌发和防治病虫害。萌发处理是对种子进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3.3良种繁育与推广3.3.1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旨在保持良种的遗传稳定性和优良性状,主要包括原种繁育和良种生产。原种繁育是通过对原始种子进行繁殖,保持其品种纯度和遗传特性。良种生产则是通过原种繁育获得的种子进行大规模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3.3.2良种推广良种推广是将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向农业生产一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良种推广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试验、示范和培训,引导农民合理选用良种,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同时加强良种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保障农民利益。第四章植物保护技术4.1农药使用技术4.1.1农药种类及选择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应根据作物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4.1.2农药使用方法农药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喷粉、拌种、土壤处理等。喷雾法是最常用的施药方法,要求均匀喷洒在作物叶片正反面;喷粉法主要用于仓库和温室等封闭环境;拌种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种子传播的病害;土壤处理法主要用于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4.1.3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注意以下事项:(1)根据农药标签说明使用,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2)选用合适的施药器械,保证施药均匀;(3)避免在高温、高湿、大风天气施药;(4)施药人员应具备防护措施,防止中毒发生;(5)妥善保管农药,防止人畜误食。4.2病虫害防治方法4.2.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2)合理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3)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园清洁;(4)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增强作物抗逆性。4.2.2物理防治(1)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习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2)采用人工捕捉、刮除病斑、拔除病株等方法;(3)利用高温、冷冻等手段防治病虫害。4.2.3化学防治(1)合理选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技术进行防治;(2)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合适的防治方案;(3)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防止抗药性产生。4.3植物检疫与生物防治4.3.1植物检疫(1)加强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防止病虫害跨区域传播;(2)强化产地检疫,保证植物及其产品安全;(3)定期对植物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和预警,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4.3.2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2)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提高生物防治效果。第五章耕作与栽培技术5.1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关乎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合理的耕作制度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栽培方式的选择则应根据作物种类、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5.1.1耕作制度(1)轮作制度:合理规划作物种植顺序,避免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2)深翻与浅翻:根据作物根系特点,选择适宜的翻耕深度,以利于根系生长和土壤通气。(3)施肥制度: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5.1.2栽培方式(1)直播:适用于种子较大、生长周期短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2)移栽:适用于幼苗生长较慢、需精细管理的作物,如水稻、蔬菜等。(3)间作与套作:通过合理搭配不同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5.2作物栽培技术与模式5.2.1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消毒、浸种和催芽等环节,保证种子质量。(2)播种技术: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深度和密度。(3)水肥管理:合理调控水分和肥料,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5.2.2栽培模式(1)露地栽培:适用于气候条件适宜、病虫害较少的地区。(2)设施栽培: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为作物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3)立体种植:利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5.3设施农业与立体种植5.3.1设施农业(1)温室: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实现作物全年生产。(2)大棚:适用于春季提前播种、秋季延后收获的作物。(3)遮阳网:在高温季节降低光照强度,减轻作物蒸腾作用。5.3.2立体种植(1)层架式:在有限空间内设置多层层架,用于种植不同作物。(2)墙体式:利用墙面进行攀爬作物种植,如爬山虎、丝瓜等。(3)悬挂式:利用空中悬挂装置,进行空中种植,如吊兰、番茄等。通过以上耕作与栽培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六章水肥一体化技术6.1水肥一体化原理与设备6.1.1水肥一体化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其原理是将肥料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通过灌溉系统将水肥混合液均匀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6.1.2水肥一体化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灌溉设备、施肥设备和控制系统。灌溉设备包括水泵、管道、喷灌或滴灌设施等;施肥设备包括肥料罐、施肥泵、流量计等;控制系统则负责对灌溉和施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6.2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6.2.1系统设计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土壤特性等因素,合理设计水肥一体化系统。保证系统具备足够的供水能力和施肥精度,同时兼顾操作简便、维护方便。6.2.2肥料选择与配比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结合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比。肥料应易溶解、无污染、腐蚀性小,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2.3灌溉与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同时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调整施肥浓度和频率,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养分的均衡供应。6.3节水灌溉与施肥策略6.3.1节水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径流,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3.2施肥策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施肥策略。在作物生长关键期,适当增加施肥频率,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最大需求。6.3.3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对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参数,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实现节水、节肥、高效的目标。6.3.4生态环境保护在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等环保型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农业机械化技术7.1农业机械类型与功能7.1.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主要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平整等作业,包括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这些机械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7.1.2播种与栽植机械播种与栽植机械用于播种、栽植作物,如播种机、插秧机、直播机等。这类机械能提高播种与栽植的效率,保证作物生长的均匀性和稳定性。7.1.3收获机械收获机械主要包括收割机、脱粒机、摘果机等,用于收获各种作物。这些机械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损失率。7.1.4灌溉与施肥机械灌溉与施肥机械如喷灌机、滴灌设备、施肥机等,用于为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这些机械能实现节水、节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7.1.5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包括碾米机、磨粉机、榨油机等,用于农产品的加工。这些机械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7.2.1耕作机械化作业耕作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深翻、松土、平整等,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和作业方式。7.2.2播种与栽植机械化作业播种与栽植机械化作业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保证播种与栽植质量。7.2.3收获机械化作业收获机械化作业应根据作物成熟度、品种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和时机,保证作物收获质量。7.2.4灌溉与施肥机械化作业灌溉与施肥机械化作业应根据作物需水量、需肥量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施肥方式和设备。7.2.5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机械,保证产品质量。7.3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7.3.1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机械功能稳定。7.3.2维修保养方法掌握各类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方法,遵循操作规程,及时更换磨损零部件,防止机械故障。7.3.3常见故障排除了解农业机械常见故障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降低维修成本。7.3.4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加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第八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8.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8.1.1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加工主要包括谷物脱壳、去杂、磨粉等过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合适的加工设备,保证加工效率和质量;(2)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粮食变质;(3)加强粮食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交叉污染。8.1.2蔬菜加工技术蔬菜加工主要包括清洗、切割、腌制、烹饪等环节。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污染物;(2)根据蔬菜品种和加工目的,选择合适的切割方式和大小;(3)合理控制腌制时间和温度,保证蔬菜口感和品质。8.1.3水果加工技术水果加工主要包括选果、清洗、去皮、去核、切片等环节。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成熟度适中、无病虫害的水果原料;(2)采用适宜的去皮、去核方法,减少水果营养成分的损失;(3)加工过程中注意水果的颜色、口感和营养成分的保护。8.2农产品储藏方法农产品储藏是延长农产品保质期,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产品储藏方法。8.2.1低温储藏低温储藏是通过降低储藏环境的温度,减缓农产品新陈代谢,延长保质期的一种方法。低温储藏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农产品种类和特性,选择适宜的储藏温度;(2)保持储藏环境的湿度和通风;(3)定期检查农产品品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8.2.2气调储藏气调储藏是通过改变储藏环境的气体成分,抑制农产品呼吸作用,延长保质期的一种方法。气调储藏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2)保持储藏环境的温湿度;(3)定期监测气体成分,保证气调效果。8.2.3保鲜剂储藏保鲜剂储藏是通过使用化学或生物保鲜剂,抑制农产品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的一种方法。保鲜剂储藏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保鲜剂;(2)严格按照保鲜剂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操作;(3)注意保鲜剂的残留问题,保证农产品安全。8.3农产品运输与保鲜农产品运输与保鲜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减少损耗的关键环节。8.3.1农产品运输农产品运输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时间,缩短运输周期;(2)采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和挤压;(3)保持运输环境的温湿度,防止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8.3.2农产品保鲜农产品保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预冷处理:在农产品采摘后及时进行预冷,降低农产品体温,减缓新陈代谢;(2)使用保鲜膜或保鲜剂:覆盖保鲜膜或使用生物保鲜剂,抑制农产品呼吸作用,延长保质期;(3)控制运输和储藏环境的温湿度:保证农产品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新鲜。第九章畜禽养殖技术9.1畜禽品种与选育9.1.1品种选择在选择畜禽品种时,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养殖资源及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畜禽品种。要注重品种的优良特性,如生长速度、繁殖能力、抗病力、适应性和肉质品质等。9.1.2选育方法畜禽选育应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通过系统选育、杂交选育、品系繁育等手段,提高畜禽品种的生产功能和遗传稳定性。同时加强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品种资源的多样性。9.2饲料配制与饲养管理9.2.1饲料配制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平衡。注重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严格遵守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9.2.2饲养管理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实行分阶段饲养,关注畜禽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9.3畜禽疫病防治与净化9.3.1疫病预防加强畜禽疫病预防工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