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解读指南_第1页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解读指南_第2页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解读指南_第3页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解读指南_第4页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解读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解读指南TOC\o"1-2"\h\u8047第1章总体要求 4195141.1战略背景与意义 4197531.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217851.3发展目标与战略布局 531486第2章产业发展 5303062.1农业现代化 526652.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549732.1.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5250932.1.3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5201002.1.4发展绿色农业 61652.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6169152.2.1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 6313052.2.2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641842.2.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6137012.3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6260172.3.1家庭农场 6136532.3.2农民合作社 6105782.3.3农业龙头企业 6231652.3.4农村创新创业人才 715437第3章人才支撑 784083.1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7223893.1.1优化乡村人才结构:以提高乡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加强乡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7164633.1.2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发挥乡村教育资源优势,加大乡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熟悉乡村环境、具备专业技能的本土人才。 7295353.1.3加强乡村人才培训: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757053.2人才引进与培养 7108603.2.1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城市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到乡村创新创业。 791693.2.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207103.2.3实施人才项目工程:针对乡村发展需求,实施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业扶持等人才项目,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735323.3人才政策支持与保障 768713.3.1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 7143203.3.2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建立乡村人才服务中心,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创业指导等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796423.3.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762333.3.4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乡村人才发展基金,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811235第四章文化传承与创新 843414.1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870114.1.1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 8176914.1.2传承发展乡村优秀文化 8192294.2文化产业发展 8217674.2.1优化乡村文化产业布局 8130964.2.2发展乡村创意产业 8302304.3乡村文明建设 8252244.3.1提升乡村文明素质 8220014.3.2改进乡村治理体系 920904.3.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926637第5章生态文明建设 9207165.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9307585.1.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9109145.1.2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 9290915.1.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9154745.2生态农业发展 928185.2.1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999925.2.2发展循环农业 9158085.2.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9295505.3生态补偿机制 10302915.3.1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1034625.3.2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1013345.3.3强化生态补偿监管 1020348第6章基础设施建设 10248566.1交通基础设施 1035006.1.1乡村交通网络规划与优化 1029816.1.2农村公路建设 10201746.1.3乡村物流体系建设 10137056.2水利基础设施 10313336.2.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0255006.2.2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10224686.2.3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 1098156.3信息基础设施 11189866.3.1乡村信息网络覆盖 11158726.3.2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 11232296.3.3乡村数字经济培育 116452第7章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11264857.1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 11186107.1.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11179667.1.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168067.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1259777.2.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1246847.2.2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112417.2.3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2160567.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2279207.3.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266367.3.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2242877.3.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25090第8章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 12301978.1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2261978.1.1完善乡村治理结构 12173128.1.2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 1225398.1.3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382438.2基层组织建设 13222268.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3265628.2.2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3294368.2.3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 13168618.3社会治安与法治建设 13172768.3.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 14297058.3.2深化平安乡村建设 144068.3.3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1432000第9章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 14229109.1财政支持政策 14263749.2金融支持政策 14265839.3土地利用与规划政策 1429142第10章监督评估与考核 152162210.1监督评估机制 153095510.1.1组织架构:设立乡村振兴战略监督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级部门开展监督评估工作。 153173710.1.2监督评估内容: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评估,包括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工作成效等方面。 152489210.1.3监督评估方式: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评估、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 152639910.1.4信息反馈与公开:建立监督评估信息反馈和公开制度,及时将监督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地方,并定期向社会公开。 152908610.2考核指标体系 15156310.2.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等。 152135010.2.2社会事业指标:包括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以及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等。 15593410.2.3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绿化覆盖率等。 15948410.3考核结果应用与问责机制 15698010.3.1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委、及有关部门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16584210.3.2责任追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16421710.3.3改进措施:对考核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6第1章总体要求1.1战略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巩固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1.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基本原则——坚持管农村工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干部配备等方面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振兴。1.3发展目标与战略布局(1)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2)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的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2章产业发展2.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2.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1.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1.3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培育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主体。2.1.4发展绿色农业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2.2.1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2.2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农业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2.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链布局,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2.3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3.1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培养一批具备适度规模、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家庭农场。2.3.2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提升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2.3.3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3.4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第3章人才支撑3.1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本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3.1.1优化乡村人才结构:以提高乡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加强乡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3.1.2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发挥乡村教育资源优势,加大乡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熟悉乡村环境、具备专业技能的本土人才。3.1.3加强乡村人才培训: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3.2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引进与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措施旨在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3.2.1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城市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到乡村创新创业。3.2.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2.3实施人才项目工程:针对乡村发展需求,实施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业扶持等人才项目,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3.3人才政策支持与保障为保障乡村人才队伍稳定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3.3.1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3.3.2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建立乡村人才服务中心,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创业指导等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3.3.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3.3.4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乡村人才发展基金,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第四章文化传承与创新4.1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4.1.1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1)系统开展乡村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和登记工作,建立乡村文化遗产数据库。(2)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古建筑、文物等进行保护与修复。4.1.2传承发展乡村优秀文化(1)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2)鼓励乡村文化传承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人才。(3)推动乡村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创新。4.2文化产业发展4.2.1优化乡村文化产业布局(1)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2)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4.2.2发展乡村创意产业(1)支持乡村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乡村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产业。(2)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3乡村文明建设4.3.1提升乡村文明素质(1)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开展乡村文明实践活动,提高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4.3.2改进乡村治理体系(1)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维护乡村社会稳定。4.3.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1)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满足乡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第5章生态文明建设5.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5.1.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推广生物可降解农膜。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养殖业清洁生产。5.1.2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5.1.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推进农村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自净能力。5.2生态农业发展5.2.1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5.2.2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循环发展。发展种养结合、立体农业等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综合效益。5.2.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5.3生态补偿机制5.3.1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范围、标准和方式。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机制,保证生态补偿政策落地生根。5.3.2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生态保护效益,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力度,引导生态保护地区绿色发展。5.3.3强化生态补偿监管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生态补偿政策取得实效。第6章基础设施建设6.1交通基础设施6.1.1乡村交通网络规划与优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首要任务是加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节重点对乡村交通网络进行规划与优化,提升农村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6.1.2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覆盖率、硬化率和等级公路比例,保证农村公路安全、便捷、畅通。6.1.3乡村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乡村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商和现代农业发展。6.2水利基础设施6.2.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排水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6.2.2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6.2.3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大河湖治理力度,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6.3信息基础设施6.3.1乡村信息网络覆盖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光纤、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6.3.2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6.3.3乡村数字经济培育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第7章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7.1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7.1.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为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应合理规划乡村学校布局,保障农村学生就学便利。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7.1.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7.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7.2.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乡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待遇水平。鼓励乡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保证乡村居民养老保险权益。7.2.2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乡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7.2.3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乡村社会救助制度,保证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加强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的落实,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7.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7.3.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文化活动场所。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乡村文化内涵。7.3.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创新,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7.3.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加大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乡村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弘扬乡村传统文化。第8章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8.1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行详细阐述。8.1.1完善乡村治理结构(1)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优化乡镇职能,强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等职责。(2)推进乡镇与村民自治组织协同治理,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3)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保障村民民主权利。8.1.2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1)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法治意识。(2)建立健全乡村法治体系,完善乡村法律法规,加强乡村法律服务机构建设。(3)严格乡村执法监管,规范乡村执法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8.1.3提升乡村治理能力(1)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和能力。(2)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乡村治理效率。(3)加强乡村治理创新,鼓励各地摸索适应本地实际的乡村治理模式。8.2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本节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等方面,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详细阐述。8.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加强村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组织书记。(2)发挥村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村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3)加强村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8.2.2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1)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2)推进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3)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乡镇村组织的协同,形成乡村治理合力。8.2.3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1)鼓励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志愿服务组织等基层社会组织。(2)引导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其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作用。(3)加强基层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其服务乡村发展的水平。8.3社会治安与法治建设社会治安与法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节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对社会治安与法治建设进行详细阐述。8.3.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1)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村治安巡逻和群防群治。(2)加强乡村警务建设,提高乡村警务效能。(3)依法严厉打击乡村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8.3.2深化平安乡村建设(1)加强乡村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安全。(2)加强乡村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农民“舌尖上的安全”。(3)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8.3.3推进法治乡村建设(1)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2)推进乡村法治实践,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3)加强乡村法治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法治工作水平。。第9章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9.1财政支持政策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对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农业资源保护、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保证农民得到实惠。9.2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