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均田制 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后来的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在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制破坏严重。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宗主都护制 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三长制 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政府对人口的控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六镇起义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玄学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在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出来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屯田制 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而民屯和军屯就是狭义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月旦评 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河阴之变是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省孟津县)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同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淝水之战 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 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帝国元嘉年间与北魏一系列的征战,史称元嘉北伐,但三次北伐全遭失败。坞壁 中国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称坞堡﹐按照分布的地区和设置的由来可分为两类。一类分布在内地﹐是地主豪强聚集宗族乡党﹐依山筑垒﹐平地建坞﹐据以自守﹐割据一方。另一类是西汉时为了屯戍在西北无险可守的地带筑城据守而修建的。行台制 行台即行尚书台(偶尔也有行御史台等),相对于留台(留在原地的尚书台)而言,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迅速应变而临时设置的驻外中央行政机构。宇文泰 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追尊为文皇帝。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1)自身腐朽:腐朽奢华的生活、与身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
(2)东晋、南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庶族乘机逐渐典掌机要;
(3)侯景之乱的冲击。晋朝南渡士族“寝略殆尽”;
(4)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5)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彻底扫荡结束士族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措施:(1)整顿吏治(2)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租调制(3)迁都洛阳(4)推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影响:积极:北魏吏治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改善。一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兼并收到了一定影响,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有了增加。鲜卑贵族和汉族士族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协调,民族矛盾趋于缓和,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消极:孝文帝引入并强化门阀制度,加速了鲜卑贵族的腐朽。九品官人法推行的背景、内容及效果。背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世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内容:(1)设置中正(2)确定资品(3)划分官品(4)按品授官效果:九品官人法是曹操选举政策的制度化。设立中正品评人物,使东汉以来在野的名士月旦变成了在朝的中正品第,从而将选举权收归中央,体现了皇族对大族势力的控制。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战乱相继,政权更替频繁。(2)门阀士族把持政权。(3)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4)民族融合大大加强。(5)文化成就辉煌5.玄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代表人物。(1)正始玄学 (何晏、王弼为代表,认为名教是自然的体现)(2)竹林玄学 (嵇康、阮籍为代表,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3)西晋玄学 (裴、郭象为代表,认为名教即自然)6.魏晋南北朝商业的特点。见另一资料P6第二讲两税法 是唐德宗时代的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新税法。即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府兵制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隋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羁縻制 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随着各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势力的逐步深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政策措施也愈来愈趋于完备,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制度”建立的由来。在这个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最基本的实质并未发生变化,只是在不同时期,某些现象或具体措施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关陇贵族集团 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氏族志》 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姓氏录》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时的官修谱牒。《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比《氏族志》更加彻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为减少,已将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说明它对旧族的贬抑超过了《氏族志》。但与《氏族志》相同,《姓氏录》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亦很有限,婚姻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后依然盛行。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十恶” 是指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在《北齐律》“重罪十条”基础上,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唐朝沿袭之。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八议” 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昭武九姓 《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三夷教” 是指隋唐时期的三大外来宗教,即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三武一宗 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禅宗 其始祖是天竺僧人达摩,但真正的创始人是禅宗六祖、南派开宗慧能,提倡“顿悟”,始盛于唐中期,颇受中国文人学士的欢迎。同时由于朝廷的扶持和慧能弟子们在各地的宣扬,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流传极其广泛。禅宗是中国佛教本土化最成功的一个范例,后来成为中国佛教中的主流宗派。起居注 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实录 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刘知几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大云经 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过《大般涅槃经》,后来在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她以凡胎降生到了人间,并且再次听闻了佛法深义。虽然她身为女人,但后来成为国王,得到了转轮王所统领的四分之一的疆土,并且教化所属的城乡男女老少排除各种邪见、异见,广做菩萨事业。《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等指出,《大云经》系薛怀义等和尚为了迎合武则天而杜撰的伪经,后世书载多有附和。突厥 “突厥”不特指一个民族,而是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和古代的突厥不同,他们是突厥人和受突厥人统治过的民族以及突厥化的其他民族的后裔。吐蕃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回纥/回鹘 古代对维吾尔族的称呼,源于中国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北方民族铁勒的分支,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回鹘汗国瓦解以后部分部众西迁至西域更多数量部众迁徙到中原地区。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部落联盟以药罗葛为首,驻牧在金山(阿尔泰山),北庭,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律令格式 中国隋唐时期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制度、规章的规定,格是用来防止奸邪的禁令,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各种章程细则(“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政事堂 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隋唐两代均田制的差别。见另一资料P10两税法的主要精神、历史作用及弊病。主要精神:(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但保留地税和户税。(2)“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3)“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5)“量入为出”。(6)每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历史作用:(1)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注重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国家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对民众负担不均的现象也有所改变。(2)将租庸调和各种杂役杂税合并为两税,简化税收手续。对趁机从税收过程中渔利的官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规定官僚、贵族、客户、不定居商人都要纳税,扩大了税源。(4)“定税计钱,折钱纳物”的征收方法,有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5)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弊病:(1)以“量入为出”作为征收赋税的标准,实际使税额不断增加。(2)由于政府不能按照地亩和家资一定收购所有的税额,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3)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缴纳,结果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唐代宦官专权的发展过程及宦官专权的基础。发展过程:唐朝初期,宦官人数不多,且受限只管理宫内事务,不得参与国家政治。武则天集权于内廷,以牵制外朝功臣宰相,内宫用事开始增多,但宦官尚未形成气候,品级也很低。中宗复位后韦后当政,发展阉人势力,开唐代宦官监军之先河。唐玄宗时,利用宦官消灭韦后势力,经常派宦官出使或监军,不过这时宦官还听命于皇帝,权利也比较小。安史之乱爆发后,宦官逐步掌握朝廷军政机要,宦官专权开始形成。基础:(1)唐代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2)皇帝猜忌臣下。(3)宦官掌握了中央神策军的控制权。(4)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唐代几个重要的使职系统。(1)宰相制度的使职化,中唐以后分割出的翰林学士,也是使职。(2)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军政制度的使职化。(3)以盐铁转运、度支、户部三司使为中心的财政制度的使职化。(4)以神策护军中尉为首的监军使、以枢密使为首的内诸司使等由宦官充任的特别使职系统。5.唐中后期藩镇势力集中的几个地区。河北安史旧部;西北西南的边缘藩镇;中原一带的新设节度使;东南地区的藩镇。隋唐五代的历史特点。(1)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海内重归统一。(2)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稳定和激发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经济繁荣。(3)隋唐实行开放和包容政策,使得中国文化在此时成就斐然。(4)隋唐帝国有充分的自信心,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5)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转型期。7.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其影响分为:(1)政治方面:中央集权被削弱,为日后藩镇割据局面打下基础,宦官趁机掌握禁军,又与大臣勾结,终酿成唐后期严重的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2)民族关系方面:唐朝日益失掉原来居中统领驾驭周边各族的威势,国势至终一蹶不振。(3)经济方面:黄河流域的社会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江南相对战祸较轻,水平在总体上超过了北方。隋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过程和要点。见另一资料P11第三讲猛安谋克 有时作为女真人户的代称,或作官称猛安,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又译萌眼;谋克,又译毛毛可、毛克。它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猛安谋克作为军事编制单位,其人数实际上多少不定。金国建立的前一年(1114),金太祖始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天书封祀见另一资料P14均输法 “均输法”是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之一,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宋代赋税部分征收实物,当纳税户在购买实物时,大商人从中操纵把持,加重纳税户负担,并影响国用。免役法 免役法又名“募役法”,“雇役法”。宋代王安石新法之一。将差役的轻重,按户等轮充。户等的高低,按田亩、丁壮的多少而定。实际上,很多按照规定不负担差役的下户亦都应差。衙前、里正等役,对人民骚扰最为严重。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包括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一种清丈土地整理田赋地籍的制度。具体办法是以东西南北各千步,相当41顷66亩160步为一方。每年9月县令派人分地丈量,按照地势和土质的肥瘠分为5等,依地之等级和各县原来租税数额分派定税。至次年3月丈量完毕,公布于民。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绍兴和议绍兴和议是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庆元党禁 指中国宋代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宁宗赵扩即位后,宗室赵汝愚以参与拥立赵扩有功升为右相,外戚韩侂胄迁枢密都承旨,两人嫌隙日深。公元1195(庆元元年)二月,韩侂胄使谏官奏赵汝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赵扩就贬赵汝愚至永州(今属湖南),后死于贬所。赵汝愚被贬,朱熹、彭龟年等奏论韩侂胄事,赵扩亦加贬逐。韩侂胄当政,凡与他意见不合者都被称为“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学”,禁毁理学家的《语录》一类书籍。科举考试中,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六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不久赵扩下诏,订立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凡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也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考试。从公元1195开始的禁伪学前后历时6年之久,史称“庆元党禁”。嘉定和议 1206年(开禧二年)五月,宋分道进兵。初时收复了一些地方,不久,金援兵大量南下,宋军大败。金人要求惩办战争祸首,主和派礼部侍郎史弥远等竟杀死韩侂胄,函其首送给金人。1208年(嘉定元年),双方重定和约,史称“嘉定和议”。南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斡鲁朵 斡鲁朵,辽宫帐名,亦作斡耳朵、斡里朵。辽太祖起,各帝及太后之执政者皆置斡鲁朵,有直属军队、民户及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帝后死后由家族继承。金、元沿用为官署之称。投下军州 辽特别设置的一种行政机构。又称头下。契丹贵族在初期的征服战争中,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将这些人口聚集起来,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元朝称投下。一般讲凡皇族诸王、公主及后族所建的头下可建筑州城,其余不得构筑城池,只能立堡树寨以区别于他种建置,又有称军的头下。唐宋变革论 最初由日本国学者内藤湖南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出,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界充分研究与探讨,东亚各国学界对此已经形成基本认识,即承认唐宋间历史进程的巨大飞跃,但是否真正属于变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勃极烈制 1115年元月,阿骨打建国称帝,标志着女真社会奴隶制的正式确立。为适应奴隶制国家的需要,于是年七月将存在于生女真大军事联盟下的都孛堇、国相、孛堇议事会,改组为参主朝政、共议国事的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制度。它保有古老联盟议事会制度的痕迹,以合议制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虽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这一制度施行凡20年,中经太宗,至熙宗时才被废除。正隆和议辽五京 辽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的总称。金五京 起初是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海陵王迁都后是中都、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也就是说,金国曾建有六都,为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元丰改制 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1078~1085)对职官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三冗 即冗员、冗兵、冗费。即多余的官员,多余的官兵,多余的经费。“三冗”局面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采取诸多措施导致的恶果。为了保证中央的绝对权力,就要对地方的权力进行削夺,为了避免直接削夺带来的矛盾,北宋政府采取了增加办事环节、增加官僚职位的方法以实现权力制衡。这样的结果是地方上十羊九牧,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人增加了,费用也就增加了。唐代府兵制在宋代不再实行,改为招募。这样扩充了兵源,但也相应增加了成本。五代政治有哪两大祸患?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北宋初采取了哪些措施?见另一资料P152.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澄清吏治1.明黜陟: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2.抑侥幸: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3.精贡举: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著重策论和操行。4.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5.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富国强兵1.厚农桑:由政府帮助人民兴利除害,如开渠河、筑堤堰。2.修武备:主张恢复府兵制,先从近畿实行在渐及诸路。3.减徭役:主张省并户口稀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傜役。厉行法治1.重命令:针对朝廷过去颁布的法令“烦而无信”的弊病,提出朝廷今后颁行条令事先必须详议,“删去繁冗”,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2.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了。3.宋夏之间的几次大规模战争及天授礼法延祚和议,为何西夏获胜还要议和?4.宋朝中央权力运转机制的变化。见另一资料P16为了为何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见另一资料P16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内容见上学期资料P76评价:(1)积极:王安石变法是一次进步的改革运动。它缓和社会矛盾,力图解决社会危机,比庆历新政更为深入。不仅调整政治机构,还注意解决经济问题,使宋朝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中央集权统治。(2)消极:变法中用人不当问题严重,改革内容上也体现了政府的强势作用。这一方面将一部分官僚财富收归国有,在体制内使新法的推行阻力重重,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使变法日益失去群众基础,导致了最终的失败。金的专制皇权是如何确立的?宋代地方机构设置机器原则。北宋前期官制的特点以及元丰改制后的变化。前期特点: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方法来削弱其权利元丰改制后的变化:第四讲蒙元史《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中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原书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地点在蒙古高原的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南坡之变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五日,元英宗与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南返大都(今北京),途经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驻营。当日夜晚,铁失与铁木迭儿之子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等十六人发动政变,以阿速卫军为外应,杀死元英宗和拜住。随后,迎立晋王也孙铁木耳(泰定帝)即位。延祐科举怯薛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他们的统帅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这支怯薛军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农桑辑要》中国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已灭金,尚未并宋。正值黄河流域多年战乱、生产凋敝之际,此书编成后颁发各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回回历史上泛指来自西亚、中东地区的早期移民。国内史学界倾向于认为,“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隋唐以降,西域来华定居的胡人日益增多,其中波斯和中亚各国的一些平民或经商,或躲避战乱,纷纷来华滞留不走,他们中的大多人信仰袄教和佛教[1],被认为是中国内地回回民族的先民。红巾军是元朝末年起来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红巾军起于元顺帝统治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最初起于北方。长子西征 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诸王子贵由、蒙哥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四等人制 是中国元代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元代,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为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对人口远远超过本族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进一步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分人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蒙元时期的历史特点。(1)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2)是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帝国。(3)推行行省制度。(4)兼容并蓄,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汇。2.元英宗新政。是指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二年(1322)推行新政的政治改革。延祐七年(1320)正月,仁宗卒,前任丞相铁木迭儿复任中书右丞相。遂即纠集其党羽,对曾触犯过他的仁宗朝重臣大加杀戮,朝臣恐惧。三月,硕德八剌继帝位,是为元英宗。英宗刚毅而思有所作为,仁宗母后答己对此不满。欲谋废立英宗事泄露,英宗将后党尽加诛杀,任命木华黎之后裔拜住为中书左丞相。至治二年(1322)秋,答己及铁木迭儿相继病死,英宗专任拜住,锐意于改革。他首先召集了德高望重而颇有治国经验的前朝老臣,起复他们的官职,给予优厚的待遇,使他们议事中书。其间主要改革措施有:(1)推行助役法,民田百亩抽三,以岁入助役;(2)颁行《大元通制》,督责国家政制法规,革除以往的政令不一、罪同异罚的混乱现象;(3)裁撤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当时天下为之风动,政治为之一新。英宗与拜住的政治改革与推行新政触动了蒙古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他们趁英宗由上都南归途中杀拜住、弑英宗。脱脱更化政策。(1.)恢复科举取士,大型国子监学,置宣文阁,开经筵,为皇帝遴选儒臣宣讲经典(2.)恢复太庙四时祭,强调和重视传统礼仪(3.)为被害被贬的诸王昭雪或复位,以调整蒙古贵族集团的内部关系(4.)开马禁、减盐额、蠲负逋,减轻人民的负担。4.元初的重农政策。见另一资料P18元代汉化迟滞的原因。(1)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汉蒙在民族差异上有着不可调和的部分。(2)蒙古建国后,除汉文化外,还受到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伊斯兰文化乃至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影响。(3)蒙古建国后,除汉文化外,还受到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伊斯兰文化乃至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影响。6.元朝科举的特点。(1)在科举中的民族歧视在元代,民族等级的划分是其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2)规定以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3)科举制度日趋严密。防止徇私舞弊。7.元朝保留的蒙古旧制。第五讲朝贡贸易 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唐代以前,国家富强,很多国家前来寻求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仅南北朝梁武帝统治时期,南海诸国通使的就有九国之多。这些国家使节来朝贡,货物由朝廷处置,广州祇负责过境和接送任务。在唐朝之前,这种朝贡贸易占主导地位。票拟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八股文 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矿监税使 明朝的万历皇帝特别热中于钱财的积累,是历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图的皇帝。万历年间皇宫一连发生几次火灾,迫切需要大兴土木、重建宫室。再加上皇室挥霍无度及由边境吃紧而导致的军费不断增加,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为了积聚尽可能多的钱财,万历皇帝到处搜括,并借用宦官“开发”了许多赚钱的门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矿监税使。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许多地区的经济都非常繁荣,万历皇帝派遣大批矿监税使到各地明火执仗地掠夺财富,宦官在经济领域内横行肆虐,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东林党 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三司六道 废除行省制度之后的明朝省一级的行政机构及其派出机构。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六道指以布政使司的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按察使司的副使,莶事分掌各自的派出机构,分守道与分巡道。分守道与分巡道主要负责协调与监察职能,是为加强布按两司对庞大省区的控制而设立的,密切了三司与地方州府县的联系。元代是通过在行省与州府县之间设立“路”来实现的。士绅 主要是指士族和乡绅的结合体。包括士族代表的: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和乡绅代表的乡绅阶层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统称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含义。关津制开中法 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开中之制系沿袭宋﹑元制度﹐但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洪武四年(1371)制定中盐例,根据里程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政府换取一小引(二百斤)盐引。此例以后随形势变化﹑米价高低而不断有所变动。一条鞭法 中国明代中后叶,一项赋役方面的重要改革。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徭役完全取消;里甲体系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含义上都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的人头税都将并入田赋之中。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课件 第13章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10篇
- 商务工作计划3篇
- 2025年己二酸二甲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多功能水质现场监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脱毛剂合作协议书
-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
- 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门市房租房协议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农业装备与机械化行业的农业智能制造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课件
- 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
- ACL导管维护三步曲临床应用
- 《计算智能》课件
- 短视频运营获客短视频如何打造
- 中学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 典范英语2a练习册
- 汽车二级维护操作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