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20XX—XX—XX公布20XX—XX—XX实

安徽省工程建设地点标准

PDB/XXX-XXX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备案号:JXXX-XXX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standardforAnHui安徽省工程建设地点标准

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sengineering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TechnicalstandardforAnHui

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sengineering

DB/XXX—XXX

主编部门:xxxxxxxx

批准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XX年X月X日

20XX年合肥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实践体会,

前言积存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按照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安徽省工

程建设地点标准〈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编制打算的通知》,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有

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规程。特制定《安徽省地源热泵系

统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在全省范畴内使

用。主编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节能与科技处

本规程共分8章。要紧内容是:总则、术语、地源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节能与科技处

热泵系统可行性评估、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系统调试、运转与验收及工程监测。合肥工业大学

本规程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严格执行。本规程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治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讲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明。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南京五洲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陈国林马前光陈红军沈致和尹贞勤

王宴平姚盛曾高鲁长权方明

陈丽娟陆文波陈正顺张抗江志国

6.1一样规定26

目录6.2管材与传热介质26

1总贝U66.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27

2术语76.4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30

3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评估106.5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31

4工程勘察126.6建筑物内系统施工31

4.1一样规定127施工质量验收32

4.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137.1一样规定32

4.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147.2地埋管换热系统验收32

4.4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157.3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34

5工程设计167.4地表水换热系统验收36

5.1一样规定167.5建筑物内系统验收37

5.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167.6整体运转、调试37

5.3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197.7竣工验收38

5.4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218.系统运行监测与操纵39

5.5室内系统设计238.1一样规定39

5.6水源热泵机组248.2地埋管换热系统监测与操纵40

6工程施工268.3地下水换热系统监测与操纵41

8.4地表水换热系统监测与操纵41

附表A岩土热响应试验43

A.1一样规定43

A.2测试外表44

A.3岩土热响应测试方法44

附录B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方1总则

法451.0.1为使我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与治理,以及

附录C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运算48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附录D地埋管压力缺失运算51安全适用、节能环保,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附录E地埋管及地表水换热盘管外径及壁厚531.0.2本规程适用于我省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

本规程用词讲明54(地表淡水及都市污水下同)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

安徽省地方标准55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纳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55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

DB***/***-201155施工、验收与监测。

条文讲明551.0.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

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0.4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geothermalresource

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传热介质heat-transferfluid

2术语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表水、

2.0.1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样为水或添加防冻剂

em的水溶液。

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位热源,由水源热2.0.6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heatexchangersyste

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m

调系统。按照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传热介质通过垂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

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0.7地埋管换热器groundheatexchanger

2.0.2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heatpumpunit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使用,由埋于地下的密闭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位热源的热泵。通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按照管路

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

2.0.3地热能交换系统geothermalexchangesystem热器。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2.0.8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groundheatex

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

水平土壤热交换器。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9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groundheatexch2.0.13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waterheatexchang

angerersystem

换热管路埋置在垂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

垂直土壤热交换器。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0.10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waterheatexchange2.0.14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open-loopsurfacewat

rsystemerheatexchanger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截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截了当流经水

了当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源热泵机组(直截了当式)或通过中间换热器(间接式)

2.0.11直截了当式地下水换热系统directgroundw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aterheatexchangersystem2.0.15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closed-loopsurfacew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截了当流经水aterheatexchangersystem

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

系统。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

2.0.12间接式地下水换热系统indirectgroundwater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system2.0.16环路集管circuit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

路流量相等。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猎取水文地

2.0.17含水层aquifer质参数。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2.0.23回灌试验injectiontest

2.0.18井深结构wellstructure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

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

置等。2.0.24岩土体rock-soilbody

2.0.19抽水井productionwell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壤等。

2.0.20回灌井injectionwell2.0.25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response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test

2.0.21热源井heatsourcewell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的场区内的测试孔进行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一定时刻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

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2抽水试验pumpingtest2.0.2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oftherock­

soilrhermalproo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畴

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2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averagetemperatu

reofrock-soil3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评估

从自然地表下10〜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3.0.1浅层地热能资源为可有效利用资源,有条件且

度范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地热能利用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采纳地源热泵系统。

2.0.28岩土柱状图rock-soilhistogram3.0.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立项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政

通过现场钻孔勘测,并综合场区已知水文地质条件,策、法规,在许可并符合规划的条件下,进行技术与经

绘制的岩土竖直分布图。济可行性评估,编制可行性方案。可行性评估(研究)

2.0.29测试孔verticaltestingexchanger报告作为工程立项的要紧依据之一。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纳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3.0.3评估工作应广泛收集建设项目阻碍区域的有

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关规划、气候、环境、地层分布、工程与水文地质、地

下水及地表水条件、地下管线分布和地下建筑物、施工

技术、施工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编制评估报告。

304气候条件可参照《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305可行性评估除必要的技术、经济和资源利用与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监测、操纵及能耗监测系统建设

环境阻碍评估资料外,还应对工程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方案;

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估。10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分析;

3.0.6可行性评估(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11环境阻碍、节能与环保评判;

12分布区域能源、资源利用条件。

1工程概况、环境气候条件;3.0.7浅层地热能具有的最大瞬时换热能力估算方

2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分布;法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地埋管最大瞬时换热量估算:

4地下含水层结构及岩性;地下水渗透系数(K)、Q=aql

阻碍半径(R);单井取水量及单井回灌量;式中Q——地埋管换热器最大瞬时换热量(Kw);

5地表水分布及流域特点,水温、水量和丰期、枯口---单位延米换热量(W/m);

期水位及水质变化等;。——单位延米换热量修正系数,可取0.8;

1

6污水的温度、水质、流量动态变化数据及污水处——地埋管系统总延米数(km)0

理工艺特性;2地下水体具有的最大换热能力估算:

7地下岩土热物性指标及工程场地下岩土体热响应Q=WCpJT、)

测试数据;式中Q---地下水体最大瞬时换热量(Kw);

8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评估,提出适宜的地源热泵P---水体密度(kg/m3);

方式;V-----水体流量(m3/s);

Cp——水的定压比热(4.18kJ/kg•℃);夏季温升:AT取1℃;

T1——地下水抽水温度OC);冬季温降:AT取2℃。

T2——地下水回灌承诺温度(匕)。

3地表水体换热系统具有的最大换热能力估算:

流淌水体:

Q=pVCP/\T

式中Q——地表水体最大瞬时换热量(Kw);

P---水体密度(kg/m3);

v---水体流量(m3/s);

Cp——水的定压比热(4.18kJ/kg・℃);

△T——区域水体总体承诺温升(降)。

静止水除AP

Q=ZG△入

式中式中Q-----地表水体最大瞬时换热量(Kw);4工程勘察

4.1一样规定

v---水体总体积(m3);4.1.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

T——每周运行时刻(s);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T——每周水体承诺温升(降);

4.1.2工程勘察应由具有水文地质(水资源)勘察资4.2.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

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专项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勘察报告,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可利用情形提出建议。4.2.2岩土体地质条件勘察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4.1.3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邻近有水井的地区,GB50021及《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进行。

应通过调查猎取水文地质资料。423采纳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时,应通过槽探、坑探

4.1.4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或歼探进行岩土体地质勘察。探槽方案应按照场地势状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确定,探槽的深度一样超过埋管深度1m。

2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424采纳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时,应通过钻探进行岩

积及其分布;土体地质勘察。钻探方案应按照场地大小确定,勘探孔

3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深度应比钻孔至少深5m。

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425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宜通过现场测试。当埋管区

4场地内已有的、打算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域已具有权威部门认可的热物性参数时,可直截了当采

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纳已有数据。

5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4.2.6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6水源性质与条件、水源地与建筑之间的距1岩土层的结构、地质特点、岩石硬度;

离、地面建筑及构筑物分布、地势状况。2岩土体热物性;

3岩土体温度;

4.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4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4.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6冻土层厚度;1地下水类型;

7岩溶、煤系地层发育地区查明有无溶洞和2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采空区;3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8设计条件下单位延米吸热与释热量(W/4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

m)o5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4.2.7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m2〜5000m2范畴时,宜6地下水水质;

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m27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时,应进行热响应试验;应用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4.3.4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

时,应至少进行两个测试孔的热响应试验。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4.2.8岩土热响应试验单位应取得国家计量认证,测1抽水试验;

试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2回灌试验;

4.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3测量出水水温、水量;

4.3.1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按照地源4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各层水质;

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顺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5水流方向试验;

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6渗透系数运算。

4.3.2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参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4.3.5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方

范》GB50027.《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进行。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4.3.6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6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或地表水换

系统要求时,应采纳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器布置适宜区域及干管路线;

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钻探施7分析取用地表水时对水生态环境及对其他用水户

工队伍施工,并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的阻碍;

4.4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8航运情形、邻近取排水构筑物情形。

4.4.1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4.4.3当利用污水时,勘察和评判应包括以下内容:

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水源利用条件、利用方式进1污水的水源性质、来源、排水位置、污水管网的

行勘察和评判。布局、走向及其与工程之间的关系;

442当直截了当利用江、河、湖、库等地表水体换2水温、水位、流速、流量等动态变化数据;

热时,勘察和评判应包括下列内容:3污水冬夏季流量及温度分布、污水流量的平均值、

1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峰值、谷值;

布;4按照污水处理工艺特性,提出适宜的污水源地源

2冬、夏季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热泵方案;

3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5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规划;

4地表水水质评判及其变化:针对水质的结垢腐蚀6适当的取水及利用方式,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

情形进行综合评判,并对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依据;和路线;

5地表水利用现状与规划,专门是上游热利用现状、7分析取用对污水生态环境的阻碍。

规划与阻碍;

444当利用的污水未达到《都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

用水水质》或《都市污水再生利用生活杂用水水质》等置。

标准时,应对污水利用方案进行环保、卫生与防疫等内5.2.2地埋管换热器应在工程勘察成果的基础上,综

容的评估。合现场可使用地表面积、岩土类型、热物性参数、建筑

5工程设计物基础与设施及钻孔费用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5.1一样规定5.2.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运

5.1.1使用直截了当利用地下水的地源热泵换热系算,最小运算周期宜为1年。在运算周期内,地源热泵

统时,第一需当地环保、水利等主管部门审批。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稳。

5.1.2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包括换热系统、冷冻机5.2.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年总吸热量和总释热量相差

房、空调水系统、系统监控和数据监测等内容。不超过10%〜15%的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大小应同时满

5.1.3地埋管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及地表水换足设计吸热量与释热量要求。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通

热系统应依据其专项勘察成果报告进行设计。过增设辅助热源、冷却塔或热回收机组等复合方式满足

5.1.4对直截了当利用地下水、地表水的地源热泵系峰值负荷需求。

统,其进入热泵机组的水质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5.2.5冬季设计热负荷确定的地埋管换热系统吸热

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规定。量,可按下式运算。

5.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QO=QR(1-1/COP)+N1-N3

52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式中,QO——地埋管换热系统吸热量(Kw);

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并预留以后地下管

QR——建筑设计热负荷,或由地埋管地源热5.2.7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和埋管深度应通过运算确

泵系统承担的热负荷(Kw);定。运算时应考虑负荷特点、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材

COP——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料热物性参数,采纳专用软件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N1——循环水输送过程失热量(Kw);设计运算可按照附录C的方法进行。

N3-----水泵开释到循环水中热量(Kw);5.2.8现场岩土体热物性试验猎取的单位延米吸热量

注:机组COP为地埋管设计工况出水温度下的实际与释热量可作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参考。

数值。5.2.9当地埋管地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

5.2.6夏季设计冷负荷确定的地埋管换热系统释热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实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

量,可按下式运算。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

QK=QL(1+1/EER)+N2+N3要求;

式中,QK——地埋管换热系统释热量(Kw);1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

QL——建筑设计冷负荷,或由地埋管地源热于33℃;

泵系统承担的冷负荷(Kw);2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

EER——水源热泵机组制冷能效比。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

N2——循环水输送过程得热量(Kw);最低温度宜高于-21。

N3-----水泵开释到循环水中热量(Kw);5.2.10冬季工况确定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井)数量,

注:机组EER为地埋管设计工况出水温度下的实际可按下式运算,

数值。N=1000(1+K)QO/qL

式中,N——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井)数量(个);A-相邻换热器(井)之间一个垂直方向的

QO——地埋管换热系统吸热量(Kw);距离(m);

q——每延米换热器(井)的吸热量(W/m);B——相邻换热器(井)之间另一个垂直方向

的距离(m);

L——换热器(井)的有效深度;N——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井)数量(个)。

K——安全裕量系数,取5-10%。5.2.13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运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

5.2.11夏季工况确定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井)数量,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可按下式运算,5.2.15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

N=1000(1+K)QK/qL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单

式中,N——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井)数量(个);层管埋设深度宜为1.2~2.0m,双层管宜为1.6〜2.4m。

QK——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释热量(Kw);5.2.14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小

q——每延米换热器(井)的释热量(W/m);于等于12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

L——每延米换热器(井)的有效深度;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4-6m。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不宜

K——安全裕量系数,取5-10%小于1.5m,且应在冻土层以下0.6m。

5.2.12换热系统用地面积可按下式运算,5.2.15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单U

F=AxBxN形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6m/s,双U形管不宜小于0.4m/s。

式中,F——换热系统用地面积(m2);

5216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按照所选用的传热5.2.22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

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运算,地埋管压力缺失可按附水设施,以减少对外界环境的阻碍,且宜靠近机房或以

录D运算。机房为中心布置。

5.2.17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进行分区设计,保证地埋管5.2.2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按照地质特点确定回填料

运行的间歇性和地温的复原。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

5.2.18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不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体的导热系数。回填料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不应造成

连接,且宜采取同程式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污染;对地埋管管材不得产生变形等不良阻碍。

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宜小5224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纳变流量设计。

于0.6m。各分区环路的接口处应当设置检查井,水平环5.2.25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

路集管的坡度不宜小于0.002o的承压能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

5.2.19竖直地埋管环路采取二级分、集水器连接时,承压能力时,应当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

二级分、集水器应有平稳和调剂各地埋管环路流量的措物内系统分开。

施,二级分、集水器应在设检查井内。5.2.26地埋管换热系统埋管穿越基础时,应采取相

5.2.20设于检查井的管道、阀门、分集水器应有可应的防渗措施。

靠的保温措施,检查井应当设集水及排水装置。5.2.27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

5.2.21地埋管换热系统应当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

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当设防冻爱护装置。5.3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5.3.1热源井的设计应由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资1单井出水量设计,应按照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

质的单位承担。质条件及抽、回水试验,提供抽、回水试验数据,最终

5.3.2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确定单井出水量。

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2按照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工况、空调负荷峰值、

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白费和污染。最小值、平均值等的需求,分不设计总出水量和单井出

533地下水的连续出水量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水量以及确定取水井的数量;

统最大释热量或最大释热量的要求。3地源热泵工程的取水量,应充分收集该区域水资

5.3.4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差不多要求:源的动态变化的资料,同时考虑周边工程对工程区地下

1当采纳集中设置的水源热泵机组时,可按照地下水位和水资源量的干扰;

水水质条件分不采纳地下水直截了当换热系统或间接换4回灌井数量应按照勘察成果及其它资料确定,并

热系统;采纳分散小型单元机组时,应当设中间换热器。须保证地下水能够得以完全回灌入取水层位。

2按照建筑物的特点、使用功能及不同地区地下水5.3.6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

的温度参数,确定机组合理的运行工况,提升地下水地术规范》GB50296的有关规定,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1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顺水质;

3明确对取水方式、取水构筑物的结构、生产工艺、2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

施工组织、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3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

5.3.5水量及井数量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4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

5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

6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5.4.3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换热量宜同时满足最大

5.3.7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当设排释热量与吸热量要求。在经济技术合理时,采纳辅助散

气装置。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当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热设备和辅助加热设备,满足峰值负荷的需求。

测口。5.4.4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吸热量与设计释热量可

5.3.8热源井位的设置应躲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按5.2.5式和5.2.6式运算。

热源井井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5.4.5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最大换热能力应进行校核运

染的材料。算。

5.3.9热源井井口处应当设检查井。井口之上若有构546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回水口应幸免热短路。

筑物,应留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对流淌水域应位于回水

口O口的上游、远离回水口,取水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lm/s。

5.3.10地下水换热系统宜采纳变流量设计。5.4.7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或取水口邻近一定

5.4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范畴应当设置污物初步过滤装置且应有便于清洗的措

5.4.1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按照水质、水位、水温、施;应有沉淀、过滤等除泥、除砂、除藻等水处理措施,

水风光积及深度、环保要求等因素选择开式或闭式换热但不得采纳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化学处理方式,同时

系统。对水质作监测分析。

5.4.2对满足环境评估要求的地表水,当水量、水质、5.4.8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应选用适应水质条件的材

水体深度、水温等条件适宜时,宜采纳开式地表水换热质制造的冷剂一水热交换器或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并

系统,否则,应采纳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合适的污垢系数。

5.4.9地表水侧水系统宜采纳变流量设计。5.4.15当地表水换热系统有冻结的可能性时,其系统

5.4.10对地表水体的温度阻碍,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应有防冻措施。但有污染水体风险时,不应采纳防冻液。

大温升WHC,周平均最大温降的范畴内。5.4.16闭式地表水换热器内工质(水、20%乙烯乙二

5.4.11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设置便于拆洗的热交醇溶液等)流速宜操纵在0.7〜1.2m/s,以使管内处于紊流

换器作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地表水侧宜设反状态。

冲洗装置。5.4.17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器单元的阻

5.4.12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选力不应大于lOOkPa,各组换热器单元(组)的环路集管应

用板式换热器时,设计接近温度(进换热器的地表水温采纳同程布置形式,每个环路集管内的换热环路数宜相

度与出换热器的热泵侧循环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同。环路集管比摩阻不宜大于100〜150Pa/m,流速不宜

中间换热器阻力不应大于lOOkPa。大于L5m/s;系统供回水管比摩阻不宜大于200Pa/m,流

5.4.13当地表水水体环境爱护要求较高或水质复杂,速不大于3.0m/so

且水风光积较大、水深较深时,宜采纳闭式地表水地源5.4.18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

热泵系统;其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运算或试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

验确定。5.4.19地表水换热系统室外裸露部分的管道及其他

5.4.14闭式地表水换热器选择运算时,夏季工况换热可能显现冻结部分的管道和管件应有保温措施;室外部

器的接近温度(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差值)宜取5〜分管道宜采纳直埋敷设方式,管道的直埋深度等应符合

10℃,冬季工况换热器接近温度宜为3~5寸,换热器进有关技术规定,直埋部分的管道能够不保温。

水温度:夏季不应高于32寸,冬季不宜低于7。(2。

5420闭式地表水热交换器的设置不得阻碍航道的涉及到生活热水或其它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

正常使用,且须经有关部门作可行性评估。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要求。

5.4.21污水换热系统应满足水源热泵机组夏季冷凝552水源热泵机组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剂

器进水温度不宜高于321,冬季蒸发器进水温度不低于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一样不

10℃的要求。宜少于二台。小型工程选用一台机组时,宜采纳多压缩

5.4褊垢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运算:机、多制冷回路的多机头热泵机组。

G=------------

加5.5.3建筑物内系统应按照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

式中G-----污水设计流量(m3/h);确定水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和末段空调系统形式。

Q——污水换热系统设计释热量QK或设计5.5.4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

取热量QO(Kw);型。当水温与水源热泵机组的标准工况参数不一致时,

△T——污水设计温差(℃),夏季不应小于应对热泵机组制冷量、制热量及电机输入功率等参数进

5℃,冬季不宜小于3℃宜取3~5℃。行修正。

5.4.23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5.5.5温湿度独立操纵系统宜选用专用的水源热泵机

进水温度下正常运行,对应当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组。

机组供热工况COP宜大于等于3.0o5.5.6关于物业与计量治理有细分要求或分期实施

5.5室内系统设计的项目,水源热泵机组宜采纳分散布置方式。

5.5.1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557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增

暖通风与空气调剂设计规范》GB50019的要求。其中,设辅助热源、蓄热(冷)装置或其他节能设施。其设计应符

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剂设计规范》(GB50019)和《蓄5513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上设夏冬季节的功

冷空调技术规程》JGJ158的规定。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作出明显标识。地下水或

5.5.8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地表水直截了当流经水源热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