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时代:远古时代中国报纸的开始在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2前报纸时期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有哪些特点文字出现之前,传播手段十分原始;文字出现后,古代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更多样化;汉代之后,传播体制日趋完善,传播载体日渐多元化。战乱频繁时,社会舆情愈发活跃。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采集、编辑:进奏官自行采集;传发:进奏官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部门:通过覆盖全国的邮驿系统发行。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唐代的报状,是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带有官方性质,属于官报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下发的正式官报。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处于什么地位?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和编发地位:进奏官对稿件进行一些删节和筛选;“定本”制度迫使进奏官只能按照当局允许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6宋朝小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盛行于南宋;读者范围广(官员,知识分子,皇室成员,社会人士)能满足一定社会需求,得到了社会支持。
7明代官报的发行制度和宋代相比有什么不同内容提供者从进奏院变成了通政司和六科;内容和样式更加丰富。8“急选报”“天变邸钞”是什么性质的新传媒体?《天变邸钞》非官方发布,而是编报人自己抄写的。是临时发刊报纸。《急选报》:雕版印刷报纸。9清代官报的发行制度有什么特点?清朝入关之后,参考明代官报发行体制,集训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邸报,即经由通政史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通政史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六科是发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提塘主要负责管保的抄传发行工作。清代皇权高度集中,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包括谕旨和章奏哪些应发,哪些不宜发抄,往往由皇帝作最后决定。清代的官报发抄活动是逐日进行的,官报的发行活动也是逐日进行的。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由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清代官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10清代的提塘、提塘报房和民间报房之间关系如何?为什么说报房办的“京报”不是政府官报?清代的提塘分为:京塘和省塘两种京塘指的是设在北京的提塘。主要特点是:收受和传呈地方上报中央的各类公文,包括地方政府上报中央各部院的文书和地方大员写给皇帝的奏折;收受和下达中央各部院发给本省的一般公文,皇帝发给本省官员的一般谕旨和赏赐品;发行邸报。在提塘的各项日常工作中,抄传发行官报即邸报占有重要地位。从清初到清末,驻京提塘向基层官员发行“邸报”这一体制没有变化。为了及时处理邸报的誊录发行等项工作,从清代初年起,就出现了提塘自设的报房。说它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属于般官方机构,也许更加符合它的实际。提塘所办的这些报房,有时也被称为抄房。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清代的民家包房有的说法是认为,民间报房是从提塘报房中分离出来的,是由提塘及其所设报房垄断“邸报”的抄录坎坷发行活动,到一部分人分离出来。以刻报为生,进而设立自办的报房,刊刻抄报,这也许就是清代民间报房诞生的历史轨迹。北京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通称京报。这些报房因而也被称为京报房。他们所出的京报,在部分读者中有时候也被混称为邸抄报或者邸报。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报的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编辑工作很简单,把收到的宫门抄,上谕,章奏大体分一下类,照发就行了。无须标点,也不加任何标题,各报房所出的京报因而大同小异。所异的,仅在上谕和章奏的选择上,选哪些,不选哪些,各报房不尽一致,因而各家报房京报的内容稍有所不同。这也是那么多报房京报能够并存的一个原因。其他-提塘报房:半官方性质;明代邸报增加了社会新闻;明朝民间报房是民间私营的,消息来源于六科或提塘报房;元朝无官报发行体制;宋朝民间小报突破了新闻垄断,打破了邸报的统一格局;邸报在宋初出现原因:高度的中央集权;为维护统治服务。(中枢部门管理内容)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简述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背景中国:《京报》没落,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经济阻碍报业发展,古代报纸未能直接演进为现代报纸。(亚细亚生产方式下,中国古代重视精神灌输,远远超过了信息特别是新闻信息的沟通)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商品经济催生了规模化、系统化、组织化的新闻传播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报业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进入了殖民时代;近代报刊发展路线:政论(政治观点)-政党(党派观点,宣传合理性)-商报办报2简述英国传教士在东南亚出版中国报刊的情况(英国急切拓展海外市场,注重思想征服)1815《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马六甲正式创刊(米怜),主要阐释教义,也有内容介绍西方科技文化。1828《天下新闻》纪德主持,内容丰富,宗教和道德文章已退居次要地位。3简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办报经过、宗旨、特点特点:内容以宗教宣传为主;采用中国本土化传播策略。4简述澳门近代报业产生的条件和早期发展情况。条件:澳门是西方金属活字印刷术最早传入的地方,具备了出版近代报刊的技术;人口条件和社会需求;澳门开埠后,居埠澳人自治权大。情况:报道内容主要是葡萄牙本国和澳门地方问题,对中国整个社会影响较小。《蜜蜂华报》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张近代报纸。193x葡文报刊成批出现。5简述鸦片战争前广州英文报刊的出版情况英文商业报纸在广州出版,如《广州记录报》;183x英文报刊大批出现,如《广州周报》《中国丛报》(关注中国问题)等。6简述《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的办报经过、宗旨、特点经过:广州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唯一准许外国人长住并进行贸易的地方,英文报刊因此首先在广州问世。在广州出版(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由郭实腊创办。(他在各地游历,收集情报,了解中国习俗和文化。宗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征服中国的排外心理。
特点:宗教内容处于次要地位,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文字通俗,文风简洁,栏目固定。(其他:外国传教士在南洋和中国办的报刊:阐发教义➕宣传西方文化;宗教色彩逐渐减弱,政治经济色彩逐渐增强;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日益重视,新闻传播性质凸显。)7简述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的发展情况。英文商业报纸率先发展:鸦片战争后,出现大批。中文宗教性报刊产生:殖民->传教->传教士办报(麦都思)中文商业报纸崛起8上海的英文报纸出版(外商需要广告):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了贸易中心。《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影响力强,引发知识革新)中文宗教性质报刊出版《六合丛谈》(伟烈亚力),内容较综合中文商业报纸迅速发展《上海新报》《申报》(1872)《万国公报》(林乐知)(《申报》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报纸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廉价营销)上海成为全国报业中心(中文、外文报纸多)9简述在华外报网的形成过程鸦片战争后,广州、澳门外报发展(宗教性报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中国腹地(京津)拓展(商业报纸,宗教性报纸法德日俄等国在华办报兴起殖民者为殖民和传教、办报开通了道路,提供了据点。空间维度: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时间维度:一次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过程:开拓、扩张、平静。10综合分析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的基础铅印和石印技术的引进为国人自办报刊创造了有利条件。(侵略,近代化,经验)11外报怎样催生了中国近代报业?将西方报刊理论、报纸形式、新闻采访业务、印刷设备和技术、近代新闻事业管理方式传入中国;培养了中国最早的报人。12其他:中文商业报纸直接推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新闻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的表现和原因:繁华市井、市场经济->信息需求;时效性增强->报道理念;通讯、印刷等技术;采编水平、新闻报道水平->人的层面。香港成为新的办报基地:被英国占据;本国报业的延伸。(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1分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1)1840左右(林则徐):对近代早期报刊的认识局限于报刊具有沟通国内外信息、传达军事信息的功能,未认识到其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功能;(2)《资政新篇》(1859)体现出国人对近代报刊作用的认识有了明显深入:能维系中央集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促进民主政治;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监督政府。(3)王韬:论述了办报的目的意义、功能作用,意识到新闻言论自由和报道纪实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办报人员应当正直、知识渊博。(4)《盛世危言》(1894)的出现则体现国人认识到办报是变法图强的手段。郑观应还提出应当制定报律。总体上,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逐步深入,对其功能、意义、发展要求的认识逐渐进步。2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创办《循环日报》,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办报的目的,新闻自由的重要性等问题,促进了国人对近代报刊的认知;提出报纸编辑人员应当是“通材”等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简述国人在上海,广州早期的办报情况(1)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贸易发达,洋务运动蓬勃,为办报提供良好条件。容闳创办《汇报》,鼓吹发展洋务,促进洋务运动发展。但受到官府和外报破坏而几次改组,办报过程艰难。其他国人自办报刊还有《中西文报》等。(2)广州的办报活动较晚,在中法战争后兴起,《述报》《广报》影响较大。这些报纸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播。4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区分第一批国人办报和第一次办报高潮)办报主体身份复杂多样,办报性质以私营为主,报纸内容多为宣传洋务运动,报纸政治立场是反侵略和爱国。办报环境恶劣(经济:民族工商业薄弱;政治:封建统治的束缚;外文报纸的排斥)(记忆:各种人私营办报,宣传洋务反侵略,内外环境都恶劣)5简要介绍维新派创办的主要报刊康有为创办了强学会的机关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促进维新变法社会条件的成熟;梁启超创办《时务报》,为资产阶级办报提供经验;其他主要报刊还有《知新报》《湘报》《国闻报》,为维新变法扩大了舆论阵地。(ps:保皇派:《清议报》宣传君主立宪和政治改良,促进文化交流,激发社会正气;立宪派:《时报》)6论述维新变法期间新闻立法活动的意义这是新闻近代法制建设的重要尝试,为民国时期建立自由新闻体制提供借鉴。7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时间集中在1895-1898(甲午中日结束到维新变法),特别是1897、1898两年;办报数量多,地区广,品种多,并出现新的报刊种类,主流是维新派报刊。8报章文体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1)王韬提出以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的文体办报,在《循环日报》上运用,但未成气候。甲午战后,中国酝酿着大变革。为了适应新知新学的要求,新的报章文体产生。(2)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带有感情。9分析维新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充分运用与创新;(2)寓评论于新闻之中;(3)改进编辑工作;(4)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文体,评论,编辑,图片)10维新派办报活动的历史贡献(1)传播新知,传播西学,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宣传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激发了爱国热情;(3)宣传维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4)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和报业的地位;开创了报章新文体。(启蒙,爱国,本身)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的基本情况(1)资产阶级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宣传政治改良,支持君主立宪;促进文化交流《新民丛报》:开民智,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2)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成立是1894年,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905(同盟会成立,革命有了统一的机构)之前--在海外创办大量革命报刊(注意,《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1905后--1905,《民报》在日本创刊,内容丰富,强调分析时事;宗旨是宣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活动孙中山陈少白(孙中山指派陈少白主持《中国日报》,孙中山亲自操办《中国日报》各项事务;孙中山指导创办其他报刊)。郑贯公主编《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激进地宣传革命。同盟会以《民报》作为机关报,《民报》在日本创刊,是大型实事性政论月刊,宣传三民主义。秋瑾创办《革命女报》于右任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背景: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国内民主革命发展,革命宣传由国外转移到国内;上海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清政府力量不及;事件始末:胡璋创办了《苏报》,该报反对保皇派,表现出强烈的革命倾向,其言论为清政府所不容。于是一场清政府作为原告,章太炎等人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了,最终章太炎、邹容都被判监禁。影响:清政府颜面扫地;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英雄气概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同情。41902年以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情况(1)上海是革命派报刊活动的中心。1903《俄事警闻》在上海创刊,抨击清政府腐败无能,被清政府查封。这一时期的江浙、四川等地也出现了有革命性质的报刊,多遭迫害。上海出现了多家革命报刊(如于右任主办的《神州日报》(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竖三民”报)。(2)武汉是武昌起义前革命派报刊活动的又一个中心,如《楚报》《商务报》是鼓吹革命的报刊。(3)全国各地创办大量革命派报刊,宣传革命。5评析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维新派(康有为严复谭嗣同):注重报纸上通下达的作用,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重要武器;报刊的任务是监督政府和启蒙国民;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是宗旨高、维护公益等;以浸润和煽动为报刊宣传方法;注重舆论的力量。革命派: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宣传革命思想;报纸是舆论之母;党报应当重视民意。6介绍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业务的进步情况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新闻业务快速发展。报刊形式改变,一般报纸兼具评论、副刊、广告等内容;版面变革,新闻质量提升,摄影图片广泛应用,文艺副刊发展。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论述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及其原因繁荣:民国初年,全国范围内迎来了中国近代史上办报活动的高潮。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政党报纸泛滥;这繁荣有泡沫和假象,是应资产阶级的各个大小政党为争夺更多的革命果实和分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原因:旧的禁令(清政府的)的废除;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自由新闻体制);民国“暂行报律”被撤销的影响。(“暂行报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2简述“癸丑报灾”前因后果因:“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为了控制舆论,对新闻界进行大扫荡。果:许多报纸冲破束缚,揭露袁世凯政府的阴谋,最后只剩几家御用报纸为袁世凯称帝鼓吹。3简介袁世凯对报界的控制手段和报界的反抗情况控制手段:创办御用报纸;收买报纸报人;迫害摧残反动派的报刊反抗:上海《民立报》连续报道宋案的经过,广州创办了《讨袁报》一些报刊也出现了讨袁专刊。4试析民国初年新闻业务的进步及其原因进步:报纸开始了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的转变;副刊增多;图片报道的改进和发展。原因:电报技术的普及(使电讯增多);辛亥革命不彻底,部分知识分子转而参与副刊作品创作;经济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要。5简述黄远生的新闻业务活动特点和新闻思想特点:题材重大,内容详实;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文笔生动,亦庄亦谐。新闻思想: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新闻报道要客观全面真实;记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基本功修炼6民国初年有哪些比较著名的记者,他们各自的新闻经历如何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张季鸾、胡政之。其他: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务,和前一时期相比,质和量都有明显的提升。这得益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通讯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媒体得到发展的原因:政治上,集权削弱,分裂混乱,为思想的多元提供了机会。经济上,民族工业增长,印刷业、交通业等发展。文化上,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启蒙,知识阶层成长。清末国内新闻事业组成部分:改良派报刊、革命派报刊、新式官报、民营报刊。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1简要评述《新青年》的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创办经过: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刊。贡献:对青年进行了思想启蒙,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2简要评述《每周评论》的特点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特点:“重在批评事实”(《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政治实事报道评述,把报道和评述结合起来;倾向社会主义。作用: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对五四运动进行了系列报道,给予支持和引导。3简要评述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活动。4简要评述李大钊的办报活动和贡献。5简要评述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在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6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历史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创办报刊。报刊:改组后的《新青年》《共产党》月刊。7我国新闻在五四时期有何重大变革?内容上加强对社会主义的宣传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出现了第一批工人报刊,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新文风的出现副刊的创新业务改进8简要评述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新文化运动后,新闻学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新闻学专著的出版是这一时期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有利于中国新闻界与国际新闻界的交往和中西经验交流(进行学术交流)。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简要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和影响。《向导》:经过-1922在上海创刊,作为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作用-明确指出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为黑暗的中国社会指明道路与方向。影响-作用+但是,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宣传中的领导地位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中国青年》:经过-1923,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在广州、上海等地创刊。作用影响-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促进了马列主义的宣传。2中共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党的高级领导直接负责。具有鲜明的党性。坚持正确文风(白话文方向)。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面向民众和社会,扩大影响。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等作为基本任务。3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统一战线报刊活跃共产党、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工农群众运动报刊发展军队报刊出现4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恢代英、萧楚女、邵飘萍等人的报刊活动与贡献。5简要评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北洋军阀时期)办报方针是: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评述:这是对中国新闻事业成败经验的总结,实际上完整提出了“文人办报”理论,体现了追求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其他:革命报刊命运由革命发展情况决定。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1927年下半年国民党政权建立,大办党营新闻事业网,取缔一切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新闻机构,阻挠民营机构发展。正式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取得统治地位。(随之)逐渐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为核心,集中在大城市。20世纪30年代初,地方党报系统、地方广播电台系统和军队报刊系统也建立。对于民营新闻传播:积极拉拢,严加控制。其他:制定专门政策法规,加强新闻审查。(ps:国民党党营报纸特点:注重管理,讲究经营)2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1)情况:出版中心仍在上海中共中央积极筹办面相党内和党外的报刊。中共中央在上海创立的报刊有《布尔什维克》(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1927)《红旗》(1928)《红旗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1930),这些刊物论述党的路线和革命策略。中共的革命团体也秘密出版了一些报刊,如中华总工会出版的《中国工人》等。党的“地下”报刊,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的。经验教训:经验:a对敌斗争策略:伪装封面等b介绍列宁的党报思想,明确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c借鉴苏联的做法,建党报委员会;发展通讯员,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发行网,扩大影响等。教训: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全面崩溃。3中共领导的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历史条件: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发展情况:《时事简报》是根据地和红军初创阶段的主要新闻宣传阵地。1931年形成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1931-1934,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系统。《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报》等影响较大。(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红色中华》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延安根据地:《新中华报》《中国青年》等到1933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许多根据地,出版了当地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的报刊。如《新华日报》《解放日报》(《解放日报》是大型日报,走在新闻界前沿,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做出贡献。)特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紧密围绕现实需要做宣传;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后盾,依靠群众办报;开展批评与表扬;文字通俗,形式活泼。(现实,群众,通俗)意义:是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是中共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开端(定性);开创了新闻事业由乡村到城市的新型传播途径;继承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继承,开端,新)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申报》(史量才主持)革新: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增加通讯;改进副刊和增刊;出版书刊。邹韬奋《生活》周刊:抛弃改良主义,支持抗日救亡。5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刊活动:在上海创刊《大众生活》;在香港创刊《生活日报》在上海出版《生活星期刊》。报刊思想:报刊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报刊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报刊要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特色;文风要“明显畅快”;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尚人格、真才实学。(为大目标为读者)6简要评述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和意义。成果:将旅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书《中国的西北角》,后又写了《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等通讯。意义:书-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首次客观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揭露,反映)通讯作品-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新)7简述1931左右《申报》改革基本情况。史量才遇难说明了什么?基本情况:进行了重要革新活动,加强新闻和各地通讯;改进副刊和增刊;反对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支持抗日。说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用极端手段维护其新闻统制,其意图是遏制抗日宣传。8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基本内容?有什么重要学术价值?基本内容:明确认定了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种类。学术价值: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志学与道德风范;但限于历史条件,部分史料存在差错。9简评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出版,较早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及其领导人情况1942-46年,担任《星期六晚邮报》记者。后来他三次访华,出版著作。他的工作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美友谊。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简述《救亡日报》《抗战》三日刊等抗日救亡报刊的出版经过与宣传报道特点。经过(?):进入1939年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重建一个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三日刊主要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内发行。特点:内容全面系统,时效性强(ps:中共新闻传播事业走向成熟的几个标志: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人民广播事业的重建;2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新华通讯社前身:1931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9新华社与《红中华报》分开,新华社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1931-1937,红中社与红色中华报报社合一;37-39,新华社与新中华报报社合一;1939报社分离,开始在抗日根据地建立分社,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通讯社网络。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经过及其重要意义。经过:194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共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意义: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人民广播事业的开端,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传统。4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意义经过:1942年开始,中共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风运动。1942年4月,《解放日报》开始改版。随整风改革运动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成效: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做出重要贡献;成功反击了反共舆论;加强了大生产运动和军事宣传。意义:《解放日报》宣传了党的中心工作,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党,群众,实际)5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思想、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文风等基本问题(->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新闻的本质和特点;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等(马克思,事实革命,人民)6创办《新华日报》有何意义?《新华日报》有哪些重要经验?(1938在重庆出版意义:(南京《群众》《新华日报》的创刊是党的新闻事业在大革命失败后首次公开亮相)宣传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揭露了日寇侵华罪行;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反动新闻检查,封锁新闻,)经验:将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相结合;建立团结战斗的队伍;开展广泛深入的统战工作。7香港和海外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华文报刊、报人?8评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与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9(补充)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壮大成熟:新华社的独立发展:从报社合一到报社独立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打破了日寇和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发出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大型日报《解放日报》的创办:1941在延安创办,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大型日报;影响力大;在整风运动中走在新闻界改革最前端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加强国统区新闻活动的意义何在?促进了新闻自由的争取,促进了和平民主;开展了与国民党的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驾校合同模板
- 焊接承包协议合同模板
- 石灰石合同范例
- 办证委托合同范例
- 上海花木绿植租赁合同范例
- 2024年度江西省光伏产品销售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二零二四年商业店铺租赁与经营权转让协议
- 房屋、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样本
- 2024年医药销售业务员工作计划(二篇)
- 法律保证合同范例
- 卡西尼卵形线在高考中应用
- (高清版)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 支委会报告对某某同志的审查情况【6篇】
- 机电安装给排水基础知识及识图课件
- 奇瑞汽车采购管理手册
- 有关周大福实习月工作总结
-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培训
- 生涯发展报告
- 转氨酶健康宣教课件
- 普通地质学课件
- 品管圈课件降低药物外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