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重点:掌握古典概型这一模型.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实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学习、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则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有多大?二、学生活动1.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用“抽到红心”这一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发现工作量较大且不够准确;2.(1)共有“抽到红心1”“抽到红心2”“抽到红心3”“抽到黑桃4”“抽到黑桃5”5种情况,由于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认为出现这5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2)6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这6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三、建构数学1.介绍基本事件的概念,等可能基本事件的概念;2.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3.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2张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用枚举法,列举时要有序,要注意“不重不漏”)探究(1):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该实验为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对球进行编号?)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反)、(正,正)、(反,反)3个基本事件,对吗?学生活动:探究(1)如果不对球进行编号,一次摸出2只球可能有两白、一黑一白、两黑三种情况,“摸到两黑”与“摸到两白”的可能性相同;而事实上“摸到两白”的机会要比“摸到两黑”的机会大.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通过枚举法发现有10个基本事件,而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个基本事件.(设计意图:加深对古典概型的特点之一等可能基本事件概念的理解.)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则摸到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问题:在运用古典概型计算事件的概率时应当注意什么?①判断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②找出随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教师示范并总结用古典概型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步骤例3同时抛两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问: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可能结果?点数之和是6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点数之和是6的概率是多少?问题:如何准确的写出“同时抛两颗骰子”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学生活动:用课本第102页图3-2-2,可直观的列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问题:点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介绍图表法)例4甲、乙两人作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乙赢的概率.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的能力.2.练习.(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_________.(2)在20瓶饮料中,有3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为_________..(3)第103页练习1,2.(4)从1,2,3,…,9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字,①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_;②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__.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基本事件,古典概型的概念和特点;2.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以及注意事项;3.求基本事件总数常用的方法:列举法、图表法.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2.了解实际问题中基本事件的含义;3.能运用古典概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从标有1,2,3,4,5,6,7,8,9的9张纸片中任取2张,那么这2张纸片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__.(4)口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一只白球和一只黑球,现依次有放回地随机摸取3次,每次摸取一个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请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和特点;2.进一步掌握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3.能运用古典概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数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思想;3.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4.了解测度的简单含义;5.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22cm问题1: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122cm3m3m问题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为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cm,靶心直径为12.2cm,运动员在70m外射.假设射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有多大?能用古典概型描述该事件的概率吗?为什么?(1)能用古典概型描述事件的概率吗?为什么?(2)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是什么?(3)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吗?(4)符合古典概型的特点吗?二、学生活动问题1: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22cm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问题2: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22cm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三、建构数学几何概型的特点:(1)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基本事件发生是等可能的.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内”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两根相距8m的木杆上系一根拉直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求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3m的概率.解:记“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3m”为事件A,由于绳长8m,当挂灯位置介于中间2m时,事件A发生,于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P(A)==.2a例2取一个边长为2a2a数学拓展:模拟撒豆子试验估计圆周率.如果向正方形内撒n颗豆子,其中落在圆内的豆子数为m,那么当n很大时,比值,即频率应接近于P(A),于是有由此可得2.练习.(1)在数轴上,设点x∈中按均匀分布出现,记a∈(-1,2]为事件A,则P(A)=()A.1B.0C.D.(2)在1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3)在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40平方公里的大陆贮藏着石油.假如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4)如右下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分别计算它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BCADPBCADP(5BCADPBCADP变式:∠APB=90°?结论:概率为0的事件可能发生!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对比.相同:两者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不同:古典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有限个,几何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3.几何概型问题的概率的求解.(1)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在于:几何概型是无限多个等可能事件的情况,而古典概型中的等可能事件只有有限多个;(2)D的测度不为0,当D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3)区域应指“开区域”,不包含边界点;在区域D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D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性状位置无关.
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2.了解测度的简单含义;3.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4.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教学重点:测度的简单含义,即:线的测度就是其长度,平面图形的测度就是其面积,立体图形的测度就是其体积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事件的测度(是长度还是面积、体积等).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教学过程:二、学生活动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但在每一处剪断的可能性相等,故是几何概型.三、建构数学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对比.相同:两者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不同:古典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有限个,几何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四、数学运用1.例题.与面积(或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在1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解:取出10mL麦种,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则变式训练:1.街道旁边有一游戏:在铺满边长为9cm的正方形塑料板的宽广地面上,掷一枚半径为1cm的小圆板.规则如下:每掷一次交5角钱,若小圆板压在正方形的边上,可重掷一次;若掷在正方形内,须再交5角钱可玩一次;若掷在或压在塑料板的顶点上,可获1元钱.试问:(1)小圆板压在塑料板的边上的概率是多少?(2)小圆板压在塑料板顶点上的概率是多少?解(1)考虑圆心位置在中心相同且边长分别为7cm和9cm的正方形围成的区域内,所以概率为ACBMC’探究提高: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中的“测度”,既包含本例中的面积,也可以包含线段的长度、体积等,而且这个“测度”ACBMC’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解:在AB上截取AC′=AC,故AM<AC的概率等于AM<AC′的概率.记事件A为“AM小于AC”,答:AM<AC的概率等于.思考: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过点C在∠C内作射线CM,交AB于M,求AM小于AC的概率.ACACBMC’P(A)=例3课本的例4.可化为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例4甲、乙两人约定在6时到7时之间在某处会面,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人一刻钟,过时即可离去.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思维启迪: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用x轴表示甲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y轴表示乙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用0分到60分表示6时到7时的时间段,则横轴0到60与纵轴0到60的正方形中任一点的坐标(x,y)就表示甲、乙两人分别在6时到7时时间段内到达的时间.而能会面的时间由|x-y|≤15所对应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以x轴和y轴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则两人能够会面的充要条件是|x-y|≤15.在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x,y)的所有可能结果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区域,而事件A“两人能够会面”的可能结果由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所以,两人能会面的概率是2.练习.(2)如果甲船的停泊时间为4小时,乙船的停泊时间为2小时,求它们中的任何一条船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解(1)设甲、乙两船到达时间分别为x,y,则0≤x<24,0≤y<24且y-x≥4或y-x≤-4.作出区域设“两船无需等待码头空出”为事件A,(2)当甲船的停泊时间为4小时,乙船的停泊时间为2小时,两船不需等待码头空出,则满足x-y≥2或y-x≥4,设在上述条件时“两船不需等待码头空出”为事件B,画出区域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适当选择观察角度,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解;2.把基本事件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D;3.把随机事件A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d;4.利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计算.
教学目标:1.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能判断某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是否是对立事件;3.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体育考试的成绩分为4个等级;优、良、中、不及格.某班50名学生参加了体育考试,结果如下:问题1:在同一次考试中,某一位同学能否既得优又得良?问题2:从这个班任意抽取一位同学,那么这位同学的测试成绩为“优”的概率,为“良”的概率,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二、学生活动优的概率为,良的概率为.优良的概率为,是优和良的概率之和.三、建构数学体育考试成绩的等级为优、良、中、不及格的事件分别记为A,B,C,D.1.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2.“优良”可以表示为A+B.3.事件A,B,C,D其中任意两个都是互斥的.推广: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那么就说事件A1,A2,…,An彼此互斥.若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我们把这个事件记作事件A+B.四、探索新知问题3:如果将“测试成绩合格”记为事件E,“不合格”记为D那么E与D能否同时发生?他们之间还存在怎样的关系?两个互斥事件必有一个发生,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为.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有何异同?1.对立事件是相对于两个互斥事件来说的;2.我们可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图形来区分:A,B为互斥事件A,B为对立事件3.结合集合知识,进一步认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表示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集合的交集都是空集,但是两个对立事件集合的并集是全集,而两个互斥事件集合的并集不一定是全集.五、数学运用1.例题.例1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一样的4只白球和4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2只球.记摸出2只白球的事件为A,摸出1只白球和1只黑球的事件为B.问:事件A与事件B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结论:3.如果事件A,B是互斥事件,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B)=P(A)+P(B)4.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彼此互斥,那么事件A1+A2+…+An发生(即A1,A2,…,An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1+A2+…+An)=P(A1)+P(A2)+…+P(An).例2某人射击1次,命中7~10环的概率如下表所示:(1)求射击1次,至少命中7环的概率;(2)求射击一次,命中不足7环的概率.注:像例2这样,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①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②在直接计算某一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转而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2.练习.(1)作业:课后练习1,2.(2)对飞机连续射击两次.每次发射一枚炮弹,设A={两次都击中},B={每次都没击中},C={恰有一次击中},D={至少有一次击中},其中彼此互斥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对立事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3.某射手在一次训练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2)不够7环的概率.六、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2.如何判断某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是否是对立事件;3.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教学目标:1.能判断某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是否是对立事件;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3.了解对立事件概率之和为1的结论;4.会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概率计算.教学重点: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概率计算;教学难点:含“至多,至少”等量词的简单概率计算.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教学过程:二、学生活动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那么就说事件A1,A2,…,An彼此互斥.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互称对立事件.对立事件必互斥,互斥事件不一定对立.三、建构数学1.概率的计算: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彼此互斥,那么事件A1+A2+…+An发生(即A1,A2,…,An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1+A2+…+An)=P(A1)+P(A2)+…+P(An)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和等于1,即P(A)+P()=1在求某些复杂事件(如“至多、至少”)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1)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为若干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和;(2)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某人射击1次,命中7~10环的概率如下表所示:命中环数10环9环8环7环概率0.120.180.280.32(1)求射击1次,至少命中7环的概率;(2)求射击1次,命中不足7环的概率.解:记“射击1次,命中k环”为事件Ak(k∈N,且k≤10),则事件Ak两两互斥.(1)记“射击1次,至少命中7环”为事件A,则当A10,A9,A8或A7之一发生时,事件A发生.故P(A)=P(A10+A9+A8+A7)=P(A10)+P(A9)+P(A8)+P(A7)=0.12+0.18+0.28+0.32=0.9(2)事件“射击1次,命中不足7环”为事件A的对立事件,即A表示事件“射击1次,命中不足7环”.故P(A)=1-P(A)=1-0.9=0.1.答:此人射击1次,至少命中7环的概率为0.9,命中不足0.7环的概率为0.1.例2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如下表所示:血型ABABO该血型的人所占比/%2829835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输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一种血型的人,任何血型的人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分析: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去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2.练习.练习1一只口袋有大小一样的5只球,其中3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摸出2只球,求两只颜色不同的概率.解:从5只球中任意取2只含有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0.记:“从5只球中任意取2只球颜色相同”为事件A,“从5只球中任意取2只红球”为事件B,“从5只球中任意取2只黄球”为事件C,则A=B+C.则“从5只球中任意取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答:从5只球中任意取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练习2袋中装有红、黄、白3种颜色的球各1只,从中每次任取1只,有放回地抽取3次,求:(1)3只全是红球的概率;(2)3只颜色全相同的概率;(3)3只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解:有放回地抽取3次,所有不同的抽取结果总数为33,(1)3只全是红球的概率为;(2)3只颜色全相同的概率为;(3)“3只颜色不全相同”的对立事件为“三只颜色全相同”.故“3只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为.思考:“3只颜色全不相同”概率是多少?若:红球3个,黄球和白球各两个,其结果又分别如何?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2.在求某些复杂事件(如“至多、至少”)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1)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为若干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和;(2)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能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2.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几种算法的使用,并能根据程序框图来编写循环结构及伪代码.教学重点:1.系统化本章的知识结构;2.提高对几种常见算法思想的认识;3.提升算法设计、优化和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1.算法的设计和优化;2.对算法思想的认识.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程序框图及循环结构,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三、建构数学流流程图算法的描述算法自然语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输语句伪代码循环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入出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3.五种基本算法语句;4.三个算法案例.四、数学运用2.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B.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C.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D.—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3.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A.3←AB.M←-MC.B←A←2D.x+y←0例2算法、程序框图和算法语句的设计、编写1.设计一个程序语句,输入任意三个实数,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输出.2.某市电信部门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则收取通话费0.2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不超过部分收取0.2元,超过部分以每分钟0.1元收取通话费(通话时间以分钟计,不足1分钟时按1分钟计),试设计一个计算通话费用的算法.要求写出算法,画出流程图,编制程序.适合方程a2+b2=c2的一组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或商高数,设计一个满足a≤30,b≤40,c≤50的勾股数的算法.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1.算法思想作为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就是探求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并将解决问题的步骤用具体化、程序化的语言加以表述,主要作用是使计算机能代替人完成某些工作,这也是学习算法的重要原因之一.算法思想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只要能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有限而明确的步骤,就可以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2.算法设计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应先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其中含有最典型最重要或最核心的算法语句或结构.然后再来思考其中的每一步的执行情况,增添一些细节,逐步完善流程图与程序.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相关知识点1.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2.样本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频率分布表(2)直方图(3)折线图(4)散点图(5)茎叶图3.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特征数.(1)平均数(2)方差(标准差)(3)众数(4)中位数二、数学运用例1在一次有奖明信片的100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00000—99999)中,邮政部门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后两位是23的作为中奖号码,这是运用了________抽样方法.例3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1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记做①;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2名女排运动员,要从中选出3个调查学习负担情况,记做②.那么完成上述2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例4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的轿车,产量分别为1200辆,6000辆和2000辆.为检验该公司的产品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46辆进行检验,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依次应抽取______________辆.例5两名跳远运动员在10次测试中的成绩分别如下(单位:m):甲:5.585.936.075.915.996.135.896.056.006.19乙:6.116.085.835.925.845.816.186.175.856.21试估计哪位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稳定.例6如图,从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中抽出60名,将其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79.5~89.5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2)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练习:1.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取正整数)的频数分布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写出答案)注: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1)该单位职工共有多少人?(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2.为了解某地初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从其中的一个学校选取容量为60的样本(60名男生的身高),分组情况如下:分组147.~155.5155.5~163.5163.5~171.5171.5~179.5频数62lm频率a0.1(1)求出表中a,m的值.(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三、归纳小结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特点准确应用;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够根据数据的平均数及方差对总体估计.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频率的稳定性;2.了解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3.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运用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5.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求解一些简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教学难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对比.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三、建构数学随机事件注意点:1.要搞清楚什么是随机事件的条件和结果.2.事件的结果是相应于“一定条件”而言的.因此,要弄清某一随机事件,必须明确何为事件发生的条件,何为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结果.3.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不能事先确定,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概率注意点:(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因此.四、数学运用(一)随机现象例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若都是实数,则;(2)没有空气,动物也能生存下去;(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温度时沸腾;(4)直线过定点;(5)某一天内电话收到的呼叫次数为0;(6)一个袋内装有性状大小相同的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为白球.(二)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对比.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相同:两者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不同:古典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有限个,几何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例2掷一颗均匀的骰子,求掷得偶数点的概率.分析:先确定掷一颗均匀的骰子试验的样本空间Ω和掷得偶数点事件A,再确定样本空间元素的个数n,和事件A的元素个数m.最后利用公式即可.解:掷一颗均匀的骰子,它的样本空间是Ω={1,2,3,4,5,6}∴n=6而掷得偶数点事件A={2,4,6}∴m=3∴P(A)=点评枚举法是计算古典概型中事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要能熟练地运用图表法和树形图对某些等可能事件进行列举,教材例3的图表法采用坐标系的形式,横、纵轴分别表示第一、二次抛掷后向上的点数,此表能清楚直观地表现出各种情况,树形图对于元素不多而又易于分类的计数问题很有效,例4中画出了三“树”,其实只要画出一个树即可推知其余两个树的情况.例3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内任取一点P(x,y).(1)求点P到原点距离小于1的概率;(2)求以x,y,1为边长能构成锐角三角形的概率.解析(1)所有的点P构成正方形区域D,若点P到原点距离小于1,则eq\b\lc\{\rc\(\a\vs4\al\co1(0<x<1,,0<y<1,,x2+y2<1,))所以符合条件的点P构成的区域是圆x2+y2=1在第一象限所围的平面部分.∴点P到原点距离小于1的概率为:eq\f(\f(1,4)·π·12,12=\f(π,4))=eq\f(π,4).(2)构成三角形的点P在△ABC内,若构成锐角三角形,则最大边1所对的角α必是锐角,cosα=eq\f(x2+y2-12,2xy)>0,x2+y2>1,即点P在以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外,∴点P在边AB,BC及圆弧AC围成的区域内,∴其概率为:eq\f(12-\f(π,4)·12,12)=eq\f(π,4).答:点P到原点距离小于1的概率为eq\f(π,4);以x,y,1为边长能构成锐角三角形的概率为1-eq\f(π,4).互斥事件1.互斥事件概率的理解.(1)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是在事件A和事件B互斥的前提下进行的.事件A,B互为对立事件的条件是: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且有P(A)+P(B)=1.(2)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而互斥事件却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只有当两个互斥事件中有一个发生时,它才能成为对立事件.(3)从集合的角度来看,若将总体看成全集U,将事件A看成由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则A是U的子集,这时A的对立事件可看成是A的补集;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互斥;其次要确定它们中必定要有一个发生.2.从正面解决问题较困难时,可转换思维视角从其反面考虑,即从事件的对立事件考虑,往往可以降低解题的难度,简化运算.此技巧为“正难则反”策略,此策略在互斥事件的概率中应用相当广泛和频繁,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例4一只蚂蚁在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ABC区域内任意爬行,则其恰在离三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1的地方的概率是.AABC45答:.(四)练习.1.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A.至少有1个白球和全是白球B.至少有1个白球和至少有1个红球C.恰有1个白球和恰有2个白球D.至少有1个红球和全是白球2.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A.A+B是必然事件B.是必然事件C.与一定互斥D.与一定不互斥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将一枚硬币抛两次,设事件A为“两次出现正面”,事件B为“只有一次出现反面”,则事件A与B是对立事件;②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③若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则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④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事件A+B为必然事件.A.1B.2C.3D.44.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A.60%B.30%C.10%D.50%5.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命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则这名运动员在一次射击中:命中10环或9环的概率是__________,少于7环的概率是____________.6.在区间上任取一个数,求x<3或x>6的概率______.7.有5张1角,3张2角和2张5角的邮票,任取2张,求其中两张是同价格的概率___________.9.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包括汽车在内的进口商品将最多在5年内把关税全部降低到世贸组织所要求的水平,其中有21%的进口商品恰好5年关税达到要求,18%的进口商品恰好4年关税达到要求,其余的进口商品将在3年或3年内达到要求,求进口汽车在不超过4年的时间内关税达到要求的概率.10.袋中有2个伍分硬币,2个贰分硬币,2个壹分硬币,从中任取3个,求总数超过7分的概率.11.某公共汽车站每隔10分钟就有一趟车经过,小王随机赶到车站,则小王等车时间不超过4分钟的概率是________.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结合概率的教学,进行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重要联系,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辨证的思维品质;养成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2.能按照步骤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过程;3.了解算法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教学难点:算法的理解及设计.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远方的朋友相联系,很少再有人去写纸质的信了,代之以打电话或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可能都有收发电子邮件的经历,有哪位同学能把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和步骤说一下?情境2:大家可能都看过中央电视台李咏曾经主持的“猜价格,赢商品”的节目,竞猜者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某种商品的价格,就可赢得该商品.现有一商品,价格在0~8000元之间,如果让你去猜,你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猜中价格?二、学生活动1.第一步:上网打开电子邮箱;第二步:点击“写邮件”;第三步:输入发送地址;第四步:输入主题;第五步:输入信件内容;第六步:点击“发送邮件”.2.第一步:报“4000元”;第二步:若主持人说“高”了(说明价格在0~4000之间),就报“2000”,否则(价格在4000~8000之间)报“6000”;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报数方法,直到得到正确的结果.3.小结: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我们都是在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机械的操作来完成一事件,其中就蕴含了算法的思想.三、建构数学1.算法的概念.对于一项任务,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执行,并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则这些步骤称为完成该任务的一个算法.2.算法的特征.(1)确定性:即求解的过程是事先确定的,有确定的步骤.在执行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只是机械地一步一步地照着做.(2)可行性:即算法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能够做到的.(3)有穷性:即算法在有穷步骤之后结束,这包含着算法运行的时间是有限的,运行时(在计算机中需要的存储)空间也是有限的.不满足有穷性的算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4)通用性:一般来说,算法应有某种通用性,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5)有输出特征:算法执行之后应有结果,应完成给定的任务.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给出求1+2+3+4+5+6+7的一个算法.解析:本例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程度,了解解决数学问题都需要算法.算法一: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计算1+2,得到3;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运算结果15与6相加,得到21;第六步将第五步中的运算结果21与7相加,得到28.算法二:可以运用公式1+2+3+…+n=eq\f(n(n+1),2)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7;第二步计算eq\f(n(n+1),2);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例2给出求解方程组eq\b\lc\{(\a\al(2x+y=5①,4x+5y=13②))的一个算法.解析:消元法,步骤:第一步方程①不动,将方程②中的x的系数除以方程①中x的系数,得到乘数m=eq\f(4,2)=2;第二步方程②减去m乘以方程①,消去方程②中的x项,得到eq\b\lc\{(\a\al(2x+y=5,3y=3))第三步将上面的方程组自下而上回代求解,得到y=1,x=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eq\b\lc\{(\a\al(x=2,y=1)),这种消元回代的算法适用于一般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点评:一个算法,就是一个有穷规则的集合,它为某个特定类型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运算序列.其中的每条规则必须是明确定义的、可行的.序列的终止表示问题得到解答或指出问题没有解答.2.练习.课本P36页第1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特征.
教学目标:1.理解流程图的概念;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框图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建构教学1.流程图的概念:流程图是用一些图框和流程线来表示算法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便于检查和修改.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流程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2.规范流程图的表示: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④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二、数学运用例1已知,写出求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解;;;;输出,,输出,,,输入成绩结束开始若,转,否则输出.高一某班一共有50名学生,设计一个算法,统计班上数学成绩良好(分数大于80且小于90)和优秀(分数大或等于90)的学生人数,解:算法如下:,,;输入成绩;若,则,转;若,则;;若,转,否则,输出和;
教学目标:1.理解流程图的概念以及顺序结构.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3.能运用顺序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方法: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顺序结构.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1);(2);2.问题:已知,求的最小值,试设计算法.二、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解取;计算;若,则输出;否则,使,转.上述算法可以用框图直观地描述出来: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7页图1-2-1,这样的框图我们称之为流程图.三、建构数学2.构成流程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7页),结合图形讲解.3.规范流程图的表示: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④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4.从流程图可以看出,该算法步骤中,有些是按顺序执行,有些需要选择执行,而另外一些需要循环执行.事实上,算法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这三块“积木”通过组合和嵌套表达出来.5.顺序结构的概念: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四、数学运用1.顺序结构举例例1写出作的外接圆的一个算法.解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以与的交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圆即为的外接圆.说明1.以上过程通过依次执行到这三个步骤,完成了作外接圆这一问题,这种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就是顺序结构.2.上述算法的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它是一个顺序结构.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以与的交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图1图2例2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和的值,试交换这两个变量值.说明1.在计算机中,每个变量都分配了一个存储单元,它们都有各自的地址.2.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符号“”表示“把赋给”.解为了达到交换的目的,需要一个单元存放中间变量.算法是:;先将的值赋给变量,这时存放变量的单元可作它用;再将的值赋给,这时存放变量的单元可作它用.最后将的值赋给,两个变量和的值便完成了交换说明:上述算法的流程图如上图2所示,它是一个顺序结构.输出半径为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当时,写出计算圆面输出积的算法,画出流程图.解算法如下:;;输出.说明:上述算法的流程图如右图所示,它是一个顺序结构.2.练习:课本第9页练习第1,2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流程图的概念:流程图是用一些图框和流程线来表示算法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便于检查和修改.2.画流程图的步骤: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法,再把自然语言转化为流程图;3.顺序结构的概念: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教学目标:1.理解流程图的选择结构这种基本逻辑结构.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方法: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其中(单位:)为行李的重量.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二、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解算法为:输入行李的重量;如果,那么,否则;输出行李的重量和运费.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10页图1-2-6.在上述计费过程中,第二步进行了判断.三、建构数学1.选择结构的概念: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如图:虚线框内是一个选择结构,它包含一个判断框,当条件成立(或称条件为“真”)时执行,否则执行.2.说明:(1)有些问题需要按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按判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类问题的实现就要用到选择结构的设计;(2)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或选取结构,它要先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再由判断的结果决定执行两条分支路径中的某一条;(3)在上图的选择结构中,只能执行和之一,不可能既执行,又执行,但或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四、数学运用分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未必总有实数根,因此,求解时,要先计算判别式△,然后比较△与的大小,再决定能否用求根公式求解.所以,在算法中应含有选择结构.思考:如果要输出根的详细信息(区分是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还是不等的实数根),如何修改上述算法和流程图?输入输出输入输出解输入任意实数;若,则;否则;输出.算法流程图如右.2.练习:课本第11页练习第1,2,3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选择结构的概念: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2.理解选择结构的逻辑以及框图的规范画法,选择结构主要用在判断、分类或分情况的问题解决中.
教学目标:1.理解流程图的循环结构这种基本逻辑结构.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方法: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你知道在申奥的最后阶段,国际奥委会是如何通过投票决定主办权归属的吗?对遴选出的5个申办城市进行表决的操作程序是: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总票数的一半,那么该城市就获得举办权;如果所有申办城市得票数都不超过总票数的一半,则将得票数最少的城市淘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选出一个申办城市为止.2.问题:怎样用算法结构表述上面的操作过程?二、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算法表达,然后画出流程图.解:算法为:投票;统计票数,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总票数的一半,那么该城市就获得举办权,转,否则淘汰得票数最少的城市,转;宣布主办城市.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12页图.三、建构数学1.循环结构的概念: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如图:虚线框内是一个循环结构,先执行框,再判断给定的条件是否为假;若为假,则再执行,再判断给定的条件是否为假……,如此反复,直到为真,该循环过程结束.四、数学运用1.循环结构举例.例1(教材第13页例4)写出求值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解:算法1:逐一相加(见教材第13页);算法2:;{使};{使};{求,乘积结果仍放在变量中};{使的值增加1}如果,转,否则输出.说明:1.算法2中各种符号的意义;2.算法2不仅形式简练,而且具有通用性、灵活性.其中,,组成一个循环,在实现算法时要反复多次执行,,步骤,直到执行时,经过判断,乘数已超过规定的数为止.算法流程图如右.练习1:写出求值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例2设计一个计算10个数平均数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分析:由于需要依次输入10个数,并计算它们的和,因此,需要用一个循环结构,并用一个变量存放数的累加和.在求出10个数的总和后,再除以10,就得到10个数的平均数.解:;{使};{使}输入;{输入一个数};{求,其和仍放在变量中};{使的值增加1}如果,转,{如果,退出循环};{将平均数存放到中}输出.{输出平均数}说明:1.本题中的第一步将赋值于,是为这些数的和建立存放空间;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本题中的)和累加变量(本题中的),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本题实质是为了记录输入的数的个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与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进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算法流程图如右.输出2.练习:课本第15页练习第1,2题.输出练习1答案:;;;;如果,转,否则输出.练习2答案:将50个学生中成绩不低于80分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打印出来.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循环结构的概念: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它主要用在反复做某项工作的问题中.2.用循环结构画流程图: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确定循环的转向位置和终止条件.3.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区别:选择结构通过判断执行分支,只是执行一次;循环结构通过条件判断可以反复执行;联系:循环结构是通过选择结构来实现的,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选择结构.4.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本题中的)和累加变量(本题中的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本题实质是为了记录输入的数的个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与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进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三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2.能初步应用这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表示算法,编写类BASIC程序.3.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种基本语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已知我班某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成绩分别为80,100,89,试设计适当的算法求出这名学生三科的平均分.二、学生活动算法:S1a←80S2b算法:S1a←80S2b←100S3c←89S4A←(a+b+c)/3S5输出Aaa←80b←100c←89A←(a+b+c)/3输出A结束开始2.怎样将以上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伪代码学习基本的算法语句.三、建构教学1.伪代码:伪代码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为了今后能学好计算机语言,我们在伪代码中将使用一种计算机语言“BASIC语言”的关键词.2.赋值语句:赋值语句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的语句.例如:“”表示将的值赋给,其中是一个变量,是一个与同类型的变量或表达式.说明:①赋值语句中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②③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3.输入、输出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分别用“Input”(或者“Read”)和“Print”来描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1)输入语句与赋值语句的区别在于:赋值语句可以将一个代数表达式的值赋于一个变量,而输入语句由于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因此输入语句只能将读入的具体数据赋给变量.(2)例如:可以将问题1中的算法改进为求任意三门功课的平均值的算法.伪代码:Read伪代码:Reada,b,cA←(a+b+c)/3PrintAAA←(a+b+c)/3结束开始输出A输入a,b,c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写出求时多项式的值的算法.算法1算法2说明①以上两种算法,算法1要做6次乘法,算法2只要做3次乘法,由此可见,算法的好坏会影响运算速度;②算法2称为“秦九韶算法”,其算法特点是: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次多项式,只要做次乘法和次加法.例2“鸡兔同笼”是我国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请你先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程组,并设计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通用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写出伪代码.解设有只鸡,只兔子,则.设二元一次方程组为用消元法解得,开始结束开始结束2.练习:课本第18页练习1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的结构和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了解条件语句在程序中起判断转折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掌握条件语句的格式及功能.2.能初步用条件语句设计算法、表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即编写程序).3.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条件语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某居民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每月按以下方法收取卫生费:3人和3人以下的住户,每户收取5元;超过3人的住户,每超出1人加收1.2元.试设计算法,根据输入的人数计算应收取的卫生费?二、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后得出:若用(单位:元)表示应收取的费用,表示住户的人口数,则.具体算法步骤如下:S1输入;S2若,则,否则;S3输出.流程图如右图所示.从流程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选择结构,我们可以用条件语句来实现该过程.三、建构教学1.条件语句:否是满足条件?语句1语句2(图2)条件语句的一般形式为:I否是满足条件?语句1语句2(图2)IIf条件Athen语句1Else语句2EndIf(图1)“条件A”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A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A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A,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不符合条件A,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问题1中的选择过程用条件语句可以表示为:ReadIfIfThenElseEndIfPrint我们把步骤“”称为“Then”分支,步骤“”称为“Else”分支.为了醒目和便于阅读这些分支一般缩进书写.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写出输入两个数a和b,将较大的数打印出来的算法,写出伪代码,并画出流程图.伪代码:Reada伪代码:Reada,bIfa>bThenPrintaElsePrintbEndIfEnd开始输入a,ba>b结束YN输出a输出b算法:S1输入a,b;S2若a>b,则输出a,否则输出b.例2,解算法步骤为:S1测量儿童身高;S2如果h≤1.2,那么免费乘车;否则,如果h≤1.5,那么购买半票乘车;否则,购买全票乘车.伪代码:流程图:ReadIfh≤1.2ThenPrint免费乘车ElseIfh≤1.5ThenPrint半票乘车ElsePrint全票乘车EndIfEndIf说明:从本例可以看出,条件语句“If-then-Else”可以嵌套.说明:本题中的条件语句是“行If语句”,前面的是“块If语句”.例3已知函数,试写出计算值的一个算法.解可以用条件语句表示这类分段函数的算法: Readx流程图:Ifx>0Theny←1ElseIfx=0Theny←0Elsey←EndIfPrinty2.练习.补充:用算法语句表示:输入一个数,如果不为0,则输出,否则,重新输入.
解:10Readx20Ifx=0ThenGoto1030Else40Print1/x50EndIf60End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
教学目标:1.掌握循环语句的简单应用,初步掌握循环语句的嵌套.2.初步掌握用循环语句处理一些求和、求乘积问题的技能.3.了解用条件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初步能在程序语句中识别出表现为条件语句的循环.教学方法:通过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的过程,学习掌握循环语句,发展编写能力.通过具体实例,发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结束开始问题设计计算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结束开始二、学生活动流程图:解决问题的算法是:流程图:S1SS1S←1S2I←3S3S←S×IS4I←I+2S5若I≤99,则返回S3S6输出S对于以上算法过程,我们可以用循环语句来实现.三、建构教学循环语句:循环语句一般有种:“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循环”(由于该种循环变化较多,教材中暂不介绍).(1)“For循环”是在循环次数已知时使用的循环,其一般形式为:ForForIfrom“初值”to“终值”step“步长”…Endfor例如:问题1中算法可用“For循环”语句表示为:ForIFrom1To99Step2EndForForIFrom1To99Step2EndForPrintEnd说明:①上面“For”和“EndFor”之间缩进的步骤称为循环体;②如果省略“Step2”,默认的“步长”为1,即循环时,的值每次增加1(步长也可以为负,例如,以上“For循环”第1行可写成:ForIFrom99To1Step-2);③“For循环”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即先执行后判断.(2)“While循环”的一般形式为:WhileWhileA…Endwhile其中A为判断执行循环的条件.例如:问题1中的算法可“While循环”语句表示为:WhileIWhileI≤99EndWhilePrintEnd说明: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编写程序,计算自然数1+2+3+……+99+100的和.解:用“For循环”表示如下:用“While循环”表示如下:WhileI≤WhileI≤100EndWhilePrintEndForIFrom1To100Step1EndForPrintEnd例2试用算法语句表示:寻找满足的最小整数的算法.解:本例中循环的次数不定,因此可用“While循环”语句,具体描述如下:WhileSWhileS≤10000EndWhilePrintEnd例3抛掷一枚硬币时,既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预先作出确定的判断是不可能的,但是假如硬币质量均匀,那么当抛掷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应接近50%.试设计一个循环语句模拟抛掷硬币的过程,并计算抛掷中出现正面的频率.分析抛掷硬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的过程,利用循环语句,我们很容易在计算机上模拟这一过程.ReadForIFrom1ToIfRnd>ThenEndForPrint出现正面的频率为.End2.练习.课本第24页练习第1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2.“For循环”、“While循环”在用法上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2.会灵活应用基本算法语句编写程序.教学方法:通过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的过程,发展编写能力.通过具体实例,发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编写函数的算法,根据输入的的值,计算的值.二、学生活动分析这是分段函数,计算前,先对的值进行判断,再确定计算法则.解:其算法步骤如下:用算法语句可表示如下:S1输入;S2若,则,ReadIfThenElseEndIfPrintReadIfThenElseEndIfPrintEndS3输出.三、建构教学能根据具体实例确定所需算法语句四、数学运用例1试用算法语句表示:使成立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过程.解:本例需要用到循环结构,且循环的次数不定,因此可用“While循环”语句,WhileS≤2006WhileS≤2006EndWhilePrintEndForIFrom1To80ReadIfThen(Print)EndIfEndForPrintEnd变式若本例中还要将所有奇数输出呢?以上伪代码该作何修改?(见题中括号)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有下表(部分)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使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元部分52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部分20……目前,上表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从月工资、薪金收入中减去800元后的余额.若工资、薪金的月收入不超过800元,则不需纳税.某人月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20800元,试给出一个计算其月工资、薪金收入为元时应缴纳税款额的算法并用伪代码表示这个算法.解:设月工资、薪金收入为x元时应缴纳税款额为y元,伪代码如下:ReadIfTheny←0ElseIfTheny←(x-800)*0.05ElseIfTheny←500*0.05+(x-1300)*0.1ElseIfTheny←500*0.05+1500*0.1+(x-2800)*0.15ElseIfTheny←500*0.05+1500*0.1+3000*0.15+(x-5800)*0.2EndIfPrintyEnd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各种算法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2.灵活应用各种算法语句编写程序.
教学目标:1.理解不定方程的算法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2.理解不定方程的算法的方法与步骤.3.能根据算法语句与伪代码语句的知识设计完整的流程图并写出伪代码语句算法程序.4.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定方程的算法设计和列举法的基本思想.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一个有趣的故事的方法引入新知识,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教学中利用探索性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定方程的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等一般科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韩信是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据说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在卫士的簇拥下来到练兵场,刘邦问韩信有什么方法,不要逐个报数,就能知道场上的士兵的人数.韩信先令士兵排成3列纵队,结果有2个人多余;接着立即下令将队形改为5列纵队,这一改,又多出3人;随后他又下令改为7列纵队,这次又剩下2人无法成整行.二、学生活动1.同学们想一想,韩信是如何得出正确的人数的?2.类似的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算经十书》之一的《孙子算经》中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3.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Remainder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4.该问题的完整的表述,后来经过宋朝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做“大衍求一术”.在中国还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它的意思是说:将某数(正整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乘以70,除以5所得的余数乘以21,除以7所得的余数乘以15,再将所得的三个积相加,并逐次减去105,减到差小于105为止.所得结果就是某数的最小正整数值.用上面的歌诀来算《孙子算经》中的问题,便得到算式:
2×70+3×21+2×15=233,
233-105×2=23,即所求物品最少是23件.三、建构教学“孙子问题”相当于求关于的不定方程组的的正整数解;设所求的数为,根据题意应该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被3除后余2,即;②被5除后余3,即;③被7除后余2,即;用自然语言可以将算法写为:如果且且则执行,否则执行;输出伪代码:DOLoopUntil且且Print流程图为:输出输出且且开始结束四、数学运用例题有3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最小的能被15整除,中间的能被17整除,最大的能被19整除,求满足要求的一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伪代码:思考:以下伪代码是否可行?k1a15kWhileMod(a+1,17)≠0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