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019-12-25发布2020-06-25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0年06月25日安徽省地方标准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DB34/T3469—关(合肥市紫云路996号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3.25字数:88千字2020年5月第一版2020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册3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第11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培育第1部分:培育指南”等161项地方标准的公告育第1部分:培育指南”等161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2019年12月25日5123准化工地评价标456下工程施工监测7高层钢结构住宅89程8主要编写人员:邓明科马良浮姜英冬王红松秦旭飞张思海钱礼平李淠生章卫东张永生陈卫东刘运林陈业照李葛葛赵明辉主要审查人员:朱兆晴胡泓一詹炳根李强张晓阳7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6]1275号),由编制组会合国内科研单位、设计院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延性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实践经验,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参编单位: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6温隔声工程技术9 1 22.1术语 2.2符号 5 64.1合成纤维 4.2其他原材料 7 85.1一般规定 5.2力学性能 6.1一般规定 6.2原材料规定 6.3配合比规定 7.1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8.1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 8.2检验批与取样 8.3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8.4高延性混凝土质量验收 22附录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25 C.2砌体抗压加固 25 28C.4砌体抗震加固 29 C.7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 40 D.1一般规定 42 44 46D.5构造要求 49D.6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 51 54 57 1 2 2 3 5 6 6 7 8 85.2MechanicalProperti 8 9 6.3DeterminationofMixDesign 7.1ProductionofHighDuctileCo 7.2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ofHighDucti 8QualityInspectiona 8.1ApproachinspectionofHighDuctile 15 8.3PerformanceInspectionofHighDuctileC 8.4QualityAcceptanceofHighDuctileC AppendixATestMethodforCompressi 19AppendixBTestMethodforFlexuralToughnessHighDuctileConcrete 22 25 25C.2MasonryCompressionStrengthen C.5SeismicCapacityCalculationofStrengthenin C.6StructuralRequir C.7ConstructionandConstructionQualityAccep AppendixDStrengtheningConcrete 42 42D.2ShearStrengtheningofReinforcedConcreteShearW D.3Shear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ReinforcedCo D.4Compression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Reinforced 46 D.6ConstructionandConstruct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uotedSta 55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为规范高延性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工程1.0.3高延性混凝土适用的环境温度不宜超过90℃。采用高1.0.4高延性混凝土的加固设计及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22.1.2合成纤维syntheticfiber2.1.4纤维体积率fractionoffiberbyvolume2.1.6等效抗压强度equivalentcompressivestrength2.1.7等效抗压韧性equivalentco2.1.8等效弯曲强度equivalentflexuralstrength3效弯曲强度一起作为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评价指标。2.1.10材料强度利用系数strengthutilizationfactorofmate-考虑加固材料自身变形能力高于砌体及在二次受力条件下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所引入的折算系数。2.1.1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highductilecon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配筋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fan——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边长10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值)(N/mm²);fa——高延性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值(N/mm²);fl——等效弯曲强度(N/mm²);We——等效弯曲韧性(kJ/m³);fee——等效抗压强度(N/mm²);Wu——等效抗压韧性(kJ/m³);Ca——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αa——高延性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fdm,k——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²);fak——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²);fa——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fat——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Ea——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²);4fau,o——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N/mm²);—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fmo——原构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aa——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Va——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墙体)提高的受Vs——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方向钢筋承担的剪力VE——考虑地震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N);VME——原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N);η——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yo——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时墙体侧向刚度的基准提高5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生产厂家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使2高延性混凝土用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加固时,应4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避免操作人员吸3.0.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应符合1砌体结构或混凝土构件经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确认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按本规程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2加固后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3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设5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64.1.1高延性混凝土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增韧材料,合成纤维4.1.2制备高延性混凝土所用合成纤维的规格宜符合表公称长度(mm)当量直径(μm)4.1.3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1.3的规定。力学性能抗拉强度(N/mm²)初始模量(N/mm²)断裂伸长率(%)聚丙烯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聚酰胺纤维聚乙烯肾形或圆形圆形或圆形或圆形圆形7聚丙烯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聚酰胺纤维密度(g/cm³)熔点(℃)吸水率(%)44.1.5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不低于95%。748的相关规定。4.2.4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85.1.2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5.1.2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宜符322的规定。(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配预应力筋的高延性混凝土的环境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5.1.3本章的性能要求适用于纤维体积掺量为0.5%~2.0%5.2.1高延性混凝土主要用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与修复工程。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如表5.2.19指标类别等效弯曲强度5.2.2强度等级为Ca50的高延性混凝土,其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27.6N/mm²,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8N/mm²。5.2.3强度等级为Ca50的高延性混凝土,受压和受拉弹性模5.2.4高延性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4,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5.3.1高延性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在满足现行国家5.3.2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5.3.3高延性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6.2.2高延性混凝土的骨料宜为中砂,细度模数宜为2.3~3.0。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3%。于0.80;2高延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可按表6.3.1选取,并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³)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0%~40%;4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50kg/m³。6.3.2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高延性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依据表6.3.1计算后调整拌合别增加和减少0.05。6.3.3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6.3.5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除应符合本规程5.2.1条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设计土试件的测试龄期宜取3d,最终以60d龄期的配制强度为准。6.3.7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适应性等)预拌方式制备,宜采用后加法加入纤维。原材料计量宜采土原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1的规定。原材料种类(按质量计)原材料种类(按质量计)外加剂 7.1.2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45r/min。1搅拌好的高延性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应离析和2高延性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宜在40min内用完,当施工3现场浇筑高延性混凝土构件时,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4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应保证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7高延性混凝土可采用手工压抹方式进行施工,应保证7.2.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或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施工,除应满足本规程7.2.1条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附录C7.2.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进行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构件修风化、腐蚀等影响的部位剔除干净。对于混凝土构件的修复,7.2.4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在12h内、且高延性混凝7.2.5采用自然养护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高延性混凝土的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夏季应防止阳8.1.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时应复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8.1.3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包装净含量误差不应超过标识质量的±2%。8.1.4进场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应查验和收存型式检验报8.1.5进场复验应测试高延性混凝土标准养护3d龄期的等规程表5.2.1中3d龄期的性能指标作为进场复验指标要求。8.2.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检验每100t应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t的应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应为一个取样单8.2.2取样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执行。取样应有代表性,每一检验批取样总量不宜少于其中一份应按本规程第5.2.1条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另一份8.3.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及最终力学性能检验评定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以该尺寸试件的强制作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进行三点抗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应按本规程8.3.1条2同一批次每种类型的试块应留置不少于3组,每组3个3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除应留置以上试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日平均温度为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8.3.3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评定方法应符1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试验值和等效弯曲韧性1)取3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等2)当一组试件中试验结果中有1个低于表5.2.1中对应等效弯曲韧性指标的15%时,应剔除该值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本组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或等效弯曲强度试验3)当一组试件中试验结果中有2个均低于表5.2.1中对应等效弯曲韧性指标的15%时,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1)取3个试件强度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2)当一组试件中强度试验结果中有1个超出平均值的士15%时,应剔除该值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本组试件的强3)当一组试件中强度试验结果中超出平均值的±15%的试件多于1个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3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8.3.5实际工程需要检验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准》GB/T50081的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标准试件尺寸为8.3.6当设计需要时,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抗压强度和等效8.4.1高延性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除应满足本规程5.2.1条能有具体要求时,应按本规程8.3.3条规定进行耐久性试验和8.4.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或加固混凝土构件的A.0.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高延性混凝土等效抗压强度和等效A.0.2试验设备(图A.0.2)应符合下列规定:1伺服式万能试验机,量程不超过5000kN,测试相对误差不大于1%,试验时的最大荷载应在量程的10%~40%范围2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能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图A.0.2抗压试验加载装置1应沿试模的长度方向分两层均匀、连续浇筑高延性混凝土,装填宜在试件振实后与试模上沿平齐;2试件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时间应以试件表面开始泛浆为止;3振实后应及时抹平混凝土表面,纤维不得露出混凝土表面。A.0.4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尺寸宜采用100mm×100mm×300mm;2每组试验至少应制备6个试件,其中3个用于测试抗压强度,其余3个用于测试受压应力一应变全曲线;3试件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的标准养护条件,并养护至规定龄期。A.0.5试验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从养护地点取出试件后及时试验,用干毛巾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2将试件直立放置在试验机的下压板和钢垫板上,并使试件轴心与下压板中心对准。按图A.0.2所示;3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4开动试验机进行预压,预压荷载约相当于破坏荷载的40%。预压时,加荷速度取0.5~0.8MPa/s。进行物理对中调整和受压稳定性调整,直至试件各边变形相差不大于15%以及相邻两次加载试件四边变形平均值相差不超过0.003mm为5对试件连续、均匀、按变形控制加荷,加载速率取0.16绘制荷载一变形曲线。A.0.6试件的等效抗压强度f“e应按下式计算(图A.0.6):式中:fie——试件单轴受压的等效抗压强度(N/mm²);Ω——竖向变形量为δ时荷载一变形曲线下的面积(Nδ——荷载下降至极限荷载的u倍(可取0.85、0.50或0.20)所对应的竖向变形量(mm);A——试件单轴受压的面积(mm²)。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抗压强度计算值应精确至0.1N/荷载/kN荷载/kNA.0.7试件的等效抗压韧性W“应按下式计算:式中:W“——等效抗压韧性(kJ/m³),精确至0.1kJ/m³;l——试件的长度(mm)。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B.0.2试验装置(图B.0.2)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2抗弯试验加载装置1试验机宜采用液压伺服万能试验机或带有弯的伺服式压力试验机,量程不超过100kN,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0%,试验时的最大荷载宜在量程的80%以内;加载点,在试件标距三分点处设有两个加压辊轴,辊轴直径3与试件接触的两个辊轴铰支座,辊轴弧形直径10mm~12mm,支座长度比试件宽度长10mm;4挠度测量装置应符合图B.0.2的要求,并应包括固定测量挠度仪表的支座;挠度测试系统包括电阻位移计或者5荷载测量传感器应准确测量施加于试件上的荷载,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1kN;6测试数据采集应连续自动完成,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1应沿试模的长度方向从中间向两边均匀、连续装填高2试件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时间应以试件表面开始3振实后应及时抹平高延性混凝土表面,纤维不宜露出4试件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5每组试验至少应制备3个试件。B.0.4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试验跨度取L=损,在跨中l/3的纯弯段内不得有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2mm的表面缺陷;按图B.0.2规定尺寸和三分点位置加荷的3试件放稳对中后启动试验机,当分配梁辊轴与试件接5安装测量变形的仪表时首先接通测试线路并作空载调6对试件按位移控制加荷,加载应连续、均匀,加载速率取0.2mm/min;7绘制荷载一挠度曲线。若试件在受拉面跨度三分点以外断裂,则该试件试验结果无效。B.0.6试件的等效弯曲强度flq按下式计算(图B.0.6):式中:fe——等效弯曲强度(N/mm²),精确至0.1N/mm²;Ω——跨中挠度为δ。时荷载一挠度曲线下的面积δu——荷载下降至峰值荷载的u倍时对应的挠度值(mm)。用于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测定b、h——试件的截面宽度和高度(mm);L——试件的跨度(mm)。B.0.7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按下式计算:式中:W“——等效弯曲韧性(kJ/m³),精确至0.1kJ/m³。C.1.1本章适用于非抗震加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1结构加固前应进行检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加固2用于加固砌体结构的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除应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面层厚度一般为10mm~25mm;当面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在高延性混4砌体结构构件抗压计算的效应比小于0.36时,宜采用C.1.3对砌体结构加固之前,应将加固部位原有装饰面层铲C.2.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N≤9om(fm₀Amo+aafaAa+a₈f,Ag)(C.2.1)fmo——原构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aa——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加固轴心受压构件fa——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a——新增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截面面积;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α₅=0.70;fy——新增竖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g——新增受压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C.2.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偏心受压的砌体构件(图C.2.2)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fmAm+aafaAa+a₅f,As—o₈A₈(C.2.2—N·en≤fmoSms+αafaSds+α₈f,A₃(h₀—α)压应力),应根据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按下列规定确定:当5>5(即小偏心受压)时—fy≤o₈≤fy当ξ≤5(即大偏心受压)时其中截面受压区高度x,可由下式确定:式中:Am——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A——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en——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Sms——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重心的面积矩;Sds——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重心的面积矩;5b——加固后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对HPB300级钢筋,取0.575;对HRB335级钢筋,取0.550;对HRB400级钢筋,取0.518;SmN——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SaN——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en——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钢筋的重心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e——轴向力对加固后截面的初始偏心距,按荷载设ea——加固后的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β——加固后的构件高厚比;h——加固后的截面高度;ho——加固后的截面有效高度;a和a——分别为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和较近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外侧边沿的距离;A。——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a)小偏心受压(b)大偏心受压图C.2.2加固后的偏心受压构件C.3砌体抗剪加固C.3.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Vm——原墙体受剪承载力,按现行国家标Va——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墙体)受剪承载力C.3.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提高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a——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at按本规程5.2.2条规定取值;当有可靠试验资料时,取值可根据试验结果确定;aa——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墙体抗剪加固时,可b——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双面加固时,取其厚度之和);h——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Vs——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钢筋承担的剪力;fyh——水平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Ash——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s——水平向钢筋的间距。C.4砌体抗震加固C.4.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对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时,可采用双面加固或单面加固。C.4.2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墙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式中:VE——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VME——原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Va——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提高的受剪承载力,按本规程C.3.2条计算;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为0.8C.5加固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计算C.5.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的砌体结构楼层和墙段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其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式中:βs——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η——加固增强系数,可按本规程C.5.3条计算;β——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应分别按现定的有关方法计算;ψ、ψ——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取值。C.5.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验算:不计入构造影响时V≤ηVRO(C.5.2—1)计入构造影响时V≤η414VRO(C.5.2—2)VRO——墙段原有的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砌体墙的有关规定计算;但其中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C.5.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p——第i楼层第j墙段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增强η——基准增强系数,240mm厚墙体可按本规程表C.5.5取值,也可按本规程(式C.5.5)进行计算;Ao——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A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n——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面层加固抗震墙的道数;C.5.4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C.5.5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ηo按下式计算:计算。也可按本规程中表C.5.5取值。厚度单面加固双面加固原墙体砂浆强度(N/mm²)续表C.5.5单面加固原墙体砂浆强度(N/mm²)C.5.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侧向刚度的提高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实心墙单面加固实心墙双面加固ko——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可按本规程表C.5.7取值。C.5.7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K——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厚度单面加固双面加固原墙体砂浆强度(N/mm²)原墙体砂浆强度(N/mm²)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当面层厚度大于30mm时,宜配置钢筋网片及拉结筋(图C.6.1-1),竖向钢筋可采用φ6~φ10,横向钢筋可采用φ6~φ8;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双面加固时采用S拉结筋间距不宜大于900mm,单面加固时采用L形锚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具体配筋应根据实际工程由计算确定;2加固用的钢筋,宜选用HPB300级、HRB335级或HRB400级普通钢筋;3原砌筑砂浆强度低于M1.0时,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墙体之间宜采用局部嵌缝等方式进行处理,嵌缝深度为10mm~15mm(图C.6.1-2)。每个嵌缝部位沿竖向剔不宜少于4条水平灰缝,沿水平向剔不宜少于3条竖向灰缝,嵌缝部位宜按梅4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面层端部剥离破坏。如在墙上开槽将面层端部嵌入墙内或采用嵌缝、L形倒角的形式加强端部锚固(图C.6.1—3)。墙上开槽将面层端部嵌入墙内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30mm,面层端部采用L形倒角,锚固的宽度不小于120mm或锚至门窗框边;5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遇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面层高延性混凝(a)门窗洞口做法(双面)(b)门窗洞口做法(单面)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受压构件,宜采用双面加宜小于20mm;1)原砌筑砂浆强度不大于1.0MPa;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偏心受压构件。2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中纵向钢筋的上下端均应有可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当面层厚度大于20mm不宜大于600mm,且宜为梅花状布置。双面加固时拉结件宜为φ6的工字形钢筋(图C.6.2—1c),单面加固时拉结件宜为φ6的T形钢筋(图C.6.2—1d),单面加固时,应在原墙体上钻孔将T形钢筋锚入墙内,锚入深度不小于120mm,孔洞应采用胶六六拉结件0600T形铜筋4当窗间墙高宽比大于等于4时,应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四面加固的形式进行加固(如图C.6.2—2),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设置竖向钢筋和水平闭合钢筋,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间距均不大于300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水平闭合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5对独立承重砖柱,可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围套加固,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当面层厚度大于30mm时,宜配置纵向钢筋和闭合箍筋,竖向钢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闭合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具体配筋应根据实际工程由计算确定(图C.6.2—3); φ60150A0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且不宜小于15mm;当采用单面加固屋进行整体性加固(图C.6.4—1),组合圈梁高度不小于箍筋直径分别不宜小于6mm和8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8X2原结构未设置构造柱且房屋高宽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下层楼盖处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内设置竖向钢筋保证上下层加固面层的可靠连接(图C.6.4—2),竖向钢筋在上下层加固面水平筋2469100600穿通水平筋2中6槽宽度及深度均不宜小于30mm,竖向钢筋宜采用水平筋2469100600穿通水平筋2中6水平筋246&100600穿通水平筋246C.6.5采用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竖向钢筋宜采用集中配置穿板连接筋的方式穿过楼板(图C.6.5),穿板连接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为8mm~10mm,穿板连接筋的间距宜为600mm,对于预制楼板宜从板缝之间穿过。d变8~0100600C.7.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原墙抹灰层→凿缝或开槽→清理浮灰→浇水润湿墙面→压抹高延性混凝土→保湿养护;2原墙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高延性混面湿润无明水后再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15mm不宜超过4h;5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在12h内、且高延性C.7.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时,应按本规程第8C.7.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体结构,应按下列要1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每检验批为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30m²为一间),不足50间的也划分3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的10%;率不应小于90%;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抽样合格率不应小附录D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D.1.1高延性混凝土适用于下列混凝土构件4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用于其他形式和其他受力状况D.1.2对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加固宜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D.1.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3MPa,且不宜高于C50。D.1.4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时,应采取措D.1.5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D.1.6加固混凝土构件的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除应符跨高比大于2.5的梁和连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和剪力跨高比不大于2.5的梁和连梁及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剪剪跨比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式中:VE——加固后的混凝土构件考虑地震组合的剪力设计fe——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加固后的梁、柱截面宽度或剪力墙墙肢截面宽度;D.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加固D.2.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偏心受压剪力墙构件时,其加固后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b——加固后矩形截面宽度或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h——加固后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D.2.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偏心受压的剪力墙构件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a——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剪力墙受剪承载力提高D.2.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后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提高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αa——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利用系数,可取αa=fa—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at按本规程5.2.2条规定取值;当有可靠试验资料时,取值可根据试验结果确定;ba——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双面加固时取其厚度之V₅——剪力墙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钢筋承担的剪αs——新增水平钢筋的强度利用系数,可取α₈=0.9;fyh——水平方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Ash——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全部截面面s——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N——剪力墙加固后的轴向压力设计值;Aa——墙体两侧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总横截面面积。D.3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计算D.3.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时,其加固后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V≤0.25βefebh₀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V——构件的剪力设计值;D.3.2当增设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三面围套法加固梁构件(图D.3.2),并采用加锚式或胶锚式箍筋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间距为b式中:α——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fo——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ho₁——加固前截面有效高度;αa——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利用系数,可取αa=ho₂——加固后截面有效高度;D.4.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N≤0.9φ[f.Ae+fyoAso+αas(faAa+f,A₃)](D.4.1)3%时应减去钢筋截面面积;fy、fo——新增纵向钢筋和原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其取值不应超过400N/mm²;Ag、As——新增纵向受压钢筋和原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αas——综合考虑新增高延性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利用程b4D.4.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构件(图D.4.2)时,其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oA(ao—a)+σ₈A₈(a—ag)式中:α₁——普通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取fa——原混凝土和新增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截面的混凝土组合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可近似按(f.+0.4fa)确定;若有可靠试验数据,也可按试验结果确定;ho₂——加固后截面受压边缘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ho₂=h—a;其中a为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加固后截面近边的距离;ho3——受拉边或受拉较小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至加ag——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as——受压较大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固后截面aso——原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到aso——原构件受压较大边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固后截NyANyAwAo图D.4.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加固的计算D.4.3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的距离e₁=e₀+e₈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加固后截面近边的距离;eo——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相关规定计D.4.4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当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普通钢筋时,受压区高度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公式(6.2.10—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6.2.14条的规定进行计算,同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6.2.17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D.4.5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对于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和矩形截面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应分别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6.2.17条第3款和第4款的有关规定。D.5构造要求D.5.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或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修缮混凝土构件时,原构件混凝土表面应经处理,设计文件应对所采用的界面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应予以凿毛处理外,凿毛深度不应小于5mm,且凿毛后的表面凹凸差不小于5mm,并应采取涂刷结构界面胶剂、种植剪切销钉或增设剪力键等措施。D.5.2加固混凝土构件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最小厚度不应D.5.3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加锚式钢筋和胶锚式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当构件原有箍筋直径大于8mm时,加锚式钢筋和胶锚式钢筋直径D.5.4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抗剪1增大截面法配置新增箍筋时,新增箍筋的连接构造如加锚式箍筋构造(b)胶锚式箍筋构造图D.5.4-1增大截面法配置新增箍筋的连接构造2胶锚式钢筋的锚固应采用锚固型结构胶种植,不得采得采用无机锚固剂(包括水泥基灌浆料)种植。结构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3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的两端应可D.5.5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应满足图宜大于6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宜采用梅花状布置;T形剪切销钉和L形锚筋应采用化学植筋的方式锚入剪力墙混凝图D.5.5-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造图D.5.5-2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造D.5.6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D.6.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应符合下列1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宜按下列顺序施工:清2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有装饰层或油污时,应先将装饰层5高延性混凝土压抹或浇筑工程应于界面剂(胶)未干燥6高延性混凝土分层压抹时,每次压抹厚度不宜超过7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在12h内、且高延性D.6.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列要求进1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同一类构件划分为一3高延性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结合面粘结质量应良数的10%,且不应集中出现在主要受力部位;检测数量:每一检验批抽检构件数不少于总构件数的30%,且不少于5个。率不应小于90%;抽样数量:每一检验批抽检构件数不少于总构件数的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抽样合格率不应小抽样数量:每一检验批抽检构件数不少于总构件数的30%,且不少于5个。每个构件不少于5处。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编制说明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12月25日以第11号公告批准 632.1术语 4.1合成纤维 5.1拌合物性能 5.2力学性能 67 69 706.1一般规定 706.2原材料规定 6.3配合比确定 7.1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737.2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8.1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 8.2检验批与取样 8.3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758.4高延性混凝土质量验收 附录A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试验方法 79 80C.1一般规定 C.2砌体抗压加固 81C.3砌体抗剪加固 C.4砌体抗震加固 85 D.4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抗压加固计算 87性掺合料有效复合,不仅强化了混凝土材料的各项关键性能,还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与结构的耐久性,对节约资源和能源,制定旨在指导和规范高延性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1.0.2高延性混凝土适用于对混凝土材料的韧性、抗裂性能1.0.3考虑到高温下可能导致高延性混凝土的延性降低,本条给出高延性混凝土适用的环境温度不应超过90℃。由于同本编制组前期对高延性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也做了相应通砂浆等水泥基材料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的强度变化情况相中含有纤维,在高温作用下纤维会溶解形成水蒸气的迁移通使用环境温度规定为不超过90℃,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这样做也是比较合理的。待后续有更多更细致的相关研究时,1.0.4高延性混凝土涉及不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2.1.1高延性混凝土(highductileconcrete,简称HDC),是一种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本规程5.2节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和韧性指标均3.0.1高延性混凝土产品应具有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且在凝土材料的性能达到本规程及设计的要求。为了保证高延性条件或使用环境,将显著影响结构加固部分的安全性及耐久维。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4.1.5高延性混凝土中为碱性环境,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很5.1.1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应注意调配拌合物的和易性,并5.1.2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的指标5.2.1本条给出了高延性混凝土四个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作为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的依据。其中等效弯曲韧性和等效表中60d的性能指标作为高延性混凝土最终的力学性能评价T17671中三点抗折试验测得的抗折强度,试件标准尺寸为40mm×40mm×160mm;等效弯曲韧性和等效弯曲强度应按附录B的试验方法确定,试件标准尺寸取40mm×40mm×160mm,δ。取荷载下降至85%峰值荷载;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5.2.2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k可按下式计取0.88;计值计算方法确定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a=本都能达到同等级混凝土抗拉强度的2倍以上,本条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并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方法确定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an=3.8N/mm²。5.2.3高延性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与其立方体抗压量取值与普通混凝土明显不同,本条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a=2.20×10⁴N/mm²。当有可靠试验依5.2.4高延性混凝土纵向受压时,其横向变形受到纤维桥联5.3.1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内不含粗骨料,其收缩和徐变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可占95%以上,因此可以在施工方面采用于普通混凝土。高延性混凝土耐久性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能和耐久性能都应当满足设计要求。本章的配合比设计内容高延性混凝土的特点对配合比设计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和补6.2.5不同工程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求差异较大,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要求参照表6.2.5选用高延工程类型使用目的纤维体积率(%)提高结构构件延性和加固砌体结构、加固混凝土结构结构承载力及抗震加固刚性防水屋面防裂、耐磨、提高整体性防裂、提高整体性工程类型使用目的纤维体积率(%)公路路面防裂、耐磨、防重载防裂、耐磨、抗冲击防裂、耐磨、防重载水工混凝土结构高应力区局部增强量是满足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合料后满足混6.3.2高延性混凝土水胶比变化对强度影响比普通混凝土敏为0.05比较合理。6.3.3因为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用于结构的重要性受到高度重视,所以对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复验是必要6.3.4实验室配制的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仅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尚应满足95%的保证率要求。大量试验表明,高延性混凝土的离散性明显小于普通混凝土,公式(6.3.4)中高还包括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两个韧性指标。配制高6.3.6高延性混凝土由于掺入大量矿物掺合料,其28d后的强度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将最终龄期确定为60d。本条规7.1.1纤维计量允许偏差为1%可以满足高延性混凝土质量7.1.2为了保证纤维均匀分散在高延性混凝土基体中,宜采物的使用时间。高延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水会严重影响其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失水太快同样会产生细微裂缝,因此,高延性混凝土抹面主要用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加固7.2.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或加固混凝土构施工,除7.2.3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构件修复时,由于修复的构件7.2.6本条规定升温养护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避免高延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对高延性混凝土的进厂检8.1.5为了提高高延性混凝土的进场复验效率,本条规定了进场复验的龄期要求为3d,指标要求以本规程表5.2.1中3d8.2.1本条规定了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检验的检验批划分8.2.2在进行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检验前,应根据检验项料质量约为1.7kg。等效弯曲韧性的试验方法及标准试件尺寸。西安建筑科技大料,且材料匀质性较好,当采用边长为70.7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政策宣传
- 2024至2030年中国辊印式饼干成型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环保无铅微循环热风回流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流量仪表变送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彩色花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专利纠纷保证金协议书
- 软件园区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
- 快闪店创意设计橱窗施工合同
- 营销策划投标诚信承诺书模板
- 啤酒销量合同范例
- 英汉笔译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节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信息咨询服务合同
-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全部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岩土工程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双碳综合能源平台方案建设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8升国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 【课件】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2024年广西应急厅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 七年级开学第一次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