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年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年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年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年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课引入

人类由猿进化而来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新课讲授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提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

(1)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说明古人类生存地临近水源。(2)靠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和是否能够使用火来判定。材料:1965年5月1日,我国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这表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表明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了经过科学家鉴定,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生活:4.地位/意义: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注意: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头部复原像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距今约160万年。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距今约100万年。蓝田人郧县人二、北京人=资料: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3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1929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5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震惊国内外。北京人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平均为1088毫升。寻找丢失的头盖骨,对研究我国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提问:北京人的体貌特征、脑容量特点以及寻找丢失头盖骨的意义。=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三、山顶洞人=阅读教材P7提问:山顶洞人生活年代、地点、外貌特征、生产工具、用火情况。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提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过集体生活。山顶洞人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生活:4.外貌特征: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过集体生活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课堂小结对比项/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生活地点头部特点

使用工具能否使用火

组织形式

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能够制造使用工具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保留猿的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群居距今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打制石器、骨器可能知道人工取火集体生活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你还记得我吗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人类是

年前的_

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

3、北京人过着

生活

4、山顶洞人可能已经会________火,用______来缝制衣服。约170万元谋能否制造工具群居人工取骨针

新课引入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生活有了什么新变化?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新课讲授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人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河姆渡二、稻作农业的繁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河姆渡出土的骨耜[sì]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河姆渡人的水井和井架复原图1.地点:2.时间: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定居生活:6.原始饲养业:7.原始手工业: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约7000年前磨制石器水稻干栏式建筑猪、狗陶器、玉器、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建筑能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房屋下面还可以饲养家禽家畜;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半坡人面鱼纹陶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原始纺织业。我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是半坡时期的麻。半坡人能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等生产活动。他们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半坡人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能从图片和书中汲取哪些关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信息?

尖底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溢出。=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地区,半地穴式可以冬暖夏凉。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但是在房屋的样式和种植的农作物方面有差别,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差异。1.地点:2.时间: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定居生活:6.原始饲养业:7.原始手工业: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约6000年前磨制石器(石刀)耒耜半地穴式房屋猪、狗大量使用装饰品,制作彩陶,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大汶口文化1.分布区域2.距今的年代:3.生产生活: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约5900-4400年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出现贫富分化黄河中游地区约7000-5000年彩陶发达,早期墓地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晚期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差别仰韶文化课堂小结特征/居民河姆渡人半坡人生活年代生活地点农业

居住房屋其他距今约7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干栏式建筑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种植粟、黍,饲养猪、狗半地穴式房屋大量使用装饰品,制作彩陶,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你还记得我吗1、河姆渡人的房屋是

,半坡人的房屋是_

2、河姆渡人的生活年代是____________。

3、半坡人种植

4、河姆渡人会制作_____、_____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房屋距今约7000年粟、黍陶器玉器

新课引入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这里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为什么黄帝陵会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敬仰?以上图片和教材反映了红山文化的什么特征?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新课讲授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全景大约在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已出现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阅读教材P15,归纳总结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的特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讨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良渚玉琮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有哪些?这些发现反映了什么?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在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遗址墓葬出土的铜齿轮形器陶寺遗址墓葬出土的玉神面根据图片展示及书中内容,可以对陶寺古城得出什么认识?陶寺古城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大型墓地集中分布,阶级分化严重。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三、远古的传说=制耒耜,教民农耕尝遍百草历法谷物加工工具播种、收割蒸煮食物工具炎帝与黄帝的传说汉族的由来炎帝阪泉之战黄帝炎黄部落联盟蚩尤华夏族汉族涿鹿之战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禅让制传位的原则是要传位给贤德之人,继承顺序是尧、舜、禹。

舜禹治水的传说治水主管治水方法治水结果鲧大禹堵塞疏导失败成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

夏本纪》说说:大禹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单元小结远古居民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和黄帝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约3万年距今约6000年五六千年前距今约7000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新课引入《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日夏后,姓姒(si)氏。”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新课讲授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重要事件灭亡时间亡国之君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桀巩固措施:①建立军队②制定刑法③设置监狱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已出现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1.夏朝建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三字经》(节选)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家天下”指的是什么?禹的儿子启拒绝举贤禅让,直接继承禹的王位,使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家天下: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2.“家天下”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3.夏王朝的统治(1)中心区域: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2)二里头遗址: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内发现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王朝注重祭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这反映出?3.夏桀的暴政时日曷丧,予与汝皆亡。——《尚书·汤誓》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阅读下列史料和图片,从中可以看出,夏桀是个怎样的统治者?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二、商朝的统治1.商朝的建立

阅读课本23-24页,完成下列表格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重要事件灭国时间亡国之君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bó)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纣

思考:为什么汤执政时期商朝能够强大起来?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2.盘庚迁殷商朝形势图识读地图,阅读教材23页内容,思考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迁都原因: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3.商朝的衰亡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县肉为林……——《史记·殷本纪》戴枷奴隶陶俑商朝奴隶殉葬墓严刑峻法征战不断税赋繁重骄奢淫逸民不聊生三、西周的兴亡1.西周的建立

阅读课本25-26页,完成下列表格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重要事件灭国时间亡国之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hào)京牧野之战分封制公元前841年周幽王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对商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持肯定立场与态度。2.牧野之战利簋(ɡuǐ)及铭文拓片

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统帅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分封制

阅读课本25-26页,梳理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目的:分封依据:分封对象:主要诸侯国:诸侯权力:诸侯义务: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功臣燕、齐、晋、鲁、宋、吴管理土地和人民;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的实施有何作用?积极作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作用: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3.分封制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所灭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国人暴动”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周幽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周厉王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4.西周的衰亡夏桀把人当马骑商纣王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下列图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夏、商、周兴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兴: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贤才,关心人民。开国君主亡国君主衰:统治者昏庸残暴,伤害人民。周厉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明君兴国,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随堂练习1

B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新课引入你听说过这些成语吗?你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典故吗?前1046—前771前770—前476东周春秋前475—前221战国西周商夏《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新课讲授一、王室衰微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现象?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礼崩乐坏”,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国诸侯操纵政治没权没地没臣没钱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向周王定期缴纳贡赋西周·分封制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的表现:(1)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3)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二、诸侯争霸(1)原因: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目的:追逐自身的利益。(3)口号:“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4)方式:结盟和军事征伐。想一想: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二、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春秋首霸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成语:卧薪尝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等。春秋争霸形势图材料二

诸侯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简明春秋史》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材料三

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文物春秋战国史》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青铜牺尊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国语·晋语》

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之前相比有何好处?铁犁牛耕的意义:(1)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材料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盐铁论·水旱》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2.手工业春秋时期云纹铜禁3.商业

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农业手工业商业促进促进促进材料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商品交换市场楚国蚁鼻钱课堂小结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随堂练习1

A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新课引入你知道这个故事吗?商鞅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变法呢?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新课讲授一、战国七雄1.背景

对比课本P30春秋争霸形势图与P34战国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1)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加明显。(2)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2.战国七雄

秒学巧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形势图材料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规模很大特点: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性质:争霸战争(春秋时期)兼并战争(战国时期)3.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盟国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教援。孙膑认为魏国以精锐军队攻赵国,国内空虚,便引兵攻打大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便在桂陵伏击,大败魏军。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考虑到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齐国认为过早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齐军直趋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救韩国。孙膑利用庞涓轻敌的弱点用减灶计制造假象,在马陵伏击魏军,魏军大败,此后魏国由盛转衰。马陵之战(声东击西)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之一。在战争中,秦军采取了佯败后退诱使赵军脱离既设阵地,然后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胜利,近40万赵军被俘并遭秦军坑杀。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纸上谈兵)材料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此时人们的感受及渴望是什么?

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二、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燕国乐毅改革齐国邹忌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1.背景

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渴望获得政治权利各诸侯国统治者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变法改革(1)变法的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2)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主要内容影响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以法令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方便了税收和商贸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提高军事战斗力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

听了这些法令,人们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的看法是否一致?小组成员各自扮演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士兵、农民。从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加以评论。小组讨论3.影响十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百年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公元前260年)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阿旁宫赋》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评价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被废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变法获得了成功。1.农业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条件:①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②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2)表现: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2.手工业(1)背景: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2)表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3.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4.都江堰阅读教材第37页的内容,梳理都江堰的相关知识背景战国时期,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时间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者功能防洪、灌溉、水运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都江堰示意图鱼嘴: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宝瓶口:灌溉农田。课堂小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随堂练习1

A第7课

百家争鸣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新课引入上面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易中天新课讲授老子名片一、老子和《道德经》姓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国籍楚国出生年代春秋后期地位作品《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1.思想主张

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①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②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塞翁失马失马得马活着摔腿祸福福祸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老子描绘了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2.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名片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国籍鲁国出生年代春秋后期地位思想收录《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材料一仁者爱人。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仁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有爱心和同情心1.思想主张

2.政治主张

材料三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让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主张实行德政,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矛盾,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3.教育成就材料四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材料五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学在官府学在民间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材料六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谦虚好学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4.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三、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材料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1.原因①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思想上: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③政治上:士阶层崛起;诸侯为富国强兵网罗人才。墨家人无高低贵贱,要平等地爱人法家要以法治国道家要顺应自然与民心儒家要明确尊卑,仁爱待人兵家用武力才能实现统一要实行“仁政”儒家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儒家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墨家诸子百家(189)诸子百家(189)治国方略2.争论内容诸子百家(189)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代表作墨家战国儒家战国战国道家战国法家战国兵家春秋3.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孙武“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军事理论《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4.影响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中国思想史纲》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课堂小结百家争鸣随堂练习1

A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新课引入太阳神鸟金饰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新课讲授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摘自《诗经·十月之交》《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左传·鲁文公十四年》《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夏历法按月记录了时令物候,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2.历法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3.医学一、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商朝人认为,动物可以沟通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于是运用占卜之术,依靠动物骨骼的助力,与祖先进行沟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上。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①含义:②发现:③内容:④造字方法: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勾画重点并做好批注。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在河南安阳首次发现甲骨文。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结绳记事口耳相传传说时代:口耳相传原始刻画符号甲骨文文明时代:文字记录⑤意义:汉字发展的特点:形象到抽象复杂到简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想一想,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⑤意义:2.青铜器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商朝出戟青铜觚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róng)——《左传》特点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利簋①功能及特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观察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你有什么发现?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6厘米,口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殷代熔铜的坩锅每个只能熔铜12.7公斤,铸造该鼎需要60多个坩埚同时拌熔,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特点二: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及铭文拓片金文/铭文/钟鼎文金文商朝中晚期开始出现的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利簋材料一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利簋铭文材料二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译文】在一个吉利的甲子日早晨,周武王与商军展开大战,过了一夜就攻克了商都。【译文】甲子日,天蒙蒙亮,周武王清晨率领军队来到商王城郊外的牧野之地,与众将士盟誓。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利簋腹内铭文有何史料价值。历史价值:与《尚书》等文献史料互相印证,证实了牧野之战的历事史实,属于第一手史料,也是实物史料。二重证据法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②代表器物:四羊方尊三、《诗经》和“楚辞”阅读教材第48页的内容,标画重点。1.《诗经》时间:内容:地位:意义:先秦时期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颂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屈原《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堂小结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随堂练习1

B第9课

秦统一中国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新课引入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

我们该如何评价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新课讲授材料一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用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秦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一、秦灭六国1.原因(1)人民希望天下统一。(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计。2.过程秦灭六国时间:秦灭六国顺序: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战国七雄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秦统一全国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的国家。思考:秦统一中国有何历史意义?3.意义4.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建立者:秦王嬴政秦始皇像自主学习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有何良策来为嬴政分忧?合作探究材料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二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三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朕统一天下,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烦恼一:“称号怎么定”烦恼二:“国事那么多”皇帝总揽大权,至高无上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行政军事监察三公最终决断权九卿三公九卿制度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烦恼三:“地方怎么管”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中央与地方意义:郡县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世袭产生皇帝任免诸侯国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行政军事监察皇帝总揽大权,至高无上三公制皇帝制郡(守)郡县制县(令或长)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的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钱币,秦国的钱花不出;让他称一斤猪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去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进犯北方边疆……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道路宽窄不一语言文字不通货币不通度量衡不统一边疆危机思考: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失望!问题一:“文字不一”小篆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问题二:“货币、度量衡不通”秦赵韩楚燕齐魏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问题三:“道路宽窄不一”,交通不便作用: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开凿灵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问题四:“边疆危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扩大了秦朝疆域的范围。长城一带南海陇西东海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3)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灵渠(4)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课堂小结秦统一中国随堂练习1

C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新课引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潼关怀古》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战乱,百姓怎么还会苦呢?新课讲授一、秦的暴政材料一(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班固《汉书·食货志》表现②:徭役、兵役繁重。表现①:赋税沉重。表现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表现④:“焚书坑儒”,禁锢思想。思考:阅读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秦始皇去世后,这些压迫和剥削有没有得到改善?表现⑤:秦二世更加残暴。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秦始皇统治的特点:秦始皇兵马俑秦修建长城秦焚书坑儒天下苦秦久矣!社会矛盾激化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9页的相关内容,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时间地点口号(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大雨误期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思考:假如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秦的暴政“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比我们高贵吗!”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爆发起义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反击【图说历史】结合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说说陈胜、吴广起义的发展情况。失败了的起义有意义吗?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秦末起义形势图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最终)亡秦,由涉首事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问题思考】结合司马迁的评价,说说陈胜、吴广起义有何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②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三、秦朝的灭亡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公元前232—前202项羽咸阳

你知道有关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或者成语吗?请与大家分享。故事分享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破釜沉舟赵高弄权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刘邦进关中争取民心课堂小结秦末农民起义随堂练习1

D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新课引入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刻有“汉并天下”,另一块刻有“与天久长”,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新课讲授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交战双方:时间:目的:结果: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争夺国家统治权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垓下之战中,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刘邦胜利,建立西汉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刘邦项羽项目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反抗秦的暴政帝位之争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农民战争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项羽、刘邦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有何不同?思考1: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结合材料,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公元前232—前202项羽刘邦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自己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范增受到项羽猜忌,辞官归家。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据《史记》记载,刘邦入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刚愎(bì)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思考2:你从秦朝灭亡和项羽战败这两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失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军纪严明自主学习: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问题思考:根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情景剧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大臣乙: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如果你是汉高祖,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并说明理由。(1)含义:休养生息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2)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②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4页的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3)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田赋:十五税一①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③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④与匈奴和亲。⑤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恢复发展经济(4)作用:

使西汉的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巩固了汉朝的统治。缓和双方的关系,营造和平的环境三、“文景之治”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zī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1)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1.背景: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措施:原因: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持社会安定。(2)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①手工业: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②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贾。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热闹繁华。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3.经济发展的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文帝汉景帝西汉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何好处?秦朝①徭役、兵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严苛④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问题思考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使得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促使“文景之治”局面出现,巩固了西汉的统治,也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课堂小结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随堂练习1

C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新课引入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这些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新课讲授一、削弱地方势力图一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材料一

(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

根据图片和材料,思考汉武帝即位时政治上所面临的问题。问题一: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势力强大政治:诸侯王与地方豪强势力强大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政治:实施“推恩令”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作用: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国诸侯王国侯国侯国侯国诸侯王国侯国侯国侯国侯国侯国侯国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1.诸侯王国问题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1.诸侯王国问题政治:酎金夺爵削爵、夺地、除国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作用: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2.地方豪强问题“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设刺史监视地方——《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问题汉武帝的政策私人铸币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富豪唯利是图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改进农具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二、加强经济管控三、尊崇儒术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董仲舒的哪些观点符合汉武帝当下的统治需要?尊崇儒术。统一思想(文化道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守礼思想。补充:天人感应“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文化:尊崇儒术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即以儒家的等级观念和仁政为外在表现,以法家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根本。具体措施: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儒士进入政府机构。影响:①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②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四、北击匈奴匈奴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秦末汉初,(

)单于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和亲政策汉武帝反击匈奴国力疲弱国力强盛转变思考: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底气是什么?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mòdú

冒顿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军事:北击匈奴

作用:解决了匈奴南扰的问题,巩固了边疆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结果: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对比秦朝的疆域与汉武帝统治后期的疆域,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课堂小结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随堂练习1

B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新课引入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当时政局有哪些特点?又是怎样走向衰亡的呢?这块出土于四川的画像砖,刻画了东汉时期的一座宅院,其中有围墙、长廊、前后院、堂屋、望楼等,是东汉豪强住宅的缩影。豪强与东汉的建立及中后期政局的动荡有直接关系。新课讲授材料一

武帝病逝后,昭帝英年早逝,虽然宣帝年轻时励精图治,但之后的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材料二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饥馑仍臻。餧(wèi,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西汉后期呈现出怎样的状况?阅读教材73页,思考:西汉被谁建立的什么政权代替了?这个篡位者所进行的改革是否取得了成功?他又被谁推翻了?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新政的实施不仅没有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概况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长安西汉东汉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后汉书·冯衍传》光武帝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经济衰微,社会矛盾尖锐洛阳如果你是光武帝刘秀,面对混乱的东汉社会,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材料三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他还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

材料四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精简到十分之一)”。另外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材料五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鲜卑内迁。此后,内迁各族的生活习俗逐渐跟汉人趋同,有些民族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军队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作用:(1)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2)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天下出现兴盛局面。东汉集市画像东汉牛耕图像石拓片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农业:①耕作方式的变化(二牛一人一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王景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手工业: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水排、青瓷)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75页的内容,归纳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表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兼并土地,逐渐形成割据局面。东汉绿釉陶水亭爆发范围: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