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方案大全_第1页
农业种植方案大全_第2页
农业种植方案大全_第3页
农业种植方案大全_第4页
农业种植方案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方案大全TOC\o"1-2"\h\u11997第1章土壤与土地准备 3262111.1土壤类型与特性 3166571.2土壤改良与肥料选择 3243081.3土地整理与设施建设 49841第2章种子与种苗选择 4111932.1品种选择原则 428402.2种子处理与保存 5225342.3种苗繁殖技术 517926第3章播种与种植 6317073.1播种时间与方式 682763.1.1播种时间 6206553.1.2播种方式 6223273.2种植密度与排列 6271383.2.1种植密度 6140563.2.2种植排列 759103.3特殊种植技术 724032第4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7244984.1灌溉系统与设备 7294694.1.1地下灌溉 7235324.1.2地表灌溉 7120914.1.3喷灌 7264394.1.4微灌 7224414.2灌溉制度与策略 8290904.2.1灌溉制度 810974.2.2灌溉策略 812334.3水分利用效率提升 82866第5章肥料施用与管理 830335.1肥料种类与作用 829325.1.1氮肥:主要包括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943855.1.2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氢二铵等。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成熟速度和籽粒饱满度。 959025.1.3钾肥:主要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能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948905.1.4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复合肥能全面满足作物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 9157305.1.5微量元素肥料:含有铁、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能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防止作物出现缺素症状,提高产量和品质。 9192365.2施肥时期与用量 98455.2.1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将施肥时期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9247755.2.2施肥用量:根据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确定施肥用量。一般原则是:氮肥占总施肥量的40%50%,磷肥占20%30%,钾肥占30%40%。 9310845.3精准施肥技术 949765.3.1土壤检测: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和养分供应能力,为施肥提供依据。 9296895.3.2作物营养诊断:通过作物叶片、植株等部位的养分含量分析,判断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9305455.3.3施肥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施肥设备,如施肥机、滴灌系统等,实现施肥的自动化、精准化。 9113605.3.4施肥技术: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 1015655.3.5肥料配方: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制定科学的肥料配方,提高肥料综合效益。 1011164第6章病虫害防治 1027326.1常见病虫害识别 1019886.1.1真菌性病害 10263266.1.2细菌性病害 1058916.1.3病毒性疾病 10279046.1.4虫害 1029246.2防治方法与策略 1049116.2.1农业防治 10179866.2.2化学防治 10132186.2.3物理防治 11262856.3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 11284736.3.1天敌防治 11304566.3.2微生物防治 11103066.3.3植物源农药防治 1129891第7章农田杂草控制 11857.1杂草种类与危害 1150767.2除草时期与方法 11231427.3替代除草技术 1222640第8章农作物生长调控 12108218.1植株调整与修剪 12198008.1.1植株调整 12258798.1.2修剪 13314628.2促熟与延迟成熟 13170338.2.1促熟 13122538.2.2延迟成熟 13155778.3产品质量提升 1329159第9章收获与储藏 14281369.1收获时间与方法 14232569.1.1确定收获时间 1466259.1.2收获方法 1443959.2贮藏设施与管理 14318219.2.1贮藏设施 14157079.2.2贮藏管理 14211239.3产后处理与运输 14110109.3.1产后处理 14140369.3.2运输 15317119.3.3市场流通 1514826第10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151746610.1资源利用与保护 152154110.1.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52540810.1.2水资源高效利用 152228310.1.3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151619510.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5179310.2.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5333710.2.2水土保持与治理 15201110.2.3生态修复与重建 151704110.3农业产业链优化与升级 162332210.3.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6638610.3.2农业产业化经营 162579210.3.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62413010.3.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6第1章土壤与土地准备1.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种植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2)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3)红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质地粘重,酸性较强,适合种植茶树、橡胶等。(4)沙土: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沙地地区,排水功能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5)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南方水稻产区,质地较粘,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种植水稻。1.2土壤改良与肥料选择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特性,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1)土壤改良措施:黄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黑土: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水土流失,合理轮作,减轻土壤压实;红土: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质地;沙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水稻土:合理排灌,降低土壤盐分,保持土壤湿度。(2)肥料选择:氮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选择尿素、硫酸铵等;磷肥:改善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选择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钾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增加产量,选择硫酸钾、氯化钾等;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选择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1.3土地整理与设施建设土地整理与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种植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1)土地整理:平整土地:通过土地平整,消除地势起伏,有利于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改良土壤:针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沟渠建设:合理规划沟渠,保证灌溉水源和排水畅通。(2)设施建设:大棚:适用于冬季和早春保温种植,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和产量;水肥一体化: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自动化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效率;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养分、气象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第2章种子与种苗选择2.1品种选择原则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是的环节。正确的品种选择能够保证作物的高产、优质及抗病性,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品种选择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品种。(2)高产性原则:选择具有较高产量潜力,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品种。(3)优质性原则:选择品质优良,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感的品种。(4)抗病性原则: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品种。(5)生育期适中原则:选择生育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品种。(6)市场需求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高市场前景的品种。2.2种子处理与保存种子处理与保存是保证种子质量,提高发芽率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种子处理与保存的主要措施:(1)种子清选: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粒和病虫害粒。(2)种子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传播。(3)种子浸种:根据需要,采用清水或专用药剂浸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4)种子包衣:在种子表面涂上一层含有肥料、农药等成分的包衣剂,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田间成活率。(5)种子保存:将处理好的种子置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种子发霉、变质。2.3种苗繁殖技术种苗繁殖是保证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采用合适的种苗繁殖技术,可以提高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种苗繁殖技术:(1)播种繁殖:适用于种子较大、发芽容易的作物,如豆类、玉米等。(2)扦插繁殖:适用于茎秆易生根的作物,如番茄、茄子等。(3)嫁接繁殖:适用于提高作物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如西瓜、黄瓜等。(4)分株繁殖:适用于具有较强分蘖能力的作物,如马铃薯、芋头等。(5)组织培养:适用于繁殖速度慢、繁殖系数低的珍稀作物,如兰花、草莓等。(6)工厂化育苗:采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批量生产优质种苗,提高种苗标准化程度。第3章播种与种植3.1播种时间与方式播种时间是决定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品种特性来确定。3.1.1播种时间(1)春季播种:适用于喜温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在日均温度稳定通过0℃以上,土壤解冻后即可进行。(2)夏季播种:适用于耐热作物,如大豆、棉花等。在6月至7月间,雨季初期进行。(3)秋季播种:适用于部分越冬作物,如油菜、冬小麦等。在日均温度降至15℃以下,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3.1.2播种方式(1)直播:将种子直接播种到田间,适用于大多数作物。(2)育苗移栽:先将种子在苗床育苗,再移栽到大田。适用于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的作物,如水稻、蔬菜等。(3)套播:在主作物生长期间,播种其他作物。适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如小麦套玉米。3.2种植密度与排列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通风透光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因此应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进行调整。3.2.1种植密度(1)高密度:适用于生育期短、分蘖能力弱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等。(2)中密度:适用于生育期中等、分蘖能力一般的作物,如大豆、棉花等。(3)低密度:适用于生育期长、分蘖能力强的作物,如水稻、油菜等。3.2.2种植排列(1)等行距:行距相等,便于机械化操作,适用于大多数作物。(2)宽窄行:行距交替,有利于作物生长和通风透光,适用于部分作物如玉米、大豆等。(3)三角形排列:植株呈三角形分布,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适用于部分作物如棉花、蔬菜等。3.3特殊种植技术针对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采用特殊种植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1)地膜覆盖:适用于春季播种,可提高地温、保水保肥,促进作物生长。(2)秸秆还田:将作物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3)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适用于蔬菜、果树等。(4)间作套种: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5)设施栽培: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适用于反季节栽培和高附加值作物种植。第4章灌溉与水分管理4.1灌溉系统与设备农业灌溉系统与设备是实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技术保障。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系统及其设备,以供种植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应用。4.1.1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通过埋设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该方式具有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适应性强等优点。4.1.2地表灌溉地表灌溉是将水直接施于地表,借助重力作用使水在土壤中渗透至作物根系的一种灌溉方式。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形式。4.1.3喷灌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散落在作物表面和周围的土壤上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适应性强、易于自动化等优点。4.1.4微灌微灌是将水通过微灌设备(如滴灌、微喷灌等)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优点。4.2灌溉制度与策略合理的灌溉制度与策略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保障作物生长的关键。4.2.1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包括:(1)灌溉时间:根据作物需水关键期、土壤水分状况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确定。(2)灌溉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类型、土壤湿度等因素计算。(3)灌溉频率: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因素调整。4.2.2灌溉策略(1)适时灌溉: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避免水分过剩或不足。(2)分阶段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实施分期灌溉,满足不同阶段的水分需求。(3)节水灌溉: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4.3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提升水分利用效率:(1)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改进灌溉技术: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3)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4)水肥一体化:合理搭配水肥,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5)农田水分监测:加强农田水分监测,实时调整灌溉策略。(6)植被覆盖: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5章肥料施用与管理5.1肥料种类与作用肥料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肥料所含的主要营养元素,可将肥料分为以下几类:5.1.1氮肥:主要包括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5.1.2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氢二铵等。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成熟速度和籽粒饱满度。5.1.3钾肥:主要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能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5.1.4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复合肥能全面满足作物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5.1.5微量元素肥料:含有铁、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能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防止作物出现缺素症状,提高产量和品质。5.2施肥时期与用量5.2.1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将施肥时期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肥。(1)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主要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补充作物生长中后期所需的养分。(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喷施,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5.2.2施肥用量:根据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确定施肥用量。一般原则是:氮肥占总施肥量的40%50%,磷肥占20%30%,钾肥占30%40%。5.3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是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不同养分的需求,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主要技术包括:5.3.1土壤检测: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和养分供应能力,为施肥提供依据。5.3.2作物营养诊断:通过作物叶片、植株等部位的养分含量分析,判断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5.3.3施肥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施肥设备,如施肥机、滴灌系统等,实现施肥的自动化、精准化。5.3.4施肥技术: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5.3.5肥料配方: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制定科学的肥料配方,提高肥料综合效益。第6章病虫害防治6.1常见病虫害识别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首先需要了解和识别各种常见病虫害。本章将对我国主要农作物上发生的病虫害进行简要介绍。6.1.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农作物上最为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包括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等。这类病害通常表现为病斑、腐烂、萎蔫等症状。6.1.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柑橘黄龙病、番茄青枯病、白菜软腐病等。这类病害通常表现为水浸状病斑、萎蔫、腐烂等症状。6.1.3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如烟草花叶病、番茄病毒病、水稻条纹病等,通常表现为花叶、畸形、条纹等症状。6.1.4虫害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棉铃虫、玉米螟等。这些害虫以取食作物叶片、茎干、果实等方式为生,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6.2防治方法与策略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与策略。6.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优化作物布局、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合理施肥、中耕除草等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6.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遵循农药使用规范,避免造成环境污染。6.2.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如诱杀灯、黄板、防虫网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6.3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绿色防控是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6.3.1天敌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防治。6.3.2微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6.3.3植物源农药防治利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以上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田杂草控制7.1杂草种类与危害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田主要杂草种类包括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这些杂草通过与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部分杂草还可作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剧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7.2除草时期与方法除草时期的选择对控制农田杂草。一般而言,以下时期为除草的关键时期:(1)播种前:进行土壤深翻,破坏杂草种子的休眠状态,减少杂草种子的萌发。(2)播种后:在作物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止杂草种子萌发。(3)苗期:在作物苗期进行选择性除草,避免杂草与作物竞争养分和光照。除草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人工除草:适用于小面积农田,具有除草彻底、无污染等优点。(2)化学除草:使用除草剂,具有除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和用药时期,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3)机械除草:利用机械装置进行除草,适用于大面积农田。但可能对土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7.3替代除草技术为减少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以下替代除草技术:(1)生物除草: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防治杂草,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2)农艺措施:通过轮作、间作、套作等农艺措施,改变农田生态环境,抑制杂草生长。(3)物理除草:利用高温、高湿、高盐等物理因素,破坏杂草种子的生活力。(4)植物源除草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具有除草活性的物质,具有环保、低毒、低残留等特点。采用上述替代除草技术,可以在保证农田杂草控制效果的同时降低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农作物生长调控8.1植株调整与修剪植株调整与修剪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植株调整与修剪的方法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8.1.1植株调整植株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摘心:通过摘除作物生长点的顶芽,促使植株侧芽发育,增加分枝数,提高产量。(2)整枝:去除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弱枝、徒长枝、交叉枝等,使植株生长更加健壮,提高光合作用效率。(3)绑蔓:对蔓性作物进行绑蔓,使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8.1.2修剪修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疏剪:去除过密、病弱、交叉的枝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2)短截:剪去枝条的一部分,促使剪口下的芽眼发育,增加分枝数。(3)缩剪:对多年生枝条进行回缩,更新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8.2促熟与延迟成熟促熟与延迟成熟是调节农作物上市时间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以下介绍促熟与延迟成熟的方法及其应用。8.2.1促熟促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学促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乙烯利、萘乙酸等,促使作物提前成熟。(2)物理促熟:采用遮光、覆盖等方式,改变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成熟。(3)生物促熟: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因素,加速作物成熟过程。8.2.2延迟成熟延迟成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延迟成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等,抑制作物成熟过程。(2)物理延迟成熟:通过调整作物生长环境,如降低温度、增加光照等,延缓作物成熟。(3)生物延迟成熟:利用生物因素,如抗病品种、抗虫品种等,降低作物成熟速度。8.3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以下介绍几种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方法。(1)合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料等,提高产品品质。(2)水分管理:合理灌溉、排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产品质量。(3)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保证产品质量。(4)适时采收:根据作物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选择最佳采收期,保证产品品质。第9章收获与储藏9.1收获时间与方法9.1.1确定收获时间收获时间的确定对于保证作物品质和产量。应根据作物种类、生长周期、成熟度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作物成熟度达到80%90%时即可开始收获。9.1.2收获方法收获方法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选择。手工收获、机械收获和半机械化收获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