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技术指南TOC\o"1-2"\h\u2659第1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315231.1土壤类型与特性 3321881.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3168011.3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 3297341.4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48752第2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4181022.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438132.2播种时间与方式 440972.3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 5201922.4育苗移栽技术 57711第3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5218903.1灌溉水源与水质 597013.1.1灌溉水源 5243883.1.2水质要求 5186903.2灌溉制度与方式 6189173.2.1灌溉制度 6199293.2.2灌溉方式 611092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技术 680143.3.1节水灌溉技术 612323.3.2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671413.3.3农田水分监测与管理技术 671793.4农田排水与防渍害 6140433.4.1农田排水 646903.4.2防渍害措施 617198第4章肥料施用技术 7209984.1肥料种类与特性 7162964.1.1有机肥料 7278934.1.2化学肥料 7297944.1.3生物肥料 767334.2施肥原则与方法 7300554.2.1施肥原则 7146494.2.2施肥方法 7315744.3肥料配比与施用量 895854.3.1肥料配比 8190034.3.2施用量 8218254.4精准施肥技术 8245584.4.1测土配方施肥 8135274.4.2精准施用技术 811968第5章病虫害防治 843015.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936465.2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9128835.2.1生物防治 969885.2.2物理防治 985525.3化学防治与合理用药 9189265.4综合防治技术 926104第6章农田杂草防除 10159886.1杂草种类与特性 1099556.2杂草防除方法与时机 10288996.3化学除草与安全使用 10159196.4生态平衡与杂草控制 1129906第7章农产品收获与储藏 11215057.1收获时间与方法 11207637.1.1收获时间 11240717.1.2收获方法 11281667.2收获后处理与预冷 1239567.2.1收获后处理 1255937.2.2预冷 12260607.3储藏设施与条件 1289557.3.1储藏设施 1284567.3.2储藏条件 1240997.4储藏病害防治与保鲜技术 12107157.4.1病害防治 123647.4.2保鲜技术 1316159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3240088.1农业机械种类与功能 13193808.2机械化生产技术 13288388.3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农业 1441898.4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413701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4269619.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1450079.1.1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14301169.1.2对策措施 14225069.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5221999.2.1生态农业技术 15276239.2.2节水灌溉技术 15123559.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279939.3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1555789.3.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15171029.3.2水资源循环利用 15144429.3.3土壤养分循环利用 15211349.4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51019.4.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5313669.4.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15224989.4.3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562779.4.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522698第10章农业信息化与技术服务 151164310.1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 162380210.2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61525610.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161320710.4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 16第1章土壤管理与改良1.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土壤类型繁多,主要包括水稻土、潮土、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各类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如质地、结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本章将概述这些土壤类型的分布、特性及相应管理措施。1.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土壤肥力评价主要包括对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测定。为提升土壤肥力,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和供肥能力。(2)合理施用化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检测结果,科学配比施用氮、磷、钾等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污染。(3)土壤调理剂应用: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1.3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土壤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应调理与修复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1)酸碱度调节:针对酸性土壤,采用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针对碱性土壤,采用硫磺粉等酸性物质进行调整。(2)土壤结构改良:通过深翻、松土、添加有机物料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3)盐碱化土壤改良:采用排灌、覆盖、生物改良等技术,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1.4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防治土壤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源头防控: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合理轮作: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减轻土壤污染。(3)污染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恢复土壤生态功能。(4)加强监测: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为防治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第2章播种与种植技术2.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在进行农业生产之前,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和生产目标的优良品种。品种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因素。种子处理是保证出苗率和苗全苗壮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内容:种子质量检验:保证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种子消毒: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处理种子,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病害发生率。种子浸种: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需要,选用适宜的溶液进行浸种,以提供养分和促进发芽。2.2播种时间与方式播种时间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来确定。播种方式应根据土壤类型、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选择:直播: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直接将种子播种在田间,适用于大部分作物。育苗移栽:对于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的作物,可先在育苗床或育苗盘内育苗,再移栽至大田。2.3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和生产目标进行合理配置:种植密度: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土壤肥力水平,确定适宜的株距和行距,以保证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排列方式:采用合适的排列方式,如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等,以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2.4育苗移栽技术育苗移栽技术有助于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和产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育苗基质准备:选用适宜的育苗基质,保证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播种:在育苗盘或育苗床内均匀播种,覆盖适宜厚度的基质。苗期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及时进行间苗、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移栽:在幼苗达到一定生长阶段后,选择适宜的天气和时段进行移栽,注意保护根系和植株。第3章灌溉与水分管理3.1灌溉水源与水质3.1.1灌溉水源农业生产中,灌溉水源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我国灌溉水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及雨水等。合理利用各类水源,保障灌溉需求,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3.1.2水质要求灌溉水质对作物生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质要求如下:(1)无毒害物质:保证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2)适当的矿化度: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期,选择适宜矿化度的水源进行灌溉;(3)适宜的酸碱度:维持水体的酸碱平衡,避免对土壤和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4)适当的悬浮物:减少水中悬浮物对灌渠和作物的影响。3.2灌溉制度与方式3.2.1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应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储水量确定;(2)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生长期和土壤湿度变化制定;(3)灌溉时间:选择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3.2.2灌溉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各种灌溉方式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技术3.3.1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3.2土壤水分调控技术通过调整土壤水分状况,优化土壤水、肥、气、热等环境因素,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3.3农田水分监测与管理技术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农田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4农田排水与防渍害3.4.1农田排水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土壤湿度,改善土壤通气性,防止作物根部病害。3.4.2防渍害措施(1)地形调整:通过改变地形,提高农田排水能力;(2)覆盖作物残体:利用作物残体覆盖地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渍害风险;(3)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和排水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田水分的合理调控,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第4章肥料施用技术4.1肥料种类与特性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肥料的主要成分和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4.1.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这类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长期、缓慢的促进作用。4.1.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又称无机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这类肥料具有成分单纯、含量高、肥效快、施用方便等特点,但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4.1.3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残体等生物物质制成的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主要包括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4.2施肥原则与方法施肥原则应以作物需求、土壤肥力、肥料特性等为依据,合理确定施肥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4.2.1施肥原则(1)因土施肥:根据土壤质地、肥力状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用量。(2)因作物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合理确定施肥时期和施肥量。(3)施足基肥:基肥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应施足有机肥和部分化肥。(4)合理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进行追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4.2.2施肥方法(1)表施:将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2)撒施:将肥料均匀撒施在作物行间或株间,适用于追肥。(3)条施:在作物行间开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覆土。(4)点施:在作物植株附近开穴,将肥料施入穴内,适用于追肥。4.3肥料配比与施用量肥料配比与施用量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肥料种类等因素综合确定。4.3.1肥料配比(1)氮、磷、钾配比:根据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合理确定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2)有机肥与化肥配比:适当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4.3.2施用量(1)基肥:有机肥施用量一般为每亩30005000公斤,化肥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确定。(2)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分次施用,每次施用量不宜过大。4.4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是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法,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4.4.1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配方,实现肥料施用的科学化。4.4.2精准施用技术(1)精准施肥机具:采用施肥机具,实现施肥的均匀、准确。(2)控释肥料:利用控释肥料,延长肥料在土壤中的释放时间,减少施肥次数。(3)水肥一体化:将肥料与灌溉水混合,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第5章病虫害防治5.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病虫害识别与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农作物上的病虫害进行准确识别,了解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监测工作应贯穿整个生长季节,通过系统调查和田间观测,及时发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5.2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5.2.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生物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方法包括:(1)引入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等。(2)施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3)利用昆虫信息素:通过诱捕、干扰交配等方式控制病虫害。5.2.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包括:(1)机械防治:通过筛选、清除病残体、剪枝等方式减少病虫害发生。(2)物理隔离:采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防止病虫害的传播。(3)诱杀技术:利用灯光、色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5.3化学防治与合理用药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需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合理搭配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4)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5.4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是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防治体系。主要措施包括:(1)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性。(2)优化栽培管理,增强作物抗逆性。(3)结合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方法,发挥综合效益。(4)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5)推广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提高防治水平。第6章农田杂草防除6.1杂草种类与特性农田杂草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农田主要杂草包括稗草、马唐、狗尾草、看麦娘等,它们具有以下特性:(1)生长速度快:杂草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养分和光照资源。(2)繁殖力强:杂草种子数量庞大,繁殖方式多样,易于传播和扩散。(3)适应性强:杂草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4)分布广泛:杂草在我国各地农田均有分布,尤其在温暖湿润地区更为严重。6.2杂草防除方法与时机针对农田杂草的特点,应采取综合防除措施,包括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1)农业防除:通过调整作物布局、轮作、深翻、中耕等措施,破坏杂草的生长环境,降低杂草密度。(2)物理防除:采用手工拔除、机械除草等方法,及时清除田间杂草。(3)化学防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在关键时期进行防治。(4)生物防除:利用天敌、病原菌等生物制剂抑制杂草生长。防除时机:(1)农田杂草防除应抓住关键时期,一般在播种后至作物封行前进行。(2)春季和秋季是杂草生长的两个高峰期,应重点关注。6.3化学除草与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具有省工、省时、效果显著等特点,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根据杂草种类、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除草剂。(2)合理确定用药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3)注意用药时机:在杂草幼嫩期和作物安全期内施药,以提高防除效果,降低对作物的药害。(4)喷雾技术: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无人机等设备,均匀喷雾,避免重喷和漏喷。(5)安全间隔期:保证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停止用药,以防农药残留。6.4生态平衡与杂草控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保持生态平衡对控制杂草具有重要意义:(1)恢复植被:合理利用农田周边空地,种植绿肥、覆盖作物残体,减少裸露土壤,降低杂草入侵。(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杂草种子的传播和扩散。(3)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杂草生长。(4)优化农业生态系统:采用生态农业技术,提高作物抗逆性,减少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田杂草的有效防除,为我国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第7章农产品收获与储藏7.1收获时间与方法农产品的收获时间对其品质和储藏寿命具有重大影响。确定合适的收获时间。收获时间应根据作物种类、成熟度、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收获方法的选择应保证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和初步处理过程中的最小损伤。7.1.1收获时间作物成熟度:通过观察作物外观、色泽、硬度及内部品质等指标,确定作物的最佳收获时间。气候条件: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收获,如高温、降水等,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收获时间,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价值。7.1.2收获方法手工收获:适用于价值较高、易损伤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的作物,如谷物、棉花等,提高收获效率。减损收获:采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降低收获过程中的农产品损伤。7.2收获后处理与预冷收获后的农产品应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并迅速进行预冷,以降低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延长储藏寿命。7.2.1收获后处理清洁:清除农产品表面的泥土、杂质等,保证产品清洁卫生。分级:根据农产品的大小、形状、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级,提高产品价值。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伤。7.2.2预冷冷水预冷:将农产品浸泡在冷水中,快速降低产品温度。冷风预冷:利用冷空气对农产品进行冷却,适用于大批量产品。保鲜剂处理:在预冷过程中使用适量的保鲜剂,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储藏寿命。7.3储藏设施与条件储藏设施和条件对农产品的储藏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藏设施和条件。7.3.1储藏设施常温库:适用于储藏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农产品,如土豆、洋葱等。冷库:适用于储藏对低温敏感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气调库:通过调节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农产品呼吸,延长储藏寿命。7.3.2储藏条件温度:根据农产品种类和成熟度,设置适宜的储藏温度。湿度: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避免农产品失水或发霉。气体成分: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农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7.4储藏病害防治与保鲜技术在农产品储藏过程中,病害防治和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延长农产品的储藏寿命,提高产品质量。7.4.1病害防治物理防治:利用低温、湿度等条件,抑制病原菌生长。化学防治:使用适量的化学农药,防治储藏过程中的病害。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和天敌,防治储藏病害。7.4.2保鲜技术低温冷藏:利用低温抑制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延长储藏寿命。气调储藏:通过调节库内气体成分,降低农产品呼吸作用,延缓品质下降。保鲜剂处理:使用适量的保鲜剂,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农产品新鲜度。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8.1农业机械种类与功能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耕作机械:用于翻土、松土、平整土地等,如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2)种植机械:用于播种、插秧、植保等,如播种机、插秧机、喷雾器等。(3)收获机械:用于收割、脱粒、晾晒等,如联合收割机、割晒机、脱粒机等。(4)农产品加工机械:用于农产品加工,如碾米机、磨粉机、榨油机等。(5)运输机械:用于农产品、农资运输,如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6)排灌机械:用于农田灌溉、排水,如水泵、喷灌设备、滴灌设备等。8.2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指运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作机械化:通过拖拉机、耕整机等机械进行土地翻耕、松土、平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2)种植机械化:采用播种机、插秧机等机械进行播种、插秧,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生长质量。(3)植保机械化:利用喷雾器、喷粉机等机械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4)收获机械化:采用联合收割机、割晒机等机械进行收割、脱粒,提高收获效率,减轻劳动强度。(5)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运用碾米机、磨粉机等机械进行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8.3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逐渐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监测: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等。(2)自动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器等设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进行调控。(3)智能决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实现精准管理。(4)智能农业机械:研发具有自主导航、智能识别等功能的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8.4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农业机械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智能化管理。(2)绿色化:研发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多功能化:农业机械将具备多种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精准化:农业机械将实现精准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5)网络化:农业机械将实现联网,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9.1.1生态环境问题概述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气候变化等。9.1.2对策措施针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9.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9.2.1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如绿色防控、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降低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沙2024年湖南长沙市雨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7.1自由平等的真谛原卷版
- 2.1坚持依宪治国(原卷版)
- 2025年河南新乡市延津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国有土地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电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石膏石进口清关与国际贸易政策培训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1000题及答案
- 2024年黑龙江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附答案(满分必刷)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全真模拟及答案(解析3套)
- 2024年八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个人总结
- 202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电算化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80题)
- 《健康社区评价标准》
- 户外市场研究报告-魔镜洞察-202412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2:“1至3章:范围、术语和定义”(雷泽佳编制-2025B0)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