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
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
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2.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买卖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
买卖契约。一般自由民是房产买卖的主要人群,而富有的女祭司也积
极参与其中。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祭司享有特权
B.商品经济活跃
C.妇女地位提高
D.私有制度产生
3.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雅典人在不断进行海外殖民以获得土地和发
展商业的过程中,逐渐打破原有的等级、血缘观念,平等意识逐渐形成。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B.推动城邦文化的发展
C.导致奴隶制度的废除
D.缓和雅典的阶级矛盾
4.《法学总论一一法学阶梯》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
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
得很好。”这表明罗马法()
A.维护帝国统治B.保护财产私有
C.保障人人平等D.影响广泛深远
5.“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世。即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
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
文中的“我”曾通过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
此可知()
A.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6.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
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
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7.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
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
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
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表明
()
A.中国商品优势明显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巴格达城商贸繁荣
D.商业革命逐渐兴起
8.“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
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
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
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
(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
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爱德华•吉本(1737—1794)认为“神学家可以……随心把宗教描
绘为降自于天,披着原有的纯洁。史学家则……必须发现宗教在久居
地上之时,已在一个软弱和堕落的人类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错误和腐
化相混杂的污染”。由此可知,吉本()
A.强调历史时空观念
B.具有历史的批判精神
C.力图还原历史真相
D.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
10.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
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的周期来过生
活。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统一的时间标准有利于国家管理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11.1844年6月4日,德意志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
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宣布……
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1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
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
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以上论述旨在()
A.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原因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罪恶
D.揭示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13.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
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
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A.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导致了近代印度的长期贫穷和落后
C.推动印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客观上有助于冲破当地落后的生产关系
14.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
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该报
道本质上()
A.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
B.肯定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
C.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
D.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
15.列宁谈道:“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
说明我们错了。”苏俄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A.被西方国家所借鉴
B.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
C.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6.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战斗最激烈的时
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人们驾驶着刚刚制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
迎战德军。……”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
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
国,成为制胜的利剑。材料主要表明()
A.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生产能力很强
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苏联模式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
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17.1938年9月,三个普通的英国人罗斯利、金柏和兰塞姆倡议并发
起成立了“联邦协会”。他们认为,国际联盟无法在其成员国之间达
成协议,即使达成也无力执行,因此英国需要一个欧洲大陆的联邦并
在其中居重要地位。他们的这一行动()
A.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目的是防止战争和维护和平
C.代表英国政府的负责态度
D,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急反应
18.1946年9月,美国总统的主要助理克拉克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
为《美国与苏联关系》的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
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
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战后美国对苏转向遏制
19.下面是1965—1979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表(酚。下
列对苏联经济的解释合理的是()
类别1965年1970年1975年1979年
家庭总收入100100100100
集体农庄收入39.64043.543.7
个人副业收入36.531.925.426.9
家庭总支出100100100100
购买食物、衣物支出58.955.147.9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
14.015.016.014.5
服务(教育、医疗)支出
A.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
B.集体农庄收入总量稳步上升
C.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20.下面是一幅1962年的时政漫画,画中的两国领导人都在为一艘快
要失事的小船吹风助力。据此可知()
A.古巴在美苏的支持下快速发展
B.美苏为稳定局势而走向了妥协
C.美苏争霸导致地区冲突不断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21.20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只有1.6%,
在西方七个工业大国中排行末位。但1980—1988年,英国制造业的劳
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猛增至5.2%,而同期美国为4%,加拿大为3.6%,
意大利为3.5%,日本为3.1%,法国为3.1%,德国仅为2.2%0导致这一
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推进
C.撒切尔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22.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
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
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
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
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3.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
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
的主题是()
A.冷战中的对峙
B.动荡中的中东地区
C.亚非拉的振兴
D.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4.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导致国际原油供应锐减,国际
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涨至每桶12美元。这一状况()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
B,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增强
C.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社会根源
D.促使世界能源结构发生剧变
25.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
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
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
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薮武的国
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
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
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
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
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
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
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
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
义的。
——摘编自亚达斯等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
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
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
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鉴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
中国东北。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
万人口,自然要利用中国东北这一新天地……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
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
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是法西斯势力
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
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
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4分)
⑵概括材料二中日本侵华原因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出现的原因。(6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
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I,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
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I,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
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
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材料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
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
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
了整个亚非拉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
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
550万平方公里。
摘编自王春良《新编世界
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
动的发展有何不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
动的国际意义。(8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美国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
(1945—1955年)阶段(1945年9月至
1960年)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
战略政策阶段
平竞赛”政策阶段(1956—1964年)
(1961—1969年)
勃列日涅夫对美国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尼克松政府的“联系
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论”均势外交阶段(20
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世纪70年代)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
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
段(1985—1991年)
代)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4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2.B3.A4.A5.A6.A7.C8.B9.B10.B
11.D12.D13.D14.D15.B16.D17.B18.D19.A20.B
21.B22.D23.C24.B25.D
一、选择题
1.B依据材料“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古
代希腊的字母文字”“孟菲斯城”“二里头宫殿遗址”“雅典城”
可知,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故B
项正确。A、C两项仅有部分内容符合材料信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均排除。
2.B据材料“房产买卖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一般自由民是房产买
卖的主要人群,而富有的女祭司也积极参与其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交易活跃,反映出商品经济的活跃,故B项正确。
A、C两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在“产生”,故均排除。
3.A题干材料体现了雅典的海外殖民、海外贸易等活动促进雅典人
平等意识逐渐形成,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故选A项。
4.A材料“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突出的是法律对于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重要性,A项正确。B、D两项
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人人平等,排除C项。
5.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我”是亚历山大,亚历山
大的远征属于古代文明交往中的战争冲突,战争冲突一方面给被侵入
地区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与交融,A项正
确。
6.A材料“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
事务”体现了城市自治权,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才非
除。
7.C材料未体现中国的商品在巴格达城有明显的优势和世界市场开
始形成才非除A、B两项。据材料可知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各国的
商品,反映出当时巴格达城商业贸易非常繁荣,C项正确。商业革命发
生在欧洲才非除D项。
8.B材料“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
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中国
的手工业品得以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B项正
确。“价格革命”发生在欧洲才非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
的商品主要是供人消费的奢侈品,没有对美洲生产方式产生实质性的
影响才非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非除D
项。
9.B据材料可知,吉本在承认宗教的同时,也在批判宗教在发展过程
中的缺陷,体现其具有历史的批判精神,B项正确。材料与历史时空观
念无关,排除A项。吉本意在全面的认识宗教,而不是还原历史真相,
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吉本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排除D项。
10.B材料表明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的时刻表的出现改变了英国一
些地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改变是一部分
人不愿意看到的,这说明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故B项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D两项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均排
除。
11.D工人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表明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
质,故选D项。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与材料“1844年”不符,故A
项错误。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欧
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而不仅仅是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故B项错
误。工人们积极争取政治权利,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这是其正当诉
求,故C项错误。
12.D据材料“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
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
To……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可知,生产力的发展必
将引发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13.D从材料“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中可以看出,英国对印度的
侵略客观上有助于冲破当地落后的生产关系,D项正确。A项是对英
国的影响,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侵略对印度客观上的促进作用,B项
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错误。
14.D根据材料可知,该报道只强调了英国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客观上
给其他地区传播了先进文明的“好事”,而没有反映其侵略性,说明其
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故D项正确。A项没有指出材料内容的
本质,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
及阶级矛盾激化,故C项错误。
15.B苏俄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
是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此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
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借鉴了西方国
家而并非被西方国家借鉴,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事上
的胜利,C项错误;苏联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比较完整
的工业体系,D项错误。
16.D由材料可知,苏联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
基础,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C两项材料未
体现,故均排除。
17.B“联邦协会”的成立反映出二战前夕人们对国际联盟的失望,
对战争即将到来的恐慌和戒备,以及对维持和平的渴望,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联邦协会”是二战爆发前英国民间发起的组织,并不
代表英国政府,故C项错误。A、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均排除。
18.D材料“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
其想象中的世界”表明实际上美国要联合一些西方国家遏制苏联,故
D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也标志
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故排除A、C两项。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19.A从表格信息可知,1965—1979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的主要
收入中,集体农庄收入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个人副业收入所占比例呈
下降趋势,这说明其自主经营的收入所占比例降低;其主要支出中,购
买食物、衣物占据较大比例,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支出所占比重较小,
表明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故A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集体农庄收
入所占的比重,不能得出其收入总量的变化,故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
革成效不大,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
20.B依据题干“两国领导人都在为一艘快要失事的小船吹风助力”
并结合图片信息“赫鲁晓夫”“肯尼迪”“古巴”可知该事件是古
巴导弹危机,因此漫画体现了美苏两国为稳定局势而走向了妥协,故选
B项。A、C、D三项与漫画无关,故均排除。
21.B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各国纷纷减
少对国家经济的干预,1980—1988年正处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其推
行私有化改革,这是英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故B项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一体化,故A项错误。撒切尔政府减少了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
规模逐渐缩小,故D项错误。
22.D根据材料“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
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国家仍
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可知,斯大林时代的传统观念阻碍了改革
的推行,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策
的贯彻情况,并非政策本身,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1955年起,国家
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
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可知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23.C尼赫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包内赛尔是埃及独立运动
的领导人包内米比亚是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1999年,巴拿马人民
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因此,题干中的人物和
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故选C项。
24.B从材料信息看,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迅
速上涨,这一状况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增强,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
法体现A项,故排除。石油危机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非社会根
源,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结构并未发生剧变,故D项
错误。
25.D依据材料“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
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可知,全球化的
趋势与现实的国家体系正在发生冲突,国家主权将越来越多地被让渡
和削弱,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1)主要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地侵略和扩张;国际社会未能
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
别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
盾;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4分)
(2)观点:日本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国利用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他
国经济扩张;日本需要解决每年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问题。(4分)
认识:解决贸易、人口问题等均应以不损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
提;材料中的观点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4分)
⑶与第三种趋向相吻合。(2分)
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尽早
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埃塞
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
援,非但未能及早遏制法西斯的扩张,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2分)
第二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令其放松了警惕,使
希特勒有机可乘;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的签订。(2分)
解析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⑵结合当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
- 《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1套
- 2025年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Unit1 Making friend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全息投影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饲用天然有效成分制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上册
- 文献研读课件
- 监理大纲工程监理方案技术标投标方案
- 住宅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QBT 2460-1999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
- GA/T 1466.3-2023智能手机型移动警务终端第3部分:检测方法
- 【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问题探究11000字(论文)】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 绿色供应链管理培训
-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 《旅游概论》课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