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正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
B.《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
C.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
D.“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
B.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
C.文章用“色”“相”“幻”“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好处在于,能体现出这部小说“时间”上的主题。
D.文章不止一处运用比较,将《红楼梦》与《镜花缘》《傲慢与偏见》进行比较,将《红楼梦》与《石头记》进行比较,最终论述了《红楼梦》这一名字是最好最切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所以人们常说“读不尽的《红楼梦》”。
B.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情有所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
C.很多人谈论这部小说,总会说“我喜欢史湘云”“我讨厌凤姐”等等,这是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的阅读角度。
D.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体现了“梦”的含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在些老师看来,这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成为一场标准化考试。材料二:我国有极为成熟的诗教思想与诗教传统。在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什么认识?怎样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诗歌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地进行了专题调查,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从喜欢古诗词程度看,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差别不大,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多于喜欢新诗的学生。从阅读量与写作来说,自认为阅读量较大的只占4%,阅读量一般的占总人数的78%,几乎不读古典诗词的比例高达18%;而能写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从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看,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人的素质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理科生占95%,文科生占93%;爱妤古典诗词的,理科生占92%,文科生占87%;自认为阅读量较大和一般的,理科生占84%,文科生占81%。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理科生占13%,文科生只占2%。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学生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源自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的传唱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反之,尽管有端午节的习俗,但熟悉屈原作品的人却极少。调查显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大可不必担心。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摘编自张永芳《当代大学生:古典诗词知多少》)材料三:诗词是植入中国人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间远离了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种功德。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枓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摘编自陶舜《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爱好古诗词热潮这一现象背后的情况,都既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又表现出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
3.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古诗词教育?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画像老舍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是一张人物。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这是怎么个讲究?”我问他。“这?俩老头儿鼓琴!”他毫不迟疑的回答。“为什么一模一样?”我问的是。“怎么?不许一模一样吗?”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又去看西画。他还跟着我。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那些黑球是什么呢?不能也是鸡冠花吧?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那些黑玩艺是什么?”“黑玩艺?!!!”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你站远点看!”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可不是鸡!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我不敢要。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我心里凉了!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我设尽方法拦阻他: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抽疯…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画就画吧。可是我绕着弯儿递了个口语:“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方二哥说,“明天早晨八点,一准!”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退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我不敢动。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还不行,我的眼不对。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我说。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他央告我再坐下:“就画,就画!”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一劲嘱咐我别动。瞪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一个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戳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鼻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休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我问。“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他看着大煤球出神。“十天?我还得坐十天?”“啊!”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二哥提出为"我"画像,"我"多番拒绝,后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为结尾"我"离开、方二哥疯了等情节埋伏笔。
B."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表现了"我"难以忍受方二哥对"我"的折磨。
C.小说标题"画像",既是指方二哥强行为"我"画像,也是指作者用文字为"方二哥"画像,可谓一语双关。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在"我"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表现了方二哥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点。
2.简要分析方二哥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3.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取得讽刺效果,请从文中列举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装等侍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侍召。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氾乡候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含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虽然,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管诵读之。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节选自《汉书·王褒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B.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C.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D.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另一种指六部儒家经典。
B.《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其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故名《楚辞》。
C.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D.太子,指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由于立嫡立长,皇帝的嫡长子一般自动获得太子身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褒初露锋芒,文才声名远播。他讲论六艺群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九江人被公诵读《楚辞》。
B.王褒擅长写作,多次受到征召。益州刺史王襄曾召他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皇上也曾召他作颂。
C.王褒善诵奇文,巧为太子治病。太子身体不适时,王褒奉诏进宫侍奉太子,他早晚用诵读奇文的方法为太子治病。
D.王褒为人谦卑,应召陈词委婉。当他接受为圣明君主得到贤臣而作赋颂的任务时,他态度谦逊,抒发衷情,作了赋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2)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题,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
B.颔联生动地描述了怀素草书虽浸染尘色却仍笔酣墨饱的特色。
C.颈联奇石藤松的古朴环境,与草书屏风相映衬,二者相得益彰。
D.诗歌以问句陡起,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怀素草书有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2)《论语·雍也》表达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才是个君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记》中《大学之道》一章概括了“修身为本”的三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止于至善”。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___________。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___________。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___________,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___________。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理性地认识这个“熬”宇,辩证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下立判旗鼓相当筋疲力尽付诸东流B.判若云泥旗鼓相当遍体鳞伤前功尽弃C.高下立判各有千秋遍体鳞伤付诸东流D.判若云泥各有千秋筋疲力尽前功尽弃(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问题是要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3)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B.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C.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D.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8.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字数不超过60。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近日,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三全育人”试点启动以来,一些试点单位和高校已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形成了有推广价值的新经验、新机制。在这次会议上,还有专家建议,结合前期已取得的试点成果,高校不妨继续探索,将教书育人的“软倡导”变为未来可抓、可查、可考核的“硬约束”。9.下面是某校为学生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B;3.A
解析: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错误,应该是“以情僧来看的人”,了解苏曼殊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C项,“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错误,“由玉变石”只能体现欲望之“灭”,“由石变玉,由玉变石”,才能体现欲望之“生灭”。D项,“‘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错误,原文意思是,“红楼”代表现实世界,但不一定拘泥于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错误,文章没有详细阐述《石头记》的优点。故选B。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错误,通过第2段可以看出,文章对于《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阅读角度是不赞成的,很难体现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读不尽的《红楼梦》”与这五个书名的关系在文中也没有体现。故选A。2.答案:1.C;2.B;3.①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对古诗词的阅读(求知)欲望,加大阅读量;②加强古诗词的写作指导;③拓宽并充分利用古诗词的传播途径。
解析:1.“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说法错误,原文是“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2.A项,“但表明了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已蔚然成风”说法错误,原文是“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C项,“只”“没有”说法绝对,原文是“未必¨经常”。D项材料一并没有肯定,而材料二、材料三也没有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材料二跟“中国诗词大会”关系不明显。
3.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即可。如针对古诗词阅读量不足的情况,提升阅读欲望;针对能写体诗词人少的情况,加强写作指导;结合熟悉苏轼诗词的途径,要充分利用古诗词传播方式方法。3.答案:1.D;2.对绘画狂热:开“个展”,因不能给“我”画像而疯等;盲目自信:反复称这是“艺术”,不许他人质疑等;水平低劣的伪艺术家:画人脸像大煤球,画鸡像黑球等。
3.①“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②“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运用排比的手法,讽刺画作内容单调,缺乏艺术魅力。③“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运用比喻的修辞,讽刺方二哥画作的拙劣。④“这是艺术!”在文中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⑤“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⑥“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了方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
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本题考核写作手法,写作方面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4.答案:1.C;2.D;3.A;4.(1)神爵、五凤年间,天下殷实富足,多次出现吉祥的征兆。
(2)在这时益州刺史王襄想在百姓当中宣扬风俗教化,听说王褒有贤才,请来王褒相见。
解析:1.原文标点: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2.“立嫡立长”并非唯一继承原则,还有“立子以贤”等原则。“太子”并非自动获得的身份,只有获得皇帝册封,才能取得太子的身份。
3.偷换对象。“讲论六艺群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九江人被公诵读《楚辞》”,这几句的主语是朝廷或宣帝,而非王褒。
4.参考译文:王褒字子渊,是蜀地人。宣帝时编撰武帝时的旧事,讲习研讨《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精通《楚辞》的九江郡人被公,(宣帝)召见他,让他诵读《楚辞》,又征召才能出众的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人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年间,天下殷实富足,多次出现吉祥的征兆。宣帝喜欢作诗唱歌,准备兴办校正音乐律吕而使之和谐的事业,丞相魏相奏举懂得音乐善于弹奏雅琴的渤海郡人赵定、梁国人龚德,宣帝都召见他们,让他们待诏。在这时益州刺史王襄想在百姓当中宣扬风俗教化,听说王褒有贤才,请来王褒相见,让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挑选热心做事的人依照《鹿鸣》的乐曲歌唱。当时氾乡侯何武还是未成年的男子,被选上参加歌唱。过了很久,何武等人到长安学习声乐,在太学唱歌,事情传到皇帝那里。宣帝召见何武等人,都赏赐了丝帛,对他们说:“这是兴隆德教的事,我怎么能够阻挡你们!”王褒给益州刺史王襄写作颂歌以后,又为他写作传记,王襄于是上书给宣帝,说王褒才智出众。宣帝就征召王褒。王褒到达京城后,宣帝下诏让王褒以圣明的君主得到贤臣为内容写作颂歌。王褒应对说:“肩扛羊毛毡身披鸟兽细毛的人,很难跟他说丝绵的华丽细密;食用粗劣饭菜的人,不值得和他谈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太牢的滋味。如今我僻居西蜀,生在贫穷的街巷之中,长在芦苇、苇草为盖的房屋之下,没有游观广览的知识,反有极其愚昧浅陋的拖累,不能够满足殷切的厚望,应答圣明的意旨。虽然如此,怎敢不概略陈述愚见,抒发衷情!贤能是指国家中有才可用的人。所任用的人贤能,就会善于取舍而功效普遍;用具便利,就会用力少而成效多。所以,工人使用钝器,就劳筋苦骨,终日勤奋不懈……”在这之后,太子身体不好,恍恍惚惚,很健忘,不愉快。宣帝下诏让王褒等人都去太子宫服侍太子,想办法让他高兴,王褒等人早晚诵读奇文及自己写的得意之作。太子的病痊愈了,王褒等人才离开。太子喜欢王褒写的《甘泉》和《洞箫颂》,让后宫贵人和左右侍从都诵读这两篇作品。后来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等宝物,可以祭祀招来它们,宣帝派王褒去益州祭祀求取这些宝物。王褒在赴益州的路上生病死去,皇上很怜惜他。5.答案:1.C;2.①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②诗人盛赞怀素草书笔势遒劲,富有生命力;③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珍爱之情。以“恐”字表达诗人担心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书遗墨的珍爱之情。
解析:1.诗歌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奇石藤松并非环境。
2.这两句先是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苍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字,好象怪石正在向秋涧奔赴。在“石”前加一“怪”字,体现出怀素草书的“狂”的特色。在“怪石”与“秋涧”间着一“奔”字,充分表现了草书中“点”画在映带时那咱迅疾有力的动势。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象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藤”“松”已有劲健意味,再用“寒”“古”来形容,就更具苍劲之感。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在怀素草书中具有代表性,其它笔画概可想见,那种中锋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鲜明地显现出来。而且,这些“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的点画,构成了狂放、豪纵的整幅气度,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生动的气韵。6.答案:(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在明明德;在亲民7.答案:(1)A;(2)D;(3)C解析:(1)高下立判:指事物之间在进行比较时,实力、水平差距悬殊,孰高孰低、谁胜谁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语境中是对“熬”字的分量的判断,所以用“高下立判”较为合适。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语境中是指各自的势力水平,所以用“旗鼓相当”较为合适。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语境中是指几个回合后,双方的体力消耗,所以用“筋疲力尽”较为恰当。付诸东流: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付诸东流”的词义包含“前功尽弃”,故此处用“付诸东流”。故选A项。(2)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经辨析可知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搭配不当,“理性地认识”“辩证地面对”,应改为“辩证地认识”“理性地面对”。故选D项。(3)根据前文“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还应有更高的境界”可知,选项给出的语句要注意逻辑关系和顺序,“浮躁”“淡定”“幼稚”“成熟”以上几个词语根据文意的把握,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8.答案: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近日举行;“三全育人”试点效应形成新经验、新机制;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代理合同范例
- 市场营销学习题+答案
- 数据结构与算法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果园包工合同范例
- 温室大棚保洁合同范例
- 河北银行抵押贷款合同范例
- 农村承包种植合同范例
- 商业住宅转让合同范例
- 2025年甘肃交通运输从业资格证怎样考试
- 产品研发协议合同范例
- 日常装维安全管理规定修改版
-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广东省春季高考(学考)必背古诗文14篇目
- 田径跨栏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GB/T 18029.3-2008轮椅车第3部分:制动器的测定
- GB/T 11337-2004平面度误差检测
- 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参考文献
- 山区支教个人总结(3篇)
- 法商产说会私人财富管理理念支持传承规划课件
- 写字楼办公设计注意要点课件
- 2023年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