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高三年级考前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理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一社会理想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存在境界。冯友兰提出了人生境界说:人对于世界有所觉解,世界对其呈现出意义,世界的意义又构成其存在境界;不同的人对于世界有不同的觉解,因此便生存于不同的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类似的意义上,社会理想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社会对于世界的觉解。秉持高远理想的社会,无疑是超乎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的:它不是无知无觉的,也不会只为了一国之私利而公然鼓吹本国利益至上。契合时代精神的社会理想是高远的,但同时也是可欲可求的,从而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它是可欲的,也就是说,它是值得追求的,因为它合乎人的本性,发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可求的,也就是说,它是能够追求的,因为它基于历史演化的客观规律,代表着一种现实的可能性。这样的社会理想容易被社会成员共同接受,从而内化为社会成员共享的高远的人生理想。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人生理想既是目的因又是动力因,而高远的人生理想将为个体提供巨大的心理驱力,推动人们发挥能动性,创造高品质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二由社会理想转化而来的人生理想贯穿不同的个体,使得彼此声气相通;非如此,不足以形成“一以贯之”的社会。易言之,社会理想发挥着凝心聚力的作用。试以交响乐团明之。指挥家,首席演奏家,分司弦乐、管乐或打击乐的乐手,彼此分工合作,将凝固于乐谱的音符活化为流淌于乐器的音乐。乐团分享一份共同的乐谱(尽管有总分之别),将乐谱演奏成优美的音乐就是乐团的共同理想。音乐之于乐团,一如社会理想之于社会。社会理想之所以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离不开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人性能力。人性能力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及发展的诸种能力。这一概念兼有认识论、本体论与价值论的意义。人性能力首先表现为理性能力。从人禽之辨的角度看,正是理性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古希腊先哲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帮助我们构造概念,从而理解世界的条理与秩序。除了理性力量之外,人性能力还包括欲望、情感、意志、想象、直觉等,而这些人性能力在运用之际往往也有理性贯注其中。真正的社会理想,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真概念,而且还是一个有意象、有意味的真观念,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内蕴着情感、意欲、信念等复杂因素。从观念的角度看,一个观念被社会中的个体广泛接受并成为社会理想,其前提为这个观念必须是一个真观念。观念之真,至少包含四重含义,即真确不假、真诚不伪、真善不恶、真实不虚。其一,真确不假:真观念乃实事求是的积极成果,来自现实,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运行之道,凝结着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其二,真诚不伪:“我”不仅客观地知道观念内容,而且对它有一种真诚的信念,“我”与观念之间从认知式的外在关系转化为信念式的内在关系。其三,真善不恶:由于在认识过程中认知和评价不可分割,真理性认识在反映事实秩序的同时,往往也反映了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如冯契所言:“真理性认识符合人们的利益,合乎人性的发展,它便不是光溜溜的‘真’,而且同时是好的、美的,于是‘真’成为价值范畴。”其四,真实不虚:“我”在观念之中投入情感,贯注情意,观念也就成为鼓舞“我”行动的活生生的力量。三历史地看,社会理想的“力”根源于历史发展之“势”,正所谓有“势”方有“力”也。在中国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如孔孟向往三代之治,倡导一种以王道仁政为要旨的社会理想。老庄认为正是倡导仁义导致了人的异化,只有回返到“小国寡民”甚至“同与禽兽居”才能实现人的本真状态,如此方是大仁、上德,这实际上提出了一种看似反文明的社会理想。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古今中西之争”成为时代的大主题。该争论的焦点首先是“中国向何处去”。传统的社会理想已不敷应对时变,必须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整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前所未有地紧密关联在一起。一方面,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思考中国问题,而是必须在世界之中、在中国与世界的密切关联之中思考中国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问题的解答将对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古今中西”各种要素在其中氤氲化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创造乃是历史大势和时代脉搏。如此这般的“势”必将召唤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接续奋斗。(摘编自刘梁剑《社会理想的精神力量》)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冯友兰认为,人生的境界代表着不同的人对世界不同的觉解,而社会理想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对世界的觉解。B.要形成“一以贯之”的社会,离不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发挥的凝聚力的作用就如同交响乐中乐谱的作用。C.“我”客观地知道观念内容,对观念有真诚信念,并且在观念之中投入情感、贯注情意,这个观念就是真的。D.诸子百家提出的社会理想,有的主张向过去的时代学习,有的主张返回“小国寡民”的状态,这些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势”。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远的社会理想不会只为一国之私利而公然鼓吹本国利益至上,所以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理念不会成为高远的社会理想。B.如果想让社会理想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这个理想就需要具有价值论上的意义,它不仅要是“真”的,还要是“善”的、“美”的。C.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势”,既根源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包含着“古今中西”各种要素,它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D.材料三个部分,重点从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性、历史与现实三个角度论述了社会理想的丰富内涵,多维度阐述了社会理想的意义。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向何处去”和“世界向何处去”紧密关联的一项是()A.在中国,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神州大地洋溢着喜庆、涌动着活力,联合国将春节列为联合国假日,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B.我们要秉承中华文明具有的和平性,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和平的森林。C.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把握历史规律、推动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开放包容、引领时代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倡导与世界携手的坚定行动。D.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世界也从中国改革开放中受益,改革开放充分体现了“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理念。4.下列表格中,对真正的社会理想的特点及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特点分析A高远超乎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追求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或其他超越于个体利益的境界。B可欲可求合乎人的本性,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是能够追求的,具有现实的可能性。C真观念兼有认识论、本体论与价值论的意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内蕴着情感、意欲等因素。D符合“势”符合历史发展之“势”,能应对时变,应对人类文明面临的挑战,为社会发展提供“力”。A.A B.B C.C D.D5.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将怎样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D3.A4.C5.①将社会理想内化为高远的人生理想,为个人提供巨大的心理驱力。②把个人理想和生活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冯友兰认为……社会理想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对世界的觉解”错误,根据“冯友兰提出了人生境界说”“在类似的意义上,社会理想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社会对于世界的觉解”可知,“社会理想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对世界的觉解”是作者根据冯友兰的观点推断出来的,不是冯友兰的观点。C.“这个观念就是真的”错误,“知道观念内容,对观念有真诚信念,并且在观念之中投入情感、贯注情意”,只符合观念“真诚不伪”“真实不虚”两重含义,并不一定就是“真”的。D.“这些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势’”说法绝对,结合中国历史可知,历代统治阶级都尊儒或重道,很多知识分子二者都信奉,可见有些应该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势”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重点从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性、历史与现实三个角度论述了社会理想的丰富内涵”错误,文章第二个部分,论述的是社会理想对个体的作用、人性能力中的理性能力、观念之真的四重含义,“情感”只是其中阐述的一小部分,不能简单说是从“情感与理性”的角度论述社会理想的内涵。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是对“中国向何处去”和“世界向何处去”紧密关联的思考。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主要概念的能力。C.“真观念”偷换概念,根据“人性能力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及发展的诸种能力。这一概念兼有认识论、本体论与价值论的意义……”的说法,选项分析的是“人性能力”,不是“真观念”。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探究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筛选文中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①结合“这样的社会理想容易被社会成员共同接受,从而内化为社会成员共享的高远的人生理想。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人生理想既是目的因又是动力因,而高远的人生理想将为个体提供巨大的心理驱力,推动人们发挥能动性”可知,将社会理想内化为高远的人生理想,为个人提供巨大的心理驱力。②结合“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可知,把个人理想和生活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中之鱼莫言其实你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牺牲,我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名字,更不会知道你的家庭、你的经历、你的为人。我想如果能在你生前结识你,那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快乐。当人们试图把你塑造成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时,我却在想,其实你就是个平凡的人,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你经历过的痛苦,正是绝大多数同志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的痛苦;你做过的事,正是绝大多数官兵已经做过或正在做着的事。你的生命消逝在滔滔流水中,但你的精神却永远伴随着我们。1996年8月5日,你率领数十名官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由于连日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县境内几座小型水库决堤,道路多处被冲断。8月6日凌晨,一个消息传来:在县城东10余公里处,槐河的河心岛上,有九名虹环拔丝厂的工人,已被洪水围困了一天一夜。据气象预报,下午还将有特大暴雨,槐河上游的白草萍水库有可能决口,情况万分紧急。你主动请缨,冒着淅沥的冷雨,来到虹环拔丝厂的对面。面前的槐河,此时已与宽阔河滩上的庄稼地连成了一片汪洋。高大的线杆被冲断,倒卧在水中;即将成熟的玉米、高粱,只露着顶梢。河心岛上,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只露着灰色的房顶。九个工人站在大房顶上,身体显得很小。岸这边,你和战友们,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你克制着焦急的心情,与院军务处刘处长和教练团刘参谋长沿河勘察了地形、水情,决定先涉水斜插到河心岛上游那两个隐约可见的浅滩上,然后再带绳泅渡到河心岛,架起绳桥,让受困群众扶绳脱险。在河的下游200米处,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像脆弱的玩具一样。一缕从乌云中透出来的血红阳光照耀着河道,也照耀着那些站在岌岌可危的房顶上的九名工人苍白的脸。他们已停止了喊叫,静静地向这边张望着。你观察了几分钟水势,跟身边的刘参谋长商量,要亲自带绳子泅渡主河道。战友们急了,都争着抢绳子。你火了,指指正在那儿翘首盼望的群众说:“别争了,论水性你们谁也没我好,我曾经是你们的游泳教员!”你奋力地挥动双臂,克服着水的冲力,克服着绳索的压力,高高的浪头打湿了你的头颅,腥冷的浊水灌进你的嘴巴和鼻腔,你真的感觉到了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微弱,但前有待救的父老,后有亲爱的战友,你的身上,又充溢着力量。虹环拔丝厂遥遥在望。厂房顶上的人们都站了起来,为你担心,为你欢呼。一个小伙子,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伸向你,想助你一臂之力,你也对着那竹竿伸出了手。但就在你的手即将抓住那竹竿时,一股暗流把你冲走。伸到面前的竹竿一闪而过。你奋力地挥动双臂,但你突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有一股力量把你往下拽。你知道自己陷入了漩涡。随即你感到头颅一阵剧痛,一棵倒在水中的大树撞了你。你沉入了水底,像鱼儿游归了大海。你是一个喜欢水的孩子,你五岁时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在浑江里学游泳,十几岁时便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你的父亲是汉族人,母亲是满族人,你是汉满民族的儿子。你像我军的大多数官兵一样,有过贫困艰苦的童年。多少年之后,你的那些看着你长大的老乡亲们说:老张家的二小子,从小就善良,心灵手巧,不知道他跟谁学会了吹拉弹唱,也不知他跟谁学会了写字画画。初中毕业后,你到公社翻砂厂当了翻砂工。两年后你带了一个名叫刘永华的徒弟,她是下乡知青,高中毕业,吃国库粮。你家兄妹六人,只住着三间土坯房,家贫如洗,但墙上却挂满了你写的字,你画的画。有一天刘永华拦住你,要你为她画幅画,你满脸通红跑掉了。几天后,你把精心绘制的两幅画送给了她。一幅是鸳鸯戏水,一幅是海上帆船。两幅画都与水有关。你真是一个爱水的人。你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激情澎湃的一面。刘永华送你一对枕套,上边绣着你画的鸳鸯戏水和海上帆船。1973年你应征入伍,你的背包里,珍藏着这对枕套。你当了坦克兵,一个爱水的、貌似柔弱的青年从此与钢铁结缘。档案里保留着你成为优秀坦克驾驶员的记录。你担任过连队团支部的委员、革命军人委员会委员。1976年10月9日,你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你参加军事演习,驾驶着铁马,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原野上驰骋。演习结束后你受到连嘉奖。你是从浑江游出来的孩子,十二岁时你曾在浑江里救起过一个八岁的女孩。但现在你沉在槐河的水底,像一条鱼。第二险滩上的战友们紧急地往后拽着曾经套在你肩上的救生绳,但他们手里没了重量。绳子早已脱落了。战友们热泪滚滚,齐声呼唤着你。他们要扑进激流去寻找你,但被眼含热泪的刘处长和刘参谋长止住了。兵分两路,一部分战友继续营救群众,一部分沿河寻找你。县里的领导闻讯赶来了。周围的百姓闻讯赶来了。淅沥的雨止住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槐河上一片辉煌。战友们的哭喊声与百姓的哭喊声合在一起,震动着茫茫的水世界。但是你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你从水里游来,又从水里游去。你是一条鱼,游进了比大海还要宽广的人心。你姓张名金垠,1954年生,1996年卒,享年42岁。(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你”在牺牲前不被很多人知晓,而且身边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B.文中有两处写到阳光,第一处的“血红”体现了紧急的形势,第二处的“辉煌”营造了悲壮的场景。C.“你”柔情似水,心灵手巧,会写字画画,应征入伍且受到嘉奖,这些都彰显了“你”的才能与品质。D.战友与百姓的哭声震动着茫茫的水世界,对“你”的牺牲和泛滥的洪水,他们的内心既悲痛,又迷茫。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通过形势的叙述、环境的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气氛,突出了九个工人的危险处境,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B.“你”是游泳教员,水性最好,但在救人的过程中感到力量微弱,两相对比,更加突出了水势的凶猛与救人的艰难。C.文章开头没有写“你”的名字,结尾才交代“你”的姓名,首尾呼应,有突出强调的意味,能体现“我”对“你”精神的敬仰。D.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共生、互动的,本文和鲁迅《祝福》中的人物塑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8.本文以第二人称进行叙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中记述“你”的牺牲过程和“你”的生平事迹时,写到“像鱼儿游归了大海”“像一条鱼”“你是一条鱼”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A8.①讲述故事真切动人。以“你”为叙述视角,讲述“你”救人的过程,能更真实地展现细节,并融入“我”的情感,使语言充满感情,真挚动人,具有抒情性。②拉近和作品中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你”为叙述视角,作品中的人物都在为“你”而担心,读者也因“你”而感动,使表达更亲切自然。9.①意味着“你”和水的关系紧密。“你”是一个喜欢水的孩子,有着一身好水性,从水中来,又到水中去。②意味着人们对“你”的不舍和痛惜之情。“你”牺牲了,但对战友、人民来说,“你”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只是像鱼一样游归了大海,含蓄地表达了对“你”离世的悲痛。③意味着“你”的精神是永恒的。“你”是一条鱼,游进了比大海还要宽广的人心,“你”的牺牲精神在人们的心里是永恒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迷茫”错误,此处主要体现的是战友和百姓内心的悲痛之情。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暗示了他们的命运”错误,第二段通过天气的形势和环境描写,突出了洪水的汹涌和救人的紧迫性,并没有暗示他们的命运。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叙述人称效果的能力。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同时第二人称叙事能增加亲切感,就好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据此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①以“你”为叙述视角,把“你”救人的过程完整细致地呈现出来,“你观察了几分钟水势”“你奋力地挥动双臂,克服着水的冲力,克服着绳索的压力,高高的浪头打湿了你的头颅,腥冷的浊水灌进你的嘴巴和鼻腔”,这些都更真实地展现了细节。“你”是“我”对对方的称呼,叙事中能很好地融入“我”的情感,使语言充满感情,真挚动人,具有抒情性,讲述故事真切动人。②以“你”为叙述视角,读者随时感受的是“你”的各种情况,自然拉近和作品中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你”为叙述视角,“你”的选择,“你”的命运都牵动着读者的心,作品中的人物也都在为“你”而担心,读者也因“你”而感动,使表达更亲切自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①结合“你是一个喜欢水的孩子,你五岁时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在浑江里学游泳,十几岁时便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你从水里游来,又从水里游去”分析可知,鱼儿离不开水,以“鱼”写“你”,意味着“你”和水的关系紧密。“你”是一个喜欢水的孩子,有着一身好水性,从水中来,又到水中去。②“你沉入了水底,像鱼儿游归了大海”“你沉在槐河的水底”,鱼儿沉入水底死去,“你”牺牲了,但对战友、人民来说,“你”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只是像鱼一样游归了大海,含蓄地表达了对“你”离世的悲痛。以鱼写“你”,意味着人们对“你”的不舍和痛惜之情。③文中有“你是一条鱼,游进了比大海还要宽广的人心”,这意味着“你”的精神是永恒的,“你”的牺牲精神在人们的心里是永恒的,“你”永远活在人们心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与敌垒相对持,两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车运谷,使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而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掠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节选自《汉书·食货志》)【注】①末: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以轻A兵袭B之C燔D其积聚E不过F三日G袁氏H自败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文中指切断、断绝,与《蜀道难》“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绝”意思不同。B.狼顾,喻指人疑虑不安。文中是说农时不下雨,百姓便会内心忧虑。C.饥穰,文中指饥荒,与《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用法相同。D.毕,文中指完全、全部,与《屈原列传》中“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中的“毕”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绍的谋臣许攸投奔了曹操,他主动告诉曹操关于袁绍派遣淳于琼等人护送一万多车辎重以及夜宿地的消息。B.曹操亲自率领五千步骑,换用袁绍军队的旗号,令士卒衔枚,让马匹勒口,趁着黑夜从小道去抄掠敌军后方。C.材料二认为,生产少而消费却没有限度,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弃农经商,务农的人少而消费的人多,国家财富就会枯竭。D.如果兵灾旱灾交相出现,国家的财富极易缺乏,就容易出现歹徒抢劫和边远地区对抗朝廷等问题,因此积贮非常重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2)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14.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D12.B13.(1)百姓物资不充足(缺吃少穿)却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还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2)(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14.①相同点:都涉及粮食的重要性。②不同点:材料一侧重军事战争中的粮食问题,材料二侧重国家治理中的粮食问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如果派出轻装部队进行偷袭,放火烧掉他所屯聚的粮,不出三天,袁绍将不攻自败。“之”作“袭”的宾语,其后C处断开;“燔其积聚”,动宾结构,句意完整,E处断开;“袁氏自败矣”,“袁氏”句子主语,前面G处断开。故CEG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绝”,切断、断绝。/越过,飞越。句意:则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断。/从那小路走可横越峨眉山顶端。B.正确。C.正确。都是偏意复词,“饥穰”,偏“饥”,文中指饥荒。/“作息”偏“作”,指劳作。句意:世上有饥荒。/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D.错误。“毕”都是完全、全部的意思。句意: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B.“去抄掠敌军后方”表述不当。原文“恐曹操抄掠后军”是欺骗对方的话,曹操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围屯,大放火”,烧掉袁绍的辎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足”,充足;“治”,治理得好;“未之尝闻”,宾语前置句。(2)“急”,紧急情况;“卒然”,突然;“胡”;什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①相同点:材料一有“有粮则胜”“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材料二有“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都涉及粮食的重要性。②不同点:结合“凡与敌垒相对持,两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可概括出,材料一侧重军事战争中的粮食问题;结合“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可概括出,材料二侧重国家治理中的粮食问题。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在敌我双方对垒相持,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胜利。因此,对我方的运粮道路,必须派兵严加护卫,以防敌人抄掠截断。而对敌人的粮饷运输线,则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断。敌人既然粮运不继,它就必定逃走,我军乘机发起攻击就能取得胜利。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车运粮,并令(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武装护送,夜宿于袁绍军营以北四十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攸非常贪财,袁绍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便背叛了袁绍而投降了曹操,(许攸)乘机向曹操献计说:“如今袁绍的屯粮所停放的粮食有一万余辆车,但缺乏严密守备,现在如果派出轻装部队进行偷袭,放火烧掉他所屯聚的粮,不出三天,袁绍将不攻自败。”曹操周围有人怀疑,但谋臣苟攸、贾诩却劝曹操按许攸的计策行事。于是,曹操遂令曹洪留守营寨,自率步骑兵五千人,全部换上袁军旗号,士卒口衔枚、马匹嘴勒绳索,乘着夜色从小道出发,每人身背一束柴草,行进途中遇到询查的人,就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我军后方,特派我们前往加强守备。”问者听后信以为真,全然若无其事之状。曹军顺利抵达后,立即包围其屯粮处,并放起大火,袁军营中顿时乱作一团,被曹军打得大败。袁绍慌忙丢弃甲仗而逃跑了。材料一: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现在人们背弃根本趋向末端(弃农经商),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没有收入,人们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孩子。世上有饥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假如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而咬他们的骨头。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和君主相比拟的人一同争着起事。于是君主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现在如果驱使百姓使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根本(农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生产到处游荡求食的人,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隋堤怀古张祜①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②,回望空悲绿树烟。【注】①张祜,中晚唐时期诗人。②隋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炀帝滥用兵力、修筑运河,首联即塑造了其刚愎自用、盲目自大的暴君形象。B.颔联中,“锦帆”暗含隋朝灭亡原因,同时诗人借“汴水无尽”感叹自然永恒,时光易逝。C.颈联将隋朝统治者的愿望与结果对比,以嘲讽的口吻感叹隋王朝成空的霸业。D.“绿树烟”以景结情,当年修筑的隋堤,如今绿树如烟,怀古之情深沉隽永。16.结尾处的“空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对隋朝穷兵黩武、滥用民力而导致灭亡的感悟。隋炀帝“隋季穷兵复浚川”,不考虑民生问题,奢侈无度,最终灭亡。②对大唐王朝重蹈覆辙的忧虑。作者借古喻今,体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隋末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晚唐所面临的问题。③作者忧国忧民,希望晚唐统治者以史为鉴,却无能为力,只能空悲。【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感叹自然永恒,时光易逝”错误。借西来汴水“无尽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之悲伤。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悲“历史”。首联写在隋朝末年,隋炀帝用尽一切兵力去疏浚河流,并以“猛虎”自居,自认为可以使国家运转正常,展现了隋炀帝刚愎自用,狂妄横逆,穷奢极欲,最终国破身亡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斥责之情。悲“当今”。本诗作者为中晚唐时期诗人,作者借古的目的是喻今,即表达对唐朝统治者劝谏之情,每一个王朝都“欲山河传百二”,却不知朝代在统治者的不爱百姓,不惜民力中不断更替,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镜”,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流露出对国事的担忧;也表达了自己只能面对隋堤空发感慨,慨叹惋惜,虽然忧心忡忡,忧国伤时,却人贱言微,无力回天,不能力挽狂澜的无奈的叹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史记》写作的素材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不因遭遇酷刑而怨天尤人的坚韧精神。(2)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写优美风景的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3)选择好的人才、君主、朋友、环境等,可看出古人的人生准则和处世态度,很多古诗文都体现了古人对“择”的重视,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③.竹喧归浣女④.莲动下渔舟⑤.简能而任之⑥.择善而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失”“愠”“喧”“浣”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驻村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乡间婚丧嫁娶的礼仪,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比如村民家里生了小孩,选择第三天摆酒,这叫“汤饼之喜”或叫“花朝之期”。满月摆酒叫“弥月之喜”,百日摆酒叫“醉盘之喜”。从大门的对联可分辨主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对联上出现“弄璋之喜”,说明生的是男孩,我自然会恭贺这家主人喜得贵子!如果对联写的是“弄瓦之喜”,我知道恭贺人家喜得千金。对联是乡村最雅致的书面用语,行使诚恳的礼仪,借助主人的口吻,运用古朴的谦辞,其中深意让人感到回味无穷。那年秋天,一桥之隔的两户人家在同一天摆满月酒,都是弥月之期,但两家的对联风格却有所不同。桥东一家的对联指向明朗:桂子呈祥多厚福,。横批:叨福添丁。桥西一家的对联却稍显含蓄:佳时正满一轮月,。横批:喜上眉梢。后面这副对联,究竟生男生女,一时难以判断。我打门前经过,几次默念那副对联,幸好摆酒那天我外出培训,假如留在村里,上门贺礼时的称谓难保不出差池。18.下列句子中的“从”与文中加点的“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却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B.从事情的结果,可以推测出事件发生的原因。C.坦白从宽,你若能如实交代,将会减除刑罚。D.言达意从,是作家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原则。19.下列分别填入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弄璋毓秀兆嘉征初升旭日万里辉 B.兰孙毓秀兆嘉征初升旭日耀千金C.兰孙毓秀兆嘉征旭日初升万里辉 D.弄璋毓秀兆嘉征旭日初升耀千金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B19.C20.示例:对联是乡村最雅致的书面用语,借助主人的口吻,运用古朴的谦辞,行使诚恳的礼仪,其中深意让人回味无穷。【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从:根据,依据。与文中加点的“从”意义用法相同。A.从:用在否定词前,表示自过去到现在。C.从:采取某种方针或态度。D.从:顺畅。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基本常识的能力。“弄璋”与“桂子”结构不同,不能构成对仗,可排除AD;“佳时正满”与“初升旭日”结构不同,不能构成对仗,可排除AB;BD两项对联中出现“千金”,具有明显的暗示意,与“究竟生男生女,一时难以判断”的说法相矛盾。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行使诚恳的礼仪,借助主人的口吻,运用古朴的谦辞”语序不当,改为“借助主人的口吻,运用古朴的谦辞,行使诚恳的礼仪”;二是“感到回味无穷”成分赘余,可去掉“感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冬季,霜打白萝卜、霜打大白菜等霜打菜销量火爆。人们常用“霜打的茄子”来形容精神不振的状态。不过,这些被霜打过的蔬菜________①_________,反而更加香甜可口。霜打菜,指每年霜降节气后种植的蔬菜。为了在寒冷环境下生存,这类蔬菜会________②_______。淀粉和蔗糖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霜降节气后,气温降低,蔬菜内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变成可溶性糖分。这使细胞液中糖分增加,细胞液冰点下降,蔬菜不易受冻。因此,变甜的蔬菜________③________,更容易适应低温环境。并非所有蔬菜都能被霜打。蔬菜分为抗寒和喜温两种。抗寒蔬菜可以被霜打,比如白菜、菠菜、白萝卜等。喜温蔬菜则不适宜,比如番茄、辣椒、黄瓜等。对抗寒蔬菜来说,在低温环境下,只是光合作用产物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品相不会被破坏。对喜温蔬菜而言,低温就是冷害。在低温环境下,喜温蔬菜细胞膜会发生膜脂相变,细胞内物质会渗出、渗漏,导致蔬菜出现水渍、褐变等现象,进而失水发蔫,口感变差。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简述第三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1.①不仅不会“无精打采”②将体内淀粉转化为糖分③抗寒能力大幅提升22.低温环境下,喜温蔬菜细胞膜会发生膜脂相变导致品相被破坏,所以并不是所有蔬菜都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和物质的构成教案
- 华银田径学期教案(全套)
- 文书模板-自来水安装报告申请书
- 国际民航日节日活动安全乘机指南飞机趣味问答课件
- 2025《黑神话:悟空》高中语文试卷(1)含答案
- 2024届广东省珠海一中高三全真数学试题模拟试卷
- 残疾人合同管理制度
- 不嫁不娶协议书模板
- 毕业协议书户口
- 报废手续合同
- 工程量自动计算结果表格(新增文字注释上标功能)
-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
- 产后乳房肿胀的护理课件
- 基本不等式说课-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物理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Unit 8 Section B(2a-2e)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人工智能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 Unit2-social-media-detox课件-高一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2023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编排设计试卷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