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_第1页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_第2页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_第3页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_第4页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手册TOC\o"1-2"\h\u17956第1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概述 3159971.1工作背景与意义 3132411.2工作目标与原则 361091.2.1工作目标 3173691.2.2工作原则 42781第2章环境卫生整治组织与管理 462282.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4158982.1.1组织架构 4166972.1.2职责分工 4321902.2工作制度与流程 5197002.2.1工作制度 535002.2.2工作流程 5190472.3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 5147822.3.1考核评价 5216522.3.2奖惩机制 532053第3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6155743.1生活垃圾分类与收集 688593.1.1分类原则 6204183.1.2分类方法 619453.1.3收集方式 6210243.2生活垃圾运输与处理 6196003.2.1运输要求 6324183.2.2处理方式 7138193.3临时存放设施建设与管理 7210463.3.1设施选址 7301783.3.2设施建设 792693.3.3设施管理 71512第4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7124744.1污水收集与输送 7160544.1.1污水收集系统 7119954.1.2污水输送 7327214.2污水处理技术选择与设施建设 865694.2.1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849014.2.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8189674.3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与管理 845434.3.1运维制度 8126054.3.2运维管理 8316344.3.3人员培训与考核 8157634.3.4资金保障 8578第5章农村厕所革命 828345.1厕所改造技术选择与推广 9182355.1.1技术选择原则 9157165.1.2推广模式 940105.2厕所改造施工与验收 973035.2.1施工要求 9176795.2.2验收标准 939825.3厕所运维与管理 939625.3.1厕所运维 10118795.3.2管理措施 1032448第6章农村村容村貌提升 10109556.1村庄规划与设计 1087306.1.1明确规划目标:以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为核心,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 1045536.1.2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保障农民生活质量。 10107766.1.3保护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村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村庄规划与设计,展现农村独特风貌。 10129366.1.4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居住、生产、生态等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村庄可持续发展。 10201726.2村庄绿化与美化 1072206.2.1绿化规划: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绿化形式,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10175526.2.2绿化建设:加强村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庭院绿地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效果相结合。 10297456.2.3美化环境: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071376.2.4提升景观品质:通过植树、种花、摆设景观石等手段,提升村庄景观品质,营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 10120396.3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 1133596.3.1公共设施规划: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公共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1188626.3.2设施建设:加强村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11305096.3.3设施维护: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制度,保证公共设施正常运行,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1199926.3.4提升设施品质:通过改造升级,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1120560第7章农村环保意识培养与教育 1113267.1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116967.2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 1124607.3环保行为规范与倡导 1214999第8章农村环境污染源防控 12189798.1工业污染源治理 1265828.1.1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 12161998.1.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 1294458.1.3污染防治技术改进 12306058.2农业污染源治理 1286348.2.1农业生产过程污染控制 12303888.2.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319168.2.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13317828.3生活污染源治理 13238148.3.1生活垃圾处理 13161238.3.2生活污水处理 1320008.3.3生活污染源监管 13112388.3.4环境卫生宣传教育 139168第9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保障措施 13122289.1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1341649.2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138629.3社会参与与监督 1418226第10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案例分享 142137510.1国内成功案例介绍 142295510.1.1案例一: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42832010.1.2案例二: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43258110.2国外成功案例介绍 141970110.2.1案例一:日本农村环境保护政策 142316110.2.2案例二:德国农村循环农业模式 141174710.3本地区创新实践与经验总结 152476110.3.1创新实践一: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15771710.3.2创新实践二:推广“互联网”农村环境卫生管理 15320410.3.3经验总结 15第1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概述1.1工作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境卫生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影响到农村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将其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章节旨在阐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背景和意义,使读者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工作目标与原则1.2.1工作目标(1)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证农村居民享有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4)促进农村生态平衡,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1.2.2工作原则(1)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环境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保证工作实效。(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突出问题,逐步推进整治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4)注重长效,强化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加强监管,保证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5)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第2章环境卫生整治组织与管理2.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为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具体如下:2.1.1组织架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应由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牵头,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组织、指导本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2.1.2职责分工(1)村两委:负责制定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计划、政策措施,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工作。(2)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分别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4)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2.2工作制度与流程为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制定以下工作制度与流程:2.2.1工作制度(1)定期会议制度: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2)信息报送制度:各部门及时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报送工作进展、存在问题等信息,保证信息畅通。(3)检查督促制度:定期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自查、互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2.2工作流程(1)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计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2)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3)组织实施:按照工作计划,各部门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4)总结提升: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水平。2.3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为激发工作积极性,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应建立以下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2.3.1考核评价(1)定期对各部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包括工作进度、整治效果、群众满意度等方面。(2)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档案,对各项工作数据进行记录、分析。2.3.2奖惩机制(1)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对工作不力、未完成整治任务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况追究责任。(3)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评价村两委工作的重要依据。第3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3.1生活垃圾分类与收集3.1.1分类原则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应遵循“便于识别、便于分类、便于处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类标准。3.1.2分类方法(1)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应设立专门的回收点,定期回收;(2)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应设置专门的收集容器,定期由专业部门处理;(3)厨余垃圾:如食物残渣、菜叶、果皮等,可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处理;(4)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应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3.1.3收集方式(1)定点收集:在居民区、公共场所等设置固定的垃圾分类收集点;(2)上门收集: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可采取上门收集的方式;(3)流动收集:在居民区、街道等区域设置流动收集点,方便居民随时投放垃圾。3.2生活垃圾运输与处理3.2.1运输要求(1)分类运输:根据垃圾分类要求,采用不同的运输车辆和设备,保证各类垃圾不混合;(2)密闭运输:垃圾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防止垃圾飞扬和异味扩散;(3)定期清洗:运输车辆应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防止污染环境。3.2.2处理方式(1)可回收物:送往回收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2)有害垃圾:交由专业部门进行安全处理;(3)厨余垃圾: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处理;(4)其他垃圾:送往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3.3临时存放设施建设与管理3.3.1设施选址(1)符合当地规划要求,远离居民区、水源地等敏感区域;(2)交通便利,便于垃圾运输;(3)地势较高,防止雨水浸泡。3.3.2设施建设(1)按照相关规范,合理设计设施规模、结构及防渗措施;(2)采用封闭式设计,防止垃圾异味扩散;(3)配备必要的消防、排水、照明等设施。3.3.3设施管理(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职责;(2)定期检查设施运行情况,保证设施安全、环保、卫生;(3)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管,防止污染事件发生。第4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4.1污水收集与输送4.1.1污水收集系统(1)污水管网布局:根据农村地形地貌、居民分布及生活习惯,合理规划污水管网布局,保证污水收集高效、便捷。(2)管网材料选择:选用耐腐蚀、抗老化、强度高、施工方便的管材,保证管网长期稳定运行。(3)管网施工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保证管网连接牢固、密封性好,降低泄漏风险。4.1.2污水输送(1)提升设备:根据农村地形及污水管网布局,合理设置污水提升泵站,保证污水顺畅输送至处理设施。(2)输送管道:选用抗腐蚀、强度高的输送管道,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污水泄漏和污染风险。4.2污水处理技术选择与设施建设4.2.1污水处理技术选择(1)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结合当地环境容量、水资源保护要求及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2)重点考虑污水处理技术的稳定性、经济性、操作简便性和维护方便性。4.2.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处理设施布局:根据农村地形、居民分布及污水产生量,合理规划处理设施布局,保证处理效果。(2)处理设施设计: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设计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及设备选型。(3)施工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保证处理设施质量。4.3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与管理4.3.1运维制度(1)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2)制定设施运行、维护、检修等操作规程,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3.2运维管理(1)定期检查设施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加强设施运行数据监测,分析处理效果,优化运行参数。(3)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施长期稳定运行。4.3.3人员培训与考核(1)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建立运维人员考核制度,激励运维人员提高工作质量。4.3.4资金保障(1)设立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专项资金,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5章农村厕所革命5.1厕所改造技术选择与推广农村厕所革命是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重要环节。合理选择厕所改造技术与推广模式,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5.1.1技术选择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气候、水资源、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合理选择厕所改造技术;(2)节能环保: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减排的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经济实用:考虑农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性价比高的改造技术;(4)易于推广:技术成熟、操作简便,便于在农村地区推广。5.1.2推广模式(1)引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厕所改造;(2)示范带动:通过建设示范点,展示改造效果,带动周边农村开展厕所改造;(3)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厕所改造技术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4)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村厕所革命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5.2厕所改造施工与验收5.2.1施工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保证改造质量;(2)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保证厕所改造工程质量;(3)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4)施工队伍应具备相应资质,保证施工质量。5.2.2验收标准(1)改造后的厕所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使用功能;(2)厕所内部设施齐全,无渗漏、异味等现象;(3)厕所外观整洁,与周边环境协调;(4)施工资料齐全,符合验收要求。5.3厕所运维与管理5.3.1厕所运维(1)建立健全厕所运维制度,保证厕所正常使用;(2)定期对厕所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施完好;(3)加强厕所卫生管理,保持厕所干净、整洁;(4)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合理利用厕所粪便资源。5.3.2管理措施(1)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厕所改造后的日常管理;(2)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保证厕所改造工程落到实处;(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厕所改造与管理;(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6章农村村容村貌提升6.1村庄规划与设计6.1.1明确规划目标:以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为核心,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6.1.2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保障农民生活质量。6.1.3保护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村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村庄规划与设计,展现农村独特风貌。6.1.4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居住、生产、生态等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村庄可持续发展。6.2村庄绿化与美化6.2.1绿化规划: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绿化形式,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6.2.2绿化建设:加强村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庭院绿地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效果相结合。6.2.3美化环境: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6.2.4提升景观品质:通过植树、种花、摆设景观石等手段,提升村庄景观品质,营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6.3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6.3.1公共设施规划: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公共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6.3.2设施建设:加强村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6.3.3设施维护: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制度,保证公共设施正常运行,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6.3.4提升设施品质:通过改造升级,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第7章农村环保意识培养与教育7.1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是的。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a)制定系统的环保宣传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普及。b)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环保政策、法规及环保知识。c)开展“环保进校园”活动,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环保意识。d)定期举办环保讲座、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居民的环保知识水平。7.2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环保志愿者队伍是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以下措施有助于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a)建立健全环保志愿者选拔、培训、激励等制度,鼓励更多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员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b)加强环保志愿者业务培训,提高其环保知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c)组织环保志愿者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环保宣传等活动,发挥其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积极作用。d)建立志愿者交流平台,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环保工作经验的分享。7.3环保行为规范与倡导规范和倡导农村环保行为,对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措施应予以推广:a)制定农村环保行为规范,明确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应遵循的环保原则和具体要求。b)加强对农村环保行为的监督和指导,纠正不良环保习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c)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d)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绿色家庭”、“环保之星”评选等,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第8章农村环境污染源防控8.1工业污染源治理8.1.1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保证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符合规定要求。8.1.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推动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高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8.1.3污染防治技术改进鼓励工业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8.2农业污染源治理8.2.1农业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8.2.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监管,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8.2.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广生态拦截、生物缓冲带等治理技术。8.3生活污染源治理8.3.1生活垃圾处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和运行效率。8.3.2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8.3.3生活污染源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染源监管制度,加强对生活污染源的巡查、监测和执法,保证生活污染源得到有效防控。8.3.4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生活污染源产生。第9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保障措施9.1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为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需加大对环境卫生整治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要保证资金的合理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还需优化资金分配机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9.2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加入环境卫生整治队伍;另,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训内容应包括环境卫生管理、环保法律法规、整治技术方法等方面,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9.3社会参与与监督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鼓励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意见,发觉问题及时整改。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第10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案例分享10.1国内成功案例介绍本节将介绍我国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的案例,以供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