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人类有了文字和数字,数据也就产生了。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举行会盟,后魏国以韩国没有前来赴会为借口,兴兵讨伐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用军师孙膑的建议,待魏国与韩国交战疲惫不堪时,大举发兵救韩。魏国军师庞涓率10万大军欲与齐国一决雌雄。孙膑见庞涓来势汹汹,决定智取,于是下令军队向马陵(今山东郯城县一带)方向撤军,选择在一沟壑密林处设伏,诱敌深入。孙膑提出建议,命士兵第一天挖供10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少5万,第三天减少到3万。庞涓侦察到齐军的这一变化,认为齐军士兵胆小畏战,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跑,减员严重。于是,亲自率兵追击,结果大败,庞涓自知在劫难逃,拔剑自刎。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所用计策被称之为“减灶之计”。

今天,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将借助大数据的帮助进入一个新阶段。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思维,即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从数据中发现和挖掘其内在价值,在预测事物发展、判定当前态势以及做决定决策时,先看看“数据怎么说”,而不是主观判定,或是从时过境迁的经验出发。数据是死的,本身不会说话。但对数据敏感的人或善于从数据中挖掘内在价值的人看来,数据就是活的,而且是极为有用的。特别是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不再“减灶之计”那样的简单数据了。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它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世间万物都可以被数据化,它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从简单数据到海量数据,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广泛而深入挖掘。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视广袤宇宙;它又像显微镜,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又衍生出“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绎未来的过程,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需要培养数据思维。”军事运筹学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张维民教授认为。数据思维是借助于数据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习惯,并形成以数据为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数据思维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发展观和联系观这三个方面。张维民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看问题、拿主意、做决策,要养成看“数据怎么说?"的习惯,而不是“我们怎么想”,或是凭经验和传统思维出发,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

在军事领域,大数据将开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即“大数据战”。张维民教授对其战争特点做出了如下的归纳:首先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在军队组织形态上、扁平结构、层次简捷、高度集成、体系融合,是大数据时代军队体制编制的基本特征。作战将由力量联合向数据融合方向发展,军队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能够另辟蹊径,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的联合。其次是作战样式的改变。未来战争将呈现以数据攻击和防护为基本手段的全新作战样式。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跨网或离网攻击都将成为可能,实时的战场信息、各种侦察平台搜集的信息、作战指挥中心的每一项指令、传感器信息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战场生态。

第三是指挥流程缩短。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情报、决策与作战一体化将取得快速进展。作战部门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并能通过融合情报的前后端,缩短指挥流程,使数据流程与作战流程无缝链接并相互驱动,构建全方位遂行联合作战的“侦打一体”体系,从而实现体系化的“从传感器到射手"的重大突破。

最后是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的改变。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大数据技术将赋予无人作战平台一定的“能动性”,将带来决策思维、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指挥员做出决策越来越取决于数据及其分析结果,而非经验和直觉的主导。只要提供的数据量足够庞大真实,就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诸如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预测对手的作战行动、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等复杂问题。

“看数据怎么说”,在大数据战争中,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基于数据作出的决策将会是未来战场上的制胜关键。可以说,谁占领了大数据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国防科技大学王握文《看数据怎么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思维”在文中是指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主观臆断或经验主义。

B.“万物皆数"在文中是指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数据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C.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从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绎未来的过程,它关注相互关系多于因果关系。

D.“大数据战”的战争特点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作战样式改变、指挥流程缩短、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的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有关军事领域“大数据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战”的一大特点是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间的联合。

B.依靠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就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缩短指挥流程。

C.“大数据战”使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都发生变化,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

D.“大数据战"中,指挥员做出决策将越来越少依赖经验和直觉,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真实的数据。

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说明本文写作特色的一项是()

A.本文具有科学性,比如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数据思维”“数据科学"等。

B.本文具有严谨性,比如“几乎”“将成为可能"等词语的使用精当准确。

C.本文具有文学性,比如引用历史事件、专家言论,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D.本文具有通俗性,比如将数据形象地比作冰山一角、望远镜、显微镜等。

4.本文第一段为何详细叙写“马陵之战”?请分析原因。

5.最近爆火的影片《长空之王》讲述了试飞员一次次与死神过招,只为获取最极限的数据,助力研发最新型隐身战机的故事。我们的科研领域需要怎样的数据思维?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石碣①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灼,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榾出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促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画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②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

(有删改)

【注】①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②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

B.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件大事。

C.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平民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的做法深感怀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截取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秘刻石碣这一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B.反复出现“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声音”,刻画出金大坚对问题有所认识且明哲保身的形象。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所感完成对“石碣"作用和意义的揭示。

D.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在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

8.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但“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象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结合文本阐述你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守敬传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口,其水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

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十七年,新历告成,守敬与诸臣同上奏曰: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余乖次。

二十八年,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

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霸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四,有删节)

10.文中画框处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山A水B注C下D渠E不F能G容H漂I没J人K畜L庐M帐N几O犯P行Q殿

11.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为素餐矣素:白白地

B.至于日晏,帝不为倦晏:晚,迟

C.令南宫说天下测景景:阳光

D.周、秦之间,闰余乖次乖:违背

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父"与“皇考”同义,都是尊称死去的父亲。

B.本文的“日官”,与司马迁“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这句里的“天官"一样,都是掌管天文的官。

C.“璇玑玉衡”是天文仪器浑天仪的前身。“七政"也作“七正”,一说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一说是天地人和四季,还有一说是北斗七星。

D.“俾守敬领之”,“领”是以高职位兼任低职位的事务。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

(2)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14.2023年夏,北方暴雨洪涝,京津冀告急,让我们深省水利工程的重要。请简要概括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穆尔)对待水利工程的不同态度。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踏藕①

苏辙

春湖柳色黄,宿藕冻犹僵。

翻沼龙蛇动,撑船牙角长。

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

莫使新梢尽,炎风翠盖凉。

【注】①踏藕: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这是作者在齐州任堂书记时的作品。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②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踏藕》一诗的首联,即事抒情,写了作者在初春时节,见柳色刚变黄,人们在湖中踏藕,热闹欢快,心生愉悦之情。

B.《踏藕》一诗的颔联,写了踏藕活动中,游船彩旗飘动穿行湖面,船只就像湖底被惊醒的“龙蛇”,场面宏大。

C.陆诗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赋诗,歌颂武巨将军收复西京的壮举,赞扬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D.陆诗颔联对仗工整并暗含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敌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16.两首诗歌的尾联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其相同的妙处。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香草"作喻,写诗人通过佩戴香草来体现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并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

(3)杜甫的《蜀相》中,“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完全无药可治。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吸烟等,A________。此外,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的。“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法有些耸人听闻,容易对人造成误导。

不过,B________,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①根据科学研究显示,②长期睡前玩手机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③导致视力大幅减少;④长期玩手机也会使睡眠质量下降,⑤手机屏幕的光亮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⑥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⑦而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大家还是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切莫沦为“手机控”。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王熙凤)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但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喧,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来了一重山坡儿,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见了凤姐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见二奶奶只是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凤姐儿说道:“你们奶奶就是这么急脚鬼似的。”

(有删改)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滴滴、翩翩、慌慌张张”,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分号的理由。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框部分,都使用了“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

(2)你们奶奶就是这么急脚鬼似的。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并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它关注相互关系多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原文“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绎未来的过程,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可见关注的是相互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依靠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就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以偏概全,从文中可知,不仅仅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还有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缩短指挥流程”除了精确打击,还需要通过融合情报的前后端。

C.“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已然未然。文中第是四段的表述为“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

D.“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真实的数据"错误。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真实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

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

C.“本文具有文学性”分析错误。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属于科普说明文,并不具有文学性。

故选C.

4.答案:①“马陵之战"是我国最早运用数据的典型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的事理。②列出数据,详细说明“马陵之战"成亦数据”“败亦数据”,突出了数据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③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大数据时代的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提到“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作者举出了“马陵之战"是我国最早运用数据的典型案例,因为“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非常具有说服力地说明“我们的祖先可是称锐上运用数据的鼻祖"的事理。

其次,从第一段“孙膑提出建议,命士兵第一天挖供10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少5万,第三天减少到3万。庞涓侦察到齐军的这一变化,认为齐军士兵胆小畏战,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跑,减员严重。于是,亲自率兵追击,结果大败,庞涓自知在劫难逃,拔剑自刎”可知,作者通过列出数据,详细说明“马陵之战“数据运用的效果,指出“成亦数据"败亦数据”,突出了数据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因为该战役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而通过文中的分析,指出数据正是“马陵之战"成败的关键,将数据与“马陵之战”的联系起来,这样就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引出下文对大数据时代的论述。

5.答案:①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②借助数据概括、探索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以数据为资源解决问题。③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知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行性。④用整体观、发展观、联系观培养数据思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第八段“数据思维是借助于数据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习惯,并形成以数据为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可以总结出,在科学领域,应该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还可以总结出,在科学领域,应该借助数据概括、探索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以数据为资源解决问题,从文中第六段“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可以总结出,在科学领域,应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知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行性。

从文中第九段“数据思维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发展观和联系观这三个方面。…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可以总结出,在科学领域,应该用整体观、发展观、联系观培养数据思维。

6.答案:B

解析:A项“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只是表现金大坚对萧让所说的“不应该笑”的“抗议”,并不是对刻石碣的抵触。C项显示的是萧让在说服金大坚的过程中的感情起伏,并没有内心的矛盾纠结。D项,金大坚没有对两伙人的出身不认同,他不认同的是因为出身不同而互相猜忌,更加不是因为不认同别人的出身而对刻石碣产生怀疑。

7.答案:C

解析:本文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并不是萧让的视角。

8.答案:①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②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③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④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愤懑和对“刻石碣”策略的蔑视。

解析:

9.答案:①梁山泊内众人出身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过刻石碣,借天意来排定座次,建立秩序,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②金大坚是工匠出身,性格单纯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人物性格。③茅盾通过“刻石碣”细节的再创作,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用现代人的立场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

解析:

10.答案:DGN

解析:“山水注下"是主谓句“注下”在这里表示“流下”,故应在其后断开,即D处;“渠不能容”中,主语是“渠”,“不能容”是谓语成分;句子成分相对完整,应在G处断开;“漂没人畜庐帐"一句,省略主语“水”,句中“漂没"是动词,“人畜庐帐”是宾语,应在宾语后断开,即N处。故在DGN三处断句。译文:山上的雨水向下流入,沟渠容纳不下,(大水)冲没了人商和用帷帐围成的屋舍,差不多要危及行宫。

11.答案:C

解析:C.“景”,通“影”,日影。句意:命南宫说到各地去测量日影。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都是尊称死去的父亲"说法有误。“大父”指的是祖父。

故选:A。

13.答案:(1)中统三年时,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是位通晓水利工程的人才,精巧的构思,超过平常人。

(2)现在如果查看过去的遗迹,(移开石头)使得水能够流通起来,上可据此获得扩大都城的好处,下可开拓周围京畿地区的水运。

解析:

参考译文:

郭守敬,字若思,是顺德路邢台人。生来就有奇异的操守,不喜欢玩耍游戏。他的祖父郭荣,通晓五经,精通数学与水利。当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一同在荆州西部紫金山学习,郭荣让郭守敬跟从刘秉忠学习。中统三年时,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是位通晓水利工程的人才,精巧的构思,超过平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郭守敬)当面陈述了应该兴办的六项水利事业,每奏报一项,元世祖就赞叹说:“办事的人都像这样,那就没有空吃俸禄的了。"于是授(郭守敬)提举诸路河渠的官职。

至元元年(1264),跟从张文谦巡行视察西夏(今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西部一带)。至元二年,(郭守敬)被授予都水少监一职。郭守敬说:“船从中兴(今宁夏银川),顺黄河而下,四个昼夜就可以到达东胜州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市辖区),可以通行漕运,同时看到查泊、兀郎海(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一带的古渠很多,应当加以修复整治。”又说:“金口,那里原有的水利工程多得无法计算尽。发生战争以来,主管的人担心有所损失,就用大石头来堵塞河流,现在如果查看过去的遗迹,(移开石头)使得水能够流通起来,上可据此获得扩大都城的好处,下可开拓周围京畿地区的水运。"皇帝认为这个建议好。

至元十三年时,江东的南宋平定之后,皇帝想采纳刘秉忠生前修改历法的建议。于是就让郭守敬与王恂率领原来北宋、南宋掌管天文的官员,分头观测进行具体的天文测量并作推算。守敬首先指出道:“制定历法的根本在于测量,而测量的工具首先在于仪器。现在用的司天浑仪,是故宋皇祐年间在汴京制造的,跟这里的天文度数并不相合,比较测量天球上南北二级,大约相差4度;圭表的基石,因年深日久,也有偏斜。”郭守敬于是全部考证它的偏失,并把它们移植到准确的位置。

至元十六年,(太史局)改为正式机构太史院,任命王恂担任太史令,郭守敬担任同知太史院事,发给公章,设立官署。等到上呈并汇报各种仪器式样时,郭守敬在皇帝面前解释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一直到天晚,皇帝并不厌倦。郭守敬趁机奏报:“唐代一行在开元年间命南宫说到各地去测量日影,书上记载有十三处地方。现在疆土比唐代还要广大,可以先在南北若干地方立表杆,测定准确的日影长度。"皇帝赞成他的意见。作四海测验场,总共有二十七个地方。

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修订成功。郭守敬和诸位大臣一同上奏说:我们私下里听闻帝王的事情,没有什么比历法更重要的了。自从黄帝对着太阳推算历数,尧以闰月确定四季,便成了一年,舜用美玉所做的浑天仪,观察日月五星运行的法则,作为人民稼穑农事的依据。至于夏商周时期,历法还没有确定,周秦之间,闰月违背了次序。

至元二十八年,朝廷派郭守敬去视察,(他回来汇报道)滦河不能通行,泸沟也不可通船,郭守敬于是上奏有关水利的十一项工作。

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当赶快照此推行。”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使守敬主持这项工作。至元三十年,皇帝从上都回朝,路过积水潭,只见船头接连船尾,把水面都遮没了。他大为高兴,把它命名为通惠河,赐给郭守敬钱钞一万二千五百贯,仍任旧职兼任提调通惠河漕运事。郭守敬又上奏说:在通惠河澄清闸稍东处,引水跟北坝河相接,在丽正门西边设立闸门,让舟船可环绕大都城护城河通行。

大德二年,(世祖)召守敬到上都,商议开挖铁幡竿渠,郭守敬汇报道:“山上洪水连年暴发,渠道一定要宽广,宽度非五十步到七十步不可。"主事者吝惜工费,认为郭守敬所说太过头了,宽度缩小了三分之一。第二年下大雨,山上的雨水向下流入,沟渠容纳不下,(大水)冲没了人畜和用帷帐围成的屋舍,差不多要危及行宫。元成宗对宰相说:“郭太史真是个神奇的人物,可惜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延祐三年,郭守敬去世,享年86岁。

14.答案:元世祖(忽必烈):重视水利工程,善于纳谏,用人不疑。元成宗(铁穆尔):对水利工程不够重视,等到酿成事故才后悔。

解析:文中,能元世祖(忽必烈)对待郭守敬以及水利工程的态度的表现是“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帝善之"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可以看出,元世祖对于水利工程非常重视,对于郭守敬等臣子提出的建议都能积极采纳,并且善于用人,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而文中对于成宗的描写,只有最后“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从“惜其言不用耳”一句,就可充分看出元成宗(铁穆尔)对于水利工程不够重视的态度。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船只就像湖底被惊醒的‘龙蛇"”错,“翻沼龙蛇动"是说踏藕的人在翻动池沼,捞出的藕如龙似蛇。

故选B。

16.答案:两首诗歌的尾联都是虚实结合。苏诗着眼于眼前尝藕之事,想象的却是炎夏的凉风翠盖之景。联想丰富,诗情与意境完美融合。陆诗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苏诗尾联“莫使新梢尽,炎风翠盖凉”意思是说不要让新长出的茎梢折尽,留待长高长大到了炎炎夏日可以采摘莲叶来乘凉。这两句诗人以当事人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来谆谆告诫踏藕采摘的人们一定要万般小心谨慎,不要伤害新长出的嫩芽,以便等到盛夏酷暑时候满池的荷叶带来丝丝清凉,满池如伞盖的碧绿荷叶不仅给人凉爽的视觉感受还能抵挡毒日。联想想象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由眼前尝藕想到将来夏日翠盖之景,丰富文本内容,“翠盖"使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未雨绸缪,目光长远,关怀体贴大自然以及农人的思想。

陆诗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首先这是诗人想象的寒食节扫墓的情景,所以有想象虚写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朝廷派朝陵使前往西京祭扫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在他赶往陵墓的路上一路梨花盛开。“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想象梨花处处开的盛景,画面美好,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诗人想象收复山河、恢复故土后的欣喜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17.答案:(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8.答案:A:这与玩手机无直接关系。B:虽然这种说法不太科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根据上文“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吸烟等”可知,黄斑疾病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而且诱发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再结合下文“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可见黄斑疾病与玩手机也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这与玩手机无直接关系”。

B:结合上文内容可知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这种说法不太科学,再结合下句“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可知,是转折关系,与“但”搭配的词语是“虽然”,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虽然这种说法不太科学”。

19.答案:语句①修改为:科学研究显示(或根据科学研究);语句③修改为:导致视力大幅下降;语句⑥修改为: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的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式杂糅,“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者“显示";

③搭配不当,“视力……减少”搭配不当,“减少"改为“下降”;

⑥成分残缺,“处在"缺宾语中心语,在“睡眠”后加“的状态"

20.答案:①“滴滴”写出了石中水流“一滴一滴"缓慢滴下的情景;“翩翩”描绘出枝头红叶轻盈飞舞的样子,富有动态美;“慌慌张张"描写了婆子们举止的慌乱,突出人物内心的焦急。②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心情,而且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解析:“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中的“滴滴"写出了石中水流“一滴一滴”缓慢滴下的情景;“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中的“翩翩”描绘出枝头红叶轻盈飞舞的样子,富有动态美;“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中的“慌慌张张”描写了婆子们举止的慌乱,突出人物内心的焦急。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水流缓慢滴下,枝头红叶轻盈飞舞,人物的心情,婆子们内心的焦急,而且增强了它的音乐美,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1.答案:“建几处依山之榭"和“结三间临水之轩”是“遥望东南"与“纵观西北”的不同景观,“遥望"与“纵观”二者构成并列关系。“遥望东南"与“建几处依山之榭”之间已使用逗号,所以在“建几处依山之榭"后必须使用分号。

解析:“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中的“建几处依山之榭"和“结三间临水之轩”是“遥望东南"与“近观西北”的不同景观,“遥望"与“近观”二者构成并列关系。“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与“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是并列关系,而且“遥望东南"与“建几处依山之榭”之间已使用逗号,所以在“建几处依山之榭"后必须使用分号。

22.答案:(1)句看似像患眼癌,其实不是,总体表示否定,表达眼部黄斑疾病并不等同于眼癌。

(2)句是打比方,表示像急脚鬼一样,强调二者的相似性,更多表示肯定,表示性子急。

解析:“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完全无药可治”,“似的"表示看似像患眼癌,完全无药可治,结合下文“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其实总体表示否定,表示并不会患眼癌,只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像急脚鬼一样,“似的”强调二者相似性,更多表示肯定,结合“我们奶奶见二奶奶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可知,表示性子急。

23.答案:

节日

对我而言,每次期中、期末考或大联考就是我的节日。不是因为我成绩特别优秀,成竹在胸,也不是因为我的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