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赞美

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

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

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

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

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师: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

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呢?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师: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

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坪坝(b衿摔跤0帽。)山狸

摇晃(hu血g)傣族(dSi)蝴蝶

景颇族(p6)阿昌族(chSng)德昂族(dng)

绒球花孔雀舞凤尾竹

绚丽多彩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露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

交流)

2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的可爱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

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谁能谈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晨、艳、装、静”。(师范写)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己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

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

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谈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

吗?那么就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作者感到自豪?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

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句子):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接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

些山株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原来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

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3.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捶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

来看热闹。

指名读,评议,齐读。

4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吧。

△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读着读着,我们都己被这所边疆的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一读,背一背,并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师: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

欢他们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

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

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双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一慌一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一抽一油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湿涧突然荒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野外。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讲了什么内

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落荒笛舞狂罚互所够猜扬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诗歌,边听边思考:每一节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诗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

句话,你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炊。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匿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

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

交流。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会认识本课“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13

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

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师: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

山先生生平事迹)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

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

答案.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娄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

充。

b.教师点拨: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2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五、布置作业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谈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

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要

“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什么?

明确: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流利”“鼓起勇气”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

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己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

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一愣、解答”。

接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述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鼓励我们

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的不同)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

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是因为他有勤学好问的可贵精

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角色朗读。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

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

恳求、期待的语气;”……,学问学习,不懂就要问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

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

值得我们学习了。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私塾读书一孙中山提出问题一先生呵斥一先生讲解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本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2正确、流利地朗读《山行M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读中识字。

3在学习的过程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

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

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课题:山行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Q)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

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G,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惇,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

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个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

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

于”而不用“红如”?

明确: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

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明确: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

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

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

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

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

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

厌。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ill行

白日远景:(静)寒山、石径、人家(动)白云

傍晚近景:枫林一寓情于景一霜叶

对自然秋景的喜爱

乐观顽强地面对人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

色吗?

2.师: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

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一《赠刘景文》。(出示诗

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

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

《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⑴指名读;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二、朗读古诗

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

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准备了这两幅图。

(1)荷尽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荷尽、擎雨盖”)讨

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

色。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

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

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吧.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关于背诵的好方法方法要告

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交流己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菊虽残,橙橘犹美

路途坎坷,前景美好

第三课时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的心情。

2板书诗题,理解诗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苜诗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难理解的词语,

但是不要生硬地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

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

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提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

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会想到什么?

明确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

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

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

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延伸

露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情感.

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背一背。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秋风

挑促织动客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铺满”“水泥道”等词语。

2在朗谈中感受水泥道的美,培养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水泥道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设问引思

工师多媒体出示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

师:大家仔细观察,用一个词或几句话来描述你关注的内容。

2.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师对问题进行梳理。

a.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b.这条水泥道美吗?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大家刚才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试着读课

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a.师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学生以不同形式认读。

铺满(pti)水泥道(ni)亮晶晶(jing)

院墙(yujin)印着(yin)图案(tiian)

排列(p前)规则(guiz6)迟到(chi)

b.抽掉拼音认读。

c.师出示带有生字的短语,学生认读。

亮晶晶的水洼湿漉漉的水泥道

院墙外的水泥道印着落叶图案

闪闪发光的地毯

排列得并不规则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工师出示生字,比赛认读。

2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四、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泥晶紧院印棕

排列规则乱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己经知道雨后的水泥道非常美。那么,这节课让我们

再次走进文本,看看它到底美在哪里?

二、围绕问题,学习课文

1.师:雨后的水泥道的确很美!那么谁能找出文章是围绕哪句话(中心句)写的?

2.生反馈。(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4全班交流。

例:①水泥道上有蓝天.

生朗读有关句子。(3、4自然段)

②水泥道上有金黄金黄的落叶。

生朗读有关句子(5、6、7、8、9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找出这些段落中的比喻句,体会其好处。

第一处:师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朗读。

生:把水泥道比作彩的地毯。

师: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生反馈:因为水泥路上落满了金黄金黄的梧桐树叶。

师相机板书:金黄金黄的梧桐树叶

第二处:师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朗读。

生反馈:把梧桐树叶比作金色的巴掌。

师相机板书:金色的小巴掌

③水泥道上有棕红色的小雨靴。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第8自然段)

找出比喻句,让学生明白水泥道因为有了孩子们的加入,就更加美了。

师相机板书:棕红色的小雨靴:棕红色的小鸟

5.师:作者喜欢这雨后的小路吗?(喜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的语句(第11自

然段),你喜欢这雨后的水泥道吗?(喜欢)

三、拓展延伸:课后的阅读链接

四、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

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钥匙”“颜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寓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图片,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

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

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多读

几遍。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1自然段。

Q)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7京和温柔”“轻轻地”“留意”等词语,其中“留意”一词

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该句所描写

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

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盒颜料票飘争仙淡闻

梨勾曲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

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

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

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

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仅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

然段?

b.指名朗读,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

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

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

,小青蛙,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

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课文。

2秋天的雨,是一把•秋天的雨,有一盒.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己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

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

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因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童话般的诗境,轻、柔、美。

2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体会。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

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品读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仿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

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

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

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据

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露_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

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的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

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第三单元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火柴、围裙、可怜、几乎、暖和、火焰、蜡烛、喷

香、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

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

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

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检查预习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学习生字词。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提炼小标题:Q)悲惨生活(2)美好幻象

(3)冻死街头。

四、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笔下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

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

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4让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

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

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擦火柴

冻死街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深入精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

感受。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三、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小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

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

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引导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幸福”和“现实”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

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终根

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体会童话暗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以下词语: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①生展开联想:这些事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②生反馈.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自己试读课文。

2边读课文边思考:“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的?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那一定会很好”第一次出现。

生:当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非常难受。

师生:于是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2.“那一定会很好”第二次出现。

生:当种子变成一棵大树后,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非常羡

慕。

师生:于是农夫把它做成了手推车。

3.“那一定会很好”第三次出现。

生:它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慢慢地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它很

想停下来休息休息。

师生:于是被农夫做成了椅子。

4.“那一定会很好”第四次出现。

生: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很想躺下来.

师生:于是农夫的儿子把它变成了木地板。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了解写作方法。

本文最主要的是多处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找出来,多读几遍。

2学生反馈本文揭示的道理。

生:做人不能随遇而安。

生:我们要相信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他的用处,哪怕是微小的。

生:当一个目标实现后,要再确定另一个目标,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不能随遇而安

手推车

I确定目标

椅子勇往直前

木施I板~~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出红头所作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体会青头临

危不惧,为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4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青头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

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渭是见多识广。今天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

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

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

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迷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祢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

学生写写“蟋蜂”,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谁在哪里旅行,又是怎样旅行的?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学习词语,同桌进行口语练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

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Q)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在课文中画出描写青头语言、动作的句子。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四、归纳小结,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

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

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师: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慌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

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旅行

11.*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的美好品质。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集体交流中,体会蚂蚁队长勇于战胜自我,关心幼小等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创设情境:家里冰箱里放着一个你非常爱吃的奶酪,但妈妈却不允许你吃,你会怎

么做?

2学生反馈。

3.师板书课题:一块奶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它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

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

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全班交流

1.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蚂蚁队长不小心从一块奶酪身上拽掉了一个角,经过激烈

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让最小的蚂蚁吃掉。

2.填一填,议一议。

这是一•个的蚂蚁队长,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四、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1.小组合作练习。(仔细想想蚂蚁的语言、动作、语气等,再补充恰当的语言动作)

2.小组角色表演,师生互评。

五、课外延伸: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门板、暴风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屋那种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通过加批注、多元对话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老屋那种助人为乐的美好品

质。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多媒体出示“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

洞”。

2学生读这句话,谈感受。

3.师板书课题。

4生质疑:这个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二、初读感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初读课文的情况。

①关于生字。

师出示生字,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对于学生易读错的字,应让学生动手查阅工具书。

读完后,对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认真写一写,注意个别字的笔顺.

②关于词语。

师出示“门板、破洞、准备、暴风雨、墙壁、偶尔、晒太阳”等词语,学生以不同形式

认读。重点理解“偶尔”,学生练习用“偶尔”说句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就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

问题: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它都帮助了谁?

2.小组内交流疑问,初步探究。

3.师巡视,了解学生批注情况。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探究,感受真情

师:就是这么一座想倒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接下去,让我们细细地读一读发生在老屋

身上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组对话?分别是谁和谁在对话?还可以用铅

笔把他们的话画下来。

交流:老屋与小猫、老屋与母鸡、老屋与小蜘蛛

1教学第一组对话

指名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师:这次老屋为什么没有倒?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小猫遮风挡雨

朗读,重点指导“等等,老屋!"(要用急切的语气读)

师:想象一下小猫是怎样感谢老屋的?(向老屋鞠了一个躬,说:“非常感谢您,要不是

您,我就要露宿街头了,昨天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我一定会淋病的。)

2.师: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