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2-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科学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该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B.细胞发觉者和命名者是列文虎克,他视察到的是死细胞C.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视察到了细胞膜,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D.鲁宾和卡门用18O也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试验,证明白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下列关于氨基【答案】D【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发觉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试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试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依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间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试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纳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比照试验,发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纳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试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纳同位素标记法探明白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视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觉很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觉了活细胞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全部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说明白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细胞多样性,A错误;

B、细胞的发觉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的罗伯特虎克,他视察到的是死细胞,B错误;

C、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视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C错误;

D、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试验,证明白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D正确。

故选D。2.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0个肽键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D.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的酶;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详解】A、依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A正确;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1-2=49个肽键,B错误;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H2O中的氧来源于羧基,C正确;D、蛋白质功能多样,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的酶;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D正确。故选B。【点睛】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B.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沟通有关,不能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C.细胞核是遗传限制中心,DNA不能通过核孔,但携带遗传信息的RNA能通过D.全部细胞的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困难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困难,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限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3、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常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沟通)。【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A错误;

B、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沟通有关,能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的限制中心,DNA不能通过核孔,但携带遗传信息的RNA能通过,C正确;

D、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C。4.如图1~6为动物细胞的主要细胞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分解细胞内苍老、损伤的细胞器B.2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3和6都能加工蛋白质,都能形成包袱蛋白质的囊泡D.有氧呼吸时O2与[H]在5的基质中结合产生ATP,这些ATP可用于4中的脱水缩合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溶酶体,2为中心体,3为内质网,4为核糖体,5为线粒体,6为高尔基体。【详解】A、1为溶酶体,其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2为中心体,其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3为内质网,6为高尔基体,这两者都能加工蛋白质,都能形成包袱蛋白质的囊泡,C正确;D、有氧呼吸时O2与[H]在5线粒体内膜上结合产生ATP,这些ATP可用于4核糖体中的脱水缩合反应,D错误。故选C。【点睛】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汲取,它属于脂质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由于只含有DNA或RNA,故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

2、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详解】A、豌豆叶肉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故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B正确;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汲取,它属于脂质,C正确;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A。【点睛】6.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可用图1表示,属于被动运输B.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可用图2表示,属于主动运输C.图1中甲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甲物质的浓度差有关D.图2中乙物质进入细胞的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都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须要载体的帮助,而不须要消耗能量,属于帮助扩散;图2中,乙物质的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并且须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1物质的运输属于帮助扩散,可以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A正确;

B、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能用图2表示,图2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帮助扩散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甲物质的浓度差有关,C正确;

D、图2表示主动运输,乙物质进入细胞的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都有关,D正确。

故选B。7.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够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是淀粉酶B.将唾液淀粉酶从100℃的环境转移到37℃的环境中,它的活性会上升C.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是吸能反应,都与ATP的水解这个放能反应相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柔。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3、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能量的干脆来源,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说明放的能量来自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合成ATP所需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是蛋白酶,A错误;B、唾液淀粉酶在100℃的环境中变性失活,不行复原。因此将唾液淀粉酶从100℃的环境转移到37℃的环境中,它的活性不变,B错误;C、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C正确;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是放能反应,都与ATP的合成这个吸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故选C。【点睛】8.下表是关于酶的一些试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的淀粉溶液2mL一-2mL一-2mL一-2mL一-3%的蔗糖溶液一-2mL一-2mL一-2mL一-2mL唾液淀粉酶的稀释液一-一一一一-一-1mL1mL2%的蔗糖酶溶液1mL1mL1mL1mL1mL1mL一-一反应温度0℃0℃37℃37℃100℃100℃37℃37℃碘液2滴2滴2滴2滴2滴2滴一-一-斐林试剂一-一-一-一-一-一-1mL1mL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A.唾液淀粉酶溶液的用量属于自变量B.①和②比照、③和④比照、⑤和⑥比照都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C.②④⑥三组试验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上述试验设计既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又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可知,该试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温度,唾液淀粉酶溶液是无关变量。

2、探究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试验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相宜。【详解】A、依据表格数据可知,该试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温度,所以唾液淀粉酶溶液是无关变量,A错误;

B、①②两组、⑤和⑥两组试验的温度不是相宜温度,此温度下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③和④比照滴加碘液两组结果都是碘液不变蓝色,所以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B正确;

C、检验在不同温度下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程度不能用碘液,应当用斐林试剂,故②④⑥不能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C错误;

D、①③⑤三组试验因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②④⑥三组试验因检验在不同温度下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程度不能用碘液,应当用斐林试剂,故该试验不能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B。9.如图是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X、Y、Z物质分别表示水、C3、C5和ATPB.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有①③④,消耗ATP的是②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D.③④过程也有[H]的生成,与①过程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W表示水,Z是ATP,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③表示葡萄糖的糖酵解,④表示有氧呼吸的其次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W表示水,X是三碳化合物,Y是丙酮酸,Z是ATP,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①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③④产生ATP,而②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须要消耗ATP,B正确;

C、图中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C错误;

D、③④过程生成的[H]是NADPH,①过程产生的[H]是NADH,它们不是同种物质,D错误。

故选B。10.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苍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而肌细胞没有,是因为肌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基因B.苍老的细胞的细胞体积会变小,而细胞核的体积会变大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它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后,正常细胞就会变成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确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苍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削减,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变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苍老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缘由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而肌细胞没有,是因为肌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没有表达,A错误;

B、苍老的细胞的细胞体积会变小,而细胞核的体积会变大,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它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癌变的根本缘由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11.如图表示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O2浓度通过影响C3的生成速率来影响光合速率,图中旳m1和m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B.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图中t1>t2C.在曲线Ⅰ中,当光照强度由A变成B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会下降D.在曲线Ⅲ的AB区间内,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须要光,发生的物质变更有:水的光解产生NADPH和氧气,ATP的生成;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暗反应不须要光,发生的物质变更有:CO2的固定(CO2与C5结合形成C3)和C3的还原。(2)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强,光合速率最大。在低于最适温度的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光合速率也随之渐渐增大。在高于最适温度的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渐渐减小。(3)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速率而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在肯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照强度增加到肯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肯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详解】A、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CO2与C5结合形成C3,然后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可见,CO2浓度通过影响C3的生成速率来影响光合速率,图中曲线Ⅰ与曲线Ⅲ对应的温度相同,均为t1,但曲线Ⅰ对应的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大于曲线Ⅲ,说明CO2浓度m1大于m2,A错误;B、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强,光合速率最大,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减弱,光合速率也随之减小,因此图中t1和t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B错误;C、在曲线Ⅰ中,当光照强度由A变成B时,即光照强度增加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C3的还原速率加快,叶绿体内C5的含量会上升,C错误;D、在曲线Ⅲ的AB区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再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推知: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D正确。故选D。12.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试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及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须要用8%的盐酸进行解离B.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须要用酒精灯烘干以至内表皮固定在载玻片上C.可用无水乙醇来分别洋葱管状叶中的光合色素D.用洋葱根尖视察有丝分裂时,要用95%的酒精与15%的盐酸1:1构成的混合液解离【答案】D【解析】【分析】洋葱作为试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别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视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视察质壁分别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视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视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详解】A、在视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8%的盐酸的作用是变更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别,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A错误;

B、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须要用酒精灯烘干以杀死并固定细胞,B错误;

C、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洋葱管状叶中的光合色素,而分别洋葱管状叶中的光合色素是用层析液,C错误;

D、用洋葱根尖视察有丝分裂时,要用95%的酒精与15%的盐酸1:1构成的混合液解离,D正确。

故选D。13.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视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与其体积有关B.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随着其体积的增大而增大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视察到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1、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试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试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2、视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试验中,须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视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视察。【详解】A、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A错误;B、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随着其体积的增大而减小,B错误;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D、从新生的根尖或茎尖上取材,都能视察到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C。【点睛】1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限制性状的遗传因子B.分别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C.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D.基因的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别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别定律。【详解】A、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限制性状的遗传因子,A正确;

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中,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别定律,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是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错误;

D、基因的分别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错误;

故选A。15.豌豆花的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腋生豌豆植株进行了下列①四个试验,其中能够判定腋生豌豆植株为杂合子的试验是()①腋生豌豆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别②腋生豌豆植株给另一腋生豌豆植株授粉,子代均腋生③腋生豌豆植株给另一腋生豌豆植株授粉,子代中腋生与顶生的比例为3:1④腋生豌豆植株给顶生豌豆植株授粉,子代中腋生与顶生的比例为1:1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答案】A【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推断腋生豌豆植株为杂合子,即要推断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

2、依据子代性状推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详解】①让腋生豌豆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别,说明腋生豌豆植株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②用腋生豌豆植株给另一腋生豌豆植株授粉,子代均为腋生豌豆植株,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推断该腋生豌豆植株为杂合子,②错误;③用腋生豌豆植株给另一腋生豌豆植株授粉,子代中腋生豌豆植株与顶生植株的比例为3:1,说明亲本腋生豌豆植株均为杂合子,③正确;④用腋生豌豆植株植株授粉,子代中腋生植株与顶生植株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推断,④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和③,故选A。【点睛】16.遗传学的探讨与发觉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下列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并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B.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C.萨顿发觉了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进而证明白“基因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发觉了限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觉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测交试验)→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并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A正确;

B、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B正确;

C、萨顿发觉了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证明白“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发觉了限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17.有一对正常的夫妇,男方的双亲都正常但他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这对夫妇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A.1/2 B.2/3 C.3/4 D.5/6【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都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妹妹,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女方的父亲为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详解】由分析可知:男方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女方的基因型为Aa,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3×1/4=5/6。

故选D。18.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限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结合上述试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白肉B.个体A、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C.试验2中得到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D.若试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有毛黄果中的杂合子占8/9【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限制,且独立遗传,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试验1: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都有毛,因此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且亲本有毛基因的基因型是DD、无毛基因型是dd;试验3,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都是黄肉,因此黄肉对白肉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白肉的基因型是ff,黄肉的基因型是FF;所以植株A的基因型是DDff、植株C的基因型是ddFF,B与A、C植株的基因型不同,且表现为无毛黄肉,基因型是ddFf。【详解】A、由分析可知: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黄肉对白肉是显性性状,A错误;B、植株A、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B错误;C、植株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杂交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2种,C错误;D、植株A、C的基因型为DDff、ddFF,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自交下一代有毛黄果(D_F_)中的杂合子占1-1/3×1/3=8/9,D正确。故选D。【点睛】19.正常状况下,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组成可能是()A.3+X B.3+Y C.6+XY D.6+YY【答案】D【解析】【分析】1、果蝇的性别确定方式为XY型,雌性的染色体组成为6+XX,而雄性的染色体组成为6+XY。

2、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6+XY)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6+XY)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X或3+Y,后期时染色体组成为6+XX或6+YY)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X或3+Y)精子(染色体组成为3+X或3+Y)。【详解】AB、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A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因此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XY,C错误;

D、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6+XX或6+YY,D正确。

故选D。2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2n=46)的变更。在图甲、图乙表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行能发生()

A.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1:2:2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乙图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详解】A、甲表示有丝分裂,乙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这两个过程中都会发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都是1:2:2,B正确;

C、甲表示有丝分裂,乙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这两个过程中不行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为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

D、乙过程可能会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如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卵细胞时,D正确。

故选C。21.下表是对受一对等位基因限制的某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调查组别双亲调查的家庭数子女总数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正常患病正常患病第一组正常正常9526013其次组正常患病4.01405第三组.患病正常321025第四组患病患病603047合计227710630A.该遗传病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B.该遗传病可能是人类红绿色盲C.第一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D.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病发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1、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因此遗传病的特点的发病率较低,往往是隔代遗传;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伴性遗传病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伴X隐性遗传病往往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往往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当选择含有该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

3、依据第一组中父亲和母亲都正常,儿子中有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其次组和第四组中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说明该病很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显性遗传病,所以不行能,A错误;

B、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可能是人类红绿色盲,B正确;

C、第一组母亲的基因型不肯定都为杂合子,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病发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D错误。

故选B。22.某昆虫(XY型性别确定)有黄色、淡绿色和白色三种体色。科研人员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限制B.F1雌雄虫均可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C.若亲本雌虫与F1雄虫杂交,子代只出现1种体色D.F2的白色雌虫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5%【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说明与性别有关。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可知,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限制,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该性状由A、a、B、b基因限制,其亲本白色雄虫为aaXBY和淡绿色雌虫AAXbXb,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以及黄色雌虫AaXBXb,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A_XBY、A_XBXb):淡绿色(A_XbY、A_XbXb):白色(aa__)=3:3:2。【详解】A、依据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3:1:3:1),因此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限制,A错误;

B、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和黄色雌虫AaXBXb,都能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错误;

C、若亲本雄虫AAXbXb与F1雄虫AaXbY杂交,子代只出现1种体色,C正确;

D、F2的白色雌虫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XBXb、XbXb,纯合子为aaXbXb,占1/3,D错误。

故选C。23.某试验甲组用35S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状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记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方法都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育基进行培育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D.该试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限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育→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不能用含32和35S的培育基进行培育,A错误;

B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噬菌体增殖供应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噬菌体增殖供应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B错误,C正确;

D、该试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24.DNA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觉的,具有类似下图的结构,若下图链状DNA片段包含基因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同学认为图中a可以代表基因M,则b可以代表基因M的等位基因m;B.若基因M与另一个基因中的(A+T)/(G+C)的值相等,则这两个基因相同;C.图中A、T、C、G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构成该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D.该DNA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回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基因是一段有遗传效应的DNA双链,A错误;B、若基因M与另一个基因中的(A+T)/(G+C)的值相等,但是碱基序列若不相同,则这两个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B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错误;D、DNA每条链都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图中两条链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故选D。【点睛】25.某探讨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数目,依据结果绘制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坐标图,正确的是()A. B.

C.

D.

E.

【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C)/(T+G)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T、G、C,则A1=T2,T1=A2,G1=C2,C1=G2。AD、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A错误;D错误;BC、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C)/(T+G)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26.已知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四周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则该DNA分子已复制了()A.3次 B.4次 C.5次 D.6次【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DNA分子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的,复制的结果是1个DNA分子形成了2个完全一样的DNA分子。【详解】依据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而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该链中A、G、T、C分别是50、100、150、200个,另一条单链上依次是150、200、50、100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为50+150=200个。复制数次后,全部DNA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3000+200=3200个。设该DNA分子复制了n次,则有关系式:2n×200=3200,解得n=4。

故选B。27.下列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含有2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00种C.以下物质从简洁到困难的结构层次是:脱氧核苷酸→DNA→基因→染色体D.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分在于脱氧核苷酸序列的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依次可以千变万化,从而确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确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4、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5、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依次代表遗传信息。【详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B、含有2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种,B错误;C、以下物质从简洁到困难的结构层次是: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C错误;D、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分在于脱氧核苷酸序列的不同,D正确。故选D。【点睛】28.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的基因限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中DNA分子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合成mRNA,以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B.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由A端向B端移动C.①②过程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都只有A和U配对、G和C配对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减小基因中碱基变更造成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详解】A、①过程进行的转录,只能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模板进行转录,A错误;

B、依据肽链的长短可推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由B端向A端移动,B错误;

C、①②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①处配对方式为A-U、T-A、G-C、C-G,②处配对方式为A-U、U-A、G-C、C-G,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削减基因中碱基的变更造成的影响,D正确。

故选D。29.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哪个基因会进行选择性表达()A.胰岛素基因 B.ATP水解酶基因C.呼吸酶基因 D.膜蛋白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此答题。【详解】A、胰岛素基因只能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A正确;

B、全部细胞都须要ATP水解供能,因此ATP水解酶基因在全部细胞中都表达,B错误;

C、全部细胞都须要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呼吸酶基因在全部细胞中都表达,C错误;

D、全部细胞都含有细胞膜,因此膜蛋白基因在全部细胞中都表达,D错误。

故选A。30.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可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C.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确定的,有的基因可确定和影响多种性状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变更,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都肯定会变更【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洁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限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2、基因可以通过限制酶的合成进限制细胞代谢而限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限制蛋白质的结构干脆限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详解】A、基因可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B正确;C、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确定的,有的基因可确定和影响多种性状,C正确;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变更,则形成的mRNA肯定会变更,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形成的蛋白质不肯定会变更,D错误。故选D。【点睛】二、非选择题31.下图甲是T2噬菌体,图乙是某动物细胞,图丙是某高等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1)图甲须要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繁殖,它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种生命系统。在结构上,图甲与大肠杆菌细胞的主要区分是:图甲__________________。(2)在结构上,图乙与大肠杆菌细胞的主要区分是:图乙__________________。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与图乙内的哪些细胞器相关?____________(填序号)。(3)图丙中,参加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失水时,图丙能发生质壁分别,质壁分别中的“质”是指_______________。与图乙相比,图丙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是(2).没有细胞结构(3).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②③④⑤(5).①②③⑤⑦⑧⑨(6).原生质层(7).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没有中心体【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是T2噬菌体,图乙是某动物细胞,图丙是某高等植物细胞,其中①是液泡,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⑦是叶绿体,⑧是核膜,⑨是细胞膜,⑩是细胞壁。【详解】(1)因为图甲是T2噬菌体(细菌病毒),须要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繁殖,所以甲不是一种生命系统。它与大肠杆菌细胞的主要区分是没有细胞结构。

(2)图乙是动物细胞,是真核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的主要区分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乙中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②③④⑤。

(3)图丙为植物细胞,其中参加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①液泡、②高尔基体、③内质网、⑤线粒体、⑦叶绿体、⑧核膜、⑨细胞膜;质壁分别中的“质”是指原生质层;与图乙动物细胞相比,图丙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分是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没有中心体。【点睛】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分、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以及生物膜系统等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明确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识记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细胞器功能的协调协作。32.某生物试验小组对某雌性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视察,然后绘制了甲、乙、丙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更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图丙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2)图乙细胞含有_____个四分体,该细胞分裂完成后最终可产生_____种卵细胞。(3)图丁中_____(填字母)阶段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同源染色体分别发生在图丁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阶段。a过程与c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1:2(3).3(4).1(5).a、b(6).①(7).a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解析】【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图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图乙细胞具有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分析曲线图: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更曲线,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更曲线,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更曲线。【详解】(1)由于是对某雌性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视察,而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所以甲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丙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比是1:2。(2)图乙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该细胞分裂完成后最终可产生1种1个卵细胞。(3)图丁中a、b阶段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同源染色体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①阶段;a减数分裂过程与c有丝分裂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缘由是:a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学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驾驭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精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33.如图,图1为一组模拟试验,假设试验能正常进行且五支试管中都有产物生成。图2可表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全过程。请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图1中A-E试管所模拟的过程与图2中a~e过程对应起来:A试管对应_______,B试管对应______,C试管对应_____,D试管对应_____。(2)E试管模拟的是_____过展,在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图1中的原料为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答案】(1).a(2).b(3).d(4).c(5).翻译(6).核糖体(7).氨基酸(8).多肽(或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图1:A试管模拟的是DNA分子复制过程,B试管模拟的是转录过程,C试管模拟的是RNA分子的复制过程,D试管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E试管模拟的是翻译过程。分析图2: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逆转录过程,d表示RNA分子复制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详解】(1)A试管以D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模拟的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对应a;B试管模拟的是转录过程,对应b;C试管模拟的是RNA分子复制过程,对应d;D试管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对应c。(2)E试管模拟的是翻译过程,在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图1中E试管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为氨基酸,产物是多肽(或蛋白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答题。34.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Ⅱ-4的MN血型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2)Ⅲ-1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携带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I代___________号个体。(3)若Ⅲ-1与某血型为MN型的色觉正常男子结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